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手里捏着一个清单,刘院长指挥者手下的医生。
此时,他的声音带着沙哑,连夜赶过来,他都没怎么休息。
“至于手术方案,我们路上商量,多想想怎么节省药品。”
刘院长语气凝重。
虽然药品充足了,这几十吨药品能救很多伤员,但部队家大业大,总部这边便负责十几万人,战争也还没有结束,几十吨也撑不住多久,所以他要尽量节省。
一开始做好规划,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脑海中对手术进行模拟,能节省不少药品,这是十几年工作总结出来的经验。
“是。”
几个医生也是语气凝重。
节省药品很重要。
看着这样的刘院长,赵刚突然觉得,这样的人,这样的脾气很正常。
一心一意的钻到工作中去,甚至连人际关系都没有去经营,脑海里想的全是如何多救几个战士,想着如何节约药品多救几个战士。
心里也释然了。
“李云龙,我走了。”
最后刘院长挥了挥手,顺便道了个谢:
“这些药品,谢谢啦。”
“下次,多弄点。”
运输队驼运着药品离开了,因为药品数量太多,以及为了加快速度,甚至张部长的运输队也被刘院长直接征用了,反正张部长也不急。
……
“嘿嘿嘿……”
刘院长走之后,张万和看着李云龙,憨厚一笑,带着夸赞的味道:
“听你这次弄到了不少鬼子的机器设备,这可是好东西啊,总部那边花费了大力气都没弄到多少,你可真厉害,我这是来开开眼界。”
张万和也是个人精。
他和刘院长不同,老刘心里全是病人,焦急的不行,不然也不会亲自来催促运输药品,还在路上就准备接下里的治疗。
他虽然心里惦记着总部兵工厂,但他时间还是很充足的。而且因为长期负责后勤共工作,很擅长和人打交道,其中,又以李云龙他最熟悉。
虽然李云龙最后机器肯定会给他,但好话还是要一的,毕竟这东西是李云龙提着脑袋去鬼子哪里抢过来的,总部也会嘉奖,但一好听的话,别人心里更舒服些。
反正,好话又不要钱。
“哈哈哈……”
李大团长果然很开心:“走,带你看看我这次缴获的好东西。”
随后,李云龙带着张万和走进了杨村的后院。
团部院子里,摆放着数十个被帆布覆盖的机器,还有一些零件被直接摆放在一侧,这是当时拆下来的,拆机器容易,哪怕没有过的人也会拆,拧螺丝之后使劲掰就行了,但装,那可就需要技术了,所以回到杨村之后,李云龙只能干瞪眼。
他团里可没有这种技术人才。
“把帆布掀开,让张部长开开眼界。”
李云龙指挥者一旁的战士掀开帆布。
随着帆布被掀开,露出了一大堆成堆摆放的机器零件,赵刚在运输的时候留了个心眼,知道拆掉了就很难装起来,便把拆开的机器设备分门别类,一个机器上的零件分一组运输。
淡然,其中还有一些重一百多公斤的机器设备,不需要拆,直接放在骡子背上就行了。
“这是……”
张部长可不是一般人,身为后勤部长顺带管理兵工厂这么多年,虽然不是技术人员,但耳濡目染之下,也懂得了不少机械知识。
隐隐约约间,他看出了这些是生产什么武器的机器。
他走上前去,摸着那一个个带着机油的零件,语气带着颤抖:
“这是……”
“鬼子生产掷弹筒的设备。”
到最后,张万和双目闪烁精光。
掷弹筒,这可是好东西,对于严重缺乏重火力的八路军而言,是绝佳的火力补充,而且生产技术也不难,是他们总部兵工厂重点攻关的产品,很早就能生产,不过因为机器设备被破坏的原因,如今掷弹筒每个月只能生产十几门,榴弹更是只有几百发。
完全是杯水车薪。
这到不是材料不够,实际上,如今总部已经解决了材料问题,也能自己生产黄色炸药了,材料上每个月生产各几千发掷弹筒榴弹是没问题的,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材料需求也很少。
但因为机器设备的原因,产能始终上不去。
有了这一批机器设备,他就能将将产能提升到每月数千枚掷弹筒榴弹,虽然依旧不够用,但是。
看着看着,突然,张万和倒吸一口冷气,语气带着极度的不可思议:
“你居然还弄到了掷弹筒拉膛线的设备。”
膛线。
这是自己生产的和鬼子生产的主要区别。
就是因为膛线,造成了自己产的和鬼子造的两者之间的天差地别。
钢材差点没关系,大不了耐久性差一点,反正掷弹筒是低压,对材料要求不高,但膛线,是掷弹筒射击精确性的保证,没有膛线准确性会差很多。
在战场是,掷弹筒的寿命不对作战很少有影响,但精度会。
没有膛线的掷弹筒,比有膛线的,精确度差了几乎两倍还多。
这事他们也知道,但膛线额机器设备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弄到,那些技术人员想尽了办法,也不能刻出膛线来。
枪管口径小还有办法,但掷弹筒实在是……
但现在,有了这个机器,那么……
“不对。”
惊喜中的张万和突然面色凝重:
“还差了两个大零件。”
他四下找了找,没能看到那两个缺少的大零件,连忙看向李云龙,语气焦急:“还有两个零件的,很重,但很重要,没有他们,这机器就没用,你们肯定也带回来了吧……”
着着,张万和突然语气低了下来。
他想起来了。
这两个零件重近一吨,独立团不可能运输回来。
肯定,在劫到鬼子军列之后,看到太重无法运输,直接炸毁或者丢弃了。
“嘿嘿嘿……”
就在这个时候,李云龙嘿嘿笑了起来,语气充满了自信:“劳资抢鬼子的东西,哪有不带回的道理。”
第三章 新生意要来了
“你带回来了?”
听到李云龙的话,张万和猛地看向他,眼睛瞪的老大,语气充满了惊喜。
要是有这一套完整的机器,负责管理整个总部兵工厂的他能保证,不出一年时间,不,只要半年不到,就能将刻有膛线的高质量掷弹筒产量提升到每月两百多挺,配套榴弹生产提升到每月五千发左右。
这个数量,已经能让晋察冀地区每个主力团都能装备上足够的掷弹筒,并维持后续损耗。部队的步兵伴随火力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要是今后能解决原材料不足的问题,产量还能再提升不少,如果实行三班倒,月产过万枚不是梦。
“可你怎么运的回来的?”
随后,张万和喃喃自语。
一吨重的玩意,山路,近距离还好,人多点勉强可以拖动,但远距离,绝对不可能带的起,哪怕那种大骡子也不行,这是无解的,管理兵工厂他太理解了。
以前鬼子来了,要是时间紧急,重机器他们都是埋起来的。
“难道是那位陈老板帮你运过来的?”
张万和想起了那神秘出现的被服厂附近的八百吨棉花棉线。
到现在为止,他依旧没搞清楚,对方是怎么运输过来的,简直不可思议,八百吨,飞机也运不了那么多啊,而且还悄无声息的放在被服厂附近。
每一次想到此时,他都忍不住脊背发凉。
这要是敌人……
“这事,陈老弟可帮不了我。”
李云龙摇了摇头,这个他很早之前就询问过,得到的答案是不行,他解释道:
“我把机器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埋起来了,就在文典村附近,然后弄了些石头捆绑起来丢进那边的落水湖里,再泼上机油,鬼子肯定以为机器被丢进湖里了。”
“那湖接近五十米深,这天气,不可能派人下去打捞。”
“等过一段时间,鬼子松懈了,再派人晚上拖回来就行了。”
“好主意。”
听着李云龙的解释,张万和眼睛一亮。
如果是单纯的埋起来,鬼子很大可能会发现,毕竟小鬼子也是有脑子的,稍微一想就能知道,那么重的机器,山路肯定带不走,要么破坏,要么被埋藏起来了,但李云龙放了个烟雾弹,弄了堆石头丢进湖水里,还泼上机油,装的像模像样。
这小鬼子就很难猜到了。
“具体埋在哪里?”
张万和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这些机器:
“我去派人去运回来。”
文典村距离根据地边缘并不远,部队对那边的渗透很不错,有着非常多的地下同志,因为公路的关系,交通便利,后勤部搜集的物资经常走那边,公路关卡都有人潜伏进去了,趁小鬼子不注意,晚上运机器回来轻轻松松。
“嘿嘿嘿……”
李云龙欣然同意:“等会我让人把机器位置给你。”
张万和干这事比他方便多了。
如今晋察冀师部和总部一起行动,作为后勤部长,这货能调动整个晋察冀的人手,运输方面,比他一个团长本事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