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崛起 (我的头像是猫)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的头像是猫
- 入库:04.13
山本有些惊讶。
在之前,他们只知道是八路军干的,但是不是李云龙,全靠猜测。
“哼。”
筱冢义男冷哼一声,揉了揉脑袋,甩出了一张劣质报纸:“对方已经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
“可他们那里来的情报?”
山本眯了眯眼睛:“从对方的行为来看,很显然,他们有宫野将军的确却消息,而且知道宫野将军会在那个时候抵达交县。”
“不然哪一个团的阻击交县的部队就不会提前一天抵达哪里。”
“以八路军的行军速度,如此规模的部队,至少需要提前三天出发,才能从他们的根据地抵达交县。”
“所以……”
筱冢义男看向山本:
“接下来,一直到七月份宫野将军就任,你的任务就是调查这件事情,还有找到那个为李云龙提供武器的陈凡。”
“只要找到此人,就能解开这些谜团。”
“华北方面军的情报部门会全力配合,特高科也会派人来调查此事,我会派人和你来交接。”
“嗨。”
嘴上回答着,山本确是心下暗骂不已。
太原机场被炮击,黄金被劫,宫野参谋长殉国,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明显有人提供帝国的机密情报,但高层依旧不够重视,只是让第一军负责调查此事。
连保密措施没有加强。
一群废物!
“不过,刚才倒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你的特工队刚才有一个意外收获,这个很有可能为我们带来突破口。”筱冢义男突然说道。
“意外收获?”
山本一愣。
他直接回的太原,特工队还在前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你去一趟前线,去审讯一个人。”
筱冢义男语气带着神秘:“根据特高科的汇报,此人有策反的可能。”
“抓了一个八路军?”山本想到了一个可能。
“对。”
筱冢义男面带微笑:“而且,还是一个李云龙独立团的人。”
山本猛然站起来,目光倏然暴涨。
……
独立团,杨村。
“好的,让二营就地驻扎,那边是根据地边缘,注意警戒和隐蔽,鬼子的部队距离根据地可不远。”
赵刚接过一个警卫排战士的汇报之后,走向杨村团部会议室,向李云龙说道:
“鬼子扑了个空,前线部队都已经撤回来了,我们基本没有损失,只有二营撤退的时候被一小队鬼子缠上,损失了几个战士。”
“哼。”
“鬼子吃了大亏,自然想找回场子,可惜之前的进攻已经消耗了太多力气,没力量继续进攻了。”趴在桌子上研究劫列车计划的李云龙抬起头,冷笑一声。
小鬼子厉害归厉害,但缺点也很明显,远离本土作战,补给艰难,尤其是进入根据地山区作战,失去了铁路的物资补给,公路又遭到袭击,维持不了多少时间的持续作战。
“老赵,你来看看……”
李云龙对谈论已经结束的战斗没多少兴趣,他招呼赵刚过来:
“我寻思着,咱们该扩充特种小队,加强他们的战斗力。”
“陈老弟说的劳什子空降,潜艇渗透咱们就别想了,也没有那家当让我们去干。”
“不过,通过张大彪这一次作战我寻思,今后和鬼子交手,我们可以在作战僵持的时候,派一小股战斗力强悍的精锐渗透进后方,突袭其指挥所。”
“和山本这老鬼子干的事情一眼。”
“咱们可以给特工小队配备炮兵,还有掷弹筒,也可以搞一些。”
情报
第一章 神秘的援助
文典村。
晋地山区,靠近太原的一个普通村镇。
流经的小漯河让这里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河运发达,历经数百年的开垦,河岸两边遍布良田,人口众多,是太原附近有名的产粮大镇。
当年阎老西修铁路公路的时候,并建了一个小火车站。
鬼子来到晋地之后,也看上了这里的粮食,在文典村驻扎了一个大队,修改了铁路,扩建了火车站,并征调民夫修建了新公路。
“这是……”
王根生和张大彪两人来到文典村,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和两人有些不同。
这大寒的天气里,公路间,竟然可以看到一些逃难的难民百姓。
有的人背着补残破的竹篾背篓,有的人挑着胆子,好一点的则是推着一个小推车,也有些妇女的挽着粗麻布包,带着一身家当的破旧锅碗瓢盆,挑着一家老小,沿着公路前进。
衣衫褴褛,面色焦黄,拖儿带女的难民。
不过,这些难民,有一个比较相似的地方,外面穿的都是一件破旧带着补丁的麻布大棉衣,破苏的麻布处还能看见露出的劣质的棉花。
不时有鬼子卡车或者马车驶过公路,难民们仓皇躲避,他们那满是麻木冷漠的脸上,泛起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情绪竟然是恐惧。
“河南那边来来的,那边发生了灾荒。”
化作一个老农的王根生前去问了问,弄清楚了这些难民的来历。
“从河南过来的?”
张大彪心里一惊。
河南一路到这里,直线距离就有三四百公里,这路途可不近,尤其是对于本身就没有什么远程迁移能力逃难的百姓而言,跑这么远是真的不容易。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何这里的难民数量比较少,大约百来个,能逃到这里来的百姓,不会太多。
不过,张大彪还是有些想不明白。
这距离也太远了。
而且,怎么会向北方走,就算是逃也该是向西或者南方,西边国府势力,南边气候温暖,水域多,粮食更充足。而且就算是向,怎么向鬼子的占领区逃难?
“应该是听说这里地产富裕,而且有河流,所以……”
王根生看了看一旁的小漯河,推测着。
衣食住行,难民最重要的是吃的,相比于山林,在河流旁,找到吃的活下去的概率更大。而富裕之地,也更容易找到新的活路。
随后他又找了几个人问了问。
王根生模样消瘦,穿上一身破旧衣物之后,形似一个逃难的老农,很快获得了难民们的信任。
不像张大彪,虎背熊腰五大三粗,黑里透红,一看就是常年吃好喝好的壮汉,这种模样,倒是让难民有些避之不及。
以前吃不好,再加上长期战斗,体力消耗大,去年的张大彪虽然骨骼宽大,但体格有些不足实,但如今的独立团,有肉有细粮,还管饱,这一眼就能看出不像个农民。
王根生很快问出了灾民向这边逃难,而且还打听到为何这群难民能迁徙数百公里,来到这里,而且指向鬼子实力区。
“这些老百姓,原本是想向南或者向西走,但半路上他们收到了一些粮食还有破旧麻布大衣的帮助,正是靠着这些东西,这些百姓才能一路走到这里。”
“而且……”
王根生语气带着疑惑:“给他们提供粮食的人,还说这边可以进入我们的根据地,在根据地里面可以得到八路军的帮助,能活下来并且找到活计。”
“嗯?”
张大彪一惊:“所以他们的目的地是咱们的根据地?”
随后他眉头皱起:“是谁给他们的消息?”
如果有灾民逃进根据地,他们会很欢迎,而且也会提供帮助,让老百姓在根据地生活下去,毕竟灾民也是老百姓,也是民国的一份子。
而且,根据地老百姓越多,部队的力量也就越大。
不过,相应的,灾民越多,根据地压力也就越大,毕竟这些逃难来的百姓一身空荡荡,吃的没有,穿的用的也缺少,如果太多对根据地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这可能是有人帮助灾民,但也有可能是鬼子在故意消耗根据地的物资,不过后一种可能性不大,甚至极低,后一种行为在鬼子看来几乎等于资敌了。
“他们也不清楚。”
王根生同样眉头皱起,这事情,他也觉得很奇怪:“给他们粮食衣物的人没有露面,就连通知他们向这边走也是通过别人传达。”
“人没露面?”
张大彪顿时觉得这事古里古怪。
“对。”
王根生打听出不少消息:“这个神秘人或者势力给了不少逃难百姓物资,不仅仅只有这边一百多人,当初这一批就有八百多人同时得到了帮助。”
“这一批难民甚至半路上还得到了一次粮食帮助,给与粮食人同样没有露面,甚至都没组织人发放,而是悄悄的把粮食放在灾民旁。”
“也就是说……”
张大彪目光沉思:“提供粮食的人,一直在这伙灾民旁。”
不过他们此行不是为了鬼子的军列,没有时间,也不能去派人接应这一批难民。不然一旦暴露,恐怕计划会功亏一篑。
“他们这个方向,恐怕最后会到我们那边……”
张大彪看着难民的方向,若有所思。
“要是到了杨村周围,我们的人会帮助这群老百姓的。”
王根生也放下心里的疑惑,笑着说道:“他们的粮食还有一些,能撑到杨村那边,咱们团,粮食这东西还是比较富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