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看完后,丁毅先问段高林:“你手下现在一共多少人,只算妇女,有成年人。所有15岁以下都不能算。”
段高林犹豫着:“大概,好像,六七千人吧。”
他马上又道:“但大伙并不是全在这,有时家里会忙,有时其他地方也需要人手。”
总之就是不固定的,他每月就是保证有五万斤糖出产就好。
丁毅觉的这糖产量还能大幅提升。
“妇人们有工钱吗?”
“没有,给口吃的。”
“从下个月开始,我要每月产量十万斤。”丁毅道。
“怎么可能。”段高林瞪着眼睛:“大人你杀了我们也没有啊。”
每月十万斤,每天才三千多斤,你手上五六千人,随便弄弄都有的。
丁毅觉的十万斤都少。
马上又加句:“十万斤最少。”
“没这么多甘蔗呀。”段高林叫道。
丁毅这才想起,但他也不急,又陆续看了种甘蔗的地方。
回来之后,他叫来制糖的负责人段高林,二十几个小头目。
“我看了下甘蔗,没什么大问题,有些种的比较远,你们都不派人去拿,全部就近。”
段高林脸色通红,小头目们也不出声。
不过他还嘴硬:“全拿回来,还是达不到要求。”
“加大种植,改良种植方法。”丁毅虽然不记得郑成功在台时期,才输入了新的蔗苗,改良了技术,让产量提升了很多,但是他知道,万事只要肯想办法,总可以解决的。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出声。
丁毅又道:“明天我会公示各地,并派人宣读。”这是防止有人不识字。
大伙看丁毅,不知道他要公示什么。
“挑选种植甘蔗技术优秀的人,为管理人员。”
“我要成立制糖局”
“局长一名,副局长五名,不管来台多少年,不论在当地有多高声望,只要种甘蔗技术过硬,能改良制糖技术,都可以担任。”
段高林等人脸色更难看了。
“局长每月十两银子,副局长每月五两银子,每甲田只需交两成。”
啊,众人皆惊,相互看来看去,很多人眼光热切起来,两成税还是挺诱人的。
段高林眼珠子溜溜转个不停。
“凡能改良技术,能增加产量者,贡献较大者,视产量增加多少,赏赐良田十亩到百亩,赏银十两到千两不等。”
众人又叫,纷纷震动。
丁毅又道:“这个月暂停制糖,新建糖廍,我看了下,糖廍太少,很多工人都在休闲。”
“以后制粮局核定五千名工人,每天都要来上班。”
“上午七点到十一点(这里不用古代时间,省点百度时间。)下午十二点到五点,夏天到六点。”
“每七天,可以请假休息一天,轮流休息。”
丁毅把旅顺的工人制度改了改,侃侃而谈,并说会以公告形式,面向所有人招工人。
段高林苦着脸:“天天这么干,怕招不到人呀,有时农忙,大伙也要回家帮忙的。”
丁毅不管他,继续道:“每个工人,每月五钱银,加供午饭。”
“以后每干一年,加一钱。”
嘶,众人齐齐倒吸一口冷气。
这下怕是全岛妇人们要抢着来了。
以前只供口吃的,还很简单,丁大人这么大手笔,还发银,大伙还不抢着来?
段高林手下可是有七八千人的,这意味着好多人没资格进来。
“以后每个糖廍多少工人,运甘蔗多少工人,制白糖多少工人,制黑糖多少人,每个产房多少工人,全部都要标准起来,不能多,也不能少。”
“拿了我的工钱,就不能偷懒,抓到一个,立马开除,情节恶劣要严惩。”
“具体相关的制度,我会公告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
“段高林你现在告诉我,什么时候,月产能到十万斤。”最后丁毅厉声道。
段高林脸通红,憋了会后,咬牙道:“二月。”
眼下十一月,还要三个月。
丁毅也没逼他,点头:“好,我等着。”
丁毅接着继续交待。
从旅顺带来的匠头徐治负责各城和棱堡的建设,他在旅顺和皮岛参与多个堡的建设,经验非常丰富。
这次随船,丁毅带的工匠不多,主要是沿路在松江等收的工匠都带了过来,加上旅顺带出来的,共有三百多人。
徐治为大员匠作局局长,另选几人为副局长,按大员规矩,每人先分一甲田再说,只需上交两成。
大伙都高兴的不得了。
第494章 以货易货
丁毅要根据旅顺模式,匠作局常年要保持一千人以上的工人,这些工人是每月都要发饷的。
旅顺那边是五钱银,五斗米。
大员原来负责建城建保的人,也是震惊,因为以前他们也没钱,只有口吃的。
另外根据工程难度,适当招人。
比如要新建新港城,至少需要一万人,每人每天一分钱,也供吃。
每干满十天,多给五分。
这样如果干满一个月,能得四钱五分银。
这些人相当于零工,因为有些人还要种田,农忙时要回家帮忙。
所以按天来计算工钱。
公告出来后,大伙都很高兴。
因为以前都是没钱的,甚至男人们还要自己带吃的。
如今丁毅发钱又供吃,将来肯定又是很多人会抢着去。
丁毅还规定,农忙时尽量不会征用大家,但一但征用,不能拒绝。
在场的人都在想,你给钱的,谁会拒绝。
匠作局任务很重,徐治和几个副局长,有的会打铳,有的会造炮,有的会做船,有的会建堡。
前期是建堡为主,然后铳厂,炮厂,船厂,各分部都要成立。
以后大员也要能做到和旅顺一样,自产自供自已也会修。
当然,目前火炮和铳还是以修为主,然后囤结物资,矿产,为将来自造准备。
徐治一一答应,说,只要丁大人给他足够的人手和支持,五年之后,不会比旅顺差。
丁毅想想也是。
当年他刚到旅顺,起步比现在差多了,手上才七八百人,十几个工匠工人。
如今一到大员,手下战兵加水师就七千多人,百姓三万四,工匠工人三百多。
还有赚钱的产业。
这起点只要不浪,没人来攻,五年后绝对旅顺还要好。
丁毅又让原居民长老阿拉赫专门帮他们负责砍树。
大员这边南部和中部有大量硬树,做船和制炭都是一流。
他要阿拉赫组织族人,建仓库,砍树,囤集,同时配合匠作局做船厂。
对在原居民上面,丁毅不打算给钱,他们要银也没什么用,盐和布还有药材,比银子更有效。
丁毅让阿拉赫召集各族长,头人,越多越好,前来会谈。
阿拉赫想了想,道,很多族长和头人对外人有敌对心态,之前荷兰人和他们打了几次仗。
丁毅道,我和荷兰人不同,我会用盐,草药,铁器,布料等,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阿拉赫点头:“那我尽力试试。”
丁毅单独又见了阿拉赫,承诺会给他的族人,大量的盐和布,草药和铁料,阿拉赫也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他要为丁毅去游说附近各原居民各部落。
天朝上邦大明朝,来了一个仁义的丁毅丁将军,他很有诚信,又比较仁义和文明,与野蛮的荷兰人截然不同。
-----
赵大山到了泉州后,打听到郑芝龙不在,鉴于施永的恶劣行径,他也不敢登门,带两个亲兵先住下。
一直等到11月23号,也没回来,他采购了一批东西,又回大员。
到了11月26日再去泉州。
这时泉州已经知道有人占了荷兰人的热兰遮城的消息,郑芝龙的战船多次过来巡逻,试探想登陆。
丁毅的炮台不客气的弄了几炮。
郑芝龙的船也没敢上。
赵大山好在带着白虎旗,也没人拦他。
期间有大明商人到大员,要购糖。
基本上现在来采购的都是黑糖为主,白糖为辅,这时大明松江白糖每斤在4分到5分钱左右,算是比较贵的,黑糖每斤1分,比较偏宜,普通百姓吃黑糖,有钱人和官员吃白糖多。
荷兰人以前也卖白糖5分一斤,价格更贵,但这边产量多,质量也比松江好,所以现在大明商人都喜欢往这边跑。
丁毅现在自己可以往日本卖(日本人口感偏甜,很喜欢吃白糖,是消费白糖的主力),而且利润相当高,普通商人卖日本的价钱在五倍左右,丁毅卖幕府和各大名,可以卖到七---十倍左右。
所以他想了想后决定,以后商人们要糖可以,我不要银子。
产量十万斤糖一个月,如果在大员卖才五千两,勉强够丁毅发出去的工资,但卖日本能卖五万。
可丁毅也不缺这五千两。
所以他要求,以后要糖,以货易货,布,茶,药材,牛,甚至人口,或者狗都可以,而且他把白糖定价定的高,每斤1.5钱,翻了3倍。
没错,丁毅连狗都要,这让大伙很奇怪,很多商人有点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