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路超想了想,缓缓道:“确实要好好提醒提醒大伙。”
“咱们整个东江镇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这些年屡战屡胜,旅顺又安全无比,很多人已经没有刚来旅顺时的警惕。”
“人呐,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做一辈子好事就很难。”
“咱们跑一次五里很容易,每天都跑五里就很难。”
“正因为我们的兵马天天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有放松过,这才能让咱们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
“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任何想做的事,我们都能做到。”
“尼娘的。”张经听完大骂:“啥时你说话怎么像丁大人似的。”
“这就是丁大人和我说的原话。”路超笑道。
“。。”两人。
第488章 普特斯曼的交易
11月中旬,丁毅和赵大山等人从登州一路往南到松江,阮思青先进货,购丝织品等,同时卖掉一些日本、朝鲜、济州的特产。
这次他们带过来一船济州柑橘,这是今年新出产的,丁毅从日本回来的时候,经过济州带来。
这个时代的柑橘非常稀少,也很抢手,更是很贵。
在日本和朝鲜,只有贵族和王室才有资格吃。
而在大明,除了王室宗室勋贵们,普通官员和富商们也会购买。
但这玩意产量确实少,价钱又贵。
以前松江这边,都是从福广两地进货,全大明也只有福广两地会有对外供应。
可福广产量也不多啊,主要是供王室和宗室的,每年只有少量上市。
自从济州有了后,丁毅就往这边卖,特别后世的江苏,浙江境内,都是有钱人啊,去年就卖了一万多两。
今年运的更多,这次带了一船,大概有十万斤。
到了之后就先全部卸在松江,交给徐氏。
徐氏在松江有按丁毅的要求,新建的批发市场,开始时,专门在徐氏卖生丝时,搭给客户。
比如客户买一百斤生丝,送两斤柑橘。
一年功夫,远近闻名,松江徐氏的柑橘,味甜汁嫩,很受欢迎。
有各地丝商都想随船进货,拿回去买。
现在这十万斤全放在松江,会有徐氏分销出去。
丁毅去年收济州朝鲜人是一分一斤,在自己旅顺,皮岛和登州的店铺卖是一钱一斤。
卖给各地商人们,是八分一斤,卖自己人比商人还贵,因为卖商人是批发价,量大,搞的阮文龙都说他心黑。
去年柑橘反应很好,连他送往京城后的反应也挺大,京城都有商人来问,还有没有,丁毅判断市场需求量巨大,非常巨大。
这时代产量本来就低,种的地方和人也不多,十万斤柑橘算什么?
如果价钱低了,一个松江就能全部消耗掉。
所以丁毅直接疯涨。
今年卖给各地商人们是五钱一斤。
放徐氏这边是四钱一斤,徐氏分销出去价不管,但如果卖不掉,回头他原价收回。
很多人都说疯了,这是抢钱啊。
谁会花一两银子去买两斤水果。
丁毅说,我的客户就是松江和江南一带的富商,还有王室宗室,普通官员你吃不起不用吃。
于是今年到登州的很多商人就不进货了,觉的太贵,天价,不能接受。
但还有人胆大,敢进货,卖到京师,江南等地,也有的商人未必是为了赚钱,可能就是送给宗室,官员,用来拉拢关系。
丁毅这十万斤放在徐氏这里,走时带走四万白银。
徐氏以五钱到六钱的价格分销,南京和江苏浙江都有商人前来,买生丝的时候会带买,用了一个多月不到就全卖了。
来了松江之后,丁毅自然要找徐氏温存一番。
徐氏也很尽心,除了温柔的招待丁毅,还为丁毅招览准备了一百多个工匠,俱是从浙江各地还有南京寻来的,其中有一半是船匠,而且全拖儿带口。
徐氏的妹妹嫁给了阮思青,眼下徐家就是和丁毅绑在一辆车上,徐氏做事非常认真。
接着丁毅又继续往南。
经过福州时,感概万千。
过了福州之后,丁毅就布置如何攻取荷兰。
原历史上郑成功攻台只有三条路可以走,鹿门耳,南水道,北水道,其中南水道在热兰遮城的炮火覆盖下,北水道淤塞,所以郑成功别无选择,只能走鹿门耳。
但鹿门耳也挺窄的,据说只能三条船同时施入,传说郑成功还求水神,于是当天涨潮了,他们的船队就开了进去。
丁毅不准备这么干,他先将大部份船只和兵马留下,都绕到热兰遮城南下面,这边没什么过往船只,因为大部份过往船只,都从西南面走。
然后他带三艘船,船上带着大量的丝织品,五百火铳兵。
这五百火铳兵里,有四百人带了簧轮枪。
燧发枪和簧轮枪制造替换缓慢,而且优先制造骑兵用,所以这次为了攻热兰遮城,他向骑兵借了四百支短铳来。
阮思青的船常年和这边做生意,轻车熟路的靠岸。
这个时间是淡季,来台的船也比较少,港口船也不多。
他们运气很好,荷兰人的大部份船都没出海,也停在码头边。
丁毅下船没多久,普特斯曼,和皮鲁特带着人就来码头迎接他们。
上次战败后,普特斯曼以为自己要被调回国了,但居然没有。
事后,他和丁毅谈了件生意。
一转眼,已经一年多了。
两人再次相见,普特斯曼非常热情。
阮思青也与皮鲁特亲切的聊了起来,接着就做为丁毅和普特斯曼的翻译。
丁毅说,这次我带来大量的丝织品,想换你们的砂糖,眼下马上秋冬季节,贩糖是最好的。
普特斯曼表情尴尬,吞吞吐吐的表示,价格要变了,想涨价。
原来只有丁毅和他们做生意,另外还要他们自己运到日本等地贩卖,所以当年丁毅会在日本遇到皮鲁特。
随着郑芝龙统一海上,他们荷兰人与郑芝龙也妥协,这边变安全了,马上有很多大明商人过来,购买他们的糖。
普特斯曼表示,我也没办法,是公司上层规定,要统一定价,但是,丁毅,我们两人的私人友谊永远都在。
丁毅表示理解,价钱不是问题。
普特斯曼和皮鲁特大喜。
接着穿着百姓服装的丁毅兵马,把短铳都藏在衣服里,抬着大量的丝织品往下面运,丝绸里面还包有短刀短剑。
丁毅又说,我还准备了很多美酒和礼品,送给几位。
普特斯曼更高兴了。
丁毅让五十个战兵,抬着大量的美酒,各种礼品,还有大量的柑橘往热兰遮城里搬。
普特斯曼和皮鲁特看到一箱箱的柑橘,面带微笑,这也是热兰遮城的热门货,很多荷兰女人都喜欢吃。
他表示,晚上要好好招待远来的客人。
普特斯曼很快把丁毅带到一个房间,随行还有翻译阮思青。
皮鲁特被留在外面等待。
一进房间,普特斯曼慢慢从床铺底下,拿出一堆纸。
接着递给丁毅。
丁毅打开一看,全是造船图纸。
这是欧州最先进的风帆战列舰图纸。
此时的欧州风帆战列舰基本分三个级别,分别是一级战列舰,二级战列舰,三级战舰。
第489章 突袭
按此时欧州标准,一级战列舰是装有三层甲板,配备火炮数量达到或者超过100门的大型风帆战舰;二级战列舰是三层甲板和配备90门左右火炮的风帆战舰;三级战列舰只有两层甲板,配备的火炮数量则只有64~74门。
一级风帆战列舰在17世纪时已经出现,其满载排水量已经达到1500~2000吨,不过像西班牙“至圣三位一体”号那样的四层甲板、140门火炮的“超级风帆战列舰”的出现记录还要等到18世纪。
但当时的一级和二级战列舰,其航行性能是非常不妙的,比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亲自监造的“瓦萨”号,在众目睽睽之下沉没在下水仪式上,“瓦萨”号还只是一艘三级战列舰。
而重心更高的一级和二级战列舰适航性更不乐观,于是想要不远万里开来远东海域(当年还没有苏伊士运河,需要绕过风暴肆虐的好望角)最大的可能就是沉没在半途中,而当年的欧洲列强也不会拿宝贵的一级和二级战列舰来冒险。
实际上,整个17世纪,一级甚至二级战列舰都非常稀缺以至于基本上是作为各国国王的“御舰”和舰队司令的“旗舰”来显示王国和海军的强大,在海战中发挥作用的却很是少见。
真正作为海军主力去参与海上搏杀的多是三级战列舰,不过即使是三级战列舰也大多只在所在国近海或者地中海活动,很少会去跑远洋。毕竟无论从海上自持力(当时并没有现代海军普遍装备的补给舰)还是航行能力上看,当时的战列舰都太大、速度太慢且自持力太低,参加远航纯粹是舰长活得不耐烦了。
和多数欧洲国家相比,荷兰却是不折不扣的另类: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也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海军舰队,但是荷兰的国土面积不大,海外殖民地也不多,没有很多物力和财力建造一级和二级战列舰。于是荷兰干脆放弃一、二级战列舰,集中建造三级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