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又说,还要扩大船厂,船坞不够大。
丁毅很快带着人选址,最后决定在长生岛再建一个船厂。
长生岛在后世就有船厂,非常适合造船。
丁毅的地盘里,前两年工匠工人连抢带骗搞来很多,眼下工匠加工人接近五千人。
都是阮思青一路跑商,一路拐来的。
但随着阮思青跑的多,这工匠是越来越少了。
今年还没弄到一千工匠工人,可见以后会更少。
丁毅当下决定,从各种工匠中,选择经验丰富,年纪较大的人,开始上课,专门培养工人学徒。
他们的工资,不再按做多少零件和工作来计算,而是培养多少合格的学徒来计算。
这些人将被送进学校,成为老师。
消息传出去,很多匠头有点意外,怎么咱们工匠也能成先生?
当听到待遇很高,又不用天天干活,每七天上六天课,有好多人心动。
连周大虎的婆娘,赵氏也来报名。
赵氏会识字写字,理论水平挺高,丁毅当然高兴,让她专门教授打造火铳。
赵氏一下子变成赵老师,她自己也开心的要命。
但大部份工匠都把自己的技艺看的很重,想集合各家所长也不是容易的事。
需要丁毅不断的推进,用物质和思想来改变众人的想法。
第369章 学区房
12月某日,阮文龙找丁毅,说现在用银压力有点大。
按说丁毅刚刚从日本捞了一百多万两,财政上面没什么压力的。
但阮文龙说,以东江镇现在的人口和兵力,最少要保证帐面上有五十万两白银才能支撑下去。
而丁毅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现在登莱也有一万多兵马,如果打起仗来,这些人一旦转为战兵,肯定也要发钱。
现在每个月发出的饷银加所有工资,接近八万两,而回收在两到三成左右。
眼下为了增加燧发枪产量,又得建新的铁炉,扩大产能,增加工人,各方面都是需要大量的开支,所以得想办法,再回收一些,从而减少开支。
丁毅顿时就笑了,岳父大人有什么办法?
阮文龙主动找他说这个,丁毅估计他是想到新的赚钱路子了。
果然,阮文龙想了想道:“我有个想法,以前大伙从徐大堡跑过来,都是集体建房子,而且房子都比较简陋。”
“这么多年下来,所有人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但随着大伙工资薪水的提高,有些人已经开始雇佣百姓来自己建房了。”
因为丁毅给军官和工匠,老师,医生等技术人员的薪水比较高,最高的工匠,像李织,周氏夫妻等人,都是能拿到几百两一年的。
这些人拿这么多钱也没处花,今年不知是谁先带了个头,然后有几个匠工啊,老师啊,医生啊什么的,跟着开始自己建房。
他们花钱雇佣旅顺的百姓,帮他们建盖新房,生活条件,瞬息上了个档次,家里也气派了很多。
阮文龙看在眼里,顿时想到一个赚钱的新法子。
他向丁毅提议,咱们可以盖房子啊,然后卖给大伙。
现在旅顺这边,几乎所有人的房子都是一模一样,很多中下层军将,家里还是囤堡。
因为有囤堡的辽民当了兵,然后又升了官,老家还是在囤堡,上百人住一起。
现在有人自己建房了,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学着建房。
而旅顺这边,丁毅早期规划的很好,的确没多少空余的地方,必须要自己来建,以防大伙乱建。
这不就是房地产吗?丁毅心中哈哈大笑,他看了看这岳父,真他娘是个人才啊。
“岳父你说的真是太对了,这个提醒及时,哈哈哈,走,我带你去看看。”
丁毅很快找来钟镇奴这建设司长,还有阮文龙。
他把钟镇奴和阮文龙带到旅顺口往南两里处。
这边以前是个比较大的集镇式聚集地,丁毅没来这里前,这边有些原旅顺兵盖的简易酒楼,商铺,私人摆摊交易地方,等等,当时的旅顺军官空闲时,都喜欢到这里来,可以买点杂货,喝点酒。
丁毅来后,重建了这里,在这条街上,盖了两个澡堂,两个戏台,两家高级的酒店,修整了街道,把街道卫生弄的很干净。
这里现在是旅顺官兵们休闲的好去处,有什么喜事想喝酒的,必须来这里。
但当时丁毅在街道两边空出来好多地方,阮文龙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你们看这两边没有,等晚点我给你们一个图纸,在这里盖个小区。”丁毅道。
“小区”两人有点不理解这个词。
“就是民宅,住宅。”丁毅道:“但这小区,就在咱们的商业中心步行街边上,位置相当好。”
两人点点头,知道这条街,被丁毅称为商业中心,步行街,但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他们自然不懂。
“最西侧那块地,我是准备用来盖学校的,将来要把小学迁到这里,小区就在小学边上。”
两人凝神听着,牢牢记着。
丁毅又道:“正如岳父所说,咱们给工匠的工薪很高,他们银子都用不完,我看好像也没努力的方向了。”
“现在开始建小区,然后卖学区房,逼他们好好干活,努力挣钱。”
“。。”两人面面相觑,钟镇奴是没听懂,阮文龙是听懂了。
“还有你,老钟,你薪水那么高,也没见你花,你婆娘都没几件新衣服。”丁毅骂道:“都像你这样,我怎么回收饷银?”
钟镇奴干笑,扰扰头,一脸不解:“丁大人,你这学区房,我们为啥要买啊?”
“小学我搬过来,你住这里,你儿子早上一出门就到学校了,一放学就回家了,我问你来不来?”
“小区边上就是酒楼澡堂,戏院,你来不来?”
钟镇奴顿时瞪大眼睛,重重点头:“当然来。”
丁毅现在的小学距离他家二里多地,天天一大早,他婆娘要送儿子出去,走好远。
当时选址的时候,众将都说太远,丁毅还说太近。
现在大伙是明白了,丁大人这是故意的啊。
还有那澡堂,酒店什么,距离各部营房最近也有五里以上,有的过来要十里路。(旅顺原南营丁毅那边也有,这边是新建的。)
距离各军官家属住所也是最近五里以上。
想过来洗次澡可不容易。
这要房子买在这边,的确方便很多。
钟镇奴嘴角一抽,马上道:“丁大人,俺想先预定一套,不,两套。”
“可以,两百两一套。”丁毅不动声色道。
“抢钱呐。”钟镇奴怪叫。
丁毅把这边的学区房规划好后,很快到了皮岛,也是规划了一个学区房和商业中心。
接着金州,复州,全部跑了一遍,四个学区房很快弄好了。
还要医药局分几拨人出来,在金州复州皮岛的学区房边上,建医馆。
军民服务中心的分部都开到学区房边上,让大伙买菜买东西也就近。
总之丁毅开始想方设法,把大伙拿去的工资,统统给收回来。
东江镇很快开始兴建学区房和配套设施,军官和工匠等有钱一族中间,也开始流传着学区房的好处。
据说,这房子盖好后,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买,得按贡献来分先后。
那些对旅顺皮岛做出贡献的,比如教书先生,医生,匠头,高级军将等等,有优先。
一时间,两地的人纷纷打探消息,如何评定贡献。
第370章 战马不够
进入崇祯七年(1634)一月后,辽南更加冷了,今年海面冰封,气温比以前更低,旅顺和皮岛很多事情都迫不得已暂停。
以前一到冬天,大伙就呆在家里烧火取暖,啥也不干。
但现在旅顺和皮岛这边有了新去处。
当天下午丁毅见过一拔在日本战后新提拔的军官后,便和赵大山,张经等几个营正到旅顺口商业街的‘东江大浴室’。
还没到浴室门口,远远看到门外排着长长的队。
此时外面还漂着雪,大伙都包裹着棉祅,一边谈笑风声,一边在外等着。
丁毅几人面面相觑。
常驻长生岛的向怀来扰扰头:“现在这浴室,还要排队?”
“哈哈哈,你很少来吧。”赵大山笑道:“我早让你多跟我来泡几次,你就会喜欢上了。”
丁毅则想到另一个问题,他通常是在家里泡澡的多,因为秦楠最喜欢帮他泡澡,他也喜欢。
难得为了和兄弟们拉拉关系,才到澡堂子里来,没想到居然要排队。
这澡堂,还要多建几个啊。
众人走到时,排队的人纷纷大叫。
“丁大人,赵营正,张营正。”
“向营正。”
“大伙好,兄弟们好。”这边排队的人什么都有,有工匠,有普通兵士,也有中层军官。
很多人都带着子女家属来。
看到丁毅来了,前面的人纷纷后退,要把位置让出来。
丁毅有点不好意思插队。
但澡堂里已经有人跑出来:“丁大人,里面请。”
丁毅也不装了,向大伙挥挥手,带着几个营正插了个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