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皇太极极为重视盖州,要求李永芳,无论如何,要守住盖州防线,不能让丁毅再二破盖州了。
并且要求李永芳学丁毅,在盖州城内外到处挖坑,城头上面用沙包建碉堡防炮和铳,反正丁毅用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但这一年的军事失败还是小事。
因为后金惨败,丢失复州,加上复州到盖州一路良田被毁,后金失去了大概十五万亩良田。
使他们的国力和经济遭受进一步的沉重打击。
当然,当时这种损失还没有立刻反应过来。
次年明国国内农民军大盛,到处战乱,粮食紧张,使的后金国内的粮价再创新高。
----
后金兵退,旅顺全员欢庆。
这次大战,是旅顺营成立以来,经历最危险的一次,还好丁毅运气不错,加上汉军不给力,终于逃过一劫。
此战之后,旅顺军也连忙统计和善后。
这战后金损失不大,只在攻入金州城内的一千两百多后金镶蓝旗精锐被烧死,其余损失的都是汉军。
而旅顺军这边,死伤一共有八百多人。
其中金州战死两百多,受伤三百多。
战死的人,大部份是被下面弓箭射杀的枪盾和铳兵,要不是丁毅的防护措施做的好,城墙上再用沙包堆碉堡,根本承受不了下面密集的箭雨。
还有一些铳兵因为当时打的激烈,都忘了换铳,一根铳不停的打,最终炸膛,被炸死炸伤的人也有十几个。
另有一些是被汉军冲上城墙,肉搏伤亡的。
总体来说,比起汉军的损失,丁毅这边是算大胜。
当然,丁毅最后关头打开城门,主动放汉军进来,也是极时减轻城头的压力。
要不然,在当时汉军蚂蚁般的蚁附攻城下,如果不开城门,城墙上的旅顺军也可能被打崩。
必竟人的力气有限,不可能连续的打下去。
相比之下,南关口那边伤亡极小,只有一些被流箭射中的。
而张经带出去的七百多人,伤亡也达到两百多。
主要的伤亡是在城门口后金兵的反扑,然后打崩敌军后,冲进城中到处放火,又遇到各股敌军,吃了不少亏。
张经回来后脸色也不好看,他第一次领兵出去,虽然打破了复州,完成任务,但损失很惨重,感觉对不起大伙。
丁毅单独安慰了他一下,古人不善夜战,夜里能打成这样,已经算是很不错。
接下来丁毅估计皇太极有段时间不会过来,他也不会过去,双方可以和和睦睦过段平安日子。
很快,他知道汉军在修盖州。
丁毅也不客气,立马召集五千战俘和一万百姓,去修复复州。
大伙一起建城呗。
皇太极那边也很快知道丁毅在建复州。
后金也没发兵,大伙相互有了默契,你修你的,我修我的。
不过,丁毅要是有无人机能看到盖州城里。
眼下那里面很多百姓和汉军,也都学着丁毅,在拼命的挖坑。
丁毅若是知道现在后金什么都在学自己,不知心里会怎么想。
时间很快进入1632年(崇祯五年)。
旅顺大战丁毅与后金打的热火朝天,明国和隔壁的徐敷奏一无所知。
丁毅在战后也没有实报。
他只是简单报了几个字,五年一月初,旅顺出兵两千,占复州,重建,并迁百姓一万入住,复土。
复土的捷书送到京城,崇祯大喜。
自皇兄手上丢失的复州,又被英明神武的他拿回来了。
但这次没打仗,也没人头,加上上次升的也很近,所以丁毅没升官,被赏了一千两银,和一些甲衣刀剑什么礼品,另册封丁毅正妻阮文燕为三品诰命夫人(淑人)。
第284章 万人敌和百人敌
决定占复州之后,包括经过了这次金州大战,丁毅和部下们都觉的自己兵马不够。
这次还好他们经营时间够久,挖的坑够多,后金准备不充分,蚁附兵马不多,匆匆来攻。
如有五万兵马四面蚁附攻金州,虽然耗时耗人,但肯定会被攻破。
说来说去,还是丁毅兵马少,经不起蚁附的消耗。
如果他有两万大军,守在金州,那后金十五万也不可能攻下。
但养兵马一要钱,二要粮,三要时间,四要空间。
丁毅两年的时间,才在战前训练出一万出头的兵马。
很多预备役和老百姓充进去,才勉强应付了这次大战。
当下丁毅和众人商量后决定,大力从皮岛接受辽民百姓。
每月接受人数提升到四千,每年保持五万以上。
再从这五万人中,挑选五千精壮,用来练兵。
未来两年最少要练一万兵马。
徐敷奏听到消息反正很高兴,他巴不得皮岛的辽民一口气全送给丁毅。
于是从一月开始,皮岛与旅顺每天大量船只来往,一船船的辽民被运到旅顺。
然后旅顺经过登记造册后,纷纷派往复州,金州,长生岛。
丁毅听取了张经的建议,在占了复州之后,决定称势占领长生岛。
因为长生岛那地方,至少可以放两万人以上,而且长生岛资源丰富,距离陆地又近。
眼下他的旅顺已经放不下多少人,只能往长生岛放。
张经被丁毅在内部任命为长生岛兼复州游击,驻守长生岛及复州,全权处理长生岛和复州一切事务。
张经的1营,所有骑兵和兵马都驻守在复州到长生岛一线。
在复州四周,长生岛东侧,原本有明军的几个墩堡。
南信口,北信口,永宁,都已经破败,旅顺军重修三个墩堡,按金州方式,筑墙挖坑。
进一步加强复州一线的防御纵深。
另在长生岛与南信口的对面,修建新的堡城和城墙,保证了后金将来攻克南信口,想在冬天覆冰过海时,也能守住长生岛。
旅顺上下再次进入疯狂基建的时代。
每天都有皮岛来的辽民被运送到各处。
每一船每一队被送走的人里,必然有几个旅顺原先的辽民,这些辽民,都是情报司赵大山挑选出来,与新来的辽民混在一起,派往各处。
囤田,基建,打造兵甲,训练新兵,进入1632年后,旅顺各部进入更快的节奏,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1月中旬,丁毅来到猪岛。
与李忠义,周大海等几个工匠聚头。
这次守城战,金州一度危险,丁毅事后与众将讨论,发现汉军蚁附在城下时,因为明军在城墙上修了很多碉堡,而且为了防止城下箭射,一般不露头去打云梯上的人,等爬上来再打。
这样有利有弊,明军是安全了,但也容易被冲上城头。
丁毅问,有没有什么可以当炸药,扔下去炸蚁附的兵马,也能炸毁他们的云梯。
“万人敌啊。”李忠义和周大海等工匠异口同声。
丁毅这才想起来,明军历史上,是有万人敌的。
真正记入书中的万人敌,要到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上面。
但在天启末年和崇祯初年,明军就已经用起了万人敌。
最早的万人敌,大概八十斤重,外面用泥,周围留有小孔的空心球,晾干后装填火药,算是早期的燃烧弹,主要功能还是以烧为主,不是炸。
宁远之战时,明军用棉被卷上火药,点燃后扔下去,蚁附的兵马立马遭到重创,被烧的哭爹喊娘,这就是万人敌的雏型。
这么想想,和丁毅用火油,明显思路是差不多。
但这火油比较难弄,这也是丁毅为什么很少才用的原因,眼下只有到福建广州等地,才能进购大量,登州,松江这边较少。
丁毅想了想,便用现代手雷的原理,大概向几位工匠讲一讲。
咱们这万人敌外表不要用泥做,用薄薄的铁皮,和咱们的散弹一样,里面装满了各种铁钉等物,再加上大量的火药。
扔下去就爆炸,守城时,可以杀伤一片。
工匠们听的点头,李忠义想了想:“中间可以再放一桶火油,炸起来又可以烧起来,岂不更妙。”
丁毅觉的可以这么干。
于是不到两个月,匠作局就研制出新的万人敌。
新的万人敌是一大一小两个圆铁球组成。
小的像排球大小,里面装满火油,然后放进更大的铁球中间。
四周塞满了火药与铁钉等杂物。
总重量大概在四十斤左右,比天工开物上的万人敌轻了一半,但威力却强了很多。
外表以薄铁皮包裹,密集性好,爆炸时威力更大。
匠作局在猪岛扔了几个做试验。
放二十斤炸药,爆炸范围大概有十米半径,并且大部份地方会燃烧起来。
炸不死也会烧死。
像当天金州城下那么密集的阵型,扔一个下去,燃烧起来的效果,可能比爆炸后的效果还好。
这玩意就是废火药。
二十斤火药,一个铳兵可以打大半个月了。
丁毅不得不加派手人制作火药。
有了这新型的万人敌,他对守住复州金州一线,又有了更大的把握。
同时为了野战时也能用,放小比例,做百人敌,百人敌大概只有四斤重,比起后世的手雷还是重很多,但现在为了威力,放大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