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席卷天下 (明镜要高悬)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明镜要高悬
- 入库:04.13
“这是俺们丁家的传家宝啊,岂可随意示人。”
王承恩都感动的眼泪汪汪。
若天下诸将都如丁毅般懂事,何愁大明不兴,东虏不灭?
“丁将军,真乃大明之荣。”王承恩拍着丁毅肩膀赞不绝口。
尼娘的,陈有时和毛永义面面相觑,服了。
王承恩走时,上次的锦衣卫徐百户又走过来找丁毅。
与上次的跋扈相比,徐百户满脸堆笑,低声下气陪着笑:“丁将军,上次是卑职胡说八道,鬼迷了心窍,您大人有大量,可别往心里去。”
“呵呵,呵呵。呵呵。”丁毅干笑,冷冷的看着他,其实心中也挺郁闷的,杨永没把骆养性干死,这以后就是个大敌存在,早知换赵大山去,这事肯定能干成。
但现在后悔也没有用。
徐百户心中又惊又怕,这王八蛋,在王承恩面前一副模样,在我们面前,像吃人似的。
同时心中大是丧气,咱锦衣卫何时这么狼狈过。
你别神气,袁崇焕比你牛逼吧,手下十几万大军,到了京城,咱们还是捏的他死死的,有种你将来别进京。
他也不敢多说,抱了下拳,匆匆离去。
王承恩走后,按圣旨,徐要率陈有时,毛永义去皮岛的,但皮岛陈继盛部还没走,他们只能等。
丁毅和他们商量后,三人只带战兵走,辽民和百姓都会留下,囤兵也会留下给丁毅,必竟皮那边,还有十几二十万的人,够他们用的。
这样的话,丁毅手上的人口,将达到两万以上。(因为最近这一两个月,同样从皮岛买了人来。)
特别是陈继盛知道自己要走后,加快了卖人的速度,现在连工匠都开始卖了,前天一下子卖了七船人给丁毅,眼下丁毅治下已经破了两万人。
等各将回到自己的地盘,丁毅马上召集将领开会。
这次他自己没升到官,但好多属下纷纷得到晋升。
他一口气为手下买来六个守备。
没错,算是买来了,要不是五千两银子,梁延栋也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
张经,赵大山,宋飞,毛信,钟镇奴,杜如海六人升为守备。
徐威为都司,另有大量部将,升千总,千户,和把总,百户等,所升中层,绝大部都是原徐大堡军士。
丁毅再次开会,决定扩兵,同时要求军官军士们开始识字。
之前丁毅是五千兵马,五个司,因为火铳和兵甲比较少,没一次扩很多。
眼下他有朝庭核实的六千兵马,如果再扩兵一千,光明正大组六千兵马。
而学字的事,以前他一直就有提过,还有人自愿已经跟着阮文龙在学了,但大部分都不乐意。
这次丁毅也不强制,愿意学的就学,不愿意学的就不学。
因为不是强制,半年后才有两成人愿意学。
但一年后,很多人看到学字的好处,慢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识字。
眼下接近一月,正是辽南最冷的时候,丁毅很多事情都暂时停下了,比如囤田。
但是整体来说,旅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经过近半年多的建设,目前旅顺已经开恳出九千亩良田,比计划中早了很多。
今天夏播开始,只要没有天灾人祸,秋收可以得到秋粮,按每亩一石最低计,都能得到九千石,极大缓解他们的用粮。
若是能种的好,达到两石亩产,就有一万八千石。
在丁毅的计划中,夏秋两季要得三石或两石五斗,那就有两万多石,随着更多的田地开恳,将来总有一天能达到自产自足。
当然了,眼下他兵少人少,未来地盘大了人多了,这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162章 再次扩兵
丁毅这时囤堡已经完成二十个,可住近一万人,这也是他在冬季敢大量接收皮岛辽民的原因。
一是充实自己的力量,二来也可以养活更多的辽民,每年冬季,皮岛上死的人最多,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毛在的时候,只重视战兵,然后是囤兵,对普通辽民,并不重视,每年死亡率挺高的。
丁毅肯大量接收辽民,再加上他的宣传,辽民们现在对丁毅印象极好,都视为救命恩人。
南关口的两个棱堡还在建设,必竟要防着后金军进攻,眼下那边有八千多人在赶工,主体基本完成,现在就是各项防御设施和炮台等的建设。
丁毅对建设司的要求是,冬天不能冻死一个人,更不能饿死一个人,所以后勤司和建设司,现在主要精力放在南关口。
预计三月份可以完成部分易走地方的长墙,不好走的地方,后面再补,然后就是后期的巩固和加盖,这是可以慢慢来的。
巨大的会议室里,四周烧着炭炉,并且保持着通风。
前段时间,有辽民在家里烧炭取缓,中毒死了,引起一阵恐慌,丁毅马上想起,提醒众将,并宣传下去。
室内温度很高,很多人都把棉袄脱了,因为太热。
按照贯例,一季度一个报告。
各司轮流来报,丁毅主要关心各项物资的产量和囤储。
后勤司报告了囤粮和柴木,木炭等等,反正大伙听一次高兴一次,旅顺囤的东西越来越多,柴木就囤了几十万斤,周边有些小岛上的树都快被砍光了,丁毅也没办法,俺为了大明百姓,只能先牺牲下绿化,将来俺混好了,再替你们种上,每次听到,心里默默念几遍再说。
同时也决定,下次出海,要让阮思青买点煤来,必竟老这么砍下去,真的会把旅顺的树给砍光了。
前面他没想到用煤,因为赵士桢说过炼钢要用炭,不能用煤,现在想想,百姓们可以用啊,其他地方能用啊。
至于炭,现在也囤到了四万多斤,每天出产颗粒火药达到五百多斤,目前存量也接近三万斤。
丁毅还不满意,要求火药日产达一千斤。
但他们的硝和硫磺跟不上,现在除了在登州购买,就是运物资到福州和郑芝龙换。
可去福州来回一个多月,所以产量五百多斤已经是目前最高。
但下一波原料能来的话,最少二三万斤,到时产量可以大幅上升。
五台机床眼下都做好了,原本计划两个月,但蚬木真的难搞,这年代没有钻枪,必须靠手工一丝丝打磨,用了三个多月才完成五台机床,加上六水车后,全部安装在猪岛。
目前丁毅手上有六台机床,日产铳管22--24杆,从下月起,每月可制铳管近700杆。
但眼下才有四百多杆,勉强配了一个司,必竟有机床刚刚做好。
反到是在过去半年里,铳的其他零件做了一大堆,末来更换维修,倒不是问题。
南关口血战后,他对大量装备铳兵更加的迫切了。
上次两千兵马如果有一半是铳兵,那会伤亡这么惨重,有一半铳兵上次能把扎巴的兵马打残了。
好在机床终于成形,制铳的速度终于能大量提升。
至于普通衣服上面几乎快饱合,必竟普通老百姓都有衣服穿,有的百姓还是在穿战场上得到多余的棉甲。
目前后勤司在存衣服,为将来人口扩张和冬天到来做准备。
现在唯一能制约丁毅发展的,就是各种原料和人手。
没有原料和人手,他啥事也做不成。
这段时间丁毅拼命让阮思青和阮文燕囤积原料,因为农民军还没大规模发展起来,等农民军大规模影响到大明上下,各种原料都将奇缺和涨价。
受限于工匠人手,铁甲暂时只有两百多具,想装配全军,任重道远,必须有段时间。
盾牌和长枪等兵器再有两个月左右可以装配全军六千人,因为现在产量更高了。
最后阮文龙汇报了这个月的收支。
这个月支出折银高达四万两,收入才一万八(主要煮盐少了),另外丁毅刚刚花了七万多购了几船物资,运去福州和郑芝龙换硝石,铁料,火药,硫磺等军用品。
这样的话,这个月丁毅就花了十万,眼下丁毅手上资金只有三十六万。
众人听了个个面无人色,大伙都没想到,丁毅才养了两万人左右,花费如此之大。
再想想皮岛上有军民近十几二十万,能活下来真算不容易。
但丁毅这几个月的大头是花在南关口棱堡防线的建设上,从材料到工人的伙食,防寒,还有购进物资。
还有他购进来的大部份物资都存了起来,其实就是把银子换成了物资而已。
可这样下去,入不敷出也是不行的。
大伙听着,觉的最多一年后,丁毅这么搞下去,手上只有大量的物资,自己要破产了。
其实阮思青在登州分到的盐利,现在每个月可以为丁毅提供一万多两。
但这些钱阮文龙不会拿到会上说,丁毅暂时也用不到,这算是丁毅的私房钱。
“咱们能省还是要省的,俺看兄弟们吃的太好,很多人都发胖了,还怎么打仗。”宋飞这时嚷嚷道。
岛上养着各种畜牲,存活机率还挺高的,特别是羊,上次攻破金州还分到几百头羊,上下吃了顿羊肉,现在伙食好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