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把系统借给洪武帝 (爱做梦的乌贼)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爱做梦的乌贼
- 入库:04.13
那些人早已经通过海运走私赚来的银子交织了一张巨大的网。
这张网上到朝廷官员下到贩夫走卒都有他们的人。
朝廷根本不敢深查,因为一旦深入追查,海患倭患只会越来越重,甚至整个大明都会持续陷入动荡之中。
要知道浙江、南直隶等地是大明的财赋重地,如果这些地方被倭寇扰乱,那整个大明都会岌岌可危。
嘉靖皇帝对此再清楚不过了,所以他什么也做不了。
或者说不敢做。
因为前车之鉴太过骇人听闻了。
宫中有皇室秘录记载,先皇,也就是武宗皇帝朱厚照曾经借助宁王谋反之乱的机会,想要动一动那些人。
但他才刚刚露出一个苗头,就不明不白的落水,然后不明不白的死了。
要知道那时候的朱厚照可是大明皇帝中为数不多掌握了一部分军权的皇帝,而且通过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太监搜刮了大量的钱财。
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他敢动手,就是存了心思要一举解决东南沿海倭乱的。
但他信心满满,算到了方方面面,就是没有算到那些人无孔不入的渗透和暗杀。
连明武宗都折戟沉沙,更别说嘉靖这个被文官挑选推举上来的皇帝了。
当年他根本就没想过动那些人,只是刚刚露出一点想要把军权从文官手中收回来的意思,就差点在皇宫里被宫女勒死。
这一事件,一直被嘉靖皇帝认为,是那些人对他的一次警示。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嘉靖皇帝才彻底失去心气,变得贪图享乐放飞自我起来。
嘉靖皇帝这样做,何尝没有和文官集团,以及文官背后庞大的士绅集团怄气的想法。
连嘉靖皇帝都惹不起这些人背后的势力,更何况是小小的戚继光。
所以戚继光只能尴尬的笑了笑,没敢接话。
“你不敢说实话,我理解,因为我也不敢!”
“为何?”
胡宗宪自问了一句,不等戚继光回答,便又自己道:“因为说出来也于事无补,除非想要大明立刻天下大乱,否则那些人就动不得。”
“我们能获得儒道才气增强实力,人家同样也能获得,甚至在野那些通过教书育人、传播儒道达成平天下之境的大儒比朝堂上的滚滚诸公还要多。”
“我们能如何?”
“除非朝廷有鱼死网破的决心和魄力,否则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其实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儒道才气,像戚将军这样的将领多一些的话,大明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听到胡宗宪此言,戚继光顿时沉默了下来。
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武将而已,实在是不懂这些事情。
“好了!”
“戚将军见笑了。”
“没有了才气加持,老夫这脑子顿时就开始不清醒了,刚才乱说的那些话你别介意!”
胡宗宪勉强笑了笑,闭上眼道:“戚将军,该做的老夫都已经做完了,说这些话也是为了让你小心对方手中可能存在的传天下文章。”
“至于这一仗到底要怎么打,还是你来决定吧!”
“老夫才气耗尽,身体劳累,再加上这段时间朝廷内部政局动荡,此战无论是胜是败,以后恐怕都有心无力了。”
戚继光自然知道胡宗宪口中所谓的朝廷动荡说的是严阁老南下浙江的事情。
他虽然不知道此中内情,但想来严阁老应该是落入了下风。
要不然也不会离开朝廷中枢南下浙江。
胡部堂是严阁老的人,如果严阁老下台,恐怕胡部堂也好不到哪去。
而他戚继光是胡部堂的人,所以他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严阁老的人,不知道这一次的政治动荡会不会影响到自己?
想到这里,戚继光不免也有些神情沉重。
但这些担忧毕竟都还没有发生,他作为武将天职就是打好每一仗,所以很快他就把这些担忧抛之脑后了。
“部堂休息吧,剩下的事情只管交给属下就是!”
“属下一定给您呈上来一副满意的答卷!”
戚继光恭敬的朝胡宗宪抱了抱拳,正要扭身向帐篷外走去,却是没想到胡宗宪再次叫住了他。
“戚将军!”
“这封书信你也拿着!”
“若是之后将军真的遭遇了什么难解之事,可以拿着这封书信去找张居正,他会庇佑你的!”
“部堂这是何意?”
“那张居正不是清流吗?”
“他会看得上属下?”戚继光满脸不解。
“呵呵……!”
“朝廷的党派之争又岂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向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清流党也好,严党也好,并非都是那么泾渭分明的!”
“这些事情太过复杂,戚将军作为武将也不需要玩弄政治。”
“若是将军信得过我,只管按老夫说的去做就是。”
“老夫这样做并非是因为和那张居正有什么交易,而是因为不想看着我大明唯一的一只敢战之军被那些人葬送掉!”
听到胡宗宪的肺腑之言,戚继光顿时感觉到了一种托孤的沉重意味,他张了张嘴,最终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再次无声抱拳,郑重的收起书信,退出了大帐。
等戚继光离开,胡宗宪再次从怀中抽出一封书信来。
这是身在浙江的严嵩给他写的信。
胡宗宪乃是严嵩的学生,深受严嵩器重,可以说他能当上现在总督东南的封疆大吏,有一半是他自己真有这个能力,另外一半就是严嵩的功劳。
严嵩的信中告诫胡宗宪,让他好好打这一仗,不要因为严世蕃被抓就有什么顾忌。
但也不要太过用命,像传天下的诗文最好不要再写,保住自己性命要紧。
这封信看似只是家长里短的关心,但其实内里是藏着玄机的,严嵩这话是不希望自己太过用命,如果能拖延剿倭时间,就尽量拖延,不要让倭寇那么快平定。
但胡宗宪这一次并不打算听老师的。
倭寇为患十多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全歼对方的可能,他不想错过。
至于因此造成的朝局变化,他现在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而且他也真的累了,这些年身在严党和清流斗争的漩涡最深处的他是真的快要招架不住了。
“听天由命吧!”
胡宗宪最终叹息一声,把这封书信放在火上烧掉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见风使舵老严嵩
其实对于现如今嘉靖朝的朝局,朱元璋看的很清楚。
所谓的倭寇犯边也好,改稻为桑也好,若是追根溯源,最后都可以追溯到朝堂的政治斗争。。。
再说的直白点,这是执政二十年的严党在和东南沿海的士绅们在争夺海贸控制权。
其实从永乐皇帝让郑和下西洋打通了与世界各国的海洋贸易开始,海贸就从来没有断过,只不过之前是被朝廷把持,后来朱祁镇下令废除下西洋的国策之后,贸易权就旁落到了东南沿海一系的官员手里。
之后朝廷、皇帝,以及东南沿海士绅围绕着海贸控制权进行了无数次争斗,这争斗从弘治朝、正德朝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嘉靖朝。
嘉靖皇帝是个聪明人,从他老哥正德身上吸取教训,知道自己亲自下场和这些人争斗有性命之忧,所以他选择了一个代言人来做这件事。
而这个代言人就是严嵩。
虽然严嵩也是南方人,但他却并非东南沿海士绅一党。
他在被嘉靖皇帝选为内阁首辅之后,果然开始严厉打击走私,用心招抚沿海海盗,以朝廷的名义积极和西洋各国展开贸易。
由此赚取了大量的银钱。
而这些钱,他和嘉奖皇帝二一添作五,直接五五分账了事。
这就让严嵩成了嘉靖皇帝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人,虽然他滥杀无辜,贪污受贿,导致大明官场腐败严重,严世蕃更是目中无人,狂傲自大,视大明律法为无物。
但嘉靖尝到了甜头,自然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
不过嘉奖皇帝和严嵩是满意了,有人可就不满意了。
东南沿海的士绅们很不满意,不满意自然就要搞事情。
嘉奖三十七年,已经被朝廷招抚的大海盗汪直被这些东南士绅一系的官员找了个由头借机杀死。
这是东南沿海的倭寇之乱的起因之一。
其后这些倭寇在士绅们推波助澜之下一边在海上阻拦朝廷的贸易船只,一边在大明赋税重地掀起倭乱,其目的就是为了迫使朝廷松口,把贸易权从严嵩、从嘉靖手里彻底抢过来。
而严嵩眼看倭寇屡剿不灭,海上贸易不畅,直接搞出了所谓的改稻为桑。
他这是想要下狠手,直接掌握生产资料,也就是丝绸,彻底釜底抽薪把东南沿海的士绅集团挤到一边,自己单独和西洋人交易。
但那些士绅们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这么干。
于是朝争又起,改稻为桑这个国策才会引发后面一系列的事情。
而有意思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在严嵩下台,徐阶上台之后,倭寇之乱瞬间消弭于无形,本来岌岌可危的大明朝好像一下子变得歌舞生平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君临法兰西 (孤山钓雪) 起点VIP2022-11-20完结87.23万字 6.05万总推荐安宁穿越到了平行时空的1780年,本来他想着利用对历史了解骑个...
-
我在大唐有后台 (山下出水) 起点VIP2021-10-08完结大唐第一苟,万事稳一手。数九严寒,路有冻死,当所有人全都躲在家里烤火的时候,顾天涯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