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的王朝,徭役都被视为国民的义务之一,自然不会给钱。
好一点朝代会给口粮食,要是碰到残苛的或者朝廷穷的时候,连粮食都得老百姓自己承担。
等什么时候朝廷都没粮食的时候,还能指望老百姓家里能有多少存粮,就算有,百姓脱离土地生产,转而去服徭役,来年吃什么喝什么?
如此服徭,自然是饿殍遍野,死伤甚巨。
朱老四就是因为连粮食都不给,才逼的山东百姓掘草根、剥树皮,卖儿鬻女的地步。
焉能不反啊。
“国朝尚算富裕,各大官帑府库堆积如山,宝源局铸造的铜钱累以亿计,朝廷既有钱又有粮,这次用工,完全可以采取支付钱粮的方式来招工。
如此,变服徭役为用工,都无须朝廷摊派,山西、山东、河北三地就能凑出五十万人来,而且地方百姓绝对是踊跃参加。”
犹豫许久,陈云甫终还是提出了这个建议来,那便是要废徭役!
如此重大的国策进言,他身为大明通政使,已经有资格开口了。
更何况谁都知道,他是东宫党如今的党魁,向朱标提,本就恰当合适。
废徭役?
朱标怔住,董刘二人更是震惊。
这倒是三人完全没想过的事情。
因为百姓服徭役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就像是人饿了要吃饭一般,在他们潜意识里这完全认为天经地义之事。
所以,陈云甫这个提议,看起来就很是‘离经叛道’了。
董伦第一个反应过来,马上看向朱标道。
“殿下,废除徭役,这是大仁政啊。”
虽然离经叛道,但赶等反应过来,董伦可就激动了。
如果真能通过此案推动徭役制的废除,那么绝对可以名留青史。
不不不,准确来说是泽被百世、万代流芳!
朱标也明白过来,如果他采纳了陈云甫的建议去劝朱元璋,一旦此法成行,将来仅凭此功,一个仁君是绝跑不掉的。
可朱标并未如董伦那般只顾高兴,而是迟疑。
“眼下朝廷是有钱,承担五十万民夫不难,但日后呢,朝廷的家不好当,我大明是大国,幅员万里疆域,天灾人祸总是难免。
将来万一国库有个紧张,届时再想用工可就难了。”
废徭役的时候容易,恢复可就难了。
一旦老百姓习惯从朝廷手里领取工钱,等朝廷不给百姓就会闹。
“更何况,一旦涉及工钱,就不可避免出现地方贪墨的行为,如此国朝钱花了,百姓又没拿到什么实惠,钱粮裹进贪官的口袋,对朝廷的损失岂不是更大。”
“建立完善的反贪机制并不难。”
对朱标的担心,陈云甫早有腹稿,言道。
“朝廷用工给付钱粮,完全可以效法每年收两税时的流程来操作,由户部清吏司协同省道粮长先行垫付,具体用度花销,户部拟个数出来,我们通政使司审计后交由陛下御批,国家开国库再偿还给省道粮长。
地方想贪,就得伸手去从各省的粮长口袋里抢,然后报虚数给中央,风险就大了许多,除非,户部和通政使司一起腐掉。
殿下,如果户部和通政使司全都腐掉的话,就算徭役制度依旧存在,国家的钱也保不住。”
像郭桓案那般,六部部堂大臣联起手来盗窃国家,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管你有没有徭役制度,六部都能将国库搬个干净。
朱标点点头,又沉默下来。
他其实内心里最担心的并不是地方贪腐,就像陈云甫所说,担心贪腐就完善一个反贪的机制便好,即使依旧会有漏网之鱼,但那是必然的。
再完善的机制,哪怕到了后世,依旧有铤而走险或者说思想不端的官员,这是人性使然和制度无关。
中枢地方建立联合反腐机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全面肃清贪腐,而是保障绝大多数官员不敢贪,那就足够了。
有一起查处一起便是。
真正让朱标迟疑的地方,还在于最核心的一点。
万一朝廷没钱了怎么办?
陈云甫看出了朱标的迟疑,遂心一横,补了一句。
“殿下,朝廷用工给付工钱,钱去了哪里?百姓口袋里。
百姓拿着这钱吃喝花用又去了哪里?商人口袋里。
商人拿钱做什么呢,经商做卖,扩大生产,所以朝廷要开商税,复商籍,只有这样,这笔钱在民间转一圈后,才会以税收的方式回到国库和地方官帑。
钱只有活起来,才能越滚越多,才能刺激和促进地方民生经济,才能充实国家,使国家有钱用工、有钱打仗、有钱发展。
早前浙江转运使司进言增榷船钞一事,言及两淮、两江漕运日趋发达,一旦增榷船钞,年可进六十万两。
六十万两啊,此番北伐所有钱粮花销加在一起五军都督府递给户部的预算不也就才二百万两吗,光一个漕运的增榷就够三分之一了。”
废徭役就要开商税,就要复商籍,让资本活起来、动起来。
国家政策永远都是这样,动一样就要通盘一起考虑。
朱标这下彻底动容了。
陈云甫提出的两条建议,哪一条都不简单!
废徭役不用说,几千年王朝史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而复商籍,在朱元璋那也够呛能过的去。
这两件事要想通过,朱标细琢磨一下,都觉得太困难了。
“殿下。”
正犹豫着,朱标看到了陈云甫的眼神,灼灼有神。
站起身走出来,陈云甫冲着朱标一揖到底,大声言道。
“殿下不仅仅是储君,更是我大明六千万子民未来的君父,将来之社稷,舍殿下其谁?”
身为中国王朝史上地位最稳、权力最大的太子,该是你走上历史舞台和朱元璋打擂的时候了!
为了天下六千万百姓!
去吧,进击的太子爷。
第一百零九章 老朱也会玩赖
“你说,废徭役,复商籍?”
朱元璋双目满是惊愕的看着朱标,看着自己眼前这个好大儿久久不语。
这陈云甫前脚才去东阁,后脚朱标就扔出如此一个重磅炸弹,朱元璋就算是用脚后跟去想也知道这一定是陈云甫给出的鬼点子。
不对,这不能叫鬼点子,这简直就是离之大谱!
他不知道徭役制度是一个王朝的根本制度之一吗,他不知道朱元璋心里是痛恨甚至是鄙弃商人的吗?
谁不知道!
惊愕之后,朱元璋便有些恼怒陈云甫的不知好歹、异想天开,可还没等他说话,御阶下刚刚落座的朱标就先开了口。
“是的父皇,儿臣觉得此两法可行。”
“什么是可行!”
朱元璋顿时拔高调门:“无论是徭役还是复商籍,都是牵涉我大明国运的国策,六部做过论证吗,还是说咱做过批示要去论证了?”
面对朱元璋此番动怒,朱标心里早就有了准备,他知道自己只要说,老朱一定会恼,所以一点都不意外,他敢来就不怕朱元璋恼!
“因为父皇没有做过批示,所以六部自然还没有论证、通政使司更没有立项,儿臣来,就是因为儿臣觉得可行。”
好家伙!
站在朱元璋身后的宝祥差点咬着自己舌头。
这叫个什么话是。
你觉得可行算什么意思?
“你觉得可行就能行了?”朱元璋冷哼一声道:“怎么着,你现在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替咱做主了?”
“六部五寺是父皇您交给儿臣的,儿臣这只是做了份内之事。”
朱标理直气壮的说道:“儿臣本来是想召六部直接商议的,不过儿臣年轻,缺了些理政的经验,故而求父皇指点一二。”
老朱差点没气笑出来。
好嘛,感情你不是来汇报的,是来通知的?
就意思你朱标认定的事,我这个当皇帝点头同意就行?
这是篡权,不,篡位!
朱元璋气着气着,遽尔又笑出来。
“标儿,你向来在咱面前谨慎低调,今日怎么没来由的这般大胆,是不是有谁在跟前说了什么。”
朱元璋心里是打定了主意,只要朱标开口把陈云甫说出来,他说什么也得籍着这个话茬顺下去,好把陈云甫拉过来狠狠的打一顿廷仗。
法可行,但这口气得出。
熟料朱标却说道:“没人在儿臣面前说什么,儿臣是思及天下六千万百姓才下定决心来向父皇进言的。”
怎么说也当了十几年的太子,朱标以前只是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不代表能力不行,现在既然打定主意要和朱元璋打一局擂台,那么仅就从说话上,朱元璋也甭想从他这找出什么漏子来。
和任何人都没关系,是六千万百姓给朱标的勇气。
朱元璋笑了。
“好你个臭小子,是不是咱要不允,咱就是置天下百姓于不顾?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学会裹挟民意来要挟朕了?”
“儿臣断无此想。”朱标撩袍拜倒,但话里话外却是一点都不相让。
“河南出了一个罗三虎,出了慈母投江、孝子杀官,我大明以孝立国,可这种孝,儿臣不忍心再看到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唐有后台 (山下出水) 起点VIP2021-10-08完结大唐第一苟,万事稳一手。数九严寒,路有冻死,当所有人全都躲在家里烤火的时候,顾天涯在河...
-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起点VIP2022-07-15完结267.87万字 19.86万总推荐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朱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