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太师 (煌煌华夏)


  王公礼法是平级的,换言之,非朱姓宗室,陈云甫已经到了人臣的极致,这一点上,是陈云甫不虚藩王的根本原因。
  “殿下深夜来访必是有要事,有什么事殿下差人来知会下官一声,下官自会登门恭聆,何劳殿下千金之躯亲自莅临。”
  齐德毕恭毕敬的奉送上茶水,随后便敬陪下手,等着朱樉道明来意。
  果然,后者喝了一口水便就开门见山。
  “孤听说了,前几日你在内阁会上表现的非常不错,很是压制了那陈云甫的嚣张气焰。”
  这是齐德引以为豪的事,但这个时候听到朱樉夸耀,齐德还是很谨慎的没有吭声。
  “孤还听说,那陈云甫今年动了礼法,去年底还推动户部在今年彻查丁口和田亩,这些事有吧?”
  “回殿下,此两事确有不假。”
  朱樉嗯了一声:“你觉得,他这么做是想干什么?”
  齐德字斟句酌着应道:“以下官对陈少师的了解,而且早前也从通政使司那看到了一些端倪,陈少师他似乎打算,废奴。”
  “废奴?”朱樉颇为惊诧:“是释奴还是废奴?”
  释奴和废奴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大明朝开国初年,为了恢复生产,朱元璋下旨释放了全国的私奴,给与土地或编户成立军屯卫所,连着青楼都被取缔,所有的戏子妓女被强制配给军户,
  这种做法,可以最快恢复国家元气,使国家从废墟中重建。
  但释奴归释奴,朱元璋并没有顺势取消奴籍,因为老朱讨厌贪官。
  ‘罪人家眷配有功之臣为奴’
  这也是当年释奴诏书中的内容。
  所以,释奴和废奴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陈云甫只是打算释奴,那无非也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由着陈云甫去表现,大不了几年内家里自力更生,不用奴婢也累不死。
  但要是说完全废奴,那可就惹了众怒。
  尤其是朱樉,他有娈童恶癖。
  齐德也不确定的说道:“这下官不敢给殿下以肯定答复,不过陈少师行径颇多大胆,且骄狂无度,素来目无成法,他做事......”
  虽然齐德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白了,老齐这是不放过一点能给陈云甫上眼药的机会。
  骄狂无度、目无成法。
  朱樉的脸色果然变得极不好看。
  “咱们这位成国公,一直以来不都是如此的胡作非为。”
  齐德脑子顿时飞速转动起来。
  似乎,朱樉和陈云甫之间有过仇?
  那说不准可以利用一番。
  “大哥也是,竟然对此人如此之信任,任由其祸国殃民。”
  朱樉目视齐德:“齐阁老,你身为内阁次辅,可不能和其一道犯糊涂啊。”
  后者点点头,而后叹气道:“殿下,下官人微言轻,纵然是心中亦对其十分不忿,可到底胳膊拧不过大腿,哪里是那陈云甫的对手。”
  “齐阁老太谦虚了。”朱樉提点道:“可别忘了,汝可是太子殿下的东宫讲师。”
  齐德初时一怔,随后眼前一亮。
  “请滁王殿下明示。”
  “陈云甫树大根深,在朝中党羽更是众多,已有尾大不掉的姿态了,而且孤还知道,这陈云甫和梁国公蓝玉、宋国公冯胜、郑国公常茂等人相交莫逆、关系匪浅,这三位,可都是皇三子允熥的娘家亲戚啊。”
  朱樉站起身,摇头叹气道:“三个兵权在握的重将加上一个内阁首辅大臣,太子爷的东宫位置不稳呐,不稳呐。”
  齐德猛然站了起来。
  “殿下的意思是,让太子爷找陛下自请黜落?”
  “孤没明白齐阁老的意思。”朱樉这时候反而打起哈哈来,拱手道:“行了,时候不早,孤先回府了,哦对,前几日老三给孤写了一封信,说想请孤去太原逛逛,可惜啊,孤被父皇禁足于京,现在京中又是那陈云甫的天下,只怕无法赴老三的约咯。”
  齐德微微点头。
  “下官知道了。”
  送走朱樉,齐德望向陈云甫的府邸方向,嘴角挑起了一丝危险的笑。
  陈云甫啊陈云甫,让你专权霸道,你没想到,现在天下内外,全都是你的敌人了吧。
  区区竖子,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中原复兴计划和全国废奴法案
  “下面由户部,就永乐元年,全国丁口户数及田亩数向内阁进行汇报。”
  永乐元年四月初一,内阁例行办公会由陈云甫主持在文华殿召开。
  到会者除五名阁臣外,还有通政使蔡瑄、户部尚书葛循。
  后者被陈云甫点了名,拿出最新汇报合计后的丁口、田亩勘合起身汇报。
  “浙江布政司计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户。
  丁一千零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六十七口。
  隐户十七万四千八百九十四口。
  江西布政司计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户。
  丁八百九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一口。
  隐户九万七千六百八十口。
  湖广布政司计户,七十七万五千八百五十一户。
  丁四百七十万二千六百六十口。
  隐户三万一千二百零七口、永顺府有丁三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一口。
  福建布政司计户,八十一万五千五百二十七户。
  丁三百九十一万六千八百零六口。
  隐户五万六千四百四十九口。
  河北并北平府计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户。
  丁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口。
  隐户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三口。
  山东布政司计户,七十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户。
  丁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口。
  隐户,十一万六千九百四十七口。
  山西布政司计户,五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户。
  丁四百零七万两千一百二十七口。
  隐户六万八千四百三十九口。
  河南布政司计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户。
  丁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口。
  隐户七万八千六百一十三口。
  陜西布政司计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户。
  丁二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口。
  隐户四万两千零一口。
  四川布政司计户,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户
  丁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十八口。
  隐户一万三千四百二十口。
  广东布政司计户,六十七万五千五百九十九户
  丁三百万零七千九百三十二口。
  隐户,二十九万八千六百七十口。
  广西布政司计户,二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户。
  丁一百四十八万二千六百七十一口。
  隐户十四万三千二百七十六口。
  云南布政司计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户。
  丁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口。
  隐户四千二百六十口。
  直隶计户,一百九十一万两千九百七十七户。
  丁一千零七十六万四千二百零一口。
  隐户三十九万七千八百六十口。
  辽东计户,二十四万八千六百三十九户。
  丁一百九十二万四千五百六十七口。
  无隐户。
  另,根据内阁要求,贵州、甘西、青海及蒙七卫不在此次统计之内,合并其上。
  全国共计户,一千零九十万一千五百七十二户。
  丁六千二百四十八万八千六百四十二口。
  隐户及永顺府共计一百九十六万八千七百七十口。
  全国计田地总数,八亿五千零七十六万两千三百六十八亩,去年税粮是将近三千万石,按照洪武十八年定下的三十税一比例进行倒算,去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为九亿石,亩产仅一石有余。
  以上就是国朝眼下所有户册、丁口、田亩的总数,呈报内阁知悉。”
  随着葛循的汇报结束,陈云甫一直敲击桌面的手指也终于停了下来。
  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数字。
  六千四百多万的丁口、八亿五千万亩的粮田,这个数字倒是和历史上本身的洪武朝相差无多。
  另外,根据朱元璋一贯的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的政策核心,大明朝的元气确实在短短一个洪武时期就迅速的恢复乃至发展到巅峰。
  不过这里有一点让陈云甫报以疑问。
  “亩产怎么会才一石有余?这其中,江南部分地区甚至是一年两熟,亩产难道连一百斤都达不到吗?”
  想想后世的粮食产量,不提杂交稻这种科技产物,那起码也是亩产五六百斤。
  即使明代的一斤要比后世多一成二,那一百斤也才合后世度量标准的一百二十斤,这也说不过去。
  更何况早在宋朝时,按照《河间志》、《宋会要》的记载,那个时候稻谷的产出便已经是亩产三点二小石。
  依着宋代的计量单位,三点二小石大概折算下来应该是三百二到三百四十斤区间。
  明朝的亩产量怎么可能一口气降到宋代的三分之一?
  更何况陈云甫如果没记错的话,根据多部中国农业史研究的数据,明朝中后期时,江南的稻谷亩产量是五百七十七斤!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