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太师 (煌煌华夏)


  比如最低的从九品官员,每个月只能领取五石大米或选择年俸二十八两。
  但真的低吗。
  先不说明初的物价贵贱,先说五石米的月俸。
  明朝一石约合九十四点四公斤,五石便是九百四十斤重。
  如果这个从九品的官员是一家五口的情况下,那么每个月能吃掉两百斤米吗,就算能,余下的七百多斤完全可以拿到市场变现。
  这便可以卖得二两余银子。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了一个桥段,范进的岳父胡屠户一日可卖一头猪,赚一钱银子。
  一头猪便按百十来斤来算,才只够胡屠户赚一钱银子。
  那这头猪多少钱?
  按照《宛署杂记》的记载,一头猪仅一两六钱银子。
  一两六钱的总价,胡屠户仅赚一钱,算是极良心的商贩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一头猪才一两六钱。
  一个从九品的官员一家五口,一天便是吃两斤肉,一个月也不吃完一头猪!
  换言之,顿顿有肉。
  而牛羊肉的价格比之猪肉还要便宜三成!
  因为明朝的卫生环境并不理想,猪的养殖是有一定困难的,而牛羊则不然,一个是大明早期拥有自己的牧场(漠南卫),二一个则是草原的互贸。
  一个从九品的官员仅凭合法薪俸就可以实现顿顿有肉的生活。
  另外像布匹、丝绸的价格也并不高。
  一匹布不过三钱,一匹丝绸不过五两。
  官员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两套服装,官服和便服都由朝廷采买。
  那么官员只需要给家里人置办衣服也就够了。
  只是为什么明朝的俸禄给人一种极低的错觉,因为我们做了物价的跨时空换算。
  我们计算到的是一石粮食拿到后世来卖才不过三百余元。
  五石粮食的月俸那就只有一千七八的样子。
  怎么活啊。
  人情往来、逢年过节这些开支多大。
  官员不得养几个偏房吗。
  不得偶尔学个外语吗。
  不得顿顿大鱼大肉,再叫几个歌舞妓听听曲吗。
  啥家庭这么造?
  你拿一千七八放到二十一世纪,那明朝官员真可怜,贪污似乎像是有理。
  可考虑到明朝的物价水平、生产条件和精神供应,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已经活得很滋润了。
  只是人心是无度的。
  我是官了,我凭什么一家五口。
  凭什么一顿只吃四个菜。
  偶尔去喝个花酒听听曲不犯罪吧。
  我总得给自己买几身苏绣、蜀绣的大牌吧。
  逢年过节给媳妇小妾丈母娘啥的买两件首饰不过分吧。
  这么一想心里就长了草,再看看手里那点可怜的月俸,可不就是升起一种朝廷抠门的感觉。
  人要是贪,怎么都贪。
  二十一世纪官员那点工资够去潇洒吗,够打高尔夫吗,也不够啊,那他们贪污合理吗。
  显然不合理!
  老朱在洪武六年、洪武二十八年两次调整官员的俸禄,已经按照比正常家庭生活所需花销的两倍以上来制定了。
  是古代官员本身的思想他带有一定的封建官僚习气。
  不愿意活的只比普通百姓好。
  官才是人,民只是草芥。
  必须得有悬殊的生活差距才能体现出来。
  在十四世纪的背景下,能仅凭合法收入就能实现一家五口顿顿吃大肉,这日子怎么想也够资格说一声幸福了。
  又想养小妾,又想学外语,末了骂朝廷抠门,说是老朱逼他们贪污,多少有点不要脸了。
  若要是替明朝的官员鸣不平,就没必要对现实的贪官咬牙切齿了。
  就这么简单。
  三观要正,思想要纯!
  陈云甫一听年俸二十两,那脸上笑的,比花都灿烂。


第二十四章 明政一二事
  都察院的一切对陈云甫来说都是新鲜的,但新鲜劲总有结束的时候,陈云甫又闲了下来。
  谁让自己待的这个都察院实在是没什么正经事。
  时溥给陈云甫安排进了照磨所,也就是档案室,一个全都察院上下最闲、最闲的单位。
  每天的工作简单来说就只有喝茶看报纸。
  明初有邸报,但不会抄送到都察院,陈云甫能看的其实就是一摞摞早都落灰的档案而已。
  比如,轰动全大明的胡惟庸案!
  也叫淮西案。
  胡惟庸是淮西勋贵集团的代言人,旗帜性人物,他的落马可不仅仅只是自己一家满门诛绝,连带着沾亲带故、门生旧吏、老家亲随可杀可不杀的全死的干净。
  可惜他老家的土狗,这辈子是没机会入宫当看门犬了。
  胡惟庸案的卷宗特别多,多到足足放满了两间屋子,除了编写胡惟庸本人的罪状之外,更多的还是那趋近两万人的涉案人员。
  怎么杀了那么多人。
  陈云甫看的心惊肉跳。
  卷宗里给胡惟庸定的是谋逆大罪,诛了九族,可胡惟庸九族加一起才寥寥两百余人,这一案波及的可是足足两万多人,难不成两万多人全打算造朱元璋的反?
  卷宗太多,疑点也就越多,反正陈云甫是看的不甚明白。
  不明白也懒得问,整个照磨司拢共才十五六个人,完后一把手照磨还回老家丁忧去了,这里最大的就是一正九品品轶的检校。
  检校也姓陈,和陈云甫五百年前估摸着能是一家,叫新立,今年快奔四十的人了。
  小四十岁,正九品,这辈子也就如此了。
  在检察院待了十几天,陈云甫心里对明朝的官职制度也算有了基本认识,简单做了一个换算。
  一品大臣就是国家级。
  二品三品呢就是高官。
  四品五品司局级。
  六品七品县处级。
  八品科级。
  九品股级。
  不过还是有一些出入的地方。
  比如地方布政使司的参政。
  参政行使布政使司副职权力,但级别只是四品,而且明初还将一些府、县分为上、中、下三级。
  户口多的为上级,户口寡的为下级。
  不同级别的府县其一把手的品轶也不同。
  最悬殊的时候甚至能差出两品来。
  比如最早的凤阳知府,朱元璋大手一挥就是个正四品的冠戴,而偏远如两广一带,很多知府才不过从六、正七。
  这几乎已经是计划单列市和县级市的差距了。
  除了行政编制紊乱以外,大明最要命的还是没有一个中央级机关!
  所谓的中央级机关简单来说就是缺少一个类似内阁的中央政府。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顺手就裁汰掉了中书省,那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地方的政务该向哪里汇报?
  通政使司吗。
  通政使司本身的职责类似于中央办公厅和国务办公厅的二合一,他并不具备直接批复、指示省府县三级司衙的权力,所以,地方的事一股脑全要送给朱元璋来办。
  这便有了那句‘事无巨细、悉至御前’的说法,造就了朱元璋加班狂魔的形象。
  最忙时,朱元璋一天三朝,早朝、午朝和晚朝,三朝结束之后,朱元璋又要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本。
  涉及政、军、刑案等多领域。
  上到一省赈灾减税,下到一个县出个影响力巨大的凶杀案,朱元璋都要亲自批复乃至下诏。
  这些案子的卷宗可都在照磨司里存着呢,就陈云甫自己翻看到的都已有十余起。
  老朱也是够累的。
  也因此,便有了最初的内阁雏形。
  洪武十五年也就是陈云甫穿越来明的去年,朱元璋下诏设立殿阁大学士。
  而之前引荐他陈云甫入都察院的邵质,就是洪武朝第一批大学士。
  去年,邵质是华盖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殿前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
  不过此时所谓的大学士可还没到宣德朝时那般柄权辅国的地步,他们只是作为朱元璋的秘书存在。
  大学士的品轶也只有正五品。
  这些位大学士品轶低、无实权,说起来就好似陈云甫一般,是朱元璋身边的刀笔小吏。
  帮着替老朱看看各地的奏本,挑其中紧要处以笔墨勾出,这样朱元璋就不用费心费力看长篇累牍的废话了。
  谁让地方官员给皇帝写的本子废话太多。
  三百字的正事前起码先写五千字的请安,五千字的马屁话啊,还不带重样的,这得多大能耐。
  “我要是皇帝,非把这些个写废话的都革职不可。”
  陈云甫撇嘴,如是想着。
  一道题本写上万字?还是拿毛笔写的繁体字,多大功夫。
  他陈云甫抱着键盘写小说一天都码不到日更上万。
  “咣~申正,一刻!”
  窗外响了报更的声音,陈云甫挥去脑子里的胡思杂想,开始收拾起面前的卷宗。
  到点下班。
  “陈检校,下吏告辞。”
  走到正对门的位置,陈云甫冲那检校陈新立做揖礼别,却被后者喊住。
  “云甫且慢。”
  说着话,陈新立站起身,面带微笑邀请道:“今晚老夫设宴,咱们照磨司一起吃顿便饭如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