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是?”
这年轻的官员品轶太低,显然是认不出陈云甫,加上陈云甫也没有穿官袍,当然,柱国的官袍太奢华,为陈云甫所不喜。
小小官员不识贵人,这礼部经历司的经历王叔英却是认得的,连忙跑过来见礼。
“下官参见侯爷,问侯爷金安。”
“任部堂呢?”
“南郊,禅让台。”
王叔英回道:“工部前两日才刚把禅让台修缮好,今天工部的徐部堂就和任部堂一道过去做最后的验收,啊对,蔡通政使也去了。”
“好。”陈云甫点点头转身离开,留下那一脸茫然的小官。
“侯爷?原采兄,这位是国朝哪个侯爷啊,那么年轻。”
那王叔英便笑着拍了拍这年轻官员的肩头言道:“汝初来乍到,刚刚从江西入仕金陵自然不识,这位啊,可是当朝柱国,吴中侯陈都御史。”
“他就是陈云甫?!”
“嘘,瞎喊什么。”王叔英连忙作势噤声,左右顾盼道:“士奇怎可如此无礼的直呼柱国名讳,须知尊卑有序,尤其汝还供职礼部,最应谨慎才是。”
“原采兄教训的极是。”这叫士奇的官员拱手受教:“寓记下了。”
王叔英满意道:“为兄举荐你入仕,汝当努力精进,好光耀杨氏门楣。”
那杨寓杨士奇便频频点头,随后扭过头看向那陈云甫离开的方向,呢喃了一句。
“这柱国好生神气。”
感叹完,那杨士奇便又匆匆迈步,礼部现在忙的厉害,容不得他发呆。
可不忙吗,等陈云甫赶到南郊禅让台的时候,一眼便看到任亨泰正手忙脚乱的指挥着应天府衙的差吏在铺放红毯、摆设物件。
“任部堂。”
陈云甫高声喊了一句,而后快步走过去言道:“这离着大典不还有十三天呢吗,现在就铺设红毯?万一这几日下雨岂不全都腐烂变脏了。”
“总要先走几遍仪程,统计一下时间吧。”
任亨泰忙的一头汗,也顾不上和陈云甫多解释,继续吆喝着:“慢点、慢点,那个谁,抓紧找人把祭鼎抬上去啊,楞着干什么,就是你。”
这是真忙。
陈云甫一时间突然有些尴尬,自己这个主礼官多少是有些多余了。
悻悻然的转身,正看到工部尚书徐本和通政使蔡瑄四处巡视而来,在两人中间还站着一位。
晋王朱棡。
好么,两个混功劳的正副使今天算是在这禅让台碰了面。
只瞬间,陈云甫便觉得自己不那么尴尬了。
“吴中侯也来了。”
朱棡自然也看到了陈云甫,不等后者开口,抢先一步出声打了招呼。
“下官见过晋王殿下。”
陈云甫随意拱了下手算是见礼,而后就笑道:“没想到今日在这里碰到殿下,眼下金陵城诸王皆至,殿下怎么不和诸王爷多聚聚,续一下手足之情。”
“续啥呀,有啥好续的,跟他们搁一块除了喝酒就是喝酒。”
朱棡和陈云甫并肩站着,仰头望向高耸恢弘的禅让台,感慨道:“时间过的可真快啊,一转眼,俺大哥都要当皇帝了。”
这话听起来咋那么酸呢?
陈云甫偏首扫了朱棡一眼,就见后者又笑道。
“说起喝酒,今晚孤设宴,想请吴中侯喝两杯,还望吴中侯赏光。”
“不了,今晚下官已有约。”
朱棡脸上的笑容一僵,复又恢复过来:“哈哈,吴中侯果然是性情之人,好,那就下回,明日如何?”
这咋还不依不饶的。
我有和你喝酒的功夫都不如回家陪媳妇孩子呢。
“明日再说吧,蔡通政,你来一下,本侯和你说点事。”
随后敷衍一句,陈云甫就唤来蔡瑄将这事岔了过去,人也走到一边,直接把朱棡晾在了原地。
陈云甫需要给朱棡面子吗?
朱老四都不好使,还何况他。
等到改朝换代之后,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藩王都得看他陈云甫的脸色过日子!
第二百二十二章 筹划内阁
“马上太子爷就要登基了,通政使司这边各项新朝的准备可都做好吗。”
陈云甫喊着蔡瑄来到一边,绕着禅让台边走边问道。
后者拱手:“明台放心,基本上已经全部准备妥当,现在就差一个年号没定了,御前司派人催了好几次,礼部和通政使司准备了十几个备选。”
“你是通政使,这事你得操心。”
陈云甫嘱咐道:“这样,你寻个时间去找一趟太子爷,争取这几天咱们九卿抽个时间碰头开次会,包括这个年号啊、登基的诏书什么的都得确定一下。”
“行,门下记住了,明日一早就去和太子爷汇报。”蔡瑄亦步亦趋的跟在陈云甫身后,绕着这禅让台行走着。
“明台,赶等太子爷登基,便是新朝尹始,万象更新之际,咱们这边要不要做哪些准备。”
“什么准备。”
陈云甫轻笑一声,看向蔡瑄揶揄道:“怎么,坐不住了?”
“门下只是觉得,新朝应当有...新政?”
蔡瑄小心翼翼的试探了一句:“当然,门下才疏学浅,什么事自然唯明台马首是瞻。”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必然会有新政。”陈云甫颔首道:“新官上任还知道点三把火呢,何况太子爷登基这顶了天的大事。
不过子兴啊,太子爷登基尊奉陛下为太上皇,很多地方还是要少碰,甚至最好别碰,你明白吗?”
朱元璋只是禅位又不是驾崩,谁会真以为朱标能有无上的权力?
这几年,朱元璋也是一定会为朱标保驾护航的,换言之,如果朱标的能力不够,那谁也不说话朱元璋会不会以太上皇之尊来一次临朝听政。
这节骨眼上蹦跶的越欢,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明台高见,是下官仓促了。”
蔡瑄作揖受教,刚直起腰,耳边又听到陈云甫的声音。
“不过,咱们也确实要先做一番准备,起码先把基础给准备好,就和盖宫殿一样,总得先有地基才能有高屋,设内阁吧。”
“内阁?”
蔡瑄困惑的眨眼:“敢问明台,何谓内阁?”
“总领朝政、行中书省事,总领六部、五寺、一院封驳事务,直领通政使司,提调全国。”
陈云甫的一番话让蔡瑄惊愕的差点绊倒。
这哪是行中书省事,这权力明显要比早前的中书省大到没边了。
“国朝要发展,中央连个总理事务衙门都没有,那能行吗?”
陈云甫微蹙眉关,交代道:“每年,通政使司收到的奏疏如山似海,一窝蜂的往文渊阁、东阁去送,不仅耽误时间还极易造成政务冗沉,国朝要谋发展就必须精简政务的传达处理流程、要给政令的传达提提速。
后面十年,国朝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贵州、湖广的土司,是刚刚收复的辽东、云南、甘西青海等地的发展屯边,想要解决这么多个省的问题,必须全国一起发力,地方行省各谋其政可不行。
子兴,你作为通政使,现在开始就必须要有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和大局观,不能在这事上犯糊涂。”
蔡瑄听明白了,陈云甫这是在提醒自己,这件事上陈云甫是主意已定,希望自己鼎力支持,千万不要立场摇摆犯糊涂。
“请明台放心,门下醒得。”
“好,那咱们就先这么说,今晚上梁国公、魏国公那有个宴,本侯要去一趟,你留这再待一会吧,看看任部堂那有什么需要通政使司协调帮忙的地方。”
“是。”蔡瑄站住脚步,冲着陈云甫作揖:“门下恭送明台。”
后者转身离开,本打算和任亨泰打一声招呼,不过见其忙的满头大汗,便也不好过去碍眼,只和徐本说了一声。
当然,没忘朱棡这位晋王。
只不过朱棡没搭理就是了。
估计,还在生陈云甫的闷气呢。
离开南郊禅让台回到金陵城,陈云甫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先去了自家岳丈那一趟,找到邵质说起自己打算在中央设立内阁的事。
“这似乎不妥当吧。”
邵质皱起眉头有些担心道:“当年胡逆案可才过去十几年,至今胡惟庸的种种擅权恶行可都还历历在目,你现在要设内阁复行中书省事,会不会让陛下和太子爷忧心?”
“孩儿设内阁的目的只是为了加快推进对辽东等新收复地区的领导及发展事项,当然,这么做难免会落人口舌,风言孩儿有做权臣擅权之野心。”
陈云甫点点头,表态道:“所以,孩儿打算给这个所谓的内阁设个期限,就十年,十年后内阁取消或者更换朝臣入替,届时。孩儿会解散此届内阁,带头致仕。”
“啥?”
邵质大吃一惊,不可思议的看向陈云甫,错愕道:“你怎么可以有这种心思,再说了,就算十年过去,你也不过才三十多岁,致仕?”
“功成身退,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陈云甫笑道:“孩儿可从不在乎能当多大的官、掌控多大的权力,只要能做事,一展胸中之报复,孩儿就知足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唐有后台 (山下出水) 起点VIP2021-10-08完结大唐第一苟,万事稳一手。数九严寒,路有冻死,当所有人全都躲在家里烤火的时候,顾天涯在河...
-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起点VIP2022-07-15完结267.87万字 19.86万总推荐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五千年风华烟雨,是非成败转头空!朱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