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太师 (煌煌华夏)


  说罢,陈云甫拱了下手:“其中权衡之度,还是俯听陛下圣裁的好。”
  对于朱标说的这事,陈云甫虽然有些意外,倒也不甚惊讶,历史上老朱确实多次考虑过迁都的事,不仅考虑了金陵和北平,也让朱标去看过西安,可以说中国古代几大著名的古都,朱元璋都在脑子里考虑过。
  谁能想到朱标看完西安后就病亡,朱元璋一边守着孩子的灵柩虎视群臣,一边还得想着哪些人可以活、哪些人必须死。
  就这样,硬生生凭着一口气让自己撑到杀到天下一片顺民的朱元璋把江山留给了朱允炆,哪里还有时间去迁都。
  现在是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会把迁都这事提上日程倒也不意外。
  “南北都有理,那还没有其他什么备选的?”
  朱标沉吟了一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说西安或者洛阳?你觉得怎么样?”
  “陕甘的情况和北平差不多,移都陕甘也好方便治理黄患,遏制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确保关中沃土,确也有利,但三秦之地山隘众多、政令不够通达,水系也比不上江南发达,移都陕西,就要重新疏浚西北河道和扩修路政,劳民伤财。”
  “洛阳倒是不错,人多地袤,且这些年也没怎么经历过战乱的波及,地缘又居于天下之中,集六省通渠,可谓是站尽了地利,可洛阳就属于是过于平衡,处处都有优势处处也都是劣势,中庸之选吧。”
  对朱标随后提出的西安及洛阳,陈云甫也都各自给出自己个人的看法,中规中矩,不影响朱标自身的判断。
  现在朱标一共提出了四个城市,除却眼下的金陵,便是北平、西安和洛阳。
  全都是中国有史以来被历朝历代选为首都次数较多的几个城市。
  是因为中国没有比这些城市更好、更合适的城市了吗,也不完全,主要是选旧都的好处可以省却极大一部分钱。
  就拿北平举例,北平是元、金、辽三朝都城,虽然都是异族政权,可作为首都,这三个走马灯变幻的政权给到北平带去的政治红利一点不少。
  城墙修的又高又坚固、排水、排污系统完善,更难得一点,皇宫不用新建、旧址上翻新扩建一番就能直接住进去。
  很多元朝的王公大臣府邸也能直接拿来分赐给百官居住,不用从零开始建一座新城。
  省多少事。
  “还不如不听你说呢。”
  朱标笑言道:“本来孤就比较犹豫,现在听你说完后反而更加犹豫了,不知道哪个更合适了。”
  陈云甫陪着笑上两声,而后脑子就是一绷。
  这话的意思怎么听起来像是朱标来选首都呢?
  总不能这么大的事老朱都撒手不管,让朱标自己拿主意吧。
  他还真没猜错!
  朱元璋把朱标叫进宫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朱标最初和陈云甫一样,模棱两可,将问题重新推给朱元璋,让老朱自己拿主意,谁知道老朱说了一句。
  “江山早晚是你的,你看哪里顺眼就去哪,咱管得了你现在,还能管得住你将来?”
  他倒是实诚。
  朱标还想再推辞,老朱就先耍了性子。
  “你自己看着办吧,龙兴寺(前身皇觉寺)已经完全重修竣工,咱去逛逛,顺道也会凤阳祖地看看,这几个月,你监国。”
  这才有朱标把陈云甫找来,只是让朱标啼笑皆非的是,后者和他最初的想法一样,那就是把这差事重新踢回去。
  “云甫啊......”
  “太子爷,可以进膳了。”
  陈云甫腾愣一下就站了起来:“殿下,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讨论,你说对不。”
  这个饭桶,还说自己不是来蹭饭的。
  朱标掩面摇头,不忍直视。


第一百六十四章 群臣避道、礼绝百僚!
  迁都的事充其量还只能是个想法,别说正式立项、调研推行,连最基本的九卿会议都没商论呢,过了九卿还得过大朝会,而后才能由通政使司正式立项,具体由朝廷指派工部遴选专业人士调研为准。
  等到工部调研的结果出炉,给出具体时间和预算后,还得重新走一遍流程。
  九卿、朝会、通政使司立项、公布实施。
  第一遍流程走的是要不要迁都,如果迁,往哪迁。
  确定好之后工部去看看营建新都的实地条件,最后结合一番给皇帝及朝廷做出预算和工期。
  第二遍流程走的是花那么多钱、用那么多年值不值、干不干?
  两遍流程走完,这件事那就是板上钉钉,不干也得干了。
  朱元璋权力通天彻地,但也很少干一拍脑门的事,这些规矩也都是他自己定下来并且一直遵守且鲜少破坏的。
  历史上,老朱纠结了小十年,最后好不容易通过第一遍流程开始立项,结果又因为朱标的死而彻底胎死腹中。
  如今也是如此,朱标姑且当自己随口一说,陈云甫也是姑且当自己随耳一听,成与不成的,两人现在都不会去多想。
  后者忙着在家陪媳妇,前者则忙着操办了一堂私宴。
  朱标第四个儿子朱允熞满岁抓周。
  又到陈云甫最心疼的割肉时候了。
  “大学士,您确定是一千两礼金吗。”
  太子府文书局的官员忍着笑提笔看向陈云甫,说道:“那下官写上了?”
  “写吧写吧。”
  陈云甫捂着心口往太子府里走,要不是董伦在一旁搀扶着,估计老陈都能一头栽地上去。
  一千两,他两年的爵禄啊!
  都怪当初自己结婚时朱标上的礼金太重,礼尚往来,陈云甫总没有脸装傻回个百八十两吧。
  “你是太子爷,你有钱也不能上那么重的礼啊,这让我们这些个做属官的怎么还?”
  陈云甫心里气的那叫一个咬牙。
  这还得亏是朱允炆、朱允熥已经逐渐长大了,自己只需要给朱标上这一份礼就......
  等等!
  将来朱标身体健康顺利继位的话,会不会像他老子那样一口气生上几十个?
  我勒个大操!
  生一个一千两两年爵禄,生二十个就是四十年爵禄。
  好嘛,感情你们爷俩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合起伙来想让我陈云甫白白给你们老朱家打一辈子工呗。
  完后顶着个县侯的爵位走到哪还得说是承了你们老朱家的恩。
  真阴险。
  陈云甫心头叹气。
  他是真想把结婚时蓝玉给他送的东西转送给朱标,又怕朱元璋看到。
  到时候老朱该笑了。
  感情朕御赐下去你们就这么兜兜转转的互相送着玩?
  要知道,御赐之物是不能转送更不能兜卖的。
  也就蓝玉这个没脑子的货能干出这事来。
  他就是把海东青宰了熬汤喝陈云甫都不意外,还得深以为合理。
  你送我收着、我送我不敢。
  “吴中侯这是咋了,一脸的苦大仇深?”
  朱标的小舅子,郑国公常茂正巧从中府走出来,看到陈云甫在董伦的搀扶下西施捧心,遂十分好奇。
  “没事,我缓缓。”
  “没事走两步。”
  常茂笑着上前拉开董伦,揶揄道:“那么年轻咋还靠人扶了,要不本公给你拎副拐来。”
  你搁这跟我俩演小品呢?
  陈云甫没好气的想着,但还是勉强控制着自己不再去想那还没捂热乎的一千两,同常茂并肩而行。
  小常同志这是去代朱标迎客的。
  谁让他是朱标的亲小舅子呢。
  “我自己去就成,吴中侯先入内歇着吧,喝杯茶什么的。”
  “没事没事,咱们一起迎客。”
  陈云甫嘟囔着:“我正好看看别人都上多少礼。”
  最后一句声音有些低,常茂没听清:“吴中侯说什么?”
  “啊,没,走走走。”
  两人重新来到门房的位置站住,这功夫,太子府外的东长安街上已经是车水马龙,这幅盛况不逊色任何一次大朝会。
  文武百官,几乎能来的都来了。
  大明朝的情况放在这呢,百官们也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地方,就算上赶着投诚朱标也不会被朱元璋猜忌,怕个毛线。
  等百官近乎悉数到齐,蓝玉、徐辉祖、李景隆、邓镇等国公统帅也迎进了太子府,陈云甫和常茂俩人和蓝玉有说有笑的打算转身入内,身后一声唱词。
  “韩国公、太子太师诣皇太子府前恭贺!”
  三人齐齐一愣,万没想到今日竟然连卧病在家,经年不曾露面的李善长也来了。
  顾不得多想,陈云甫和常茂齐齐转身回到原位恭候着。
  “哎哟哟,太师您怎么也来了。”
  常茂见到李善长也很恭敬,连忙上前搀扶后者下马车,同时鞍前马后的嘘寒问暖:“您身体近来可好。”
  “托陛下和太子爷的洪福庇佑,好的很。”
  李善长轻拍常茂的手言道:“郑国公可别这般,让郑国公亲扶,老夫哪里受得起啊。”
  “瞧您这话说的,别说是俺了,就是太子爷当面,那也是您学生不是。”
  常茂搀着李善长跨过门槛,一迭声的逢迎话:“太师的金体康泰,那就是咱大明的福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