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活埋大清朝 (大罗罗)


“大汗,”索额图又补了一句,“搞不好还要赔款......”
又是赔款又是磕头的,康熙当然不愿意了,他是大蒙古圣君啊!哪儿能向敌国叩头赔罪?可也不知道怎么了,他突然就想到了胤礽......他不肯磕的头,胤礽一定肯磕!
想到这里,康熙捏着拳头就往跟前的案几上一捶,可把索额图和在场的南书房大臣给吓着了,全都给康麻子跪了,还异口同声地喊:“大汗息怒!”
康熙咬着牙齿对索额图和隆科多道:“索额图、隆科多,你们辛苦一下,马上动身......不要走海路,走陆路,顺道去一趟罗刹,见到皇后以后就和她一块儿去凡尔赛参加列国会议。”
“嗻!”
“嗻!”
索额图和隆科多赶紧下跪领旨,领完旨后,索额图又问了一句:“那英格兰大王磕头的事儿,咱们应该......”
“哼!”康熙哼了一声,吓得索额图就是一哆嗦,“听索非亚的......我大蒙古在凡尔赛和会上的立场,都听索非亚皇后的!”
“嗻!”
......
在大蒙古的南京平天府和罗刹国的莫斯科之间,现在已经有了一条由吐尔扈特蒙古人负责的四百里加急快递——这是一个由八十多个驿站组成的,横跨八千多里的邮驿体系。可以用二十多天的时间,将康熙汗的亲笔信从南京平天府送到罗刹首都莫斯科!
所以在索额图、隆科多等人还在以一日百里的速度往莫斯科赶路的时候,康熙的亲笔长信已经送到了索非亚手里了。
索非亚这些日子住在莫斯科城外蒙古宫里面——这是康熙汗斥巨资为索非亚修建的宫殿,占地虽然不大,但是却极尽奢华富丽。康熙修这座宫殿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自己的爱妻可以在莫斯科住的舒服......
在看了康熙的信后,索非亚二话不说,连法国大餐都顾不上吃,拿了一篮子面包坐上马车,飞也似的往莫斯科城内而去,当天下午就到了克里姆林宫,见到了正在和共济会的菲利普.德.波罗一块儿研究“黑彼得格勒”修建计划的彼得沙皇。
黑彼得格勒的全名是“黑海北岸彼得格勒”,选址就在黑海北岸一处名叫卡吉贝伊的土耳其所有的贸易和边防城市附近——这座城市的位置就在后世的敖德萨那一带,历史上就是黑海岸边的贸易中心。而在土耳其和鞑靼人的管理下,这座城市更是发展成了奴隶贸易中心,大批来自右岸乌克兰的女奴都通过这座城市被贩运到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各处......
随着彼得一世在瑞典、法兰克(波兰)军队的支援下夺取了这座城市,乌克兰人的苦难历史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乌克兰了!现在左岸乌克兰归了罗刹,而原本以奥斯曼帝国藩臣地位存在的右岸乌克兰则重回了路易担任国王的波兰王国旗下。至于黑海北岸和亚速海北岸的地盘,则全部归了罗刹国。
不过被罗刹人拿到的黑海北岸和右岸乌克兰地盘几乎是一片白地——这片富足的黑土地向来是鞑靼人、土耳其人、波兰人、罗刹人、立陶宛人争夺的肥肉,而乌克兰本土的罗斯人(乌克兰人)又分成了亲波(立)、亲土、亲俄三派,互相都把另外两方面当成仇敌对待。
所以这片富足的土地,现在除了一点可怜的农业和畜牧业,就什么都没有了。而乌克兰最有名的特产......居然是金发女奴!
而真正花心思在建设乌克兰和黑海北岸这块土地上的,也只有彼得一世和他的继承人,以及后来的苏联了。毕竟对于拿了一大堆烂地的罗刹人而言,乌克兰(包括黑海北岸)真的是太宝贵了。
看着地图上的黑彼得格勒,彼得一世都有点热泪盈眶了——他的国家,现在终于有了一段富饶、温暖的海岸线了!


第931章 彼得,我们共济会支持你当未来欧洲的领袖!
“彼得,彼得,好消息!”
彼得大帝正看着地图上刚刚用鹅毛笔勾画出来的黑彼得格勒,在心里面幻想着优美的街道,壮观的海港,繁华的商业区,充满知识气息的学校,阳光灿烂的海滩和不计其数的帆船进进出出为罗刹帝国带来无数财富的时候,他最亲爱的索非亚姐姐的声音忽然就在他耳边响了起来。
彼得回头一看,就瞧见一个圆滚滚的,跟小山头似的,穿着一件相当华丽的紫色面料的长袍的索非亚正气喘吁吁地走来。
索非亚的这身紫袍可是有讲究的——这是罗刹正紫旗贵族的才能穿的衣服,一般的罗刹贵族还不给穿呢!
对了,这个罗刹正紫旗当然是罗刹八旗之一了!
除了这个正紫旗之外,罗刹八旗还有镶紫、正白、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等七色。不过这罗刹八旗和大清、大蒙古的八旗不一样,大清八旗、大蒙古八旗都军政民三合一的国族集团,八旗子弟是真正掌握大权的存在。而罗刹八旗则是用来忽悠和分化旧贵族以及射击军的。
这个彼得一世虽然没有经历过他姐姐索非亚煽动的射击军军乱,也没当过被架空的傀儡小沙皇,但他的政治智慧依旧很高——在历史上,彼得一世虽然依靠少年军政变夺权,推翻了他姐姐索非亚的统治。但是在这之后他并没有马上亲自掌权,而是先让自己的母亲和一些支持自己的大贵族掌权,他这个少年沙皇则退居二线,继续学习西方的知识。直到完全清楚自己应该怎么改革了,才开亲政。
这耐心,搁在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政治家身上不奇怪。但是一个少年君主,还是推翻摄政夺了权的实权少主会这么干,实属难得。
而从康麻子那里回到罗刹国的彼得,同样没有急于改革。而且他也没有将姐夫康麻子大汗的那一套当成先进经验......康麻子的那一套如果先进,怎么会被朱和墭驱逐?
很明显,实践证明朱和墭的“原君、原臣、原法、原儒”的那一套要比康麻子的五八旗国族更进步!朱皇帝那才是当下的山巅之君,帝王楷模。朱皇帝的大明,才是文明的灯塔!
所以再三思虑之后,彼得一世还是毅然决然的决定......要效法路易十四,当一个“朕即罗刹”的彼得大帝!
唔,大罗刹自有国情在此嘛!
效法康麻子搞八旗天下,那帮贵族老爷和射击军倒是高兴了,可是罗刹社会的固化就会更加严重,下面的农奴更加难以翻身,罗刹想要发展工商海贸也会变得非常困难。
另外,彼得也发现康麻子的八旗兵战力其实很不靠谱,要是靠谱,也不至于让朱和墭驱逐出中国。至于后来八旗兵战力的提升,其实是他们吸收了明军的军事技术,再加上多年战场历练带来的提升。
实际上,康熙汗自己也知道八旗军制的弱点。所以在他入主印度西北之后并没有把蒙八旗、清八旗、儒八旗一起带去享福,而是让他们盘踞在中亚和阿富汗,以保持战斗力。
所以彼得一世并不打算真的依靠什么罗刹八旗治理天下。
但是他也发现了八旗军制的一个好处,可以把底下那些贵族和射击军士兵都管起来,让他们以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贵族,打仗的时候还能让他们打打下手。
不过彼得也没有一回到罗刹就开始搞八旗,他还是将国家大事都交给自己的母亲、外祖父和索非亚的外祖父共治,自己则一门心思用康熙给的“零花钱”,请了到罗刹打工的德意志流浪军事家,再运用他在康熙那里学到的“糖药军事学”开始训练自己的少年近卫军。
那时的彼得虽然年少,但已经知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硬道理!而且也知道手里的枪杆子如果不硬,不仅改革不会成功,连小命都保不住。
而在拥有了三个团的少年军后,彼得才推出了一帮老贵族和射击军士兵们都喜闻乐见的“八旗军制”。由于索非亚和康熙汗的联姻,以及之后两边的往来,莫斯科的大小贵族和射击军士兵们都知道八旗军制的好处了......康麻子那边的八旗子弟可都是很富有的,其中的八旗贵胄就更有钱了!
而且旗人的身份是世袭的,生下来就有一份铁杆庄稼.......多好啊!
所以罗刹的贵族和射击军对于这位少年沙皇的亲政后的第一项改革,全都是非常欢迎的。既然很欢迎,当然就比较配合了。在他们的配合下,彼得一世不动声色,也没动什么刀兵,就非常轻易的将十几万射击军和一大群老贵族整合成了八个旗、四十个射击团、二百个射击营。
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射击军就这样被拆成了八个部分,其中两个最精锐的旗又成为了彼得亲领的两紫旗。然后,彼得又给了两紫旗比别的旗更高的待遇,从而将他们变成了“贵族兵这中的贵族兵”。在用特殊待遇牢牢控制了两紫旗后,彼得又按照少年团的标准对两紫旗的十个团进行了整顿。
有了三个精锐的新式少年团,又有了两紫旗的十个团后,彼得的腰杆子终于硬了起来,可以进行更大幅度的改革了。而彼得改革的重点,当然就是军事改革了!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触动另外的六旗射击军,而是重新招募了数万壮丁,以三个少年团为蓝本进行训练和装备,逐步将新式陆军的数量扩充到了六十个团。再加上一些最适合充当轻骑兵的哥萨克骑兵,彼得一世就拥有了接近十万之数的新式陆军......这支陆军的规模虽然比不了法兰克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但排在欧洲第三是毫无问题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