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观察了许多次这种演习的朱可夫则感到压力山大,他是按照斯大林的要求留在中国这里学习军事经验的,同样留下来的还有罗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他们三个是苏联红军在二战中最富经验也最优秀的高级指挥官,也是之后苏联红军向未来解放军进行学习的重要桥梁。斯大林在听说了解放军有这样一支现代化教导队的存在之后,也提出想在苏联红军里面建立一支旅级或者师级的教导队,按照和中国签订的合作协议优先配发先进装备,学习先进战术,以便在演习中磨炼红军其他部队的作战能力,并培养未来军队的基层骨干。
由于苏联红军内部没能商议完毕,这支属于苏联的教导队还没决定将由谁来领导,不过基层官兵的选拔已经开始。朱可夫作为一个方面军级司令员,大约是不会成为教导队的指挥官的,不过就现在解放军教导队展现出来的指挥难度而言,让朱可夫降级指挥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在斯大林的设想中,教导队必须有和苏联红军一个集团军对抗的能力。
“这样一支教导队,在你们本来的编制中是最先进的一种吗?”朱可夫又向顾青提出问题,就他这几次观察来看,教导队的机械化装备普及率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支军队,不过他分辨不出解放军的几种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型号,看不出哪样是先进的哪样是落后的。
“并不是,事实上,由于教导队的同志们对先进技术装备的使用还有困难,诸如坦克、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这样的前线车辆都是使用上一代的库存货。信息化设备都是由来自辽宁省的部队操作,这方面暂时还无可替代。而体系化支援方面,教导队能调配的空军和陆军航空兵也远远不够我们原本的编制。”顾青边摇头便说道。
这个回答让朱可夫感到震惊,不过确实是个大实话,教导队的战士们虽然勤奋好学,但是想要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先进装备是不可能的,这么几个月时间的学习就连坦克驾驶都学不会的。装甲部队使用的是库存的老99、库存的86A步战车和老式的轮式装甲车,而战士们手里的步枪也是95式。79集团军配属的陆航部队由于各个军区的抽调,现在编制严重不完整,倒不是说直升机不够用,而是飞行员们分身乏术,战略储备中有大量的武装直升机备件甚至备用直升机,但是没人能开动这些高科技载具。
如果这支教导队此时的状态还不是完全体的话,苏联红军想要组建一模一样的教导部队可就难上加难了,毕竟解放军大概不会有空到派出教官一对一进行指导。而朱可夫也很难想象要怎么在演习中战胜这样的部队。
他知道中苏两国之间的合作协议已经让苏联获取了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方法,新一代的坦克和战斗机都在研制当中,不久之后就有望装备苏联红军,但其技术水平肯定还远远比不上他这几天看到的这些解放军现役装备。
另外,让朱可夫倍感压力的事情还有一件,中苏两国的领导层正在商讨一次联合大演习的事情,虽然目前没有最终决定,但朱可夫觉得必须早做打算。
由于解放军志愿航空队抵达苏联之后起了很大的作用,让整个北约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胆战心惊,但其紧张态度目前似乎仅限于高层军事组织,北约高层为了保证基层部队的战斗意志不至于崩溃,严密地封锁相关消息。因此斯大林想到要让苏联红军和解放军陆军部队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联合军演,让整个北约都尖叫起来。
到目前为止这个想法都停留在两国领导层的讨论阶段,联合军演的时间、地点和项目都没有决定,可能会在今年之内也可能会在几年之后。朱可夫大概可以猜测联合军演应该不是让中苏两国军队进行对抗演练,而是要相互配合,让技术水平较低但规模庞大的苏军和可以作为矛头力量但规模较小的解放军能够协同作战,这在未来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用处。
“你们的这种指挥系统,也能和我们进行共享吗?它的效率实在是太高了,说实话,斯大林同志更喜欢你们的坦克,但我愿意拿一个师的坦克去换你们的指挥系统。”朱可夫半开玩笑地说道。
“我不清楚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不过我想这套系统应该也能进行共享,我们现在在使用的其实也是残缺版本。”顾青知道朱可夫其实还想问这套先进指挥系统能不能达到两军协同指挥的效果,不过这个问题他们现在也不能确定。
和朱可夫不一样的是,顾青这些解放军的旅长们并不担心联合军演的问题,毕竟到时候是苏联红军配合解放军行动,而不是反过来。一想到能够在东欧平原上飙坦克,79集的几位高级军官们就心花怒放,虽然只是演习,不是他们真正在想象的那种钢铁洪流席卷欧洲饮马直布罗陀的场面,但也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了。
“你们的突破部队行军速度真的非常快,几年前我们在欧洲平原上作战的时候,如果也能有这样的突破速度就好了。”朱可夫收起自己的笔记本,重新把视线投向机舱外的战场。
“在不久之后得到这样的能力也不算太晚。”顾青回答道。
此刻机舱外的战场上,教导队终于展开了演习中的最后一场进攻,红军已经不得不收缩兵力固守他们仅存的物资补给基地,而先前派出攻击蓝军重要据点的穿插部队已经失去联系,大约是凶多吉少。直升机上的几位解放军将领正在自己的笔记上快速地书写他们观察到的细节,今天的这场演习比之前几场打得更加激烈,最后的总攻阶段也许会有新战术的出现。
但是到了最后,教导队的指挥官似乎不打算在取得巨大优势的情况下搞小动作了,被包围起来的红军再次受到了多层次的火力打击,最终在被判定减员95%后,红军部队在演习中失败。
“让我来评价的话,无论是纳粹还是现在的美国人,都没办法向你们这支‘红军’一样抵抗这么长的时间,他们甚至不会撑得住第一波次的进攻。”朱可夫看完演习的结果之后评价道,他一直觉得解放军的军演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了。
“现实情况毕竟有所不同,现在美国人已经全力投入军事建设,他们在这方面的速度和能力不容小觑,我们也不得不做好任何打算。”顾青回应道。
中苏两支军队的建设目标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是一致的了,解放军从保家卫国、服务人民到和苏联红军肩并肩、为从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是一种巨大的跨越。
当直升机从战场上正在庆祝胜利的教导队战士们的头顶飞过时,朱可夫隐约听到了那些战士们在高声地歌唱,那是一首被改编过的他很熟悉的军歌。
“......从大西洋上到白令海峡,这世界上红军最强大......”
第247章 野心大于智力
时间进入到了1951年5月初,伊朗在战后的首次首相选举已经没有希望按时展开了。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以摩萨台遭遇的第四次针对他个人的刺杀行动为开端,伊朗国王巴列维为了保证自己的大权独揽,在中央情报局的协助下对侥幸逃生的摩萨台展开了追杀,并因此导致了首都德黑兰的一系列动乱。
这一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很快让巴列维发现,他的权力基础早就不是那么的稳固了,作为美国管理伊朗的代言人,他的举动已经让美国人产生了抛弃巴列维王朝另外寻找代理人的心思。年轻的国王本来就是因为老国王被英美赶下台才得以掌权,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买办政权已经因为英美势力的收缩而变得孤立无援了。
他不知道摩萨台是如何得到了中国人的帮助,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下达的命令会导致如今这种群众集结抗议、外国一致反对的局面。逃跑的摩萨台通过中国人的渠道向联合国发出了求救的信息,不过美国人和英国人似乎在安理会上做了最后的努力,以德黑兰发生的一切都属于伊朗内政这一理由让中苏两国不至于直接干涉此事。而发生在德黑兰某处清真寺门前的那次事件似乎即将演变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巴列维国王为了安抚穆斯林教士而甩锅军警部门的行为已经导致伊朗的武装部队的某些人产生了思想上的转变。
原本这支在美国人的指导下建立的伊朗军队对巴列维王朝还是比较服从的,巴列维国王本人的命令也能得到大多数军官的执行。而穆斯林教士们从一开始就对这个买办王朝非常不满,在他们看来伊朗是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巴列维父子总是在公众场合上谈及已经灭亡许久的波斯帝国,那可是异教徒的国度。这样一来,巴列维安抚穆斯林教士而甩锅给军队的行为就变成了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也给了已经转变对巴列维王朝政策的美国人一个新的机会。
在清真寺门前的那次流血事件和巴列维国王的愚蠢举动之后,德黑兰的形势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军警部门对巴列维下达的暴力镇压命令开始变得不服从起来,而抗议游行的民众则变得越来越多,每个人都知道巴列维王朝大约就要终结了,没有一个士兵愿意为背叛他们的国王卖命。除了普通的市民之外,原本不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明显的穆斯林团体也借此变得活跃起来,他们也希望能够趁着这次政权更迭的机会捞取更多的利益,甚至是取现政府而代之。各地的城市似乎也已经爆发了相应的反对国王的浪潮,但是巴列维现在已经不再能关注这些事情了。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 (血月青山) 起点VIP2022-08-31完结204.1万字 6.77万总推荐刘辛重生三国,成为张飞家一普通佃户,带着【幸运大转盘】系统。...
-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起点VIP2022-05-16完结急转直下却临危受命,创建出一支脱胎换骨新军。守边疆征服匈奴、平定羌乱、重创鲜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