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辽宁1950 (过渡形态)



在结束这个话题之后,马歇尔又向杜鲁门提交了几份军械局的报告文件,大多是关于新式武器研发中碰到的困难的。他们的本土防御战略一经提出就在美国军方内部引起轩然大波,向来是美军一等人的美国海军提出了鲜明的反对。而负责为军队筹备新式武器的军械局更是对这一政策苦恼不已,许多已经进行到一半的项目都被砍掉了。军方在分析了中国军队的现状之后,给研发部门提出了一大堆在他们看来十分过分的要求,就算政府破天荒地给出了天价预算,研发人员还是不停地向上级进行抱怨。

杜鲁门对这些文件已经感到有些厌烦了,因为研究人员的最终需求就是更多的预算,技术不够金钱来凑,这让向来出手大方的杜鲁门政府都感到有些麻烦了,毕竟国会对每一笔经费都提出了重重刁难。

审阅完报告并在新的预算请求上签字之后,杜鲁门看着预算清单上的“先进人工算力提升及精神敏感度强化溶液专用单口特殊陶瓷容器500ml型”自言自语道:“什么特殊材料的容器居然要两百美元一个......”



第134章 毒蛇吐信

虽然已经是一年末尾的初冬季节,但是德里的气温依旧浮动在二十摄氏度左右,这座古老的大城市正在一轮明亮的朝阳之下从夜晚的死寂中渐渐复苏。贫民窟里面的居民已经早早起床,赶向亚穆尔河的河畔去挑取一天的用水,而住在城区里面的高种姓居民还在丝绸床铺中睡眼朦胧地接收奴仆的服务。

印度的第一任总理,国大党领袖尼赫鲁此时已经坐在总理府的办公室里,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自从几年前印度成功获得独立以来,尼赫鲁和他领导下的国大党为了维系这个各部族离心倾向严重、宗教矛盾一触即发的前殖民地国家可谓是费尽心血。但是他和他的同志们的努力并未得到太多人的赏识,独立而统一的印度在过去的时间里从来不是这个地区的最大的呼声,幸而他们还有一个“苦行僧”甘地来为他们塑造起印度最基本的国族认同。而这一脆弱的统一认同在甘地死后也变得有些摇摇欲坠了,这使得尼赫鲁雄心勃勃的工业化计划一直难以推行。

国会里面的印度教高种姓议员和底层出身的议员们天天吵架,至今为止尼赫鲁内阁都没能劝说他们通过太多的国内改革方案。仅仅是在国会里面调解内部矛盾就让尼赫鲁感到身心俱疲,治理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的难度远比他当初想象的要高得多。

原本印度作为英国长期的殖民地,主要的产业就是为英国本土和欧洲大陆提供茶叶和其他的农产品。尽管是“女王王冠上的明珠”,但与英国留在印度的工业基础和辽宁穿越前的中国相比也好的有限。

印度取得独立的“斗争”过程相比起隔壁的中国而言堪称儿戏,以甘地和尼赫鲁为主的国大党通过主动破坏印度行政机器,在农村和小乡镇地区大开经济倒车,以全国层面的“摆烂”行为增大英国殖民政府的统治成本,最终使得这一地区成为英国殖民帝国的负资产,终于在二战结束之后获得了独立。几乎完全由上层高种姓统治者运作的独立过程使得印度的社会并没有经历一次必要的剧烈变革,作为封建主统治工具的印度教反而在这一过程中被甘地的行为大大增强了影响力。

在成功独立之后,印度农村乡镇地区的封建势力反而加强了,接收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人数太少,无法在民众间普及新式思想,联邦政府也没能在基层打破土邦贵族的垄断统治。比起现在的印度中央政府,就连蒋光头手下的南京国民政府都算得上是政通人和,也可以说这两个政权在面对广阔领土和庞大人口的情况下颇有点卧龙凤雏的味道。

和蒋匪政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尼赫鲁的印度政府中也有严重的派系倾轧,印度教、锡克族、地方土邦的代言人在他的内阁中占据着一些关键位置。这样的高层结构里,尼赫鲁本人的政治势力收到了严重的掣肘。

不过尼赫鲁和新生的印度也并非没有任何的优势,那就是苏联的亲近与拉拢。在二战之后急于在亚洲布局的苏联不仅仅将目光放在朝气蓬勃的中国身上,他们从沙俄时代开始便对印度洋的出海口垂涎三尺。而印度此时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尼赫鲁对美英两国都抱有极大的戒心,于是同样与美英为敌的苏联很自然地想要拉拢印度作为自己在南亚地区的盟友,这其中也有一点牵制中国的意味在内。

尼赫鲁积极迎合苏联的拉拢,同时他也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对这个“和印度非常相似”的国家抱有不少好感。或者说,由于之前印度的经济情况甚至比刚建国的中国要好一些,尼赫鲁和其他印度高层都对中国抱有一种微妙的优越感。

在即将过去的1950年里,尼赫鲁将自己在这一年里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处理国内的各种矛盾,同时将剩下的精力花费在这个落后贫穷国家的建设上,主要是有关于政体的架构。苏联的使者已经在这一年里向他表达了苏联对印度进行物质援助的倾向,这使得醉心于推动印度工业化的尼赫鲁感到感欣喜若狂。

虽然印度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是尼赫鲁依旧对这个国家抱有极大的期待,他相信自己可以把印度带向现代化,让印度变成一个富有影响力的大国。而这一切的关键自然就是冷战两极对抗,尼赫鲁已经初步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左右逢源,两边讨好的对外政策。

但事情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首先是尼赫鲁有所关注的朝鲜地区的中美对抗,这场发生在遥远的东北亚的战争竟然在中国宣布进行干涉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联合国军遭遇了彻彻底底的战败。原本尼赫鲁以为这是中国人在苏联的全力支持下,甚至是苏联秘密下场直接参与战争的结果,从联合国传来的各种消息也证明了美苏两国之间的针锋相对。不过惊人的消息在这之后不断传来,中国人宣布近期发生在东北亚的所有事件都是他们的行为,让一直以为中国比印度还要贫弱的尼赫鲁困惑不已。

更加震撼的是发生在上个月的东京湾核爆,国际上的各种消息反复证实了这确实是中国对日本使用了核武器,而且是比美国人还要先进的核武器。

这一事件引发的震荡同样影响到了本来和亚太地区没什么关系的印度,尼赫鲁政府对中国突然暴增的实力感到困惑的同时,他们发现苏联和英美对待印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就在东京湾核爆事件发生不久之后的十二月初,苏联人的使者便求见了尼赫鲁,而他在那天对尼赫鲁所说的话总结下来就是苏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暂缓对于印度的物质援助。他们对这一变化的解释在尼赫鲁眼中非常的苍白无力,苏联人竟然自称他们由于国内的建设需要暂时无法拿出之前答应印度的援助物资。当然,尼赫鲁现在并不知道苏联人的话是实话。

而英美两国的态度转变紧随其后,他们几乎在苏联和印度关系转冷的同一时间对印度释放了极大的善意,美英两国的特使甚至向尼赫鲁表示愿意为印度的工业化事业进行大规模的援助,而且他们竟然没有提出任何的附加条件,这些援助几乎是无偿的,不夹杂任何政治条件的。

尼赫鲁敏锐地意识到,美苏英三国的态度大反转和中国在近期的一系列举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当他通过驻华大使向毛主席询问相关信息的时候,中方没有给他任何的明确答复。而在向苏联的询问中,对方也表示自己和中国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没有任何关系。这一遮遮掩掩的行为让尼赫鲁更加确信,中国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难以想象的变动。

这个原本在尼赫鲁眼里和印度差不多的国家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一股新的强权,在东亚地区有了呼风唤雨的能力。而直到今天,他们依旧没有在国际舞台上给世界各国解释一下他们国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在核打击日本的时候做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全球广播。

中国的变化使得尼赫鲁开始注意到另一个他在之前认为不怎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山之隔的西藏地区。在蒙巴顿勋爵提出了遗臭万年的印巴领土分割方案之后,印度基本继承了英国在南亚地区留下的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领导人曾经在今年和他含蓄地提起过这个问题,但是双方没有进一步交谈。

藏南河谷肥沃的土地已经在中印之间隐隐约约地形成了一道裂痕,原本对中印边界不怎么感兴趣的尼赫鲁觉得他很快就要面临这个问题了。

驻印度大使袁仲贤尚未在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后主动联系印度政府,中国似乎还没有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到这边来。倒不如说,新中国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解放西藏地区,印度也默默地保持着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联系。而印度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的态度也十分的暧昧,毕竟两者都受到了英国的强烈影响,至今英国人的势力还未完全离开印度和西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