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一段时间后,一枚导弹被挂在了那架经过改装的战斗机机翼上,而帕森斯和麦克林等人则跑到了基地的航站楼里面,拿着望远镜准备观察测试过程。
战斗机被一辆牵引车牵引到跑道上,而在这架战斗机起飞之前,另一架经过改造的喷气式靶机在地面人员的操控下顺利升空。
“猎鹰,这里是鹰巢,允许起飞。”
“猎鹰收到。”
负责驾驶战斗机的王牌试飞员将战斗机的发动机点火,飞机在发出一阵轰鸣之后顺利起飞,站在塔台里面的麦克林等人用望远镜看着渐渐升空的战斗机,心里很是捏了一把汗。帕森斯也在用自己的望远镜进行观察,不过他的心情不像周围的工程师们那样激动,毕竟他基本能够预料到这次测试的结果。
挂载着导弹的战斗机在十分钟之后顺利爬升到了原定高度,试飞员在检查过后确认飞机现在一切正常。随后,试飞员操控飞机飞向正在基地上空低速巡航的靶机。
“鹰巢,这里是猎鹰,可以看到靶机,是否开始测试?”
“可以开始测试。”
在战斗机的机舱里面,试飞员可以看到在自己飞机正前方几百米处的靶机按照预定中的那样平稳的直飞。他按照之前训练的内容,操作临时加装在战斗机里面的操控台,打开机翼下挂载着的导弹的红外引导装置。
“开始预热导弹!”
在几秒钟过后,他看到用来显示导弹已经锁定目标可以发射的绿灯亮起,便用力按下了操作台上面的发射按钮。挂在战斗机右侧机翼下的导弹尾部喷出了明亮的火焰,弹体从挂架上脱落快速向前飞去。
“导弹已发射!”
试飞员看着导弹拖着白色的烟迹向靶机飞去,但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本来维持着平飞迅速向前方飞去的导弹突然向上拐弯,很快就完全偏离了方向,试飞员惊讶地看到,这枚导弹分明向着太阳飞过去了!
正站在塔台里面观察的工程师们并不能看到在空中发生的一切,不过在试飞员报告发射导弹之后已经过了半分钟时间,在预定的测试距离中导弹早就该命中目标了,但是天空中的靶机仍然在平稳的飞行,看不到爆炸的火光。
测试如帕森斯上将预料到的那样再次失败了,麦克林以及其他参与项目的工程师们脸色发白,各个垂头丧气。在试飞员降落之后,他向工程师们报告了自己在空中看到的一切,包括导弹是如何在发射之后不久就偏离了目标向太阳飞去的。
得知失败原因的麦克林博士非常惊讶,这种情况他之前从来没有设想过。联想到刚才帕森斯向他们提出的热诱饵,他现在感到非常的无地自容。但更加难堪的是,他们在军械局的代表面前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测试,这将会为他们争取官方科研经费带来很大的困难。
“帕森斯将军,请你相信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失误,我们会很快完善这种武器的!”
不过令麦克林感到奇怪的是,帕森斯并没有任何意外或者不满地表情,他似乎从一开始就不认为这次测试能够成功。因此,他极力向对方解释自己将在很短的时间里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相信你,麦克林博士。”帕森斯说道,“你放心,尽管这次实验遭到了失败,但是我们已经决定对你们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帕森斯的话让在场的工程师们喜出望外,不过还没等麦克林开口感谢,帕森斯便从他身边的助手的手中拿过一份文件袋,并将之递给麦克林。
“你们的项目将会受到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但是同时,我们认为你们之前提出的项目指标已经大大落伍了,这是我们在参考了当前的形势之后提出的新指标,还有一些可以为你们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的思路。”
麦克林的笑容一下子就僵住了,自己这种新式武器还没完成研发怎么就被说成是“大大落伍”了,抱着极大的疑惑,他一边打开帕森斯递过来的文件袋一边说道:“将军,我们提出的指标是基于现在的条件下能达到的最好水准,您不会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找到比我们更优秀的产品的。”
而在看到了军方提出的新指标后,麦克林的表情立刻就扭曲了起来。
第114章 本土防御战略
美国军方对先进常规武器的追求是基于他们的战略考量进行的,尽管中方的军事优势令人感到绝望,五角大楼也不得不考虑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的话他们要如何在停战之前争取尽量有利的条件。
从最初的混乱与恐慌中冷静过来之后,美国政府与军方开始认真地研究可能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及其应对方法。中国人在东京湾投下的核武器使得整个西方阵营陷入了一时间的慌乱之中,由于对核武器威力的不了解,许多人认为一旦中方直接在开战之初使用核武器就将使得他们的国家彻底灭亡。
但是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仔细研究之后向五角大楼提交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报告,其内容是中国在战争中发动一次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之后美国的受损情况。与许多人原本意料的所不同的是,就算按照科学家们最糟糕的预计,中国的核打击顶多能够摧毁美国40%的工业能力以及杀死15%的人口。
他们的预测工作是在美国对中国的核打击完全没有任何预警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四百枚平均当量三十万吨TNT的氢弹的攻击下,美国绝大多数大型工业城市将遭到重创,但并不是完全失去功能。这个紧急成立的核战争后果研究小组认为,美国有能力在遭受核打击之后的五年时间里将全美国的生产力水平恢复到受打击之前。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美国社会的组织能力问题,在华盛顿和纽约遭到完全彻底的核打击,联邦政府基本失去机能的情况下,作为集权国家的美国将很难有效地进行灾后重建以及恢复生产工作。更不用说在全面核打击之后他们可能要面临的就是从东西两边的海岸上登陆夹击的中苏军队,想要在和平环境下进行救灾和重建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最糟糕的情况是,”研究小组的组长在向杜鲁门讲解报告的时候说道,“我们没有对敌人的领土进行核反击的能力,而在敌人的第一波全面核打击之后,我们随时可能迎接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
根据田中太郎提供给他们的情报,穿越回来的辽宁省应该不会有超过五百枚核弹。假设中国人在第一波攻击中就使用了八成的储备,那么他们依旧拥有一百枚左右的核武器备用。而美国的工业在承受了如此程度的打击之后很可能已经无法继续生产或者研发核武器以及ICBM,中国人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地生产下一批核武器,然后从容不迫地将这些新的核武器扔到美国本土。
这种可持续性的犁庭扫穴会让美国面临彻底亡国灭种的风险,除非他们全国都躲到地下去生活。
“不过这种想法实在是过于疯狂,我们认为以人类文明之光自我标榜的共产党政权不会考虑如此反人类的手段。”组长看到杜鲁门以及其他在场的美国军方高层面色极其难看,只好补充几句安慰的话。
在排除这种可持续性核打击的情况下,美国军方必须考虑如何在中苏联军从东西海岸同时登陆的情况下守住美国本土,直到敌人打不下去为止。杜鲁门对海军能否挡住敌人的登陆舰队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但是他们也不是什么优势都没有。
身处北美洲的美国拥有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天然屏障作为保护,中苏两国如果想要登陆美国本土的话势必会承担巨大的后勤压力。这样的话他们的登陆部队规模就不能太大,只要美国陆军和空军到时候一息尚存,拖住敌人并非不可能。
“我们的设想是,由于我们对中国人的核打击没有任何的预警手段,因此联邦政府以及国防部必须搬迁到中部地区更安全的地方。如果我们在第一波打击中就失去了联邦政府和军队的的指挥中枢,那么战争在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输了。”
“接下来,在中苏两国的第一次核打击中幸存下来的联邦政府需要负责全国各地的救灾与重建工作,尤其是开展军事生产。我们需要一支规模更大的陆军,装备更加先进同时还得更加廉价的装备,以便在广袤的国土上进行防御。”
“另外,我们预计在战争初期可以接收一批来自欧洲的其他国家的人口,勉强能补充我们在打击中遭受的损失损。”
现在的北约高层在分析局势之后认为,如果中苏两国主动开战,那么欧洲的沦陷完全是时间问题,他们必须把美国本土乃至整个美洲大陆作为一个最后的堡垒。在装备了领先一到两代的武器的规模更大的军队面前,他们想要守住美国本土就必须在每一座城市和村庄进行堡垒化建设。
为此,整个美军和其他北约军队的建设思想都将迎来一次彻底的颠覆,过去的北约军队的建设思想是,在西欧平原上抵抗来自苏联的钢铁洪流,然后美军从大西洋彼岸带着核武器过来进行支援,尽量反推苏军。但是现在,美军将彻底转型为一支以本土防御为主要且唯一的目标的军队,从后勤系统到武器装备都要以在堡垒化的本土上迎战未来军队这一作战构想进行改造。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三国从养鸡开始 (血月青山) 起点VIP2022-08-31完结204.1万字 6.77万总推荐刘辛重生三国,成为张飞家一普通佃户,带着【幸运大转盘】系统。...
-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起点VIP2022-05-16完结急转直下却临危受命,创建出一支脱胎换骨新军。守边疆征服匈奴、平定羌乱、重创鲜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