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童远此时思绪开始发散,“不好了,这贾诩从现在开始,就佩服曹操了。我虽然很尊敬曹操,也没萌生过投靠想法,但现在官职远高于他,已然自成一军。贾诩你可别想曹操了啊。”
贾诩哪里猜得到童远百般惦记着他与曹操之事。继续说道:“所以当下这匈奴於夫罗部实力稍弱。”
童远注意力回来,不禁问道:“可是匈奴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使这一部稍弱,其他力量是不是很强?”
“现在南匈奴分裂为新旧两部,旧王庭占据河套、上郡、西河郡等地。於夫罗这一支自称单于,流窜河东、河内等地,最后安居在平阳、临汾一带。”
“他暂时与袁术同盟,攻击袁绍、曹操。不知童将军听了之后,以为哪些是敌,谁又是友啊?”
额,这贾诩是在考我吗?他听得一头雾水,光是各部情况就快要记不清了。
略微思考,又结合后世的历史知识,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袁绍曹操同盟,北边是公孙瓒,西边南匈奴、黑山军,南边是袁术,东边有陶谦,西凉军坐镇三辅、司隶......
这是一张包围圈,中心正是袁绍,以及半附属于袁绍的曹操。
童远又想起后世一句名言,虽然后事有句名言“没有永久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仅有永远的利益”但他可不想在贾诩面前装得太过。
于是略带怀疑的说道:“如此说来这是董太师尚在之时编织的一张反袁绍包围网,照理我西凉军应当伙同於夫罗部,向袁绍、曹操施压。不过,我军当随机应变,先以杨奉部为先导收服白波军,之后再根据情况判断。”
“哈哈哈!不错,如此甚好。”
童远的回答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一向深沉稳重的贾诩都忍不住笑着称赞。
“这张包围网正是西凉军军师——李儒,李文优的手笔......不过可惜啊,可惜。主持者不在,终将为袁绍、曹操所破。”
童远明白贾诩不是自己的手下,能够在河东问题上说了这么多,给了这么清晰的方向建议已经殊为难得。
他问道:“河东及河套之事远定当尽力而为。然西凉韩遂马腾及羌胡之乱,除却凉州,连陇西、天水都在其势力范围之内,当如何处之?”
贾诩心想他果然问道自己和董家家乡一事了。
于是说道:“韩遂、马腾名义上投降我军,李将军等很可能为了停止天下战事,将郿坞以西都暂时划归他们统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一年之内西凉将无战事。”
贾诩沉吟道:“长久来看,只要有机会他们还是会作乱。虽然韩遂屡生叛乱,马腾极为善战,然则他二人只是问题的表面,背后的羌胡、边民之乱,以及士族、豪强与下层百姓的矛盾,才是大汉之顽疾。”
童远说道:“先生出身西凉,熟悉边事,可有解决之道?”
贾诩面生哀色,沉痛说道:“唯大汉富强,保持一支强军威慑群小,敌人方能消弭。此外之法,只有无奈拖延之举措,却是必须坚持之途径。固需要大军震慑于彼。”
童远基本没有问题了,最后因为对贾诩十分尊重,还是百般感谢。贾诩也是对年轻的平北将军很有好感。
不过,贾诩也是奇怪,按说他应该讨教有关长安和西凉诸将的事情,然而不仅没有开口,却好像胸有成竹一般。这是贾诩唯一没有看透的地方。
他当然不知道,童远有后世的记忆,这些事情当然心里有数。甚至可以说,出镇夏阳和与李傕交易等等都和此有关。
七月初,董家军完成货物和一应准备,童远、董白等人还专门祭拜蔡邕等人,感谢他敢于在危难之中为董家说一句公道话,痛斥王允的暴虐。
蔡邕府邸遭到王允等人的破坏,大量典籍散落各处,有一些在学生手中,有些被各大名门收取,还有些已经损毁无法挽回。
童远建议董白出面,专门结好西凉士族和专心于学术的大臣,并且由她出面收集蔡邕的典籍。童远这一建议当然是要让大汉的优秀文化流传下去,并打算与后世名气远胜过他的女儿结一段缘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又回头再看一眼大汉的长安,这繁华都城将要经历一番浩劫,凭自己的力量尚不能直接阻止,但是已有应对之策。


第五十九章 重口味与口味重
离开前的某日辰时,有仆从来报,说太傅马日磾专门有请。
童远惊讶,按照往常这些朝堂官员、世家大族素来不屑与边鄙行伍之人接触。马日磾派人来请他,真是事出蹊跷。
马日磾身为著名经学家马融的族孙,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
他精通经学,属于世家中醉心文化和学术的那种。曾任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与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参与补续《东观汉记》。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马日磾与光禄大夫杨赐、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
汉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杨赐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即《熹平石经》。
对于这样的士族,童远不仅不厌恶,反而想在这乱世中保留下来他们,让更多文化作为记录也罢,传承下去。他希望士族专心于学问,让文化能够更好的留存和传承,而不是让侵占田地,热衷权利的那些人,把控朝堂大行其事。
当他还在想世家如何如何之时,就已经到了长安马日磾在长安的府邸。太傅马日磾竟然亲自到门前迎接以示尊重。
马日磾在长安任职三十余年,马府经过数次修缮显得古朴而又正气。府内的一应接待、布置都是讲究至极,将世家的底蕴、品味与大汉的气魄融合的恰到好处。
童远深知此时若非乱世,这等大儒醉心于文章和讲学也是一件快事。然而这大汉江河日下,却是与士族、豪强强占土地密不可分。
马日磾安排了宴席招待,童远一看食几之上,赫然呆住,这,这菜肴有点丰盛啊。
不,确切的说是不很享受得了,而且偏太重口味了。
左手边放置的是鼎煮的鱼羊火锅,右边放置切好的不知是什么肉类,不过远端却是烤熟的禽类。那烤禽保持着栩栩如生的外形,旁边插着它生前靓丽颀长的蓝绿色的羽毛。
这些食物对他来说实在是重口味了,但是他可是口味重,这些食物再昂贵精致,也难以让他食指大动。
后世他的家乡,口味虽然相对来说偏淡,但却重甜与酸味,而且海产十分丰富。他在这个时代,完全吃不到后是那种丰富的口味,珍贵的盐一般都是蘸着吃,很少直接加入到菜肴之中。
说得简单些,他的口味偏重,吃这些饭菜比较无味。
不过,士族名门的豪华饮食对他来说就是重口味了,各种花样摆盘的野味,很多在他看来根本就是违法或者反人类的食材。这些食物本身的气息,没有各类丰富的作料掩盖,更加令他难以下咽。
这大概就是口味重与重口味的烦恼吧。
好在食几之上,右手边有四个小碗,前三个里面盛放着甲鱼汤,菜汤和一种羹类。
看到最后一碗,顿时将他的面部表情冻结住了,转瞬又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
那是一碗米饭,就是后世平淡无奇的白米饭。然而他从小吃惯的主食,到了这里两个月这还是头一次吃到!
这碗米饭,虽然米粒略感扁薄发硬,比后世口感尚有不小的差距,但已经让他感动的合不拢嘴。他顾不得自己搞不清楚的吃饭礼仪,抱起饭碗开吃。越吃越回忆家乡,很快就吃个精光,其他汤类也合乎胃口,就着饭吃一会就见底了。
吃完汤和饭,他又尝了尝肉类,其中那道鼎煮鱼羊让他十分惊艳。
原本,他以为这些菜大多口味过于清淡,不蘸着盐巴或者酱料就十分无味,但偏偏这一道菜充满了一股浓浓的鲜味,顿时填满他的一切感官,让一旁的咸酱都黯然失味。
这股鲜味绝非后世吃到的味精、鸡精所能比拟,即使是与他吃过的家乡最美味之一的名菜——佛跳墙相比,也是不逞多让。
方才他对于食物太淡的烦恼,在这道美味面前,已经无影无踪了。
口味除了这个时代昂贵的咸,以及不可求的酸甜苦辣,还有一味常被人忽视,却稍微容易达成的鲜味。
他后世生活在海边,自然喜好鲜味,但中华文明起源崛起的西北地区,怎么可能找不到此味呢?
不得不说,这片土地之上美食博大精深,吃到嘴里才能体会到。中华文明在食物方面的精粹和魅力,早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马日磾笑着说道:“这道鱼羊鲜,可是由最优等的河套草原上的羊肉,与河水中龙门一带的鲤鱼做成的。羊肉的膻野与鲤鱼的土腥彼此掩盖,甚至混合升华,最后形成一股人间独有的至鲜美味,估计只有海边最优质的生鱼脍才能相比。”
童远感慨道:“甚是美味啊,这道菜某毕生难忘,若是再配上一碗米饭,就再好不过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