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更远的其他危险也不用太担心,我们召回吕布的并州军即可从容应对,特别是那皇甫嵩,就让他再次回家颐养去吧。”王允似乎胸有成竹。
士孙瑞也不敢多言,只好依王允所令去准备徐荣、胡珍部出击的相应事情。这段历史发展产生了细微的改变,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又会在哪里带来风暴呢?
……
五月的耀眼阳光下,山岳丘陵都披上了翠绿色的外衣,大大小小的溪流滋润两岸土壤,最后流入洛水、河水。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西北风貌,完全无法让人联想起后世的黄土高原。
生意盎然的农田中,勤劳的农民们正在辛苦劳作,为秋粮丰收打下基础。对于古代农家来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最难坚持,去年余粮渐少,今年的粮食还需要熬着酷暑才能有盼头。
可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不拉丁打仗的基础上。
好在刚刚来了渭阳君和童校尉,抓了恶人贺家和贪官县令等人,杀了乱军头目,还无偿分发了一些粮食。虽然仅能果腹,但对于农民来说,如同久旱逢甘霖,这恐怕就是最直接的仁义了吧,真希望这样的好官能够干下去。
五天之前,童远经过与董白、董威等人的商议,最终决定将乱军中的主要头目和劫掠杀人最恶劣的近百人杀头。其他近千兵卒发誓遵从新规以后,对半分给董白和童远手下。
五百壮丁自行选择去留,离开提供三日口粮,留下的可以得到董家军的保护,其中身强力壮的加入军队,其他依然作为辅兵。
军队的编组、训练只是刚刚开始,如果是长期驻扎童远则计划军队开垦一部分贺家土地。但很明显,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王允很快会被贾诩献策支持下的李傕、郭汜等人消灭。
所以童远坚定的认为,首要任务是联络李傕、贾诩等人,为反攻长安做准备。探查司隶和长安的斥候已经去了多日,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现在局势动荡,很可能较长时间没有消息。
至于行政方面,原县丞和张既等人有条不紊地处理人事任免、土地等分配和往来商贸的事情。
不过另童远诧异的是,这里胡人众多,汉胡杂居,不少胡人从事放牧、打铁、贩卖等,还有近半健壮携带武器的成为士族、豪强的扈从、部曲。此外来自上郡、西河、五原、云中等地的数千流民,他们多半被夏阳士族、豪强收为佃户、奴婢,少数擅于骑射,颇具武艺的成为门客、部曲。
根据张既介绍,此地定居近千胡人,剩下北方流民和本地人各占一半,总人口约有一万九千人之众。不过接近五千归士族、豪强各家管理,这还是将贺家一千多人口划归为县衙管理之后的结果。
更远处的各乡估计还居住着超过四千人口,但由于此前县令专注于往长安钻营,并没有具体的统计和管理,只是各乡各亭治理各自辖区。
童远进入设在夏阳城西的新西凉军大营,胡琅儿、黄於和耿清三名军候已经等待片刻,三人对童远施军礼,童远按照自定的新西凉军要求,回礼后直接开始军事会议。
第二十七章 初具规模
现在童远军下属三曲编制,每曲满编五屯,实际上各有三屯脱产士卒,加上军中斥候、护卫,总计有九百八十士卒军吏。
每曲另外有两屯编制是根据战争情况,可以征召夏阳各地郡县兵补充,如果动员、训练完毕,就是一千五百多的兵力。
胡琅儿所领第一屯每人至少配备一匹战马和驽马,人人装备扎甲、长短兵刃。
第二屯黄於部,除斥候外都是步兵,但配备一百擘张弩,三十蹶张弩,且每人都配有两档铠。此外还有蜈蚣挂山梯、入地铁钎、斧、锛、锤、凿以及舟船等各类特殊工具。
耿清的第三屯有一百骑兵,两百步卒,也是装备齐全。
童远说道:“我西凉新军目前只是刚起步,待夺回长安之后还要制定一系列思想、军纪、训练、伙食、装备等细则。目前还是进行目标统一和备战训练,很快我们就会迎来战事。”
“今天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居住在上郡与夏阳县交界的羌人——全无种羌,与我们达成同盟,愿意为董家军效力。”
“哦,他们什么来头?”黄於对外族较为警惕,率先问道。
童远并没直接回答,而是问耿清道:“耿军候驻扎夏阳接近两年,你可知晓这部情况?”
耿清略作思考后回答:“他们规模不算很大,现在估计有两千户人口。全无种羌在章和元年(公元87年)归顺我大汉。元初五年(公元118)的时候,先零羌所部的滇零羌和钟羌由陇西郡临洮县发动叛乱。时任度辽将军邓遵,招募居住在上郡的全无种羌首领雕何部与作乱者交战,之后雕何刺杀叛军首领狼莫。朝廷赐雕何羌侯。”
“这二十年来,全无种羌居住在上郡之内,夏季沿河放牧,冬季进入上郡或夏阳各地城池躲避严寒。长期以来与我大汉关系较好,特别是和诸多边军将领有一定交情。我倒是不知这一部原来也和我董家军有旧。”
童远笑道:“不错,和张既所述基本一致。我们董家此前和全无种羌没有太多交情。但是这次渭阳君和我等正式与他们达成同盟,他们可以在夏阳以北放牧,并用优质马匹和羊肉来交换财物、粮食和工具,最重要的是得到我军承认,可以进入城市交易,遇到入侵可依托我西凉军保护。”
胡琅儿身为胡人,却一直没有说话,童远早注意到专门问他在思考什么。
胡琅儿说道:“吾自被董家所救之后,就一直忠于我军。关于羌人部落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那就是他们恃强凌弱,容易倒戈。我董家军威名赫赫,他们会畏惧而臣服。但如果他们知道我军人手不多,或者被王允追杀出境,恐怕不会提供支持,甚至有加害的危险。毕竟草原上以强为尊,并没有持久的盟友。”
童远笑道:“琅儿所说正合我意,我们必须对全无种羌保持威慑,他们才能继续贸易和支援,否则直接抢就好了。未来,董家和咱们西凉新军一定能威震天下,要让这天下更多的部族臣服、听令于我们。”
西凉军内部牛辅杀董越夺军权,以及之后爆发炸营的事件引起了他和董白等人的高度重视。因此,董白部也将权利、职责分配明确。
董白为统治区域和全军的领袖,但由于自身的特点,她决定作为名誉统帅专注于复仇,她、董威和张录统帅不满编的两曲六百兵马。更多兵马和行政的实际权利,明确交给童远。
童远虽然略有奇怪,但自己的身份值得她信任,危难中的表现能够被肯定,所以也欣然接受。
他在自己职责之内让军队和官吏通告,王允的叛乱完全不顾时局稳定和居民安危,残害为大汉流血拼杀的西凉边军。王允真实的目的是要夺取权力,掌控朝廷,要当王莽。他诛杀大名士蔡邕就是铁证。
不管效果如何,总是有人会认同,有人会反对。当然在夏阳有一定群众基础,主要是粮食方面的原因。
粮食方面,这次贺家存粮超过五万石全部抄没,其中分给县里百姓五千石,帮助度过秋粮收获之前的困难。
半月以前,贺家已经乘着进入春末夏初,高价出售粮食赚取暴利,百姓都深感厌恶。此次无偿分发之后,县治内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毕竟文人士族与军功豪强争权,在东汉上演两百年,百姓民生越来越差,却无人关注。董白、童远帮助了夏阳百姓度过难关是事实,那么百姓回报以支持和认同也是事实。
抄没的粮食又有五千石入夏阳粮库,帮助县里应对不时之需。剩下的充为董家军军资。
董家军目前一千五百余脱产兵卒,食用这些粟米,再加上日常有董家积蓄和交易得来的些许胡饼、肉干和蔬菜的供应,完全足够百余日以上食用。
这个时代的兵卒、壮劳力一天要用6汉斤粮(现代3斤),如果是吃饱有力则需要8汉斤以上。
看起来吃这么多,主要因为是油料、肉类极为稀缺,只吃粮消耗非常大。这支董家军每人一天5-6汉斤粮足矣,主要是因为有肉类、胡饼,甚至偶有蔬菜、奶类等佐餐。
按道理这样的饮食配备已经是这个时代大汉军队的顶级标准,到童远并不满足。他希望,以后他治下的百姓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而职业士兵还要更高。
不过,童远现在并没有机会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因为一只大汉战力最强之一的军队已经到达衙县附近,也就是夏阳南端边境的一百里之内,随时准备一举将他们剿灭。
衙县附近官道之上,重装步兵手持长矛、刀盾、弓箭,体着扎甲、兜鍪,结阵踏步前行,铿锵有力的脚动声震动整个县城。
远处可以看到各类轻重骑兵的身影,骑手汉胡各半,配备弓箭、长矛、马刀、环首刀、流星锤等,并且每名骑手都拥有两匹战马。
最为恐怖的是,走在全军中后段的五百具装骑兵,他们骑兵和马匹全都披甲,只露出骑手和马匹的面部。每个人都刚刚完成全副披挂,另外的战马和驽马已经交给辅兵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