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臊眉耷目)


  西河属汉江水系,呈南北式的走向,顺此河系乘舟北上,便能直出南郡,进入南阳郡境内。
  骑兵少有利于乘船,荆州骑兵少,益州军骑兵也少。
  益州五千军里约有三百骑,比例是十六比一,就数据来看比荆州要强一些,可惜也是有限。
  马为六畜之首,在这个时代颇为金贵。
  但在各州各郡,养马的成本虽高,但却并不是不能养,问题是南方养出的马大多为家驹,只能供人骑乘或是载车之用,真正能被挑选为战马的,十不足一。
  且若是没有丰盛的水草作为马场基础,要养出体格雄壮的战马,就必须要占用人的口粮,不能用麦麸敷衍。而从小养一匹战马到大所需的粮食,足可养活二十个人。
  因为在战马的成长的过程中,喂糙料不利于战马的成长,很有可能将好好的苗子给养废了,但养成熟放入战场后,因为体格已成,再喂些粗料虽会影响体力,但却不会伤及根本了。
  其实这跟养孩子的道理差不多。
  孩子长身体的时候,长辈一般都会给予他最优良的食材,以达到营养均衡,这样孩子才能够长大个且健硕,但成年之后在吃的方面就不那么讲究,几顿不吃好的也不会有特别大的问题。
  道理就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你精心养育他就会长得高,但一个四十岁的人,你就是给他喝云南白药,他还那副鸟样……
  人工养马的方式不划算,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占据天然牧场!而且光是有天然牧场还不行,最好还是高寒地域。
  最适合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甘凉河套与河西地区,中原地区次之。
  至于荆州和扬州的环境,能养很多家驹,但要是培育军马,就不太适合了。
  益州的川马和滇马都是驮马,不可骑乘,境内多山少草地,也不适合畜牧,但由于汉朝曾在越嶲、益州、犍郡多置苑养马,所以在战马数量上多少能比荆州强一丢丢。
  紧缺的马军,就是眼下荆益联军最大的短板。
  由于是以水路为主,这一路上刘琦倒是少遭了不少罪,至少比长时间骑马将大腿里侧磨的皮开肉绽要强许多。
  一行军马顺水路过了汉水,来到南阳郡与南郡的边境后,再次安营驻扎。
  就眼下的地界来讲,其实离襄阳很近了,但刘琦却并没有提出邀请刘瑁和贾龙等人去襄阳。
  毕竟刘表先前答应了要尊刘焉为盟主的。
  现在两军会合了,刘表便绝口不再提此事。
  刘瑁一路上也试探性的向刘琦询问过,但刘琦只是装傻充楞。
  若真是把刘瑁引到襄阳去,万一他当面询问刘表此事,只怕刘表也不方便直接拒绝。
  既如此,那相见莫如不见,大家在心中彼此默默祝福吧。
  虽然刘表不打算与刘瑁、贾龙等人相见,但荆益联军屯扎于汉江边境,刘表多少还是要客套一下的。
  于是,他让外甥张允代表他前来犒劳三军。
  刘表曾答应过刘琦,将张允从家乡召来后,就安排在刘琦的麾下。
  但张允在名义上毕竟是刘琦的表兄,若是到了南郡后,就直接被安排在刘琦的手底下,多少有些不是那么回事,毕竟他是冲着刘表才来荆州的。
  于是刘表便让张允以属官的身份,在自己治下待了一段时间。
  如今刘琦率兵北上,刘表正好借着‘临逢大事,需兄弟同心上阵’的理由,将张允派过来给刘琦当帮手。


第七十五章 我的表哥
  行营之内,刘琦终于见到了这位令他‘又爱又恨’的大表哥。
  “末将张允,见过长公子!”张允的身材颇高,相貌文质彬彬的,竟是颇显英俊。
  特别是他的下颚上,居然有三缕连鬓胡须,长及前胸,更是将他本人衬托的英气不凡,与寻常人大不相同。
  这个时代的人,特别热衷于美髯,拥有美髯的人,就跟后世那些喜欢烫头的人一样,臭美的紧。
  关羽便是这当中的代表。
  一提起美髯,人的脑海中第一印象基本都是正面的,除暴安良之英杰,睿智多思之老叟,乃至于传说中的老子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都是仙风道骨美髯过胸。
  那些拥有美髯的人,似乎一个个都是天之骄子,或是飘拂有仙家之气,或是有英雄气概,都是下凡来拯救众生的。
  而张允偏巧就长了这么一副美髯,再加上他高大的身材,任谁打眼一瞅,潜意识里都会觉得他是一个正面人物。
  或许这也是刘表那么倚重这个外甥的原因只有之一,毕竟刘表这个人也颇为注重颜值。
  可谁又能猜的到,这个道貌岸然的家伙,长个人样却不办人事?
  刘琦冲着张允伸手,示意他就座。
  “表兄不必这般生份,你我是一家人,今后有外人时,表兄呼吾职位,无外人时,依旧叫表弟即可。”
  张允听了刘琦客气的话,一颗悬着的心方才微微落了下去。
  在襄阳时,舅父言让他来刘琦军中犒军,并在其麾下听用时,张允心中其实是老大不愿意的,但他却不能违抗舅父之命。
  说实话,张允自小跟刘琦的关系并不怎么好。
  虽然两人表面上没起过什么正面冲突,但他总是隐隐有所感觉,刘琦对他其实并不怎么太瞧得上。
  或许是因为受刘表的影响太多,刘琦平日里总是自持一副清流相,对张允这种喜好玩鹰走犬的,似乎并不待见。
  反倒是刘表的次子刘琮和三子刘修平日里跟张允的关系更亲近一些。
  不过最近这几年,张允却没怎么见过刘琦了,若是要具体的算算时间,好像得有三年多了。
  听说刘琦这小子,这几年不知怎地,好像挺出息的。
  瞧他适才对自己的态度,比起年少之时似强出不少。
  最近,南郡各地对刘琦襄阳城下于百姓罪己之举广有传颂,言其少年睿智,有礼贤下士之姿,张允初时闻之心中存疑,今日一见方才相信了。
  看来在官场混迹了两载,伯瑜确实是成熟了许多,也不在自己面前端架子了。
  “哈哈哈,公子乃一军之主,是为吾主,允焉敢僭越?”张允还是不太放心,出言试探刘琦。
  刘琦却是很随意的一挥手:“再跟我客套,我跟你急眼了啊!”
  张允见刘琦的表情真挚,不似作伪,这才放下心来。
  “既如此……那,表弟?”
  “这才像话。”
  刘琦笑着起身,亲自走到张允面前,替他斟了一盏清水:“秭归县大飨之后,吾已在军中下了禁酒令,表兄前来犒军,吾本当置酒相陪,但眼下这时节,怕是不成了,待大事得定之后,你我兄弟再行畅饮一番,如何?”
  张允急忙起身,摆手道:“大可不必,大可不必!三军之中,军规为首要之重,岂可因吾一人而坏了规矩?”
  “表兄,你来的正好,正好我有些事情问你。”刘琦伸手请张允坐下:“听严君讲述,当初黄巾乱时,表兄昔日在乡里集众抗敌,为乡里推举为掌军之首,数次战败侵犯之敌,此事当真?”
  张允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之色。
  “嗨,不过是为兄自小在家乡因因喜军略而闻名,得乡里人看重推举率众去挡黄巾,唯恪尽职守尔,也幸好都是些小股偏支。”
  历史上的张允能为刘表所器重,并与蔡瑁并列,辅其执掌南郡诸军,足见其确实颇有用兵之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弟麾下有七千人中,一千为蔡醺统管,一千为蒯越统管,名义上虽是郡军,实则是与其两族私兵无异,剩下这五千军众,一直有黄忠和文聘替吾操演,共同执掌,但吾想在北上之后,确切分营,以定归属,如此若有战功,日后方便记录封赏。”
  张允点了点头,道:“表弟此言甚善,此事且待日后慢慢再做调整,不过可以先大概制定个纲要……以愚兄之见,京中八营皆以精卒锐士分营设立,并以两千石校尉统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表弟可因此为例,将兵马分以为部,并卓以司马统管。”
  刘琦明白张允的意思,说白就是让他仿效京八营,以兵种属性分部,并以其特长命名,一则可提振士气,二则可彰显军威。
  但其实刘琦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拟定军职的问题。
  刘琦目下是刘表引任的襄阳校尉,说白了就是没有朝廷明确敕封的校尉。
  他现下所统管的兵马,已经超出了校尉应统管的两千人范畴,但以他目下的地位,就是给他十万兵将,他也依旧是襄阳一县的校尉。
  他倒是没什么,但底下的军职就容易乱套。
  他麾下的黄忠,文聘等军司马,目下所管之兵数量,早已超出了四百人一部的统管范围,但即使人数增多,黄忠和文聘也不过还是军司马,而他们二人再往下的军侯、屯长、曲长亦如是。
  如此看来,却是只能走上那条老路了。
  汉末时期,因为地方军阀的快速发展,在编军卒的人数大幅度增多,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原地方郡县原有的部曲编制和军衔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各级军阶的需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