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黄天之世 (罗小明)


  崔巨业的失职,让公孙瓒重新从易县之中逃了出来,公孙瓒强征了大量的民众入军,并以自己麾下的军将为骨干,此时的军力已经膨胀到了近三万人。
  与此同时公孙度接到诏令之后,也是立即让徐荣领兵进攻辽西郡。
  比起治理州郡,平衡周边势力,十个徐荣都不如公孙度。
  但是论起领兵打仗,十个公孙度绑在一起都不够徐荣一只手打。
  孙坚一路以来征战沙场,大战二十七,全胜二十四,平一,败一。
  唯一一场均解不分胜负的战役是东郡之战,而唯一的一场败绩则是被徐荣领军所击败。
  若是当初董卓在孙坚攻破了太谷关之后不是亲自领兵出战,而是让徐荣领军,可能历史便真的要改写。
  华阴之战时,董军各部面对着黄巾军凌厉的攻势无一不是节节败退,甚至于直接崩溃,而只有徐荣稳住了阵线,甚至于还有反击的余力。
  而在华阴之战的末尾,董卓再做最后的困兽犹斗,黄巾军已经取得的胜利的情况之下,徐荣还成功带领麾下的军将撤退到了安全的地带。
  后面许安之所以围而不攻,第一是想要招降徐荣,用来劝说公孙度,第二便是若是有徐荣指挥,黄巾军真的要击破这支董卓军,也必须要付出不小的伤亡。
  所幸,最后徐荣还是选择了投降。
  大势已去,整个关中当时都已经被黄巾军所占据,徐荣对于董卓也谈不上什么忠心。
  公孙度也依诏令派遣水师沿岸南下,向着冀州的渤海郡,青州而去。
  朱九也带领步兵自蒲阴陉出,进攻冀州中山郡,连克中山北部三城。
  中山国的北部六城原本就已经是被黄巾军所攻占,只是后面为了让袁绍和汉庭两方打的更为激烈,降低其防备,所以黄巾军主动放弃了六城中的五城,只留下了最北部的广昌城,将当地的民众都接回太平道的辖地之内。
  现在魏庭的治下,那些刘姓的国王早已经被取缔,不再有郡国,而只是作为郡存在。
  中山郡此时的空前的空虚,原本用来防备黄巾军的兵员也被其在之前征集到了繁阳,和汉军进行决战。
  朱九在连克中山北部蒲阴、唐县、北平三城之后,发现了中山郡的薄弱,于是继续向着中山郡其他的城邑进发,颇有一种想要吞并整個中山郡的想法。
  从涿郡南下到冀州,有两条大路走。
  一条是走中山郡的北平,另一条则是走河间郡的易县。
  河间郡的易县就是公孙瓒的大本营所在,自然是不能通行。
  公孙瓒更是为了不让魏军南下驰援邺城,选择了领兵西进,围住了涿郡的范阳,和袁熙相对峙。
  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也慢慢的变得清晰了起来。
  公孙瓒躲在易县也是无奈之举,他确实没有办法胜过袁绍。
  本来因为斩杀了刘虞的事情,他也认为汉庭不会原谅他当初的过失,所以干脆就自暴自弃,在易县之中享受着荣华富贵,醉生梦死。
  当时对于公孙瓒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最后黄巾军获胜,因为在公孙瓒的预想之中,无论是袁绍还是汉庭获胜,最后都会将他诛杀,他已经是难逃一死。
  黄巾军获胜,或许凭借着领兵投降,还能享受一定的优待,起码没有性命之忧。
  只是他在易县没有等来黄巾军获胜的消息,而是等来了绣衣使者。
  那绣衣使者的来访给了他最后一丝的希望,那绣衣使者拿着刘协亲写的诏书,上面还盖着汉庭的印玺,当初公孙瓒受封都乡侯的时候见过诏书见过印玺,他自然一眼就能辩出真假。
  甚至于诏书之中,还写着一句话。
  正是那一句话,让公孙瓒选择了相信刘协所说的话。
  “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将军今若降,官爵可保,况诛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这句话正是当初光武帝刘秀对于朱鲔所做出的承诺。
  朱鲔是杀害了刘秀兄长刘縯的同谋之一,又坚决反对刘玄派刘秀北伐,害怕投降之后被刘秀报复。
  刘秀在称帝之后,开始统一天下,挥兵攻打朱鲔镇守的洛阳。
  朱鲔坚守数月,后在刘秀许诺不计前仇之后,朱鲔选择了投降,刘秀后来还将其拜为平狄将军,封为扶沟侯。
  刘秀以黄河之水起誓,保证不会追究朱鲔的罪责,而后他也确实做到了。
  公孙瓒杀害了刘虞,和朱鲔杀害了刘縯相仿。
  这个时候,誓言还是让人能够相信,尤其这种写在白字黑字之上,君主所说的话。
  一言九鼎,在这个时候,并非是什么玩笑。
  毕竟这个时候,司马仲达还没有指着洛水为誓,后面却又背弃盟誓,屠灭曹爽的三族。
  蹋顿此时已经回到了三郡乌桓的部中,现在的三郡乌桓还没有动作,毕竟许安说的是他们收到命令的第七日,那个时间点,也就是在刘石军进攻幽州后的第五天,公孙度进攻之时的第二天。
  这个时代的传信考的是人马传递,时间有间隔,这些时间,都已经是被许安算计在了计划之中。
  为的便是尽可能的能够协同而发。
  之所以延长两日,便是因为袁熙在同时遭受到三方的威胁之后,必定会召集三郡乌桓部的骑兵参战,而这个时候三郡乌桓部作为内应,只需要在关键之时倒戈一击,便可以轻而易举的奠定战役的胜利。
  益州相隔甚远,蜀道难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情急令,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将军令送往益州。
  益州此时才刚刚收到军令不久,回报的信使还在路上。
  但是此时荆州之战其实已经爆发,徐晃带领着西凉营,以及锐士两营和陷阵营南出武关,进取荆州南阳郡。
  张扬亦带领汉中兵出上庸,向着南阳郡发起了进攻,协助作战。
  荆州鹰卫最新传来的消息,刘表派遣蔡瑁带领张允、黄忠两将领荆州三万北上南阳郡,以为防御。
  又命黄祖南下,并将水军大半都交给了黄祖。
  通过这一消息,许安虽然没有收到益州的来信,但是他知道这肯定是甘宁带着水师出战并取得一定的战果,这才促使着荆州军不得不分兵南下。
  一切都在按着计划有序的发展,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还有一个最好的消息,一个来自长安的消息。
  在西域完成了交易,满载着西域特产等的商队已经抵达了长安城。
  前往西域的商队之中,大部分的都是黄巾军的官方商队。
  丝绸之路不愧是一条财富之路,除了香料之外,带回来最多,其实还是金银财宝。
  明国本来已经快要见底的国库,瞬间便变得充盈了起来。
  从西域回来的商队赚得盆满钵满,也使得明国境内传出了关于西域大量的流言。
  有流言甚至说在西域有一处深谷,谷底尽是黄金和白银和数不尽的铜钱。
  想要去往西域的人不断的增多,原本明庭发布的迁移计划根本没有多少人报名,但是在商队返城后不到数日的功夫,五千人的名额便已经被报满。
  许安吐出一口浊气,他现在心中底气万分,心中也不再是十数日前刚刚收到消息之时那般凝重。
  校场之上,三万三千余名黄巾军列阵而立,黄巾飘扬,旌旗飘动,一眼望去犹如黄色的汪洋一般壮观。
  阳光耀目,但并无一人有半句的怨言。
  密密麻麻的枪戟汇聚成了一片一片的山林,层层的旌旗几乎遮蔽了他们头顶的天空。
  “明公。”
  许攸驱马行到了许安的身侧,低声提醒道。
  “到时候了。”
  许安将目光从北方连绵的群山之上收了回来。
  太行、王屋,这里正是他最初发迹的地方。
  前方,军阵严整,无数的军卒在他的眼前分成了两方,留下了一条宽阔的道路给他。
  一面有一面的旌旗林立于道路的两侧。
  刀枪如麦穗,戈戟似麻林,旌旗蔽空接天连地。
  所有的人都等待着他。
  许安轻吸了一口气,双腿轻轻踢动的马腹。
  战马的鬃毛晃动,迈开了四蹄,向着前方缓缓行进而去。
  所有的军卒都是昂首挺胸,站的笔直,他们的身形甚至比手中的长枪还要挺直。
  马蹄翻腾,原本不大的马蹄声在寂静的校场却是显得出奇的清晰。
  “吁”
  许安轻拉缰绳,座下的宝马打了一个响鼻,随之放缓了步伐。
  许安从马背之上落在了地上,高台就在他的身前。
  站在高台之上,整个校场之上所有的人都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传令兵布满了高台的四周,他们将会确保校场上所有人都能够知道许安的言语。
  高台之下,三十三面旌旗分立两侧。
  高台之前,明军的军阵严明,军势凌厉,一眼望去好似天边的云海一般壮观。
  许安提步踏着台阶高台之上走去,每迈出一步,他的步伐便加快一分,彷佛更为坚定一般。
  校场之上所有军卒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许安的身上。
  站在高台之上,许安看着身下一众军卒的面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