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黄天之世 (罗小明)


  旋门关被破,还有黄河北岸魏军原本占据的黎阳等渡口被破,便已经能够证明其抛石机的威力和实战效果。
  而且根据鹰狼卫的送来的情报,似乎汉军和魏军这段时间,已经开始在演练队列,重新定义军阵,很多的地方都开始和原本的黄巾军训练模式相仿。
  黄巾军的训练办法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的再改善。
  最初是许安依照在此前看过的一些关于军事的书籍,根据后世的经验独自编连。
  但是后来,则是许安和阎忠、许攸、贾诩等人共同编写,并纳百家之所长,取长补短,编写了《步兵操典》用于指导军队的基础训练。
  步兵操典的一书,在太平道中几乎每一个军司马都有,保密性还尚可。
  但是不需要知道步兵操典上写的所有内容,只需要一些人混入军营之中,接受了训练之后,也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
  魏军和汉军基本上也只是学会了皮毛。
  而且就算是把《步兵操典》放到了汉魏两庭高层的手中,只怕是这种练兵的办法也难以推行下去。
  黄巾军之所以能够将《步兵操典》的内容落实,是建立在识字率不断的提高,以及军中符祝,军官的共同作用,对于军官的素质要求颇高。
  这個军官,不仅仅指的是军司马一级的军官,而是队率一级,屯长一级,甚至什长都算在其中。
  《步兵操典》一书,是为黄巾军量身定做的一本军事基础训练手册,而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军队。
  许安可以将所有的军官,无论军职高低,出身如何都送往专门设立的军事学院训练学习。
  但是在汉魏两庭之中,这却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些浑身肮脏的泥腿子,出身卑劣的庶民怎么配和他们一样接受教育?
  他们珍藏的家学只能教给本族的子弟,外姓人终究是外姓人,家学绝对不能外传。
  所以就算是许安毫不遮掩的开办学坊,开办军校、医院,但是汉魏两庭却一直没有效仿。
  汉魏两国的官员何止万人,但是却是没有一个人在朝堂之上将这个问题提出来,所有人都默契的避开了这个有些敏感的问题。
  只是虽然汉魏两军只是学到了黄巾军的表面,学到了皮毛,但战力仍然是有了不小的改观。
  队列的训练,还有各种各样针对的训练的办法被学去之后,最直观的便是军容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征募的新兵也因为有队列等训练的,也能够更快的走上了战场。
  就在许安在研究汉魏两庭之时,汉魏两庭之中的人也在研究着太平道,研究着黄巾军。
  他们无法复制太平道,但是他们却可以从其身上学到不少的有用的东西,可以用在他们自身上的东西。
  锦衣玉食,是世家豪强的锦衣玉食。
  歌舞升平,是世家豪强的歌舞升平。
  长乐未央,是世家豪强的长乐未央。
  那些繁华虚伪的景象,和底层的升斗小民根本没有任何的关联。
  普通的小民,在大多数世家豪强的眼中和地上行走的蝼蚁一般渺小,这数百年来间,只有少数的几次,那些世家豪强将小民放在了眼里。
  黄巾起义,真正的让世家豪强感到的恐惧。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那些他们一直以为只不过是蝼蚁,愚昧无知的小民,在团结起来之后,却拥有改天换地的力量。
  有了威力强大的“抛车”,那么邺城那坚固的城墙将不会再成为问题。
  这个时间段,孙坚带领汉军进攻邺城。
  袁绍在邺城能够调集勤王驰援邺城的军队却是少之又少。
  袁绍若是想要调兵,只有从三处地方调兵。
  一是从洛阳地区、河内郡两地调兵前来。
  二是从青州的平原郡调兵,也就是调撤离到北岸的青州魏军和驰援的军队支援。
  三则是幽州的三郡乌桓和幽州本土的军卒。
  从洛阳地区、河内郡两地调兵前来,但是还要留下足够的人员防守,那么能够征调的军队不过数千人,杯水车薪。
  从青州黄河以北的平原郡调兵,那么正好给了如今还在青州的汉军的一个绝好的进攻机会。
  一旦鞠义带领着麾下的主力前往驰援邺城,那么青州汉军便可以毫无顾忌的渡河北伐,一口气将整个青州都收入囊中。
  而最后一条道路,从幽州的三郡乌桓之中再度征兵,以及征调守卫幽州军卒。
  这一条路确实可信,黄巾军暂时没有任何南下的举动,有东部鲜卑稳住北疆,不需要太过于担忧公孙度和许安进攻幽州。
  但是这一条路,孙坚怎么可能想不到,汉庭的一种谋士又岂全都是酒囊饭袋?
  现在幽州本土的守军,还有三郡乌桓却是根本无力南下驰援邺城。
  因为有一个人挡住了幽州军的回防,而且不仅仅是挡住了幽州魏军和三郡乌桓的南下,还极大的威胁到了如今屯驻在青州平原郡的鞠义部。
  那个人不是什么凭空冒出的人,他正是原本盘踞在幽州,人称白马将军的都义侯公孙瓒。
  这一切都还要从初平二年(191年)说起。
  公孙瓒斩杀了刘虞之后,也激起了三郡乌桓的反抗,三郡乌桓起兵要为刘虞报仇。
  袁绍当时正和公孙攒僵持不下之时,与当时的乌桓峭王、鲜于辅达成了共识,引诱公孙瓒北上救援涿郡。
  乌桓峭王因此和鲜于辅合兵一处,南下进攻涿郡。
  公孙瓒于是领军北方,意图先剿灭了幽州的叛军,再去对抗袁绍。
  公孙瓒带兵一路北上,与桓峭王、鲜于辅两人军队于鲍丘遭遇,双方爆发大战。
  就在鏖战之际,麴义领大军赶到。
  公孙瓒军不敌溃败,鲍丘一战,袁绍军斩首二万余级。
  屡战却是屡败,公孙瓒麾下部曲也是因为连番的惨败,士气低落,军心难振,根本无力再战,最后公孙瓒只能是率领残部逃回了易县。
  公孙瓒麾下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也是损失殆尽,悉数战死。
  那个时候,公孙瓒已经丢失了大部分的疆域,后方也被三郡乌桓占据,还跟随着他的士兵只有万余人。
  易县南临易水,因为地理条件的原因,公孙瓒下令军卒在城外挖壕沟十数道环绕,并堆积土丘,高各五六丈,上筑营驻兵。
  中心山丘高达十丈,其上建楼,公孙瓒自居,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呈送文书系绳引上,城内储谷数百万斛以为自保。
  攒曰:“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袁绍数次想要进攻易县,但是最终都是无疾而终,反而折损了不少的兵将。
  公孙攒以骑军扬名,但是最终却是在袁绍的手下连番遭遇败绩,最终却是在守城战上找回了面子。
  袁绍后面只是令崔巨业屯兵于易县以北,警惕公孙瓒再度出兵。
  从初平二年(191年)一直到初平六年(195年)的四年时间之中,公孙瓒一直没有动静,似乎真的想要在易京待上一辈子。
  但是恰恰就是这个时候,公孙瓒领兵杀出。
  而公孙瓒兵出易京之时,就在孙坚攻破黎阳之后的第三天。
  时间之所以如此接近,自然不是什么巧合。
  这一切都是早有预谋……
  崔巨业久守易县,根本没有想到公孙瓒还会领兵出战,潜伏的绣衣使者趁乱在营中纵火。
  公孙瓒亲带骑军出城进攻魏军大营,魏军猝不及防之下,被公孙瓒击破。
  公孙瓒余威不减,于乱军之中,将崔巨业阵斩,守卫在易京之外的魏军由此土崩瓦解。
  而后,公孙攒开始疯狂的报复和扩张。
  以易县为中心辐射近百里的范围之内,大量的城邑遭到了掠夺。
  不仅如此,公孙瓒裹挟了不少的壮丁,强征为兵。
  如今有公孙瓒在北地,北方的三郡乌桓和幽州军确实根本不好驰援邺城。
  我知道,各位一定忘记了公孙瓒。
  大家也别说我黑公孙瓒,公孙瓒在历史上确实算是名将,战功也算显赫。
  但是他在和袁绍的交锋之中战败之后,确实是在在易县筑京自守,屯粮不出,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
  历史上,从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四年(199年),也是四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固守易京。
  以下是历史上公孙瓒的结局。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引火自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