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大顺天地,不失铢分,立致太平,瑞应并兴”,还有便是“顺天从正,以了太平。”“天下大吉。”等等。
然后于最外穿一层玄铁胸甲,配裙甲一件,臂带环臂铁甲。
内穿革甲一件,或者穿戴一件锁子甲,大部分的军侯和屯长都是穿戴着革甲,而只有少部分的人是佩戴的锁子甲。
可见,这种锁子甲在黄巾军中的普及率并非是很高。
这些锁子甲,用细小的铁环相套,形成一件连头套的长衣,罩在贴身的衣物外面。
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担,可以有效的防护刀剑枪矛等利器的攻击,相比皮甲来说对于弓箭的防护能力更强,而且更为透气,轻便。
袁绍在发现了这些甲胄的好处之后,便立即让手下的工匠进行仿制。
锁子甲制作工艺并不难,许安是在中平五年(188年)之时开始命人打制,当时许安占据并州并没有多久,手下的工匠因为得到了四州黄巾军的原因因此还算是充足,当时许安下令制作锁子甲时,连一件实物都没有,还是许安在工坊之中指导着工坊内的工匠制作出了第一件锁子甲。
而后随着不断的制作和打造,锁子甲的制作在太平道的工坊之中逐渐的完善,其技艺也被工匠所掌握。
锁子甲是锦上添花,主要的防护,还是在最外层的铁札甲上,所以许安也只是匀出了一部分的工匠去制作锁子甲。
这些数年以来,产出的大部分锁子甲都装备给了黄巾军军司马、校尉一级的军官,还有便是诸如黄天使者、腾骧卫、陷阵营之类的重步兵。
和马鞍、马镫、马蹄铁等新式骑具一样,锁子甲的制作工艺保密性很差,仿制并不困难。
这些锁子甲到了袁绍的手中之后,还有有实物的情况之下,很快便被仿制了出来。
而袁绍不仅将其用在了给于将校的防护之上,还将其运用在了战马的身上。
马腹和马股的护甲用轻便的锁子甲来防护,然后在最外面罩上一层粗布制作的马衣。
马衣的颜色为黑,王朝有五德说,金木水火土,虞土、夏木、殷金、周火、秦水,五行相克。
秦是水德因从崇黑,水为坎,其色主黑,秦朝尚黑,黑中带赤。
而汉朝一直以来,有水德说、土德说,又有火德说,一直以来都较为混乱。
但是光武中兴之后,正式确立了火德说,从此汉朝的正朔便是火德,因此汉又被称之为炎汉。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汉军的旌旗和服饰多以红色为主。
而袁绍登基称帝,建立魏庭,根据五行相克,水克火的原因,自诩为水德,因此崇黑。
袁绍所穿的皇帝服饰都是玄色,将校旌旗也都是统一玄色,玄色即黑里带微赤的颜色。
虽然袁绍对黄巾军一直是持鄙夷的态度,觉得黄巾军不过是一群贩夫走卒,一群乡间愚夫出身的下等人。
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黄巾军中许多的东西都要比他们更为先进。
马衣在夏季之时,会让战马更为炎热,但是在秋冬春季之时却是可以保持战马的体温,还可以一定程度的抵御骑弓流矢,当然那抵御流矢的效果颇为有限。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当一大群批戴着马衣的战马跑动起来时,那气势拔高了数倍有余。
身穿着马衣的战马无论是作为仪仗,还是在战场之上使用都是颇为实用。
现在袁绍麾下的分出来的佩戴马衣,批挂着马甲的重甲骑兵已经有千人之众,这些重甲骑兵部队的骑士都是弓马娴熟,皆军中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
许安占据着凉并两州,占据着大量的马场,有着极为优秀的战马,还有兵源。
袁绍只有幽州一州的牧场,其兵源也较差,冀州之地虽然养马者众多,善于骑马者也颇多,但是却没有凉州和并州那样尚武的风气。
袁绍征募了三郡乌桓的骑军,也从塞北的草原之上征兵,但是这些军卒肯定是不可能作为主力,而且也不可能征募颇多。
草原诸部,畏威而不怀德。
若是手中没有一支汉人骑兵去制约,那么便要承担那些乌桓人和北地人的反噬。
因此这些被征召而来的乌桓骑兵和北地骑兵袁绍都没有准许他们返回部落,也没有给与他们太好的武备,新式马具他们也没有多少的份。
高桥马鞍和马蹄铁没有给与这些骑兵,但是双脚马镫还是发放了一批给于这些草原骑兵,毕竟也要保持这些草原骑兵的战力。
制约着袁绍扩军的一是马源,二是兵源,魏庭如今并不缺乏粮草,也并不缺乏工匠。
窃取了冀州,袁绍得到了冀州这多年以来从皇甫嵩时期便开始积攒的存粮,而后击败了公孙瓒,又获取了公孙攒、刘虞数年的存粮,可谓是粮草丰足。
而制约着许安扩大骑军的原因,并非是战马和军卒,这两样他并不缺。
和袁绍正相反,制约着许安扩大骑军的原因正是粮草和工匠。
许安没有那么多的工匠来制作马甲,制作马具,以及供如此大规模的骑军作战的粮草。
养一个重骑兵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许安虽然也曾想过养上一支重装骑兵,但是计划最终还是无限期的搁浅,太平道如今实在是力有未逮,各方面都需要花钱,已经颇有些捉襟见肘的感觉。
凉州、并州苦寒之地,那些世家豪强的底蕴又如何能够比过处于冀州那样富庶之地的那些世家豪强,许安虽然将两地那些豪强世家手中的财富拿到了手中,但是其实这些并不多。
而当许安进入关中之地时,大部分的豪强世家已经跟着王允、皇甫嵩等人南逃武关,他们带走了很多的财富,也隐匿了很多的财富,黄巾军虽然找出了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却没有找到,收获也颇为有限。
现在的骑军实力,太平道的骑军最强,这是毋容置疑的。
黄巾军骑军六营,加上南匈奴、上谷乌桓,西部鲜卑等一众草原降部的协从军,就是北地的霸主鲜卑人也不敢轻易得罪许安。
当初沮授献连环计,其中一计就是想要北地的鲜卑能够进攻并州,牵制太平道的兵力。
北地的鲜卑虽然一贯以来和袁绍交好,但是当袁绍派遣使者去传信时,这一方案便立刻遭到了拒绝。
鲜卑确实是漠北的霸主,就算是分裂成了两部,鏖战了数年,其他的部族在他们的铁骑之下也不过是一群臭鱼烂虾罢了。
但是黄巾军却是漠北的霸主,再没有分出胜负前,他们实在是不愿意来轻易招惹这个盘踞在凉并的庞然巨物,甚至无论是中部鲜卑还是东部鲜卑都常派使者进入并州,想要交好许安。
他们此前之所以不敢全力针锋相对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黄巾军就在南方,他们害怕黄巾军趁着他们双方混战之际,突然北上,坐收渔利。
不过后面看到黄巾军的战略转往南方之后,他们这才放下了心来,将黄巾军又当成一个寻常的中原势力来看待。
魏庭的骑军逊色一筹,但是也不容小觑,三郡乌桓、还有北地的一些部族都是臣服于袁绍,东部鲜卑也和袁绍交好,袁绍能够在草原之上征募的义从也并不少。
而袁绍麾下的骑军除去九千单独成军的骑军之外,还有一些分散到各军之中的骑军。
袁绍编连的重骑兵也让魏军骑兵的实力大增,重骑兵价格昂贵,但是他们在战场之上的影响力也让其物有所值。
一支千人的重骑兵被投入战场,甚至可以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
如今袁绍编连的重骑兵共有一千二百人。
这支新编的重骑兵由护军将军蒋义渠统领,蒋义渠在卢植帐下听令之时,在漳水之役就带领着汉军的重骑出战,可惜最后左阵的汉军骑军被突然击溃,否则漳水之战的胜败还在两可之间。
蒋义渠有经验,而对袁绍也是十分忠心,因此袁绍便将麾下这支尤为重要的重骑兵交付给了蒋义渠。
这支重骑兵的名号一开始并没有定下来,最后当审配、沮授等人看到演武之时,名号最终才被定了下来。
冲锋之势犹如猛虎,来往奔驰犹如迅豹,定名为:“虎豹骑”。
太平道和魏庭的骑军强盛,但是南方汉庭的骑军却是可以用孱弱来形容。
汉庭既没有马场,也没有良好的兵源。
除去各军之中的少许骑军之外,汉庭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刘备麾下带领的那五千幽州骑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孙坚亲自坐镇荥阳,就是想要凭借着黄河还有关隘以此来挡住魏军的进攻。
不过骑军虽然孱弱,但是汉军的步兵却并不孱弱,更是远强于魏军。
其主力和黄巾军的主力遭遇,甚至也有一战之力。
不过现在汉庭要遭遇的是北面的魏庭。
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守住旋门,如何守住兖州。
孙坚急件,请求立即将处于徐州战场的刘备带领的五千幽州骑尽数调来,并要求征用所有可以调动的骑军。
旋门关在投石车的连番轰击以及猛攻之下已经是摇摇欲坠,北线危急,继续大量的骑兵支援。
相似小说推荐
-
盛唐风华 (天使奥斯卡) 纵横中文网VIP2022-05-03完结隋末之世,天下大乱,从汉末之世已经延续数百年的门阀世家制度,在隋末之世已经走到...
-
大周少卿 (清九玄) 起点VIP2022-02-11完结佛系外卖员吴成思因为一场车祸,穿越到大周,成为女皇武则天的侄子、狄仁杰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