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堂培育人员,毕竟需要一段时间,远水不救近火,所以我想重新征召郡中原来的一些官吏。”
许安抬手止住了刘辟的言语,继续说道。
“但你也知道,这些官吏,多半还是心怀汉室,恐怕多数不会尽心尽力,甚至是窃取情报,要是这些情报流传到汉军手中,我军中虚实,汉军了如指掌,对我们发展肯定是极为不利。”
刘辟点了点头,许安所说的确实是事实,现在制约黄巾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内政人员短缺。
“而且不单单是这个问题,我已经派了符祝前往郡内各处传道讲经,救患治人,为我太平道收纳道众,这些新收纳的道众肯定鱼龙混杂,保不准还可能有汉军的奸细亦或是心向汉室的人存在。”
许安双眼微眯,沉声言道。
“之前高都之战时,我派遣过斥候先行混入高都城中撒播消息,对攻城大有助益,现在在上党郡内各城打探信息,还有传递情报的工作都是原本军中的斥候来做,这也短时间可行,但长此以往,却不是军中斥候的主要职责。”
“主公难道是想要征召一部专门负责这些事务的部曲?”
刘辟听着虽然有写疑惑,但他抓住了许安言语中的重点,于是开口询问道。
“没错。”
许安将手中的竹简放在了案桌之上,转过了身子,双手放在膝上,正视着刘辟。
“我准备从太平道中选出一批道众,交给你来统属,负责监察那些重新征召的官吏,还有各地的情报,刺探军情。”
刘辟霍然抬头,眸子倏然缩紧,虽然面上波澜不惊,但他的心中却已经掀起了万般波澜。
许安凝视着刘辟,微微上前了一些,按着刘辟的肩膀郑重其事的说道。
“昔日先师尚在之时,你就在其麾下为黄天使者的统领,我和你还有龚都,我们三人一同从广宗,从下曲阳,从那尸山血海之中逃入了太行山。”
“也是我们三人一起,三年奋战,沿路上无数袍泽,同道皆倒在了路途之中,这才取下了这太行山八百里之境,取下了这上党郡。”
许安的言语,让刘辟想起了这数年来的大起大落的经历。
“黄天的威名如今已经响彻群山,但我曾经许下的誓言却还没有兑现,我说过终有一日,我要打破那京城洛阳,将那高高在上的大汉天子拉下宝座。”
许安慢慢站起身来,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刘辟,眼眸中透露着坚定。
“我们要走的道路,远比比一般的道路要艰辛的多,这一路上都是泥泞不堪,荆棘丛生。”
许安顿了一顿,重新坐下,身躯微微前倾,用锐利的眼神盯视着身前的刘辟,盯视着这位曾经在神坛之下,发下誓言将一切都奉献给黄天的黄天使者。
“你可愿意为我太平道扫清荆棘,踏破泥泞!”
刘辟的身躯微微颤抖,他的双眼之中尽是狂热,他脸上的神情许安在很多黄天使者的脸上都看到过,那是狂热,那是无比虔诚的信徒才会有的神情!
“刘辟!愿为大贤良师效死,愿为我太平道扫清荆棘,踏破泥泞!”
“定为我太平道扫清世间一切的奸邪,荡平这天下的宵小!
刘辟俯身拜下,他的头颅紧紧的贴靠在草席之上。
“至死方休!”
他的声音因为情绪过于激动,甚至都变得有些颤抖。
许安扶起了身前的刘辟,又从怀中取过两枚黄铜铸造而成的印信。
刘辟定睛看去,那两枚印信中,其中一枚印信,状若调遣兵将所用的虎符,但却比虎符略小一些倒是更像一条灰狼,那狼头面目极为狰狞,狼口微张,露出了尖锐的獠牙,令人望而生畏,心有戚戚。
另一枚印信则是截然不同,是一只立于山石上的苍鹰,那苍鹰微微躬身,翅膀微张,一双鹰目好似扫视着山石下的万般事物,彷佛世间一切都尽在其身下眼中。
“狼卫,主要负责内部诸事宜,监察军中的兵将、郡县官吏、太平道的道众、乡野聚落,收拢治下一切情报,掌逮捕、审问之权。”
“鹰卫,主要负责外部诸事宜,刺探军情、建立谍报、破坏地方设施、散布虚言、行破坏,侦察,刺杀之事。”
“鹰卫,狼卫两卫各设指挥同知一名,两卫合称鹰狼卫。”
许安将手中的两枚印信郑重其事的交付在刘辟的双手之上,刘辟感受着手中冰冷的印信,将其高高举起,再度拜伏而下。、
许安看着跪伏在地的刘辟,沉声喝道:“刘辟听令!”
“末将在!”
刘辟大声的应和道。
“命你为鹰狼卫首任指挥使,掌鹰狼二卫,为我太平道监察天下,巡视神州!”
“诺!”
刘辟将头颅深深的贴靠着草席,高声应道。
刘辟双手紧紧的握着许安递交给他的印信,那冰冷的印信好像有了温度一般,将他的胸腔烫的炽热无比。
第一百七十七章 白波黄巾
中平三年,十月二十四日,霜降。
北地的天气正逐渐的变得冰冷。
南路军在徐晃的带领下已经抵达了王屋山脉的北部。
徐晃高大的土黄色将旗在朔风之中飘扬着,立在了黄巾军彷佛连绵无际的行军队列之中。
六千余名黄巾军将整个官道塞得满满当当,刺骨的寒风从北面吹袭而来,寒风从黄巾军的行军队列之中呼啸而过。
寒风无孔不入,它们穿过黄巾军紧密的行军队列,从那些黄巾军军卒衣甲缝隙钻入,让他们感受到了刺骨的冰寒。
赵绩紧了紧脖颈间的黄巾,想要遮挡住那无孔不入的寒风。
“哈。”
赵绩对着自己冰冷的手哈了一口气,他感觉自己冰冷的手稍微恢复了一些知觉。
不知道为什么,赵绩感觉有些怅然,他抬起头环顾着四周,身前身后,皆是宛若长龙一般的队列,裹着黄巾的人头在队列中攒动着,是他称呼为同道的袍泽们。
好似是感受到了赵绩的目光,队列之中一名背负着土黄色靠旗的黄巾军什长咧开嘴对着赵绩笑了一笑。
赵绩认得他,他的名字叫做王起,之前赵绩负伤后,就是王起暂时代替他指挥作战。
王起身后的几人,赵绩也都能叫出名字,那个紧跟在王起身后,一板一眼,目不斜视的军卒叫做陈伍。
跟在陈伍身后,那个微微低垂着头,脸色肃穆的青年是杨木,倒是有些沉默寡言,训练的时候最为认真。
那个正对着赵绩挤眉弄眼,蓄着山羊胡的精瘦汉子叫做田獐,还有那个严肃的高大汉子实际上是个话痨,名叫钟后。
之所以赵绩能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他原本的部下,五十余名军士,除了他们和少数的几人外都永远的沉睡在了葵城的旷野上。
“大哥,走吧。”
耳畔突然传来了一声轻微的提醒。
赵绩的思绪被拉回了现实,身后另一队的军卒已经快走了上来。
赵绩点了点头,快走了几步,身后他的胞弟赵絮握持着属于赵绩的那面土黄色队率旗,也跟上了赵绩的步伐,只不过他好像脚上有伤行走时,让人觉得身体有些不平衡。
黄巾军的斥候已经被散布开来,他们顶着寒风,警惕着四周的密林、灌木。
哪怕凛冽的北风将他们的手掌,面庞吹的通红,但就算如此也并没有一人放松警惕,他们仍旧尽职尽责的游走于大军的外围,大军周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不能逃过他们的耳目。
北风虽寒,但他们心中的赤诚之心却滚烫如热油一般。
这些黄巾军的斥候,无一不是虔诚的信徒,正是这份虔诚让他们愿意承担更多的危险。
“哒哒哒……”
凌乱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一名背插着负羽的斥候从官道上的行军队列旁疾驰而过,向着不远处徐晃的将旗飞奔而去。
“南面八里处,前入王屋山的道路被一座营垒隔断,营垒规模颇大,驻兵若是满员,应有千人之众。”
徐晃听着身前斥候的探报,沉声问道:“四周地形和山川地势图上描绘,可有明显差异?”
听到徐晃的问话,黄巾军的斥候立即回答道:“回禀将军,并无明显差异。”
“不过……”
那黄巾军斥候好像想起了什么怪事,有些迟疑。
黄巾军斥候脸上的表情自然是瞒不过徐晃的眼神,徐晃当即言道:“无需吞吞吐吐,但说无妨。”
那黄巾军的斥候告了一声罪后,回道:“我等勘查营垒规模之时,发现营垒上飘扬的旗帜皆是我黄巾军中的黄旗,瞭望塔上的军卒也多是头裹黄巾。”
这个消息倒是让徐晃有些错愕,各地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在光和七年基本都被汉室扑灭。
徐晃乃是河东人,此前加入杨凤麾下在太行山南部,与王屋山相隔不远,但也从未听过王屋山还有黄巾军一事。
距离黄巾起事不过刚过了两三年的时间,朝廷如今正在各地大肆抓捕太平道的教众,与黄巾勾结皆是死罪,如果只是山间的贼匪,应该不敢裹着黄巾,打着黄旗。
打着黄巾的旗号,只会吸引汉军的围剿,无异于自寻死路。
相似小说推荐
-
盛唐风华 (天使奥斯卡) 纵横中文网VIP2022-05-03完结隋末之世,天下大乱,从汉末之世已经延续数百年的门阀世家制度,在隋末之世已经走到...
-
大周少卿 (清九玄) 起点VIP2022-02-11完结佛系外卖员吴成思因为一场车祸,穿越到大周,成为女皇武则天的侄子、狄仁杰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