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这一命令,周遭官员尽皆大惊,然后纷纷劝他收回命令。
赵延洵是皇帝,如今出现在这最前线,本就是很不合理的事。
皇帝有自己该做的事,领兵打仗自有将帅筹谋。
说服朝臣来到西北,威压西北文武到最前线,赵延洵可谓一再挑衅臣下“底线”。
眼下他又要升起龙旗,在场文武官员终于受不了,此刻就直愣愣跪在他面前。
“皇上,龙旗万不可升……”
“一旦升起龙旗,敌军便能发现皇上行踪,到时若是大军来袭……”
听到官员们的劝解,赵延洵反问道:“若是大军来袭,我军莫非怕了他们?”
“皇上,并非臣等怯敌,只是皇上安危关乎天下,臣等不敢儿戏……”
打出龙旗会招来敌军,甚至是大规模的敌军过来,这一点赵延洵很清楚。
但他依然打算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以自己为饵,把西蛮军队吸引过来,然后聚而歼之。
这一想法并非临时起意,在此之前他就有想过,所以才特意来两山堡。
老实说,正常些的皇帝不会拿自己安全开玩笑,但赵延洵显然不正常。
正常人,谁又能在几年内,成为庞大帝国的主人呢!
看着面前众臣,赵延洵肃然道:“这是朕的旨意!”
这是非常正式的提醒,对一干文武产生了极强的压迫感。
在恐惧之中,官员们低头相互看了看,最终没有一个人回应。
往前走了两步,赵延洵冷声问道:“你们是要抗旨?”
“臣宁死不敢奉旨……”
“臣宁死不敢奉旨……”
有人带头之后,众人纷纷发言。
虽说这些人不奉旨,但忠心却是无可置疑的,赵延洵一时间也没法儿生气。
“你们去……把龙旗升起来!”
赵延洵直接向身边侍卫下令,这些人虽然也不情愿,可还是服从了命令。
“皇上……”
一众臣子大惊,可没等他们把话说完,赵延洵当即申饬道:“你们既然担心朕的安危,就该想办法防守敌军,而非在朕眼前废话!”
一众臣子虽有怨言,但见远处高高飘扬的黄龙旗,他们也无话可说了。
转过身去,看着远处的敌军,赵延洵接着说道:“立刻传令骁武右卫,让段宏立刻向两山堡靠拢!”
“临近各坞堡城池驻军,务以守备为主,必要时可相机而动!”
仅这一道命令,两山堡周边近五六万大军,都将被调动起来。
“遵旨!”
众人领旨之后,便各行其事去了。
皇帝搅动风云,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拦不住,那就只能倾力辅佐,以求击败敌军了。
在两山堡外围,游走着大量西蛮斥候,两山堡出现的龙旗,很容易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道理西蛮高层自然明白,故而他们提前很久就向晋朝派出了探子。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打探,外加从匈奴人俘虏处问的消息,使得西蛮对晋朝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赵延洵到西北的消息,西蛮高层更是关心十足,所以多次下令给探子和斥候,让他们搜寻晋廷皇帝的行踪。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斥候认出金龙旗,知晓赵延洵的行踪,也就算不得什么稀奇之时。
晋廷的皇帝,居然出现在两山堡,这让西蛮斥候们大感惊讶。
在感叹得来全不费工夫时,他们立刻调转了方向,要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回去。
毕竟,战机稍纵即逝……
很快,这些前线斥候返回了先锋军内,把消息告知了领兵长官。
“居然是晋廷皇帝……”领兵长官不敢相信。
只见他神色冷峻,目光如炬看向斥候,问道:“你确定自己没看错?”
站在前面的斥候笃定答道:“我肯定不会看错,其他人也不可能看错!”
一起回来的斥候有四人,一个人可能看错,但四个人不可能都看错。
在原地走了几圈后,西蛮领军这位军官停下了脚步,最终下令道:“传令全军……准备应战!”
得知晋军在准备进攻,这位军官本来在犹豫是否应战,斥候带来的消息促使他做出了决断。
与晋军接战,尽可能的拖住他们,想尽办法咬住两山堡驻军,给后续增援军队创造时间……
一时间,这位军官想到了很多。
“你们立即往北去,把晋廷皇帝的消息告诉国王,让他尽快带兵来增援我们!”
“是!”
他们属于西蛮南线纳赛尔部,统兵的国王就在三十里外,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赶过来。
“两山堡以西五十里范围内,我方可以调动五万人马,八十里范围内可调动九万……”
“如果能杀死晋廷皇帝,把这九万军队都调动起来,也是绝对划算的……”
“就看几位国王陛下,有没有这样的胆魄……”
想到这里,作为晋廷皇帝消息的发现者,可能扭转族人命运的天选之人,这名军官觉得自己该多做些什么。
于是他立刻又叫手下,让他去吉南塔部送消息。
吉南塔作为南线话事人,这位军官更相信吉南塔王的胆魄,所以他认为该把消息送去。
当然了,他这样的行为在西蛮内部,客观来说是背叛己方国王,所以这事儿他做得很隐蔽。
安排完这些,这位军官也不敢耽搁,开始检查手下人的备战情况。
虽然斥候说,对面集结的禁军只有一千,可对方毕竟还有四千骑兵,他有怎能不多加小心。
现在他只盼望,己方的援兵能够尽快赶到。
第917章 大军尽至
“看到没有,朕的龙旗露出来,他们就没打算撤了!”
站在哨楼上,赵延洵指着远方对众人说道。
其实这是他在自说自话,毕竟远处到底什么情况,现场其他人也看不真切。
“许洪……”
“臣在……”
“敌军后面还有援兵,你得妥善部署应对,不必在此耽搁时间!”
“臣这就去安排!”
大战将起,许洪的军队是主力,他自然应该去指挥岗位上。
待他离开后,赵延洵再度观察前线情况,最终他又决定出两山堡,去西北侧的山上观察战局。
毫无疑问,赵延洵的这一要求更离谱。
这毕竟是在战场上,失去了两山堡的防护,外面可不是一般的危险。
只不过,赵延洵一言九鼎,旁人再劝也无济于事。
当然了,这样做绝不是赵延洵傻,而是因为他有充分的自信。
首先一个,他对禁军的战斗力有信心,所以不认为自己回遭遇危险。
其次,赵延洵对自己的武力有信心,哪怕许洪真的兵败了,他也能保证自己逃出乱兵之中。
十几分钟后,当战场上的两方骑兵,已经做好冲锋的最后准备时,赵延洵已站在了山坡之上。
在这里,他获得了更好的视线,能全面掌握战场上的情况。
西北大地上,两支军队一字排开,双方士兵手持武器正在靠近。
一方装备精良,一方兵力众多,表面上似乎会是一场恶战。
但当战斗真正开始,现场却是一边倒的形式,只一个冲锋禁军就击溃了西蛮军队。
对这一结果,两山堡内文武早有预料,可当战争结果真的展现出来,许多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这……这未免也强了!”
“皇上倾力栽培,晋军果真战力无匹!”
想到在这前线,已有禁军骑兵,众人底气无疑更足了。
所以说,无论如何宣传洗脑,都不及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能够提升士气人心。
有大胜就可能有大败,
第一场战斗胜了,看着下方正清剿残余的禁军骑兵,赵延洵下令道:“敌军援兵还有一个时辰赶来,让许洪务必全歼残敌!”
直接吃下这两千人,把西蛮军队怒火烧高一些,把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是赵延洵的真实目的。
西蛮粮食不济,意味着在有点时间内,他们必定会周密布置并进攻。
那可是几十万大军,真要让他们完成布置,其威胁不是一般的大。
赵延洵提前引发战争,便可打乱西蛮部署。
两山堡西北大地上,禁军骑兵追亡逐北,只用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就将这支敌军全歼,逃走着不过百余人。
而前线战败的消息,也传到西蛮援军指挥官处,后者却下令大军停下了。
这支军队有五千骑兵,在距两山堡二十里处停下,没有贸然进入战场。
晋军一千人,仅一次冲锋就把己方先头军队击溃,展现出的战斗力让西蛮指挥官震惊。
同时他还了解到,在两山堡这样的骑兵有五千,这就更使得他必须慎重。
所以他决定等周围援兵,只有己方拥有胜算,才是他们动手的时候。
眼下这位指挥官只希望,靠近的援兵能够尽快赶来,千万不能放跑了晋人皇帝。
事实上,对赵延洵出现在两山堡的消息,西蛮高层是感到怀疑的。
如今前线战报传到,有如此精锐出现在两山堡,也算印证了皇帝在此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