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 (会说话的胡子)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会说话的胡子
- 入库:04.13
荀攸觉的这贵霜人是在想屁吃,但人家占着地利,隔的又太远,真要动手还真不好动。
但就这样将大半利益分给对方,自家只赚个辛苦钱,显然不符合吕布的性格,他积极开拓丝绸之路可不是为了去给贵霜国送温暖的,我大汉子民都没饭吃,没好处凭什么给你啊。
但如果不同意,贵霜作为西域的枢纽之地,他们若是搞破坏,对吕布来说,等于断绝了与罗马、安息展开商贸的可能。
毕竟这行商往来一趟可能就是一两年,若是利润都被贵霜给拿了,自己只赚个辛苦钱,哪个商贩愿意跑?倒不如近些花几个月将东西送到距离近的这些小国去卖。
但这些小国显然不具备吃下大汉货物的资格,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承接这些,所以丝绸之路想要疏通,西域大国是必须达成共识的。
现在贵霜国想吃独食,而且还是不付出任何成本的,真就像个搅屎棍。
“着人出使安息、罗马,我们需要与这两个国家达成共识,另外文远那边让他问候的更猛烈一些,康居、乌孙大宛这三国毕竟不是贵霜属国,三国联合起来,贵霜也未必愿意招惹,不求这三国能为我所用,但希望他们能保持中立,好处不会比贵霜给的少!”吕布捏了捏眉心,抬头看向荀攸道:“大宛三国的事情先不急,打了再说!”
邦交吗,要达成共识的前提,就是让对方知道我强,我可以打你,而且还可以打的很轻松,在有了这个前提之后,共识的前提就有了。
“至于贵霜,先稳住他们。”吕布说到这里,看向荀攸道:“那郑泰暂时监禁,公达辛苦一些,暂任大鸿胪,这事儿由你来负责。”
郑泰死定了,这次的事说轻了是不顾大体,不顾国家利益,说大了,那就是叛国,吕布不可能姑息他。
但现在外国使臣在,吕布不想给人家一种内部不和的感觉,就算要打,也得外人走了再动手,免得丢人丢到西域去,所以郑泰先监禁,等把西域的事情了了再说。
荀攸有些无语的点点头,好吗,本来已经够忙了,现在连鸿胪寺的事儿都要自己管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才是手握大汉权柄的权臣呢。
想到这里,有些羡慕的看了一旁喝茶的贾胖子一眼,突然开口道:“能得主公信赖,攸之福也,但这段时日卷宗太多,这邦交之事关乎重大,恐难胜任,不如让文和来此帮我如何?”
正在喝茶的贾诩一僵,抬头看向荀攸,目光中带着几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怨气,轻咳一声道:“诩还需负责著书一事,我看京兆尹钟繇也可胜任。”
如今的朝堂上,非吕布系的官员很多,但能用的就那么几个,除了荀攸之外,钟繇也是个不错的人选,至于吕布培养出来的官员,如法衍、姜叙、王灵、姜冏、杨阜、赵宽这些人还没有位列朝堂的资格,外交这种事情,自然需要能力和身份并重之人去,荀攸既然甩锅,那就把钟繇拉过来。
贾诩这也不是无故乱甩锅,钟繇这几年办事还是没出过什么岔子的,虽然立场上注定跟吕布不是一条道,但至少比郑泰合适这个位置。
万国宴上跟吕布闹不痛快这种事,钟繇起码不会做。
“元常却也不错。”吕布摸索着下巴点点头,钟繇倒是可以用,而且当初荀攸是被吕布威胁着留下来的,钟繇却是一直在朝中默默做事,这点上其实是不错的。
不过话说回来,当初跟荀攸定下的三年之约似乎快到了吧?
想着这些,吕布看了荀攸一眼。
荀攸不由得打了个寒颤,主公不会是想说三年之约的事情吧?希望不是,一定不是!
毕竟吕布养民是用士族之血在养民,关中眼下盛况的根本就是士族的衰败,至少在这一代,吕布跟士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荀攸个人愿意辅佐吕布,除了觉得吕布能成事之外,也是打着感情牌,希望他日吕布真的成功时,看在自家面上,待荀家温柔一点,至于和解……
吕布如果现在愿意恢复士族政治的话,荀攸相信,不止是关中、南阳士族,天下士族都会有不少人选择放弃门户之见站到吕布这边来。
只是那样的话,关中很难再如现在这般了,而以荀攸对吕布的了解,大概率是不会妥协的,士族想要重新从吕布手中夺回权柄,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比吕布活得长,而且不是自己儿孙熬死吕布,而是士族自己熬死吕布,那样等吕布死后,还有机会挽回。
否则如果这关中制度继续这么发展下去,等到第二代、第三代出来的时候,会习惯吕布的思维方式,到那时……就不是士族从吕布这里夺权,而是吕布将整个士族群体彻底瓦解了。
最终,吕布没提三年之约的事情,只是点点头道:“那此事,就由公达去与元常说,看他是否愿意接受,若是愿意,就让他去与贵霜人接触。”
荀攸闻言,莫名的松了口气,当下点点头:“主公放心,元常那里我去说服。”
至于京兆尹……其实现在的关中,对京兆尹能力的要求并不高,一开始还需要京兆尹来推行朝廷政令,但现在,一个是朝廷政令本就不多,吕布的治理方针就是衙署尽量不要扰民,政令能精简就精简,能不出就不出,很多跟百姓无关的政令张贴出来让人看看就行了,没必要强行让人知道。
所以现在京兆尹基本就是核算每年税赋,平日里负责维持治安,管理各县县令,不说完全没用吧,但没必要让钟繇这样的人才继续坐在这个位置,随便找个中庸的就行了,至于钟繇,放在大鸿胪的位置上也不错。
这大鸿胪怎么说也是九卿之一,虽然没有实权,但如今吕布更看重与西域诸国的外交,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重要的,让荀攸一直兼任也不是个办法。
敲定了新任大鸿胪的事情,吕布跟贾诩便离开了,荀攸找到钟繇将此事跟钟繇说了一遍。
“大鸿胪?”钟繇看着荀攸,突然问道:“公达,莫非已经决定投了温侯?”
荀攸闻言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这是何意?”钟繇看着荀攸,无语道。
“元常以为,主公如何?”荀攸反问道。
“是位英主,但公达当知我为何有此一问。”钟繇看着荀攸,这跟吕布是不是明主无关,这件事是立场问题。
荀攸闻言陷入了沉默……
第一百四十四章 未来
钟繇的意思荀攸当然明白,但他更清楚只要吕布在一天,想要从内部搬到吕布是不可能的,看看郑泰,他没考虑吗?他就是试图借助大鸿胪的权利渗透军权,他也清楚要扳倒吕布,首先得设法获取军权。
但这绝不是有虎符什么的就能干的,可以说,现在就算把虎符给你,你想用虎符调兵对付吕布,能立刻被手下干掉,关中这些将士,基本都是拥护吕布的。
再说舆论,现在走大街上,你别说说吕布的不是,就算直呼其名,都可能被人围了,万民拥护,加上以前各家富户建立的坞堡也被吕布以各种理由拆除,可以说,如今这关中,士人想要造吕布的反,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明知不可为,而吕布也不是真的十恶不赦,为何不能重新定义一下双方的关系?士族政治本就有些畸形,只是很多人觉得士的发展还没到盛极而衰的地步。
但怎样就算盛极其实没人能真正给出一个标准,关中的士族衰弱却是可以看到的,吕布将朝廷和百姓融为了一体,一直在中间的士族开始变得多余并被逐渐边缘化。
“元常啊,我觉得……如今你我该想的不是如何与主公绝个生死,而是如何适应这新的规则。”荀攸看向钟繇道:“你也该知道,士族政治若真如往日那般发展下去,盛极而衰的后果可能比现在要更可怕。”
“公达此言,可否看做已经倒向温侯?”钟繇坐下来反问道。
“你若这般看,也没错。”荀攸点了点头道:“如今的关中,元常执掌京兆尹,应该更清楚是何等状况,莫说这乱世,便是大汉强盛时,是否有如今关中之盛况?”
钟繇闻言摇了摇头,不是没有,而是不知道,毕竟这个没法对比,也没有标准,若以人口而论,关中现在的人口肯定不及最强盛的时候,但若论民心什么的,现在关中绝对是民心最盛的时候,不好比,也没必要比。
这是吕布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同样也是踩着无数士族的血肉建立的,为了今日之盛况,多少关中士族被抄家灭族?
“那是否有可能让温侯……”钟繇说到一半,也停下来了,悠悠的叹了口气,吕布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规划,这份规划是对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的长远规划,而且在一步步的施行。
郑泰为何这般莽撞?就是看出了吕布这份对未来的规划中,有朝廷、有百姓、有豪商,但唯独没有士人!
与其说郑泰愚蠢莽撞,倒不如说他是看明白未来之后绝望的做出自己最后的反抗,他想要用自己来唤醒所有士人共同联手,再不联手就晚了!
荀攸摇了摇头道:“元常,你我也算世交,不管你如何看,攸是要陪主公走下去的,我也相信,主公这里,一定有属于我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