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传国玉玺一直在杨政道的手中,如今杨政道成擒,传国玉玺也不远了。
  李靖对李恪道:“殿下若还不累,便请随臣一同前往,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李恪当即应道。
  

第114章 隋王献玺
  杨政道毕竟是前隋皇室,又是少年,杨政道被前军擒拿,唐军倒也没有欺辱于他,而是给关押在了一处营帐之中。
  “殿下、大帅,杨政道便在帐内。”前来引路的士卒指着营帐对李恪和李靖道。
  李恪推开帐门而入,果然,大帐之中坐着的正是李恪曾今在阴山牧羊时见过的杨政道。
  “蜀王别来无恙。”杨政道见李恪进帐,没有丝毫的畏惧和不适,起身对李恪道。
  李恪回道:“幸得我大唐将士用命,本王尚能活着站在此处。”
  杨政道苦笑道:“初次见面,我为隋王,你为质子,如今再见,我为阶下之囚,殿下已是大唐蜀王,这世事变幻,当真无常。”
  杨政道说完,又看了看李靖,问道:“这位想必就是唐军主帅,名震天下的李靖李大帅吧。”
  李靖道:“正是李靖,不过名震天下四字却不敢当。”
  杨振道道:“灭国之功,何等了得,此战之后,李帅之名当海内皆知了。”
  李靖道:“阁下是聪明人,当知我与殿下来此所为何事。”
  杨政道点了点头道:“杨某一介孺子,能有什么值得二位亲自跑一趟的,无非就是为了那传国玉玺罢了。”
  杨政道一个无兵无权的伪隋王,在已经这么晚的时候,能叫李恪和李靖二人如此惦念的,也就是只有那枚象征着皇位正统的传国玉玺了。
  “却不知那玉玺现在何处?”李靖见杨政道倒也直白,于是追问道。
  杨政道道:“我区区竖子,流亡北地,万般无奈之下才被立为隋王。这隋王之位本就非我所愿,传国玉玺于我也无甚用处,大帅想要,我自当双手奉上。只不过我尚有一事还需二位应下我。”
  李靖同李恪对视了一眼,问道:“何事?”
  作为亡国之君,他们的心思倒是不难猜,无非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富贵,李靖想者杨政道的条件恐怕是希望大唐给予他官爵封地,衣食无忧地度过余生。
  不过杨政道却与旁人着实不同,杨政道对李靖道:“杨某别无他求,只愿苟全性命,活着回到长安,于终南山下得一亩三分地,亲耕农事,了此余生。”
  杨政道的话说的很平淡,就如同他第一次与李恪见面时那般。
  李靖听了杨政道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诧色,他没想到杨政道的要求竟这般简单。
  李靖自诩阅人无数,他看着杨政道的眼睛,从他的眼中看不到半点权欲的味道,甚至连富贵之心都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有淡然,在杨政道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淡然。
  一时间,李靖甚至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绝杨政道,因为杨政道要的实在是不多,只是他自己的性命,这与他将要付出的传国玉玺来说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李靖不解地问道:“你为何想去关中。”
  作为亡国之君,国都并非是一个好的所在,毕竟天子眼皮底下,说不得那天想了起来,便会要了他的性命,远不如封于州郡来的快活自在。
  李靖本以为能从杨政道的口中听到什么值得叫他信服的理由,可杨政道给出的答案却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杨政道对李靖道:“我是关中人,父辈、祖辈也都是生于关中,可我自己却从未踏足关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李恪听着杨政道的话,慢慢地他终于明白了过来。为何唐史之上,作为伪隋王的杨政道竟得善终,甚至就连的子孙被还一度在玄宗朝担任朝中要职。
  若是杨政道自请放于外地,李世民兴许还会担心他有东山再起之心,可能在凝聚实力,可他却自请躬耕于终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自然就会放心许多。
  杨政道之子杨崇礼官至户部尚书、弘农郡公,其孙杨慎矜官至御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库藏,位高权重。
  隋朝亡后,杨政道后人还能做到这一步,也算是了得了。
  李靖问道:“如此说来,只要我等应下你的要求,你便会将玉玺交出了?”
  杨政道道:“只要蜀王与大帅点头,玉玺即刻奉上。”
  这时李恪想起了一年多前,李恪初被流放阴山时的场景。
  那时杨政道便曾来寻过他,告诉李恪他愿意传国玉玺保全自己的性命。
  李恪想起了什么,问道:“今夜你是自投罗网?”
  杨政道见李恪竟然猜到了自己的意图,笑了笑道:“殿下说的是,颉利本要挟我一同北逃,但我已经逃地累了,已经倦了这种生活,我再也不想做哪怕一日的隋王,所以我便自己偷偷留了下来。”
  听着杨政道的话,李靖知道,杨政道的话说的应当不假。
  颉利逃地快,若非杨政道一同逃离的话现在早就出了铁山了,哪里还会留在原地,被后续追击的唐军擒获?
  其实之前李靖离京之前,李世民也曾与他提及杨政道。
  如今大唐已得天下十余载,渐得人心,所谓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遗忘,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才是正朔,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个杨政道已经掀不起半点波浪。
  李靖道:“你若能将玉玺献上,我与殿下当向陛下请命,不伤你的性命。”
  能决定杨政道生死的,只有长安的李世民,李靖虽然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也不敢越俎代庖,自己直接答应了杨政道。
  “有劳。”杨政道也知道李靖的意思,也为多言什么,当即道了声谢。
  李恪问道:“却不知玉玺现在何处?”
  杨政道对李恪和李靖道:“二位且随我来。”
  杨政道说着,领着李恪和李靖出了大帐,来到了他原本住着的营帐之中,指着西南叫的一小块道:“玉玺便藏在此处。”
  李靖闻言,面露喜色,当即对身后的士卒吩咐道:“挖。”
  士卒领命,生怕磕坏了玉玺,几人徒手便挖了下去。
  杨政道藏的不深,士卒挖了不过片刻,便从土中掘出了一个外观质朴的木盒,士卒从衣袖将木盒上的泥土擦拭干净,放到了他们身前的桌案上。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木盒,里面装着的竟是这天下最为珍贵的至宝?
  

第115章 颉利被擒
  传国玉玺起自秦,乃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以和氏璧镌刻而成,自古以来便是皇权的凭证。
  天子有六玺,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但就是这六方玉玺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枚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乃国之重器,得之,则国将大兴,失之,则气数已尽,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李恪看着这方木盒,心跳都不自觉地加快了。
  看着眼前的传国玉玺,李恪和李靖都木在了大帐之中,谁都没有出手去拿。
  传国玉玺当前,李靖为臣,拿之不妥,但李恪虽是皇子,却也不能太过焦急,免得叫人说出了话来,传出去也不好听。
  就在两人都不知该不该上前的时候,倒是一旁的杨政道开口了。
  杨政道道:“传国玉玺非天家子弟不可拿,请殿下持玺。”
  杨政道的话打破了场中的尴尬,既然杨政道都开口了,李靖也顺势拜道:“请殿下持玺。”
  大帐之中,甚至是整个漠北,已经没有人比李恪更加适合,更有资格拿起这枚玉玺了,
  李恪走上前去,俯身拿起了桌案上的木盒,轻轻吹了吹,吹散了木盒上的余灰,缓缓地打了开来。
  随着一道缝在木盒的上沿被李恪打开,一丝莹白色的柔光自盒缝中倾斜而出,映亮了李恪整个手掌,一种温凉之感从李恪的手中传到了心里。
  李恪强压着心中的激动,缓缓打开了整个盒子,传国玉玺的全貌出现在了李恪的眼前。
  李恪将木盒放在桌上,把手伸进盒中,在李恪手指接触玉玺的一瞬间,李恪这才知道何为温润如玉,与这块传国玉玺想比,李恪以往见过的所有玉石都不值一提。
  和氏璧,本就是世家罕有的绝世美玉,曾叫东周诸国垂涎的至宝,更何况现在的他还有一层更加特殊的意义。
  皇权的象征!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李恪拿起玉玺看了一眼,便看到了玉玺底下刻着的八个虫鸟篆字。
  而在玉玺的边角,则看到了昔年王莽作乱,被太后掷于地上,而后以黄金修补的一角。
  只可惜这玉玺终究要带回长安交给李世民,李恪手持玉玺,轻轻地摩挲着,心中的野心已经悄然滋长。
  “传国玺啊传国玺,来日兴许要将你交出,但总有一日,我会要你在重回我的掌中。”李恪低头看着手中的传国玉玺,暗自下了决心。
  李恪背对着李靖,李靖看不到李恪的面目神情,但杨政道却正对着李恪的脸,他看到了李恪隐晦,一闪而过的神情,他知道,这种东西叫做野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