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章 朝议病况
这句话如果是旁人说的,李恪未必会当真相信,但这句话出自武媚娘之口,李恪就有理由相信她。
武媚娘聪慧,行事不拘一格,而且从来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她既然当着李恪的面这么说了,那就必然有她的法子,李恪也很放心的就将此事交给了她来安排。
武媚娘深知要做成此事的难度,此事要成不易,如果是放在朝堂上正面朝议,那此事多半是不容易通过的,可此事干系重大,若是不放在朝堂上朝议,又不可能,所以泰山封禅之事一定不能以常规的形式出现在朝堂之上。
武媚娘何等聪明,她最擅长的就是李代桃僵这一套,所以就在李恪把此事交给她之后,她就已经有了腹稿了,也悄然开始布置了。
就在李恪自吐蕃凯旋回城后的几日,皇后武媚娘突然患病了,而且此病患地很急,一夜之间骤然就抱了恙。
武媚娘是功勋之后,先皇御封,李恪明媒正娶的皇后,太子李璄的生母,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武媚娘一染病,朝中上下都难免紧张。
当然,在意武媚娘身子的不止是朝臣,与武媚娘风雨多年的李恪也是如此,就在武媚娘染病的当日,李恪就下旨朝中医官为武媚娘诊治,但武媚娘的病却怪地厉害,不管是谁,都无法依症下药,只说这病怪异,生平仅见。
朝中医官如此诊断,满朝上下顿时一片哗然,许多朝臣的心也跟着被提了起来,因为现在武媚娘的情况不禁让他们想起了当初贞观朝的长孙皇后,当初长孙皇后就是染疾病故,而就在长孙皇后染疾病故后几年,太子之位也易手了。
太子之位乃是国本,武媚娘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国本的稳固,关系到大唐的国运,自然不容有失,再加上以往武媚娘交好朝臣,广结善缘,朝中受武媚娘恩惠的臣子也不少,自然就对武媚娘的身子更加关切了。
龙朔五年,深秋,宣政殿。
朝中君臣原本正在殿中商议于藏南之地另置州县之事,商议已毕,李恪正要下旨散朝,此时太子李璄出列叫停了李恪。
“启禀父皇,儿臣李璄有要事禀奏。”太子李璄出列,对李恪俯身拜道。
李璄生于贞观十一年,今岁已是十五,李璄生于皇室,自幼锦衣玉食,个子长的也比寻常少年高上一些,与朝中的许多文臣的身高也相差不大,看着倒是不甚突兀。
李璄行事一向内敛谦逊,除非李恪问到,否则很少会在朝会之时,尤其是在朝会将散的时候主动出来讲话。
李恪看着李璄出列,好奇地问道:“太子何事?可是就吐蕃之事还有所言?”
李璄回道:“吐蕃之事父皇和群臣已经商议妥当,儿臣并无所言,儿臣欲言之事乃是关系母后的病况。”
武媚娘的病况干系重大,李璄的话一出,朝中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想要知道李璄所言何事。
李恪也忙道:“何事干系皇后病况,快快说来。”
李璄道:“母后染病,父皇心忧,但母后病况却非同寻常,父皇遣来许多良医,均未能医好母后之疾。母后之疾如此,儿臣也是心忧万分,故而儿臣在朝会之前,又去了一趟母后寝宫,自母后寝宫宫人的口中听得一事,这才知道母后之疾久治不愈,恐怕非药石之故。”
李璄的话入耳,朝中众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李璄的方向,李璄说武媚娘久医不愈,非药石之故,他们自然想知道其中的缘故。
李恪道:“若非药石,又是何故,你只管说来,只要能医得皇后之疾,就算是天上的星星朕也给她摘下来。”
李璄在所有朝臣的注视之下,接着道:“儿臣听的母后宫人所言,今岁之初,父皇御驾亲征吐蕃,战局一度停滞不利,母后心忧父皇,故而曾于东岳庙祭拜,立愿许父皇西征顺遂,早日凯旋,待父皇凯旋之后必亲往泰山还愿。
不过现在父皇凯旋回京已经有些时日了,母后一时欣喜,就忘了此事,宫人便有猜测,恐怕母后之行触怒了东岳大帝,故而染疾。”
李恪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皇后染疾倒还是这般缘故了。”
李璄之言一出,李恪哪还不知道李璄的意思,李璄的话多半就是武媚娘教他的,为的就是帮助李恪促成泰山封禅之事。
李璄请命道:“母后染疾,儿臣心忧万分,儿臣虽不知如此能否奏效,但儿臣也愿代母后前往泰山一趟,代母后还愿,只盼母后早日康复。”
李璄所言是一片孝心,但李恪想了想,却道:“媚娘立愿是为了朕,这愿旁人去了都不成,还是当由朕去一趟,祭天拜神,为皇后还愿。”
当初武媚娘为了李恪的安全,向东岳大帝立愿,可立愿未还,故而染病,现在要想武媚娘身体好转,最好的法子就是去泰山还愿。
但现在武媚娘抱病在身,是不能远行的,所以最好的法子就是李恪代武媚娘去一趟泰山,可是以李恪的身份,他这一去泰山还能算是简单的还愿吗?
皇帝往泰山祭天,那叫封禅!这其中的意义朝中众臣哪有不知道的。
今日如果是李恪自己单独提出来此事,朝中必是群声反对,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在这个情况下,谁还敢反对,谁又还有理由反对。
现在谁反对谁就是罔顾皇后的性命,不顾国本之重,这罪名可大了去了。
对于这样的人,李恪不会容他,太子不会容他,满朝君臣也不会容他。
殿上站着的王玄策听着李恪和李璄的对话,心中也是如明镜一般看的清清楚楚,王玄策知道李恪的脾气,他既然决定了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做,身为帝王心腹,当朝宰辅,王玄策这个时候也该站出来了。
王玄策出列道:“启禀陛下,皇后贵体,干系社稷,不可等闲视之,臣以为陛下之言甚善。”
第929章 封禅之论
有替武媚娘还愿之说在前,又有宰辅王玄策的建言,朝中上下自然不会再有人不识大体到去阻挠李恪前往泰山。
寻常人如果去泰山还愿,那是祭拜,但李恪是皇帝,九五之尊,他去了泰山,那就是封禅,是祭天,不可寻常待之。
朝会散去,李恪回了紫宸殿,但就在李恪刚刚在紫宸殿坐定不过片刻,便有宫人前来传话,岑文本前来求见。
李恪刚一听得岑文本求见,心里也不免有些紧张,李恪少年便随岑文本求学,岑文本对李恪还是颇为了解的,岑文本何等精明,透过此事又怎么会看不出此事的背后其实是李恪的意思呢。
李恪一开始也担心岑文本是来劝阻自己的,岑文本不同寻常臣子,他不便强令,他也正愁着要怎么说服岑文本呢,但随即待岑文本进殿后,却发现岑文本并不是孤身一人来此,身后还跟着一个人,这不禁叫李恪松了口气。
岑文本身后跟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同为李恪潜邸旧臣的礼部尚书长孙冲,李恪一下子就放心了许多,因为如果岑文本是来劝李恪的话,今天随他来的不会是执掌礼部的长孙冲,而应该御史台或是省台的人。
“臣岑文本、臣长孙冲拜见陛下。”岑文本和长孙冲一同进了殿中,对李恪行礼拜道。
岑文本行礼,李恪忙抬手道:“岑师和子敬不必多礼,快起落座。”
“谢陛下。”两人谢恩起身,从李恪之命到一边坐下了。
待两人落座后,李恪问道:“岑师和子敬来此所为何事,可是方才朝中之事有未尽之言?”
长孙冲是礼部尚书,如果来日要行封禅之事,长孙冲自然是主持此事之人,现在岑文本带着长孙冲来这里,李恪想当然地以为岑文本是要同他商议封禅之事。
不过岑文本的话却出乎了李恪的意料,岑文本当头先是问道:“今日朝会之上陛下有言,欲往泰山封禅,此事的圣旨应当还未下吧。”
李恪没想到岑文本会这么问,有些惊讶,但还是如实回道:“今日朝会之上此事才有初断,朕还未及拟旨送到中书。”
“恩。”
岑文本点了点头,道:“还未及拟旨便好。”
李恪听着岑文本的话,心里头不禁咯噔一下,只听岑文本的意思,似乎是要挡住李恪的圣旨啊,难道岑文本还是对此事抱有异议吗?
李恪问道:“岑师这是何意?”
岑文本回道:“今日朝堂之事是陛下的意思吧,臣观王玄策所为,封禅之说陛下应该也是早与他商议过的吧。”
以岑文本的判断和眼力,李恪本也没想过此事能够一直瞒着他,现在被岑文本当面指出来了,李恪也绝不会矢口否认,李恪应道:“岑师猜的极是,此事之前朕确实和玄策商议过。”
李恪之言入耳,岑文本并不对李恪的话多做评判,也没有说妥或是不妥,只是接着问道:“那如果臣不来,陛下准备如何下旨?”
李恪想了想,回道:“自然是如朝议所言,以为皇后还愿之名,祭祀泰山。”
“陛下一向英明,此事却想的差了呀。”岑文本看着李恪,对李恪轻声叹道。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