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武媚娘把果碟放在了李恪的身前,对李恪道:“左右都要看到很晚,三郎先吃些东西歇歇,媚娘在旁陪着你。”
  李恪抬头看着外面已经有些暗下来的天色,对武媚娘道:“媚娘还是早些歇着去吧,我今日就在书房歇了,我明日还要早起去宫中探视父皇,恐怕打搅了你歇息。”
  武媚娘听着李恪回绝了自己,眼中不禁有一些失落,她倒也不是因为李恪不要自己陪着他而失落,而是因为李恪再一次拒绝了武媚娘接触这些奏本。
  在以往,送到李恪这边的许多文书都是武媚娘先行大概地看过一遍,做了划分,再交给李恪去定夺的,但这一次却不同,这一次的官员岁考从头到尾李恪都不曾叫武媚娘插手过,这叫武媚娘很不适应,甚至有些不安。
  武媚娘能给李恪的帮助和当年苏潇之于李承乾不同,苏潇世代名门,出身关陇门阀武功苏氏,能给李承乾带来官场上的人脉和世家门阀的支持,但武媚娘之父武士彟不过是商户出身,而且还是先皇旧臣,更多的情况下是李恪在帮着武家,而武家能给李恪的帮助却是微乎其微。
  在武媚娘嫁给李恪的十年来,武媚娘帮助李恪的方式就是通过她自己,而如果现在李恪已经不再依赖她,不再需要她的帮助,她自然会因此不安。
  武媚娘的失落同样落在李恪的眼中,李恪也知道自己这一次做得似乎有些太过严苛了。
  武媚娘是李恪的妻子,陪着李恪一路走到今日,李恪也不愿因言伤了武媚娘,李恪顿了顿,才有接着道:“我自然也是希望你能陪着我的,但我是怕扰了你歇息,你若是不怕累,便在这陪着我也好。”
  “媚娘不怕累。”武媚娘说着,笑了出来。
  

第742章 病重
  自打李世民病重后,李恪每隔一日便会早起进宫一趟,去宫中探视李世民的身体状况,今日便又是进宫探视的时候。
  今日一早,李恪便携太子妃武媚娘一同进宫了,走到宫中的龙道之上,李恪心头便仿佛压了一块大石一样沉闷,因为自打今岁入冬以来,李世民的身子骨便越发地不成了。就在前几日,李世民竟因体力不支在宫中昏厥,一度卧床不起,李恪担心李世民,心中难免沉郁。
  李世民身子不适,现在时常进宫探视李世民的自然不止李恪一人,这一次李恪便碰巧遇上也在宫中探视的长孙无忌。
  “恪儿和媚娘来了。”李恪才进寝殿的门,李世民便瞧见了进门的李恪,还不等李恪开口见礼,李世民先对李恪道。
  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还挣扎着要慢慢起身,坐着靠在床边。
  “父皇慢些。”李恪见状,连忙快步上前,伸手扶住了李世民,慢慢地把李世民扶起,靠在了床边的软垫上。
  李恪正扶着李世民,一旁的长孙无忌对李恪和武媚娘见礼道:“臣长孙无忌拜见太子、拜见太子妃。”
  李恪扶着李世民腾不出手来,武媚娘抬了抬手,示意长孙无忌起身,道:“司空有心了,这么一早便来宫中探视父皇。”
  长孙无忌道:“臣于陛下亦臣亦亲,陛下染病,臣时来探视也是应当的。”
  李世民靠在床边,对李恪和武媚娘道:“为父这边每日都有人来,你们也不必时常都来探视,尤其是恪儿,近来掌官员岁考之事想必也不曾歇好,太辛苦了。”
  李恪道:“儿臣主司岁考是为国,儿臣探视父皇是为亲,国与亲并重,其一皆不可废,这也是儿臣跟父皇学的。”
  李世民知道李恪的性子,笑了笑也不在多言,转而问道:“官员岁考的事情做地如何了?”
  李恪回道:“京中的已经定完,地方的也定了大半,只差河北、山南和陇右三道了。”
  李世民听着李恪的话,满意道:“进度倒是不慢,恪儿想必费了许多心力。”
  李恪道:“这都是儿臣应当的,待岁考定完儿臣再递奏本进宫,给父皇终定。”
  官员岁考干系重大,李恪是第一次做,也担心有些不妥,交给李世民终定也是合理,既是为了稳妥起见,也是代表了李恪不越格揽权的态度。
  不过李世民闻言,却摇头道:“不必给为父看了,就按你的意思定吧,为父既然把此事交给了你,便是要由你全权决断,你的意思便是为父的意思。”
  李世民本就是有意借此事给李恪在朝堂立威,既然立了,自然就索性立到底,绝不会再插手此事。
  李世民会这么做倒也不叫李恪意外,李恪道:“既如此岁考之事儿臣便做主了,但还有一事尚需父皇定论。”
  “何事?”李世民问道。
  李恪回道:“礼部尚书李百药今岁致仕,太常少卿萧锐外调相州刺史,这两个紧要之位出缺,还需父皇指下。”
  礼部尚书执掌礼部大权,掌礼祀诸事,为六部之一,干系重大。太常寺少卿为太常寺次官,佐弼正卿,列九寺少卿之首,同样为朝中要职,这样的官职李恪自然不能擅断,要先禀奏于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李恪行事稳妥,不会擅断,但李恪也是有主见的人,既然这么问他了,必定李恪自己的心里也是有了主意的。
  李世民道:“恪儿可有什么主意,不妨说出了,为父和辅机也帮着参详参详。”
  李恪道:“礼部尚书儿臣以为可用长孙冲,长孙冲在礼部多年,熟悉礼部事务,颇有政绩,朝中上下有目共睹,而且长孙冲出身名门,家学渊源,正可胜任此职。”
  用女婿兼外甥的长孙冲为礼部尚书倒也正和李世民的心意,首先长孙冲是因为李恪才提拔起来的,对李恪忠心耿耿,正和现在李世民为李恪立威的意图,其二长孙无忌半隐退朝堂,但长孙家在朝堂中却不可因此失势,长孙家也正需要一个人站出来,长孙冲是长孙家嫡长,正和此时。
  用长孙冲为礼部尚书顺理成章,就算是放在朝堂也是合情合理的,但长孙无忌一听李恪的话,当即回绝道:“太子美意臣代犬子谢过,但犬子尚且年轻,贸然身居如此高位实在不妥,还望太子另择贤良。”
  礼部尚书,位列六部之一,官拜正三品,乃朝中屈指可数的大员,但长孙冲虽比李恪年长几岁,却也年才而立,如果得官绝对是朝中大员中最年轻的了。
  长孙无忌话落,李世民并未急着开口,显然还是想听李恪的意思,李恪也接着道:“司空多虑了,子敬虽然年少,但资历却不浅,有军功,有政绩,有家世,绝非幸进,又与年齿何干。”
  年才而立,便位居尚书高位,若是旁人自然担心不能服众,位置坐不安稳,但长孙冲却不会,长孙冲随李恪有北伐之功,而且在礼部多年,做出来的事情礼部上下是有目共睹的,当可服众。
  更重要的是长孙冲可不是什么无根浮萍,他是世家子弟,权贵之后,皇帝爱婿,更是太子心腹,这样的人就算将来拜相也在情理之中。
  李恪这么一说,此事就算定论了,李世民也应和道:“恪儿所言极是,新任礼部尚书的人选就定了长孙冲吧。”
  李世民说完,又接着问道:“恪儿对太常少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恪摇了摇头道:“儿臣暂还未拟定人选,儿臣欲待岁考之事定下后再自地方官员中择一优异之人为太常少卿。”
  李世民看着李恪身边站着的武媚娘,想了想,对李恪道:“内举不避亲,为父看太子妃的兄长武元庆便可胜任此位,就定了武元庆吧。”
  武元庆原任户部仓部郎中,不过中人之资,政绩更是平平,虽然也能做事,但本不当如此越级擢升。不过李恪却也能猜到李世民这么做的目的,武家是未来的后族,李世民在这个节骨眼上施恩武家,是要武家效命了。
  李世民施恩武家也是对武家的重视,正是武媚娘想要看到的,武媚娘当即谢恩道:“媚娘代兄长谢过父皇。”
  李世民抬了抬手,示意武媚娘起身,不必多礼。
  紧接着,李世民并未在此事之上多费唇舌,而是又对李恪吩咐道:“官员岁考的事情已经差不多了,再过几日恪儿便可得些闲暇,待过上几日,开春后为父体力稍复,你便随我去一趟昆明池吧。春暖花开,正是春猎之时,我也该活动活动了。”
  

第743章 将欲春猎
  李世民的身子虚弱不堪,不宜多言,只宜静养,李恪向李世民问安后便和武媚娘一同出宫了。
  走在出宫的路上,武媚娘想着方才在宫中的事情,看着李恪忧心忡忡的模样,突然开口对李恪道:“方才父皇御口指兄长为太常少卿,可会叫三郎在朝中难做,若是叫三郎难做了,媚娘回宫便叫兄长上表推了此事。”
  长孙冲在礼部沉淀多年,而且颇多政绩,长孙冲升迁礼部尚书不能算是幸进,但武元庆就不同了,武元庆政绩平平,毫不起眼,最多也就是能保住本职而已,何谈越级擢拔,武元庆能为太常少卿,纯粹就因为是皇亲国戚的缘故。
  这种提拔若是在李恪登基之后绝无不妥,但现在李恪还是太子,这么早就这么做只怕会引起朝中非议,武媚娘担心李恪因此不悦,故而有此一言。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