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第62章 兵议
  “轰隆、轰隆、轰隆……”
  如雷鸣般声响在草原之上回响,由近及远,滚滚而去,响彻整个广袤的草原。
  李恪策马立于小山头之上,看着山下和川流般来回不息的突厥轻骑,心中不禁为之感叹和震动。
  突厥虽较大唐贫瘠,难事农产,但突厥一望无际的草原却是绝佳的天然牧场,战马的数量远非立国之初的大唐可比。
  “本王早知颉利有立威之意,可没想到竟是这般大手笔。”李恪指着前后旌旗连绵不绝的突厥胡骑,对身旁的王玄策道。
  王玄策点头道:“放眼望去,看这突厥胡骑的规模,怕不是有五万人之多。”
  李恪回头看了王玄策一眼,语气中颇有几分羡慕,对王玄策道:“突厥人善骑射,又多良马,若是我大唐骑兵也能有如此规模,又何惧异族,纵是平定天下亦非不可。”
  王玄策看着李恪很是艳羡的眼神,虽不想泼李恪一盆冷水,但还是道:“突厥强盛,兵锋正劲,眼下纵是我大唐倾国之力也未必能与突厥在正面一较高下,殿下想要如今规模的大唐骑兵。怕是不易啊。”
  李恪闻言,坚定地摇了摇头道:“在本王看来,这突厥虽强,但也绝非不可战胜,本王敢与先生打赌,十年之内,这突厥的草原,便会成为我大唐养马的牧场。”
  李恪的话言之凿凿,仿佛在李恪的眼前,大唐的精锐已经大军压境一般。
  李恪一副煞有其事的模样倒叫王玄策有些看不懂了,王玄策不解地问道:“殿下何处此言?”
  李恪朝着山下的突厥骑兵努了努嘴,道:“先生不觉得现在的颉利可汗与黄池会盟的吴王夫差很是相像吗?”
  公元前四八二年,吴王夫差在大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之后,志得意满,不顾身后的越国之危,一意孤行,北上黄池与晋定公姬午争霸,最后虽夺得了徒有虚名的霸主之位,却死了太子,还丢了吴国社稷。
  李恪眼下将颉利可汗比作夫差,也是在预突厥亡国之兆。
  不过对于李恪的话,王玄策却未尽数认同,王玄策道:“吴国之亡,在失天时,失地利,失人和,夫差三者全失,才有越甲破吴之事,眼下颉利虽暴虐,连年征战,但地利和天时仍未失去,想要一战而胜之,恐怕不易。”
  王玄策以一介文臣,从无半点行伍经验,能看到这一步已实属难得,但李恪心中虽有揣度,但也绝不便说于王玄策再多做争辩。
  李恪总不能告诉王玄策,待到今年末,突厥将失了天时,迎来百年难遇的寒冬,草原之上牛羊冻死无数,突厥百姓也遭受大灾,整个突厥国力损失惨重,实力损失过半。
  而就在突厥寒灾之后,大唐也趁势北上,夺取了自隋末便一直被突厥走狗,逆贼梁师都盘窃据的朔方,就此突厥失去了面对大唐的绝佳屏障,失了地利,大唐与突厥之间攻守易位,再无力与唐为敌的资本。
  李恪只是笑了笑,对王玄策道:“这将来之事谁又能拿得准,不过本王却坚信一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颉利穷兵黩武,已失其道,大唐必胜。”
  王玄策见李恪这般自信,心中倒也欣慰,可就当他再开口时,却看到了他们身后过来的赵德言。
  “赵德言来了,殿下噤声。”王玄策看见赵德言靠近,对李恪低声道。
  李恪听到王玄策的告诫,也一下子止住了嘴,看着山下,好似在欣赏景致一般。
  “赵德言参见三皇子,可汗命我前来领三皇子过去,还请三皇子随我同往。”赵德言走到李恪的身后,对李恪拱手道。
  李恪听到赵德言的声音,也做出一副刚刚才发现赵德言的模样,转过身来,同样拱了拱手,对赵德言笑道:“原来是赵相,本王有礼了既是可汗有命,还请赵相前面带路。”
  赵德言官拜突厥帕夏,与大唐门下省侍中之位倒是相似,位高权重,李恪称他一声赵相倒也并无不妥。
  对于李恪的称呼,赵德言的脸上却不见丝毫的波澜,似乎这个宰相的称谓并未能给他的内心带来丝毫荣宠的感觉。
  按理说,赵德言身为一个汉人,背离自己的国家,不远千里投入敌国,为的不就是那些所谓的荣华富贵吗?可赵德言的反应却如此平淡,而且赵德言给李恪的感觉也不似那些简单的利欲熏心之辈,李恪倒是一下子有些看不懂他了。
  “赵相是哪里人?”在前往猎场入口的路上,李恪看着身旁的叫他捉摸不透的赵德言,试探着问道。
  赵德言回道:“在下祖籍并州。”
  “并州?”
  李恪听了赵德言的话,而后接着道:“并州乃是我大唐龙兴之地,你我倒算是半个乡人了。”
  大唐自并州太原起兵,乃有天下,李恪已半个太原人自居,倒也并无不妥。
  所谓人生四大喜,他乡遇故知。在这漠北草原之上,能够遇到同乡,自然是件值得欣喜之事,李恪这么说原也有拉近与赵德言关系的意思。
  不过对于李恪的示好,赵德言显然没有半分意动。
  赵德言半是谦虚,半是敷衍道:“三皇子乃大唐亲王,在下生于市井,只是乡野草民,岂敢与三皇子攀附。”
  赵之一姓,起于东周赵国,赵姓虽兴于并州,但却也随着赵国的灭亡而迅速衰落,在并州,赵氏之人虽多,但赵氏却非是名门,赵德言的话倒也有他的道理。
  李恪也听出了赵德言口中的敷衍之意,但他对赵德言其人,却越发的好奇了。
  看赵德言这副模样,难不成他还真就毫无半点杂念,是颉利的死忠之臣了?若非如此他又怎会对李恪的示好视而不见,反倒刻意疏远?
  李恪慢慢地走在赵德言的身后,看着赵德言的背影,越发地觉得此人不简单。
  李恪靠在王玄策的耳边,对王玄策轻声吩咐道:“春猎之后,找人去查查赵德言,本王要知道他的底。”
  

第63章 将计就计
  纳吾肉孜节刚过,此次春猎的目的固然是为了震慑草原诸部,但春猎就是春猎,依旧是草原上的盛事之一。
  当得知颉利可汗春猎的安排后,无数草原儿郎就已经卯足了劲,要在此次春猎中一展身手,夺得勇士的称号,叫可汗刮目相看。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李恪。
  自打李恪来了突厥,突厥便传扬这样的消息:颉利可汗对李恪欣赏,门当户对,有意嫁豁真阿史那云于李恪,要李恪做这突厥的驸马。
  这传言究竟有几分真,自然难以考究,众人虽然早有这样的耳闻,但也未必尽数当了真,可就在几日前的纳吾肉孜节当日,又有传来消息,说有人竟目睹唐三皇子李恪与阿史那云在外共度纳吾肉孜节,两人整整在外呆了一夜,一直到了清晨方才分别。
  而且还有传言,分别前两人还互赠信物,互诉衷肠,李恪把唐皇李世民赠他的玉佩都转送给了阿史那云,当着阿史那云的面直言突厥男儿皆是草莽,唯有他这个大唐皇子方是唯一的良配。
  这传言前面的部分倒还有几分真,可到了后面便越发地离谱了,可偏偏这传言真假参半,还传的有鼻子有眼,叫人不得不信。
  毕竟在纳吾肉孜节前夜,确实无人在汗庭的大宴中见到阿史那云的身影,原来那日阿史那云竟是去陪李恪了。
  阿史那云是可汗之女,被唤作草原明珠,不知多少草原儿郎想要将她娶回家中。
  不过阿史那云毕竟只有一个,能娶到她的也终归只有一人,无论谁娶了阿史那云,终归会有许多人失望,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也都是次要的,因为他们最后的底线就是阿史那云这颗草原明珠绝不能叫唐人摘了去。
  李恪刚到猎场外围,刚刚站定,便能看在四周直射而来的目光,既如烈火一般灸烤着李恪,也如利剑一般恨不得将李恪的身上扎出千万个孔。
  不过也不知李恪是不是早已适应这些,倒也坦然地很,迎着众人的目光,大大方方地往颉利可汗的方向走去。
  可最让众人意外的,李恪竟没有在颉利的面前停住脚,而是径直走到了挨着颉利一旁的阿史那云身边。
  挑衅?
  突厥的贵族少年们看着李恪这副模样,脑海中一下子冒出了这个词。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们的猜想,李恪骑着马,停在阿史那云的身旁后,竟大庭广众之下,与阿史那云攀谈了起来,只是他们离地太远,听地不大真切,只不过他们俩的样子,似乎还颇为亲昵。
  不过若是他们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恐怕就不会觉得亲昵了。
  “多谢表妹相告,这份情李恪铭记在心。”李恪对身旁的阿史那云小声道。
  李恪所说的那份情自然就是阿史那云告知李恪康阿姆请缨之事,这个消息对李恪来说价值很高。
  阿史那云见李恪神色轻声,于是问道:“看三皇子淡然的样子,想必是成竹在胸了?”
  李恪道:“若是有表妹相告,我还不能将危机化解,那我就算是丢了性命也是活该。”
  李恪身在北地,身边却有王玄策和苏定方这文武肱骨,他们二人虽名声不显,但在李恪的眼中,他们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朝中大员,故而李恪也有这个底气这么说。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