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马周听着萧月仙的话,脸上虽不动声色,但心却一下子提了起来。
  十年前,萧梁为大唐所灭,萧梁无数权贵死于唐军之手,然萧梁毕竟树大根深,一时间唐军除恶难尽,残梁尚有余势残留,大唐与这些萧梁的余孽自然就结下了生死之仇,这些人想要李恪的性命,报大唐的灭国杀亲之仇,自也在情理之中。
  萧月仙的话,到时真的是一下子难住了马周,一时间马周的内心竟有些杂乱了。
  李恪为萧月仙所擒,马周自想要拿下萧月仙,换回李恪,可偏偏李恪的性命又要靠着萧月仙才能保得稳当,若是马周扣下了萧月仙,李恪的性命便危在旦夕了。
  萧月仙见马周的眼中已有犹豫之色,于是接着道:“我来扬州之前,便已嘱托麾下,若是我在明日午时前仍未能回抵,便是遇了不测,他们便可杀了李恪为我报仇。我若是被先生留在此处,纵是死了,黄泉路上也有殿下作陪,可先生却是殿下门臣,受殿下大恩,难道先生就是这样报效殿下知遇之恩的吗?”
  萧月仙留着李恪,非是为了所为的主仆恩情,多半还是为了保住这个颇有重量的筹码,以制衡淮南一众。
  萧月仙的话若是仔细计较起来,自然有失了偏颇的地方,但道理,却偏偏又是这么个道理,马周若是强留萧月仙在此,那些残梁余孽若是杀了李恪,那李恪便是假手死在了他的手上,那他马周便是大唐,便是楚王府的罪人。
  “你待如何?”马周说着,心中已经没了底气,转而对萧月仙问道。
  萧月仙道:“我若是你,便会赠上银两盘缠,备上好马,大大方方地送我离去,我或许还会念你些好,多护着李恪两分。”
  萧月仙之言总有几分狂妄,但也正说中了两者间的厉害关系,马周先是一阵沉默,接着沉思了片刻,才道:“松绑,送她出宫。”
  “先生,这可是纵虎归山。”用虎去形容这样一个娇滴滴的美人儿似乎有些不妥,但这本就是秦怀道最先想到,脱口而出的话。
  马周道:“殿下在他们手中,不放又待如何?”
  秦怀道听了马周的话,先是一愣,但随即也明白了过来。
  无论于公还是于私,一个萧月仙的重量都无法与李恪相比,保住李恪,才是他们的目的。
  秦怀道无奈地握了握拳,对麾下的右骁卫将士道:“带她下去,给她一匹快马,让她走。”
  “诺。”右骁卫将士再次应了一声。
  “谢过先生,谢过小公爷。”萧月仙轻笑着拱了拱手,转身离去了。
  萧月仙手中握着李恪的生死,自然有恃无恐,不过临江宫毕竟也不是人人尽可来去自如的地方,萧月仙来此,又怎会不做准备,在临江宫的宫门之外的不远处,萧月仙也早已布置了自己的人。
  为防马周命人跟踪自己,萧月仙出了临江宫宫门后并未出北门,直往盱眙而去,而是过西门,转而往西面去了。
  就在萧月仙出了宫门,往西而去的同时,宫外守着的残梁同党看着萧月仙离去的方向,也知道了萧月仙此行无果,未能骗的御赐节钺。
  领头的一人对手下人道:“公主未能夺钺,想必是事已败露,马周已经知道了盱眙的情况。你即刻快行往北,告知天师,就说公主事败,淮南已不可留,为策周全,当速避锋芒,西返江陵。”
  马周已知盱眙之事,下一步必是大索淮南,此时他们留在淮南已难成事,更不安全,与其如此,还不如裹挟李恪西返,另寻良机。
  

第278章 势变
  扬州与长安相隔千里,消息传通自也不便,李恪遇伏被擒的消息也没有那般及时地传进长安。
  不过就在此时,另外一件同李恪相关的事情,却已经叫整个大唐朝廷闹翻了天,此事便是李恪私调府军赈灾治水之事。
  李恪身为扬州大都督,虽不掌民政,但他贵为亲王,他的封地也在淮南,他插手淮南治水之事自无不妥,可坏就坏在他利用职权之便,调动了淮南邻近诸州的府军。
  兵权此物不同寻常,很多情况之下兵权便意味着野心和生死,故而自古以来,哪怕是父子之间也不甚放心,甚至还因此多有隔阂,兵戎相向之事。
  李恪亦是知兵之人,他不蠢,更不会傻到调动兵锋不利的淮南府军去造反,去跟他父皇麾下横行天下的关中禁军相抗,但他既然犯了这样的错误,他的敌人便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自会不遗余力地攻讦他。
  就在李恪调动府军的三日后,李恪此前虽然有心弹压消息,但消息终究还是传到了长安,当日朝会刚刚开朝,李恪在长安的那些对头们已经片刻摩拳擦掌,按捺不在,等着参上李恪一本了。
  “启禀陛下,臣李林弹劾楚王私调府军,意图谋逆。”例朝方始,御史台侍御史李林便持本出列,朝着大殿正中坐着的李世民俯身拜道。
  李林乃侍御史,依例当受御史大夫温彦博所辖,他所奏之本,也当先交由温彦博阅示之后再行上书,然温彦博年过六旬,已然老迈,再加之近来偶感风寒,早已精力不济,故而台中事务便交由御史台御史中丞李乾祐代掌,李林所奏之事,温彦博却是不知,也管不着的。
  其实李恪私调府军赈灾之事,朝中所知之人不在少数,只是无人捅破,所以大朝伊始,李林便上书弹劾,倒也在殿中众人的意料之中。
  不过李林弹劾之举虽在众人意料当中,但他所劾之事,却着实叫人心中一惊,李林竟是弹劾李恪私调府军,意图谋反。
  私调府军之事已是必然,证据确凿,李恪绝无力反驳,但这意图谋反之事便有些无凭无据,尽是臆断了。
  不过御史台臣本就是闻风奏事,有或没有权且两说,只是这个势,李林却是抬足了。
  果然,李林之言一出,大殿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纷纷望向了他,就连皇帝李世民也是如此。
  “李林,你可知你在说什么!”李林之言一出,大殿上首端坐着的李世民看着李林,重声喝问道。
  李恪调动府军之事李世民亦知,只是李世民却有大半信了李恪的话,李恪调动府军,乃是为治水而为,并未旁意,毕竟以淮南弱旅以子反父,李恪断没有这样蠢笨的行径。
  不过李林私下与长孙无忌还有太子李承乾亲近,他今日之举乃是受长孙无忌所使,又岂会是全无准备的鲁莽之举。
  李林闻言回道:“兵权所系,乃一方安稳,海内太平,有泰山之重,故而不得擅动,楚王身为扬州大都督,东南节臣,岂能不知此理。臣以为此事之后必有蹊跷,陛下万不可懈怠。”
  李林说的也有些道理,兵权不比其他,至关紧要,这也是李世民极为忌惮的地方,毕竟李世民自己便是靠着兵权才登上的皇位,才有今日,李林这番话就是为了要李世民猜忌李恪有谋反之意,转而生疑。
  疑心这种东西,一旦生起,便会扎根于心底,再想铲去,便是难了。
  可李林虽早有计划,但也并非事事皆在他意料当中,李林之言方落,李恪楚王府一脉臣子尚还未言,倒是以往和李恪有些过节的魏征先开口质问了起来。
  “李林,你须知身为御史台臣虽有闻风弹劾之权,但也当仔细行事,不可妄为,你弹劾楚王谋反,可有实据?”魏征当着朝中重臣的面,双目注视着李林,喝问道。
  李林站在大殿之中,听着魏征的话,一下子竟有些愣住了。
  年初之时,太子党人借白虹贯日异象迫李恪离京,外放南下,魏征可是出了大力的,依理而言,魏征当是与李恪不和才是,怎的此时还站出来助李恪说话。
  不过李林既然敢站出来当先发难,自也是机敏之人,李林对魏征道:“下官虽暂无实据,然征调府军治水,乃古所未有之事,楚王却偏生如此,难道楚王动机还不值叫人生疑吗?”
  确实,李恪调地方府军治水是开了大唐朝的先例,凡破例者,必先遭人非议,李林之言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李林之言虽合情理,但魏征听着李林的话,脸上却露出了难掩的怒意。
  魏征其人行事,一向对事不对人,于公不于私,他此前力促李恪南下之官,是出于公心,而如今为李恪仗义执言,也同样是出于公心。
  淮南水灾,祸延淮南上下,稍有不慎,便会使大唐失半数粮仓,李恪调府军治水,虽有违规例,但却可活淮南百姓,这也是魏征记得清楚的。李林当着君臣百官的面,直指李恪之过,却不观其势,不视其功,以魏征的性子,他岂能坐视?
  魏征道:“楚王所调,不过周边州县府军,前后尚不过万人,却活人百万,虽所为不妥,有过在身,却更有治境安民之功。你无半分实据,便妄加弹劾,你今日之举,与费仲尤浑之流何异?”
  费仲尤浑乃古之佞臣,魏征把李林比作此二人,也算得上是偏激了,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魏征一人有如此刚直的性子。
  魏征不比常人,他在朝中颇有声望,他的话在李世民的心中也很有几分份量,他站出来为李恪说话,对李恪眼下的局势自然是难得的助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