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李恪虽年少,有时行事也难免带了些少年心性,但他能总能怀谦逊之心,哪怕是当初面对他这么一个无名小卒时亦是如此。
  这便是王玄策眼中李恪的明主之质,也是王玄策甘愿效死的缘故之一。
  王玄策道:“殿下运河之论虽无甚大错,但万一叫旁人听去终归不妥。殿下虽是简行南下,可知道殿下行踪的想必不少,还是谨慎些的好。”
  王玄策之言,无非就是担心李恪因出了长安这是非之地便放松了警惕,故而提醒道。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
  李恪虽是轻装简行南下,但是拜张元素所赐,那日在洛阳码头,张元素竟摆出洛州大都督的仪仗迎接于他,只要不是个傻子,谁还不知道张元素如此大张旗鼓迎接的是谁。
  眼下的运河表面虽然看起来还算安静,但李恪知道,他不日便将抵达扬州的消息恐怕已经到了江都了。
  “铮、铮、铮……”
  李恪心中还在想着此事,河面之上,就在李恪所乘大船的一侧,竟突然传出了一阵悠扬婉转的琴声,传入了李恪的耳中。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
  这是作自东汉才女蔡文姬手中的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李恪虽算不上好乐之人,但耳濡目染之下,对于这样的名曲自不陌生。
  “好曲,这弹琴之人琴力不俗,没想到在这河面之上竟还能听到如此琴音。”李恪虽不善弹琴,但他在长安时久在宫中,又常同秦怀道等一众权贵子弟混迹于酒肆之间,倒是练出了一副好耳力,听着耳边的琴音,对身旁的王玄策道。
  王玄策是真正的好琴之人,他听了河面之上传来的琴音,又听了李恪的赞叹之语,对李恪道:“这琴音哀转凄婉,既切切如雨丝,又绵绵如江河,深得此曲三味,恐怕就算是京中名家琴师也未必能有此造诣。”
  王玄策好琴,而王玄策对着琴音的评价极高,李恪不禁对着弹琴之人也来了兴致,于是李恪循着琴音传来的方向回头望去,果然,在李恪所乘的大船之后,正有一艘小了些的花船跟在他们的左后侧。
  李恪看着跟着他们后面的竟是艘花船,于是对王玄策问道:“左右行水路无事,先生也极喜这琴音,本王便请这船中乐伎上船奏上一曲,打发时间如何?”
  这艘花船虽未挂船旗,但寻常百姓人家的行船不会是这副装扮,这艘花船多半就是青楼女子所乘,既是青楼女子,李恪请来为他们弹上一曲也并无不可,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如此也好。”王玄策听了李恪的话,先是顿了顿,接着脸上便露出了意动之色,回道。
  李恪闻言,当即对身后掌帆的船夫吩咐道:“后面花船上所弹的曲子甚好,你等速寻人去将船上弹琴之人请来。”
  “诺。”李恪有言,身后掌帆的船夫得令,下去请人去了。
  水上行动不便,自然不必陆路上来地便捷,不过好在李恪倒也没有等上太久,不过盏茶的功夫,被遣去请人的船夫便将人带了过来,只不过来的人倒是叫李恪颇为讶异。
  李恪原本只当来人是专在这运河之上为人唱曲儿营生的乐伎,想必样貌不会太好,否则又何必要这般辛苦,每日在运河之上漂泊受累,可当船夫带着乐伎出现在李恪的眼中时,李恪却一下子愣住了。
  来人女子眼如新月,眉似春柳,身着浅紫色轻纱及地长裙,腰束花带,发髻盘作双环望仙样,鬓下垂下的发丝随着轻飘飘的衣角随风扬动,自是姿容窈窕,仙姿佚貌,倒是大大地出乎了李恪的意料。
  “奴家仙娘拜见公子。”女子走到李恪的身前,屈膝拜道。
  

第220章 扬州之论
  “姑娘的曲子弹地极好,我二人乍听之下如闻仙乐,甚是喜爱,故而自主主张请姑娘登船,还望姑娘勿怪唐突。”李恪长身玉立,站在甲板之上,看着身前站着的仙娘,和随在她身后抱琴的婢女,拱手笑道。
  仙娘浅笑着回道:“小女拙技,能得公子青眼,已是万分荣庆,岂敢言唐突二字。”
  所谓“技”者,谋生之能,李恪听着仙娘的话,心中便越发地肯定了,眼前的这个仙娘必是青楼女子无疑了,若非如此绝不该称之为“技”,而该是“艺”。
  李恪道:“姑娘不觉唐突便好,姑娘琴艺绝佳,我二人一曲听罢尚觉不足,愿请姑娘再奏一曲,不知可否?”
  仙娘闻言,掩嘴笑道:“公子见多识广,既请仙娘上船,当知仙娘是何人,这河上行曲与在楼中不是一个价。”
  仙娘的身份李恪自然知道,至于这价李恪倒也不担心,以李恪的身家,这天下还没有他听不得曲子,只是眼前的这个女子倒是叫李恪颇为好奇。
  仙娘一言一行进退得宜有度,显然是见过世面的,竟有些大家闺秀的意思,更为难得的是仙娘人如其名,初一露面便如那画中走出的百花仙子,就连行乐要价这样极为市侩之事自她的口中说出,都丝毫不显得低俗,着实叫李恪讶异。
  李恪见过不少女子,宫中的,青楼中的,哪怕是京中权贵人家的贵妇人李恪也熟识不少,可像这样的女子李恪竟还是初次见到。
  李恪拍了拍手,便有一旁化作家仆模样的楚王府卫率上前,手中捧着一锭金子站在了仙娘的身前。
  李恪道:“这是锭金子可作钱百贯,便当姑娘奏琴之酬。”
  百贯银子,足可在长安任何一家青楼中为一名姿色上佳的清倌人赎身,也可买下两艘仙娘所乘的花船,作为他的琴资自然绰绰有余。
  仙娘抬手示意身后的婢女接下家仆捧过来的金子,对李恪笑道:“公子出手不凡,想必也是方家中人,奴家若是弹的不好,还望公子勿要见怪。”
  仙娘的琴音李恪此前已经听过,自然知道仙娘所言不过是谦虚之词,于是道:“姑娘过谦了,我二人洗耳恭听。”
  说完,李恪摆了摆手,便有王府卫率自船屋内搬出了桌凳,架在了宽敞的甲板正中。
  “公子想听什么曲子?”仙娘在木凳之上坐定,对李恪问道。
  李恪对身旁的王玄策问道:“先生可有想听的曲子?”
  李恪同王玄策关系甚密,所言自然不是客套话,王玄策也不推辞,想了想便道:“传闻上古黄帝初在位时常忧国不治,而后梦游华胥,觉华胥国治民安,乃顺其道,终天下大昌。今日公子外出游历,望公子也能效由黄帝,游有所得,便奏一曲‘华胥引’吧。”
  “诺。”仙娘听了王玄策的话,应了一声,一双葇荑放在了琴弦之上。
  “闲居大庭,斋心服形。忧天下之不宁,何堪政事民情。久居三月之零,海河欲致清平。悠悠一梦之录,致华胥之行。”
  华胥引曲中所言虽是黄帝之时,但却载于《列子》,作曲之人已久不可靠。但虽是如此,却丝毫不影响华胥引成为天下名曲,传奏已然千载。
  学琴者哪有不善华胥引的,对于琴中高手的仙娘而言更是不在话下。
  仙娘玉手轻拨琴弦,一阵阵悠扬婉转的琴音便自仙娘的指尖流淌而出,传入了李恪的耳中,听得李恪也如痴如醉。
  华胥引不算长,合计不过三段节,不过盏茶的功夫,一曲华胥引便奏完了。
  “好曲。”一曲奏罢,李恪原本微阖的双眼睁开,抚掌叹道。
  仙娘起身,对李恪屈膝谦道:“小女艺技不精,叫公子见笑了。”
  李恪道:“非也,姑娘的琴艺了得,就算是放在长安城中,也是排的上的人物,何来艺技不精一说,若是连姑娘都算艺技不精,恐怕偌大的长安城也难寻能者了。”
  仙娘笑道:“公子想必是见多识广的,既然公子这么说了,奴家便厚颜生受了。”
  青楼女子,久在欢场,自然练就了一双好眼力,李恪举止不凡,又自长安而来,自然不是出自寻常人家,仙娘倒也不便过谦,免得惹地李恪不耐烦了。
  李恪看着盈盈站在他眼前的仙娘,心中也不免好奇。
  无论容貌、琴艺,还是举止,仙娘都非寻常青楼女子可比,甚至在平康坊,号称长安之冠的撷玉楼重也找不出如仙娘这般人物,而现在竟生生出现在了李恪的眼前。
  李恪问道:“却不知姑娘自何处而来,又往何处而去?”
  仙娘回道:“奴家出自江都烟雨楼,自扬州北上访友,此番便是回扬州而去。”
  扬州,李恪听着仙娘的话,脸上不禁浮出了一丝笑意。
  李恪问道:“这倒是巧了,姑娘自扬州而来,我也正欲往扬州而去,也算是你我之间的缘分。”
  仙娘道:“哦?这着实难得。”
  李恪点头笑了笑,问道:“姑娘自扬州来,自知扬州事,我正有一事想问姑娘,不知姑娘可能为我解惑?”
  仙娘虽是女子,但却是欢场中人,欢场中人亦在市井之列,消息最是灵通,李恪既遇到了,便想着多问上两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