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李承乾连忙上前将李元昌扶起,道:“小皇叔快快请起,有话大可起来说,这是何意。”
  李元昌道:“此事干系重大,还望太子莫要推辞。”
  李元昌的举动叫李承乾越发地不解了,但李承乾同李元昌一向交好,倒也不会轻易回绝他的请求。
  李承乾道:“小皇叔但请之言,若在本宫力及之内,自当相助。”
  李元昌道:“臣昨日相中了一名女子,欲迎入府中,但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故想请太子助一臂之力。”
  李承乾听了李元昌的话,不禁笑道:“我道是何事,原来如此。小皇子相中良人,这是好事。却不知小皇叔相中了京中哪家小娘,若是方便,本宫请母后出面亦非不可。”
  李承乾之母贵为皇后,长安城权贵人家的主母少有她不熟识,以长孙皇后的面子和李元昌汉王府的富贵,岂会有说不来的女子。
  不过李元昌想了想,却面露难色,对李承乾道:“此事恐怕皇后未必肯出面,臣相中的不是寻常人家女子。”
  李承乾闻言,奇道:“哦?不知是何家女子,竟能叫小皇叔如此上心?”
  李元昌顿了顿回道:“臣相中乃颉利之女,阿史那云。”
  “颉利之女?”李承乾听了李元昌的话,讶然唤出了声来。
  李承乾原本只当李元昌相中的是哪户权贵家的小娘,亦或是世家女,可万万没想到竟是阿史那云,这下子李承乾终于明白李元昌如此谨慎的原因了。
  颉利病重,危在旦夕,阿史那云乃是为探望其父之病,专程自阴山赶来,这个节骨眼,哪会有谈婚论嫁的心思。
  若是在这个时候提此事岂不是强人所难?就算是李世民也绝不会同意。
  更何况,李承乾还有另外一个顾忌,那就是李恪。
  长安坊间传闻,李恪在突厥时便与阿史那云意趣相投,私许终身,李恪还曾因此事在朝堂之上被言官弹劾,他若是帮着李元昌求娶阿史那云,岂不是明摆着的开罪李恪?
  李承乾问道:“你可知阿史那云是何人?现在又是何时?你又何必为了一个女子开罪三郎?”
  这个时候求娶阿史那云,非但时机不对,而且为了一个女子开罪势头正盛的李恪,着实划不来。
  可此时的李元昌早已满眼都是阿史那云的影子,又哪里还听得进旁人的话。
  李元昌道:“楚王不过是庶子,太子才是嫡长,这天下早晚都是太子的,太子又何必畏他?”
  “本宫非是畏他,只是此事颇不妥当。”李承乾听了李元昌的话,不禁摇了摇头。
  仔细论起来,李承乾倒也不是怕李恪的,只是眼下李承乾和李恪虽然暗自较力,但明面上还未撕破脸,若是为了一个女子同李恪结仇,李承乾觉得很不值当。
  不过李元昌倒也是有备而来,李元昌对李承乾道:“楚王虽是庶子,但却极得陛下恩宠,向不安分,他对东宫之位未尝不是虎视眈眈,难道殿下便能眼睁睁地看着楚王坐大吗?”
  李承乾听着李元昌的话,面露不解之色。
  李元昌能否迎娶阿史那云,与李恪在朝中坐大有何干系。
  李承乾问道:“小皇叔的意思是?”
  李元昌回道:“楚王少时为质突厥,与突厥各部首领便极为相熟,相交甚笃。若是待将来颉利故去,突厥上下群龙无首,突厥各部中必定多有投靠李恪之人,到时李恪的势力自然大涨,到时威胁的还是太子啊。”
  李恪少年时在突厥待了四年,在对突厥之事上,李恪的优势是任何人都比不过的。在京中为官的突厥之人,与李恪交好的着实不少,这也正是李承乾所担忧的地方。
  李承乾问道:“突厥降臣固与楚王走的近些,可与你要迎娶阿史那云又有何干系。”
  李元昌回道:“阿史那云乃颉利嫡女,在突厥百姓中也颇有声望,我若是能娶得阿史那云,便可助太子拉拢突厥降臣,分离李恪之势,岂非一举两得?”
  听了李元昌的话,李承乾不禁陷入了深思。
  如今的李承乾虽也年少,但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乖巧读书的孩童,他已经开始逐步地接触朝堂,品尝权利的滋味,也开始知道谁会是他未来的劲敌。
  长安,乃至整个大唐,论名分,他虽是东宫储君,当朝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尊贵无匹,可论声望,他却远比不得他的三弟李恪,普天之下,知有楚王而不知有太子的百姓大有人在,李承乾对李恪又岂会放心。
  而如今的突厥虽已国败,但实力依旧庞大,若是李恪当真能收突厥之力为己用,着实叫李承乾很是头疼。
  此前李承乾一直苦无良策对付李恪,压制李恪之势,但如今,从李元昌的口中,李承乾却想到了一种可能。
  李承乾当即道:“要本宫助你倒也并非不能,不过你需得听从本宫的安排,不得胡来。”
  

第191章 联亲
  依李元昌之意,他本欲请李承乾出面,向李世民提起大唐与突厥人联姻之议,而后将阿史那云许给他。
  李元昌想的倒是挺好,但李承乾听了李元昌的话,却动了其它的心思。
  李元昌刚走,李承乾便命人备纸研墨。一封奏章便自东宫送进了立政殿。
  “父皇亲阅,儿臣承乾敬奏:父皇神武,北伐突厥,生擒颉利,乃有今日北线之安,然今颉利病重,恐命难久。颉利若去,突厥人心势必动荡,故当下之要当为施恩突厥,安抚人心。儿臣窃以,或可择一宗室子,娶颉利嫡女阿史那云,册襄王,封定襄大都督,世镇北地。一可安突厥之心,二可壮北地之势,望父皇圣裁。”
  李承乾的奏章中并未提及李元昌,更未提及李恪,但这封奏章却无异于一把利刃,一下子插进了李恪的心窝。
  李承乾的信中虽未提及何人迎娶阿史那云,但长安城中的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唐宗室子弟中,没有任何人比李恪更加合适了。
  李恪少时为质突厥,本就与阿史那云走的极近,再加上李恪又与突厥众多首领相熟,若是李恪迎娶了草原明珠阿史那云,再由李恪出面安抚,自然事半功倍。
  而且如此看来对李恪也极为有利,李恪既能抱得美人归,又能收拢突厥之势,自然是一举两得。
  可这仅仅只是表面而言,因为李恪若当真娶了阿史那云,那他付出的代价将会是易爵襄王,出任定襄,至此李恪一脉为大唐守备北线,永镇漠南,不得再返长安。
  自打颉利被擒,突厥国灭,颉利漠南故地便被分为六州,分属定襄、云中两大都督府,而定襄便掌漠南半壁。
  若是对寻常皇子而言,襄王、定襄大都督、世镇北地,这样的官爵在漠南几乎是说一不二的人物,自然算得上是极大的恩遇,但对于李恪而言,却并非如此。
  李恪要的不是横行一方,高官厚禄,他若是为了这些,大可请旨外放,去往扬州封地便是,又何必留在长安,他要的是太极宫中的那张龙椅,手握传国玉玺的无上权力,他要称帝,而一个世镇北地,回不来长安的皇子是不可能成为储君,成为皇帝的。
  用半个漠南换整个大唐江山,于李承乾而言自然很是划算。
  李世成对李承乾宠爱非常,当李承乾的奏折进京,第一时间便直抵李世民的案头,而李承乾奏折中所言正中李世民之心。
  李世民太需要这样一个人了,颉利若死,突厥人便没了名义上的首领,李世民同样担心生乱,李承乾奏折中所言,恰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若当真能有宗室子弟迎娶阿史那云,既能稳定漠南及突厥人,使李世民对突厥人放心,也能笼络突厥人心,使突厥人对大唐放心,对朝堂而言自是极大的助益。
  故而李世民方一看到李承乾的奏章,当即大悦,虽未直接指婚,但也命宗正寺查阅皇室谱牒,择选适龄宗亲。
  一下子,一个艰难的选择便摆在了李恪的眼前。
  上疏请求联姻,娶阿史那云,出镇定襄,至此退出夺嫡之争,与皇位无缘,抑或是对此事不闻不问,老老实实地缩在他的楚王府中称病不出。
  李恪若是称病不出,固然保住了自己夺嫡的最后一丝机会,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阿史那云嫁于旁人,甚至还会引起李世民对他的猜忌。
  “本王这个皇兄好本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招联姻计,实在叫本王进退两难。”李恪自右骁卫衙门回府,还未坐定,便自王玄策手中得到了从宫中传出的消息,咬牙道。
  在此之前,一直都是长孙无忌在同李恪为难,而这一次,却是李承乾同他的交锋,李恪着实是被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王玄策看着李恪,问道:“此事已然如此,却不知殿下如何权衡?”
  王玄策的话倒是一下子问住了李恪,李恪顿了半晌,才道:“阿云绝不能嫁于旁人。”
  王玄策闻言,眼中露出一丝紧张,接着问道:“那殿下是要放弃皇位,上书求娶阿史那云吗?”
  李恪听着王玄策的话,面露难色。
  若说李恪对阿史那云没有丝毫的情意,那是假的,连李恪自己都不愿相信。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