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子夺唐 (江谨言)


  但就在这近百年的纷乱中,无论是北齐、北周,还有后来的隋朝,双方合盟,最多也就是远嫁皇室公主于突厥可汗,何曾有过遣质子的先例?
  “颉利可汗欲以皇室子弟为质?”李世民听了阿史那思摩的话,半是惊讶,半是不满地看着殿下的阿史那思摩,问道。
  李世民的态度已经写在了脸上,可阿史那思摩全然不顾李世民的意思,摇了摇头,对李世民道:“下臣来此前可汗曾有明言,并非皇室子弟,而是陛下亲子。”
  “放肆!”阿史那思摩的话音还未落,坐于上首的李世民已经指着阿史那思摩怒喝了出来。
  所谓遣质子,乃是求和的一种手段,唯有国力不及者方才为之,李世民若是同意了,那他岂非与古来那些懦弱之君并列了吗?
  一瞬间,不止是李世民,还有大殿中的诸位将领,也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朝着阿史那思摩喝骂了起来,纷纷请命,愿与突厥死战,大有只需李世民一声令下,便要将阿史那思摩生吞活剥的架势。
  阿史那思摩生于草原,见多了草原部落首领遣子入王庭效力的先例,故而他一时间也理解不了大唐君臣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动静。
  不过阿史那思摩却是受了颉利的严令而来,阿史那思摩也别无退路。
  阿史那思摩起身道:“此乃可汗之意,陛下若欲合盟,请务必答应。”
  “那朕若是不答应呢?”李世民低头盯着阿史那思摩,冷冷道。
  李世民少年从军,久经杀伐,身上自有一股子锐气,阿史那思摩被李世民这么一盯,顿觉后背一阵寒意。
  不过阿史那思摩对颉利倒也是忠心耿耿,面对大唐君臣如此压力,阿史那思摩依旧硬着头皮道:“质子一条,乃可汗严令,请陛下三思。”
  阿史那思摩虽非唐臣,但被如此顶撞,李世民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若非眼下局势危及,大唐开战不得,恐怕李世民当场就将阿史那思摩斩于剑下了。
  以大局为重,李世民极力地压制着内心的怒意,对殿中的侍卫吩咐道:“来人,将阿史那思摩押入门下省,没有朕的旨意不得放出。”
  “诺。”
  在大殿值守的几名侍卫应了一声,上前将阿史那思摩押了出去。
  阿史那思摩被押出去后,李世民看着满殿的重臣,问道:“朕不欲遣质子,众卿可有良策?”
  李世民之言一出,满朝上下顿时一片沉寂。
  颉利显然是有备而来,而阿史那思摩也一口咬死了这个条件,要想与突厥和谈,必遣世子,突厥是绝不肯让出半步的。
  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是大罗金仙,也难有两全之策。
  大殿中的气氛太过压抑,过了半晌,终于有人打破了这片沉寂。
  “大不了与突厥拼了,陛下,臣请率军出城,与突厥决一死战。”
  大殿中,一阵怒吼声响起,众人望去,竟是右武卫大将军、宿国公程咬金。
  “此辱不堪受,臣等请战!”程咬金话音未落,其余重将也纷纷出列道。
  “只知杀伐,不顾大局的莽夫。”众人看着程咬金,尤其是以长孙无忌、虞世南为首的那些文臣,心里都不禁鄙薄了一番。
  唐不同于宋,大唐立国之初,百官之中没有软骨头,他们倒不是怕了突厥,只是突厥大军已入关中腹地,八百里秦川多为平原,若是在这种形式下与突厥二十万胡骑野外厮杀,恐怕连两成胜算都没有。
  程咬金自然也看得出旁人眼中的意思,但他对此却毫不在意。作为一个阵前冲杀的武将,这些东西本就不是他所长,但他只是已经把自己支持李世民的态度表达了出来,如此足矣。
  众人都不敢轻言,这时,资历最深,又作为宰相的萧瑀只得站了出来。
  萧瑀起身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战打不得,此战一打,无论胜负如何,整个关中都将沦为一片废墟,甚至会波及洛阳和梁州,后果不堪设想。”
  大唐和突厥之间一旦大动刀兵,唐军只能倚城待援,等着各州郡的勤王之师,那这样一来,便等于将长安外整个富饶的关中拱手送于了突厥,数百万关中百姓都将遭受灭顶之灾,那大唐君臣们也将成为千古罪人。
  萧瑀的话,自然是老成谋国,可此时的李世民又岂能听得进去。
  李世民怒目瞪着萧瑀,问道:“如此说来,你是要朕遣皇子求和了?”
  萧瑀道:“质子求和,只是一时之策,待我大唐缓过劲来,大可再将皇子迎回。”
  李世民果决,对兄弟都能下得去手,但却是个实实在在的护子之人,迎回质子说的好听,可古来为质者能顺利回国的又有几人,而且就算得迎回国,那几年的苦楚又岂是好受的。
  李世民只有六子,其中最年长的李承乾、李恪二人不过八岁,年幼的李恽还在襁褓之中,这般年纪,李世民怎忍骨肉相别。
  萧瑀的话一下子触怒了李世民敏感的神经,李世民指着萧瑀怒喝道:“此乃无君无父之言,朕之子乃大唐皇子,天潢贵胄,岂能入突厥为质,做那阶下之囚!”
  萧瑀倒也是个犟脾气,眼见着李世民动怒,竟也丝毫不做退让,反倒直言谏道:“陛下一子的荣辱,难道贵地过大唐千万百姓的性命吗?陛下不止是人父,更是人君,望陛下三思。”
  萧瑀的态度已经彻底突破了李世民的底线,李世民当即拍案,怒道:“读书汉安知天家事,质子之事勿须再提,退朝!”
  

第18章 长安乱
  遣质子之事,李世民虽未允准,但所知者却不止朝中重臣,随着局势的迅速发酵,不过区区半日,便已遍传大唐官场。
  阿史那思摩进京的次日,午后。
  李恪一如往常一般前往秘书省岑文本处请教学问,可当他走到秘书省府衙的大门外时,却听得西边的方向不时传来一阵喧哗声,期间还伴随着此起披伏的呼喝声。
  秘书省紧邻大理寺,出了西面的顺义门,便是布政坊,与长安内的门坊倒是相距极近,可秘书省亦属南衙之列,乃是官员理政之所,向来极近,就算是金吾卫将士巡街也绝不会发出这般的嘈杂声。
  李恪心中好奇,便停下了迈进秘书省的脚步,转而吩咐车夫向西,欲往一探究竟。
  李恪出了顺义门,不过只一眼,便被眼前的场景所深深震撼住了。
  难民,随处的难民,满满当当地挤满了整条街道,看得李恪心中猛地一颤。
  长安城乃天子脚下,布政坊更是紧邻皇城,有右金吾卫驻守,平日里鲜少见这般纷乱的场景。
  “去问一下,发生了何事,为何此处这般纷乱。”李恪从马车中探出头,对车夫吩咐道。
  “诺。”车夫应了一声,将马车停稳,走上了前去。
  马车府本就是太仆寺的人,与守门的校尉相熟,再加上李恪这块金字招牌,金吾卫的将士自然知无不言,过了片刻,便问清楚回来了。
  “启禀殿下,这些人多是泾阳一代的难民,三日前泾阳、云阳等县被突厥攻破,他们便随众流难到了关中。”车夫回到马车旁,对李恪回禀道。
  李恪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不禁一阵凄然。
  “上麾诸军使却而布陈,独留与颉利语。”
  “是日,颉利来请和,诏许之。”
  “乙酉,又幸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唐史之上,对于渭水之盟的记载不过春秋数笔,李恪虽曾阅览,但也不甚入心,所感叹的不过李世民洞察入微,军略无双,可当如今,李恪亲临其境的时候,却才知道,原来战争背后的东西,远远不止史家的那区区几十个字而已。
  两国交战,敌军已入腹地,大唐百姓所受的苦楚,纵是罄终南之竹,亦是难书。
  李恪就坐在马车的车厢,打开马车的门帘,看着马车外的一幕。
  李恪的车夫见李恪并未开口下令,自己也不敢擅做主张,于是也就任由马车停靠在顺义门的门墙之下。
  此时,正值午后,布政坊内的难民已经越积越多,不过盏茶的功夫,又新来了十多人。
  “此乃皇城脚边,此处能暂时收留你等已是开恩,你等不得喧哗,扰了皇城内的贵人。”李恪的耳边一个呵斥声,李恪定睛望去,原来竟是一个金吾卫的士卒正在呵斥一个抱着婴儿的老妪。
  老妪年纪约莫六旬上下,发丝已然全白,也不知是因为疲累还是本就如此,老妪的身形枯瘦异常,仿佛风一吹便要倒下一般。
  这时的她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正怀抱着一个男婴,颤颤巍巍地站在金吾卫士卒的跟前,口中恳求这他们。
  “这位军爷,老婆子的孙儿已经一日未沾半点盐米了,身子快不行了,求您行行好,赏口饭吃,老婆子愿做牛做马报答军爷。”
  老妪一边说着,几乎就快要跪倒在地了。
  可这老妪神色虽悲切,但这金吾卫的士卒又何来放粮的权力,纵然有心,也是无能为力。更何况此处这般多的人,他一旦帮了这老妪,其他人又该怎么办?
  都是关中子弟,同根同源,金吾卫的士卒先前倒还能狠下来了呵斥她,可看着老妪这副模样,也不忍再说,只是扭头背过了身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