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的帖子下到有武侯卫执失思力处,执失思力心知这是李恪之意,生怕李恪也在其中,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即刻亲自带上上百兵将,竟是将撷玉楼围了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
待一应查明之后才知此时本与李恪无关,将闹事之人狠狠地责罚了一顿,收兵回衙了。
一起寻常的街坊争斗竟引来了右武侯卫将军,本就怪异地很,寻常人自然不知因果,但却恰好叫当日轮值的监察御史看出了端倪,于是一番查证之后,一封弹劾李恪的奏疏,又送往了皇宫。
“陛下,御史台递来一本折子,又是弹劾楚王擅自插手部务。”次日午前,立政殿中,李世民正如往日一般在书房批阅奏章,黄门侍郎王珪又将一封刚刚送来的奏折,对李世民道。
李世民闻言道:“楚王之事,朕已做区处,他们还待如何?莫非真的要朕为了这等小事重责楚王不成。”
李世民身为帝王,每日所需批阅奏章无数,精力不及,而李世民又对王珪很是信任,但凡是五品以下官员所上之奏章,均有王珪先行阅览,按紧要轮序,再交由李世民批阅。
监察御史不过八品官,他递上来的折子王珪自然是先行看过了的。
王珪苦笑了一声,对李世民道:“启禀陛下,此封奏折所言乃昨夜之事,与之前非是一事。”
不是一件事情?
李世民听了王珪的话,脸上露出了怒色。
李世民已经下旨,命太子听讼三法司,就是为了告诫李恪,而且后来还专程命人嘉奖李恪,这又是另外一种告诫,可李恪竟然丝毫不予收敛,还如此大胆,李世民岂能不怒。
难不成李恪当真是仗着自己的宠爱,偏要插手三法司之事?还是非要借为民伸冤之举攒望,收拢人心?
李世民问道:“楚王又给大理寺下帖子了?”
王珪将手中的奏折递到了李世民的案头,对李世民道:“此次殿下倒是没下给三法司,而是下给了武侯卫。”
“他下帖子给武侯卫做甚?”李恪身为皇子,能与武侯卫有什么瓜葛?李世民听了王珪的话,好奇地打开了案头的奏折。
李世民方一打开奏折,不过看了两眼,李世民脸上露出一丝怪异之色,惊讶道:“这不屑子,色胆包天,小小年纪竟敢上青楼寻欢?”
李世民看着监察御史的奏折,第一时间倒不是因李恪擅自给武侯卫下帖子而怒,而是因李恪往平康坊寻欢而怒。
李世民诸子中,包括太子李承乾在内,李恪一直都是李世民最为得意的麟儿,可他没想到,李恪一向说话老成,没想到他做事竟也如此“老成”,其他皇子还在读书的年纪,他仗着自己开府在外的便利,已经开始上青楼找姑娘了。
所谓“食色,性也。”
身为男子,李世民自己也不是什么不近美色的正人君子,但他自己也是一十五岁方才娶的妻,以李恪的年纪便如此贪色,实在是太早了些。
王珪道:“楚王久居塞外,塞外民风开放,与我大唐大不相同,殿下这个年纪去青楼,未尝不是这个缘故。”
王珪说着,提及了李恪久居突厥之事,李世民心中原本的不悦也消散了许多。
李恪久在突厥,接触的都是胡人,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是成了习惯,所以此事倒也不尽是李恪之过,而且此事传出去虽不好听,但以李恪的身份,年少风流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无伤大雅。
李世民想了想,心中还是将此事暂且放过,转而对王珪问道:“楚王以亲王身份下帖子至武侯卫,叔玠以为妥否?”
王珪回道:“寻常百姓见了坊中殴斗尚可前往武侯卫检举,殿下既亲眼见了此事,下帖命金吾卫来此处置自无不妥,只是这动静实在是大了些。”
街坊中有人围斗,百姓前往武侯铺检举本就是应有之意,而维护京中治安也本就是武侯卫之责,李恪检举本无过错。
只是李恪堂堂亲王,他下了帖子到武侯卫,武侯卫上下岂敢怠慢,武侯卫将军执失思力竟是亲自前往。
堂堂右武侯将军,执失思力竟亲自率军前往撷玉楼调停,吓走了许多撷玉楼的客人,动静着实闹地不小。
王珪之言,也正是李世民心中所想,不过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有其他的念头。
先前李恪插手三法司,擅自给大理寺下帖子,李世民一度担心李世民有借此收买人心,邀买名望之嫌,故而特地命太子听讼,借此敲打李恪。
可看李恪近日的举动,丝毫没有因为李世民的敲打而有丝毫的收敛,反倒越发地变本加厉了。
以往还只是给大理寺下帖子,今日帖子已经直接下到了武侯卫,难不成李恪不担心李世民因此动怒吗?
不过李世民这么想着,心中原本对李恪的猜疑反倒动摇了几分。
若是李世民敲打之后,李恪从此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李世民反倒觉得李恪似有所图,可偏偏李恪却依旧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和以往并无二般。
李恪的作为叫李世民不禁怀疑起了自己原先的判断,莫非李恪本就没有觊觎太子之位的意思,只是他们多疑了?
李世民对王珪问道:“叔玠以为此事如何?”
李世民这么问,王珪自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李世民问的不是李恪下贴武侯卫之事,问的是李恪其人。
王珪曾因参与皇子之争吃过亏,还险些丢了性命,祸及家小,如今李世民又这么问,他不得不小心对待。
王珪思虑了片刻,回道:“见不平事,生不平心,殿下兴许只是急公好义,如此而已。”
王珪的答案,恰巧是李世民本意想要听到的。
李世民道:“传朕口谕,着楚王入宫觐见。”
“诺。”王珪俯身应下。
可就在王珪领命,准备着人传旨的时候,李世民看了看时辰,又突然想了什么,于是对王珪接着道:“时辰不早了,今日朕在昭庆殿用膳,你传旨直接让楚王来昭庆殿吧。”
时间快到了用膳的时辰,李世民心疼李恪,担心李恪空着肚子入宫,故而有此一言。
第157章 入宫释疑
李恪才入宫门,楚王李恪在平康坊青楼妓馆寻乐,一掷千金的说法便甚嚣尘上。
甚至还有传闻传出,楚王李恪钟情一容貌迭丽的青楼清倌人,夜宿平康坊,乐不思蜀,整日不归,直到皇帝传诏的圣旨传来,楚王李恪才同美人和泪相辞,念念不舍地进了宫。
正所谓:“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皇子风流本就算不得什么罪过。
况且才子佳人的话头自古便有,众人已经听地乏了,皇子佳人的故事反倒新鲜许多,李恪流连青楼里坊的消息竟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李恪曾出使突厥,于长安百姓有恩,李恪向来都是长安城的宠儿,关于李恪的消息更是风靡极快,不过半日便在长安百姓的茶余饭后成为上佳谈资。
不过现在的李恪却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些了,他现在想着的是如今从李世民的心中释疑。
“儿臣李恪,拜见阿爹,阿娘。”午时过后,李恪径直来到昭庆殿的内殿,对殿内坐着的李世民和杨妃跪地拜道。
杨妃见爱子拜在身前,生怕李恪拜地久了,身子受累,便想要李恪起身,可李世民当前,杨妃自然不便开口,于是便转头看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自也知道杨妃的意思,但李世民却轻轻哼了一声,对杨妃道:“如意不必心疼他,且让他跪着吧,也好涨涨记性。”
杨妃听了李世民的话,心知李世民必是在生李恪的气,但李恪押妓的谣传自宫外传起,却还没有传到深宫之中,杨妃尚还不知,于是对李世民问道:“可是虎头哪里惹恼了陛下,陛下竟这般动怒?”
李世民指着李恪,对杨妃道:“你问他自己。”
杨妃闻言,低头向李恪望去,李恪也抬头看了看杨妃,自己却红着脸没有开口。
杨妃看着李恪的样子,只当李恪是犯了什么大过,不敢开口,于是忙对李世民求情道:“恪儿年少,一时做事恐怕有失分寸,还望陛下恕罪。”
李世民听了杨妃的话,又看着李恪这副模样,拍了拍腿,对李恪道:“你还知道难为情,你在青楼押妓的时候怎么就不难为情了?”
杨妃听闻李恪竟去青楼押妓,脸上露出了满满的讶色,看着李恪惊讶道:“你小小年纪好大的胆子,怎的敢去那些地方。”
李恪闻言,忙解释道:“儿臣并未押妓,只是听闻平康坊姑娘曲子唱的好,故而去听听曲子罢了,别无其他。”
平康坊是何等地方,去了便光听曲子?
李世民对李恪的话倒是信不了几分,对李恪道:“你若只是想听曲子,大可去教坊司便是,那里曲子唱的好的大有人在,你就非得去那些腌臜之地吗?”
李恪回道:“宫中教坊司的曲子恪儿听得多了,有些腻了,故想换个口味听听。”
李世民道:“那倒也是,教坊司的曲子端庄大气,哪如青楼妓馆那些莺莺燕燕,你侬我侬来的好听。”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