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 入库:04.13
“根本的原因是……卑下以为,辽东现在当务之急,是没有一个真正能让人信服的人坐镇。辽东有许多的军马,也有无数的统帅!在登州,有我大明的水师。在皮岛,有总兵官毛文龙。在宁远,有巡抚袁崇焕,又有辽东总兵官满桂。更不必说,还有其他各总兵官,以及其他各督帅了。一个辽东,能自己给自己做主的人,便有六七个。这种情况之下,陛下任袁崇焕为总兵官,他一个文臣,到了地方,该怎么办?”
天启皇帝却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忍不住静听起来。
张静一随即又道:“他到了辽东,是听下头的总兵官的呢,还是听登莱巡抚的呢?以卑下的愚见,袁崇焕一定会想办法,想要掌控整个辽东的局势。可他要掌握,又凭什么掌握?满桂会服气吗?登莱巡抚会服气吗?毛文龙肯服气吗?那些大大小小的文臣、监军们,他一个辽东巡抚的头衔,压得住?”
天启皇帝颔首点头。
张静一道:“我若是袁崇焕,想来只有两种选择,要嘛就是做一个和事老,见了谁都得哄着。还有一种……就是杀人……”
天启皇帝愕然地道:“杀人?”
“对。”张静一正色道:“袁崇焕现在一定想杀人,无论是杀满桂也好,还是杀毛文龙。他总想找个人来杀一杀,这个人,必定要有很高的职位,否则……若是杀一个阿猫阿狗,是难以威慑别人的!”
“这个人,一定位高权重,只有杀了此人,他袁崇焕才会觉得自己这辽东巡抚算是坐稳了位置,其他人就不得不听他调遣了。而至于是不是冤杀,或者是用什么理由杀,袁崇焕就无所谓了。”
天启皇帝似乎也察觉出了问题。
他徐徐道:“不错,这些日子,朕收到最多的奏疏,就是袁崇焕奏告满桂和毛文龙,而毛文龙与满桂人等,状告袁崇焕刚愎自用。”
张静一苦笑道:“数十万的大军,无数的坚城,陛下任用袁崇焕这样的人名义上掌握如此军马,且他的许多策略,有时本就随心所欲,又怎么可能让人信服呢?想来,这也是为何袁崇焕隔三差五给陛下上书,不断吹嘘自己策略的缘故吧。”
天启皇帝这时也不由得苦笑起来:“你还真猜对了,他好几次上书,都说自己可以五年平辽,你这般一说,朕算是看清他的心思了,他希望朕授予他更多的大权。只是照你这么说,继续任用袁崇焕,只会让整个辽东相互勾结,甚至还可能出现自相残杀的恶果,那该如何才能防范呢?”
张静一便道:“派遣让所有人都肯服气的人,只要这个人到任,任何人都愿为之效力,那么事情就有转机了。”
天启皇帝立马就问:“谁是这样的人?”
张静一一笑:“首推的当然是魏哥。”
天启皇帝:“……”
其实这是张静一的实在话,魏忠贤若是去了辽东,那些文臣武将,谁敢不服气?难道不怕这边顶撞,另一边全家被魏忠贤整死?
何况谁不知道,魏忠贤权势滔天。你若乖乖地听他的话,便能升官发财,那满桂和毛文龙,都在抢着给魏忠贤立生祠呢!
毕竟,魏忠贤若是看中他们,他们现在是总兵官,将来说不定能得魏忠贤的支持,敕封国公,成为督师。
可袁崇焕是什么东西?他不过是一个辽东巡抚,难道还能保举我升官?总兵官理论上,可是和巡抚平级的。
魏忠贤一听张静一居然建议皇帝让自己去辽东,不禁无语!
好家伙……这家伙想干啥?
天启皇帝没多想便立即摇头道:“魏伴伴在京城也是责任重大,离不开他。”
对于天启皇帝的话,张静一自是一点也不意外,便又道:“若是魏哥去不了,其实孙公可以,天下人谁都知道他是帝师,自然对他又敬又怕。”
第九十九章:出大招了
张静一大抵了解过袁崇焕的问题。
你若说袁崇焕是内奸,这确实有点过了。
但是张静一按着人性的角度去分析,大抵是可以理解袁崇焕的。
首先,他想立功,这些个读书出来的进士,哪一个不想治国平天下啊。
可是袁崇焕运气并不好,他在科举考试中排名不高,进不了翰林,而是外放去做了一个知县。
若是按着他的轨迹,那么基本上他这辈子,顶多在地方上做一个布政使便顶天了,甚至很可能一辈子都死在知县的任上。
可是袁崇焕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他觉得自己能行,于是乎他发掘到了辽东这个金矿。
当时辽东问题开始尖锐,那地方又是苦寒之地,又在打仗,绝大多数文臣都不愿意去的。
于是袁崇焕就站了出来,他先是吹了第一个牛,他跑去山海关探查了一番之后,对朝廷说:“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这一下子,炸了锅,正好没人愿意去山海关呢,这不是上赶着送上门的吗?
于是大家纷纷夸赞他的才能,得到一致好评之后,袁崇焕就升官了,成为了兵备佥事,督关外军。
此后,袁崇焕一直沿着这个轨迹不断的升迁,终于出人头地。
袁崇焕其实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可是在关外混,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有些玩不转了。
你一个文臣,算是老几,今天一个大策,明天一个韬略,却让大家跟着你去执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袁崇焕觉得自己的威望根本没办法服众。
于是,他开始延续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一次次的上书,向朝廷各种许诺和吹嘘,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经天纬地的人物。
因为只有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他才可以约束众将。
当然,天启皇帝是不会听他忽悠的。
可偏偏,崇祯皇帝被他忽悠住了,然后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他五年平辽的许诺,走马上任。
在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绝对信任之后,为了确保辽东这些丘八们对自己俯首帖耳,他得找一个人开刀。
而后很不幸的,皮岛的毛文龙就成了替罪羊,袁崇焕直接把毛文龙宰了,然后辽东震动。
最后的结果,实在是悲剧中的悲剧,大权在握了,总兵官你说杀也就杀了,可是当初吹的牛……没有实现。
不但没有实现,而且你经营了这么多年的辽东防线,居然被建奴人突破,杀到了京城,然后……悲剧。
而张静一提出让孙承宗来总揽辽东事务的理由很简单,就算张静一不评判孙承宗和袁崇焕之间的能力水平,不说他们的人品的优劣。
只一条,孙承宗就不是袁崇焕可比的,那便是孙承宗是帝师,是随时可以和皇帝沟通,只要在辽东干得好,将来迟早要入阁拜相的人。
这就意味着,他到了辽东,那些肯听他话的将领,都将对他马首是瞻,毕竟……他是个真的可以在将来提携你的人。
这就好像……县令和县丞可能会出现矛盾,因为县丞虽然官比你县令小一点点,但是你县令是没办法升我官的。
难道你县令还能提拔我做县令不成?你在知府衙门有人,我在知府衙门里难道没人?谁怕谁!
可同样是县令,如果这个县令以前做过皇帝的老师呢?这样背景深厚的县令,那么这县丞就非但不敢和县令的意见相左,不将这帝师的屁股舔烂来,都觉得对不起自己能有幸和帝师同衙为官。
辽东那边有许多突出的问题,而张静一认为,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就在内耗上。
文武不和,上下不和,各边镇也不和,不和,就会产生推诿,就会相互告黑状,然后仇隙越来越深,甚至到势同水火的地步!
平时的时候还好,一旦到了战时关键的时刻,就成了建奴人可以利用的破绽。
他的答案很简单,要嘛派魏忠贤,要嘛就孙承宗,不然……迟早要出大问题。
毕竟巡抚和总兵官之间不和,绝不只是两个主官的矛盾,这将引申到各自的部属之间的矛盾。
想想看,自己的上司成了对方上司的眼中钉,恰恰对方上司斗垮了自己的上司,或者直接把自己上司脑袋砍了,换做是你,你还有心思打仗吗?
且不说这意味着自己一辈子都没法出头了,更惨的……说不定还要被对方打击报复,碰到这种情况,就可能出现哗变,或者干脆投靠建奴去了。
而这种情况……一直都在辽东大地上上演。
天启皇帝本就是极聪明的人,此前朝中许多人,都陷入了辽东巡抚人选上的口舌之争里,大家评价的都是一个人的品德以及能力,却极少有人用这个角度来关注。
这张静一的意见,却是一下子让天启皇帝豁然开朗起来,他道:“这袁崇焕……隔三差五上书,要嘛就是说大话,要嘛便是弹劾其他总兵官,朕只觉得是此人性子有问题。现在看来,问题的根由原来在此!”
说到这里,天启皇帝看向了魏忠贤,直接道:“魏伴伴,你下一道旨,诏孙师傅入京来,辽东督师的人选,朕还要斟酌,朕……还是想先见一见孙师傅再说。”
魏忠贤一听孙承宗要进京,真恨不得立即将张静一宰了。
这家伙是故意的吧!
可很明显,这时候不能宰,还得指着他来炼药呢!
相似小说推荐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
-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强中更有强) 起点VIP2022-04-06完结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虚言乎?和诸葛亮斗智,和张飞赵云斗勇!不自量力乎?原本历史时空,邢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