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 入库:04.13
“其实臣并不认同他这番话,他所谓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所谓的民贵君轻,看上去说的漂亮,可实际上呢?历朝历代,当天子没有了约束力的时候,会是什么结果呢?其实说穿了,他们所言的民,动辄开口所谓的天下,当着就是民吗?其实,此民非彼民而已。”
张静一又道:“那些兴起的流寇,他们也是民,可为何这些民宁愿落草为寇。这些读书人,还有那些被流寇袭击的,也是民,那么为何这些‘民’,又对流寇恨之入骨?你看,陛下,其实根本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将‘民’笼统化了,虽然私下里,他们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今日鄙夷这个,明日瞧不起那个,可一旦到了向朝廷示威的时候,便免不得要代表天下,为民请命。有的民,广厦三千,奴仆成群,锦衣玉食,过的是神仙一般的日子。而有的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因此,民不可一概而论,而是应该将不同的民分清楚,了解他们不同的生活处境,适时的制定抑制或者帮助纾困的策略,这才是皇帝应该做的事!”
“至于这儒生大言不惭的所谓天下为主,君为客。他是什么东西!天下是他几个不事生产的人可以一言而论的吗?所谓的天下治乱,不在一姓兴亡,这话也没错,可百家之姓,天下万民,是他可以代表的吗?”
顿了顿,张静一挑眉继续道:“臣现在所忧虑的,恰恰是这读书人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鼓动这些言论。若是那些当真衣不蔽体,占了天下九成的百姓,那么陛下应该引以为戒。这说明,百姓们对陛下已是怨气冲天。可若是某些锦衣玉食,终日饱食,在地方上欺压百姓之人的言论,那么陛下也要警惕!”
“因为这些人,胃口已经越来越大,他们已经不再只是想让染指平日里朝廷给他们的各种特权,而是想要染指君权了。”
天启皇帝听得心里发寒,不由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这般一说,朕是越发的如芒在背,尤其是此人所说的话,与那东林党的话,可谓是一般无二,不,甚至比那些东林,更为激进。”
张静一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天启皇帝做事太糙了,当初的党争,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已经日益激烈化,可天启皇帝直接退居幕后,让魏忠贤大加杀戮。
当然……所谓的大加杀戮,虽是天下震动,可真正杀的人,并不多,东林一案,被杀的是六七人,算来算去,也只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六人而已,而撤职逐出的则为五十多人。
这就是名震一时,令天下人闻之色变的东林六君子被杀事件。
可就因为杀死了六人,却到了现在,依旧被人拿来当做魏忠贤残酷,天启皇帝昏聩的铁证。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多少的百姓如割麦子一般的一茬一茬的死去,那些动辄赤地千里的寻常百姓,死了也就死了,连数字都不算,偏偏此六人,却立即被人立为精神偶像。
至于撤职的五十多人,他们撤职回乡之后,更是得到无数人的推崇,早已成了正人君子的象征。
所以表面上,好像最后的结果是阉党得势,魏忠贤用最残暴的手段成为了九千岁。
可实际上……胜负未论。
在失去了皇权支持的东林,已经开始渐渐有了理论创新的苗头,他们已经不再只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是在对天启皇帝的巨大失望之下,开始出现了虚君的苗头。
而江南的士绅以及读书人,也开始流行起了这种新的思想,他们对朝廷或者对天启皇帝,则保持着不合作的态度。
毕竟,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在江南派驻大量的矿税和商税的镇守太监,已将矛盾彻底的公开化了。
天启皇帝显然是余怒未消的,带着怒色道:“只是,朕任由这些人胡闹吗?”
张静一道:“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陛下……这个读书人,臣自会料理,江南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臣以为,还是请陛下且放宽心,终究只是一个秀才而已,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不是紧迫的事。”
天启皇帝吁了口气,总算在张静一的劝说下冷静了下来,口里道:“也只好如此。”
其实张静一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表面上这只是秀才造反,可实际上,秀才的背后,却是根植于江南几百年的无数世族们对于朝廷的厌恶,已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若是继续放任下去,要嘛天启皇帝为了得到他们的信任,重新启用东林党,事事言听计从!
要嘛……这公开的反目,其实也只是迟早的事了。
次日,天启皇帝带着郁闷的心情,起驾回宫。
只是,才刚刚回到京城不久。
从辽东回来的皇太极,却是带来了一个让人觉得是危言耸听的消息。
张静一回到自己的住处,皇太极却已在此焦急地等着了。
对于皇太极,张静一的态度冷淡,他只是利用这个家伙而已,利用皇太极分化建奴人罢了,跟这家伙真谈不上有什么深厚交情!
可皇太极却是当先便道:“我有大事要奏,最好能面见皇帝。”
第四百七十四章:大决战
皇太极显得忧心忡忡的样子。
张静一却是不急,和他打了个招呼:“在辽东这些日子如何,可见着了多尔衮吗?”
皇太极道:“我一直都在宁远,与建奴的使者接触过十数次,其中……还有一人,本是我的家奴。”
家奴二字,在建奴里头的意义是不同的。
不同的主子有不同的家奴,而皇太极所说的家奴,想来便是他自己的包衣。
这些包衣无论愿意不愿意,或者主子出了什么事,他们也要表现出恭顺的样子,如若不然,便会被人瞧不起,甚至会被人认为不忠。
张静一道:“看来你与他叙了旧情了,不知你的家小是否还好?”
皇太极便一脸郁郁的样子,像是极不情愿提起这些事。
于是张静一道:“难道那多尔衮,当真胆大包天,将他们害死了?”
“没有,他们过的很好。”皇太极苦笑道。
在张静一的印象之中,皇太极这个人精于计算,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也不会露出如此沮丧的样子。
张静一道:“她们能过好,这就再好不过了,你也该放心才是,你若是念家,大不了,我放你回去便是。”
先埋伏他一手,他若当真敢说好啊好啊,多谢成全,立即将他斩了得了。
皇太极却是笑了笑道:“不必啦,我既已愿意与辽国公合作,自当效犬马之劳,我已做了一次降人,怎么还可以做第二次呢?这岂不是成了三国演义中的三姓家奴?”
张静一听了,哈哈大笑道:“没想到你也喜欢看三国演义。”
“在我们建奴,许多人都人手一本此书,废寝忘食的看,有时可以当做用兵的奇书。”
张静一大为诧异,不禁道:“是吗?此等演义,也可当做兵法来用?”
皇太极见张静一对此有兴趣,便解释道:“这东西,当然不能当做是兵法,哪有行军布阵,两将出阵单挑的?何况什么借东风,什么空城计,固然颇有几分韬略,可若是真拿这个来进兵,岂不迂腐?我们建奴人从小便开始随着父兄南征北战,深知沙场之上变化无常,根本不是靠几个奇谋,几个未卜先知的伏兵,便可大胜的。”
“既如此,你们为何将它当兵书看?”张静一越发的奇怪了。
皇太极道:“因为当初我们的对手,就是这样用兵的啊。”
皇太极继续解释道:“明军进击的时候,往往都是文官节制各路军马,而这些文臣,大多都对军事一窍不通,他们对于军事,大抵就源自于这演义和戏曲一般,他们最爱的就是摇着羽扇,摆出一副胸有韬略的样子,什么八卦阵,什么十面埋伏,什么空城计,他们的军事见识,大抵便是如此。”
“因而,只要我们熟读了三国演义,就晓得朝廷的军马会玩出什么花样了,一瞅一个准,十之八九,明军的许多战术,都可在演义中有迹可循,熟读了这三国演义,便等于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因而,一打一个准,如此便稳操胜券了。”
“啊……”张静一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居然还能是这样!
他原以为,是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智谋十分高明,这些建奴人粗浅,看到书中如此多的战法,便将其奉为圭臬呢。
谁料到……
这倒有些像后世那些所谓盗墓贼,盗墓贼们对风水术了如指掌,当然,这并不是盗墓贼当真对这风水深信不疑。
而是他们知道古人最看重风水,所以那些达官贵人们选择墓地,一定是那风水术中的洞天福地,只要将古人的风水术摸透了,按着里头的方法寻找所谓的好墓地,往下一挖,几乎也是一挖一个准,十之八九能挖出大墓来。
没想到,这其中,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很快,张静一就笑不出来了。
兵家大事,却是操持在一群脑子里都是X的读书人手里,这可是数十万人的身家性命啊。
可偏偏,朝野内外,无人质疑,哪怕是阉党最全盛的时期,也没有人提出任何的异议。
相似小说推荐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
-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强中更有强) 起点VIP2022-04-06完结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虚言乎?和诸葛亮斗智,和张飞赵云斗勇!不自量力乎?原本历史时空,邢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