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 入库:04.13
这一次……他可算做了一次圣君了。
随即,命人起驾。
人群之中,又有人喊:“吾皇万岁。”
在万众的恭贺之中,天启皇帝的车驾才艰难地前行,在百姓拥聚下,足足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回到了宫中。
而随即,天启皇帝便明日召百官来见。
今日……他已打定了主意,必要让这百官都来看看,什么才叫文治武功。
这满朝百官,俱都已知道了情况,一时也是惊讶无比。
众人纷纷到了太和殿,甚至许多人都不免被外头的震天般的吾皇万岁的声音给吓着了,京城这么多年,还没出现过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呢!
现在天启皇帝还未到,许多人已齐聚于此,自是少不得彼此打听起消息,或是私下里议论。
当然……各种议论都有,偶尔……会有一些消息传来。
“那什么军校……他们居然自称自己是读书人。”
“什么读书人?他们不是丘八吗?”
说到丘八的时候,难免有人露出不屑之色。
这就是鄙视链,再厉害的丘八,也是丘八,再能打的丘八,依旧是丘八,即便是立下天大功劳的丘八,那就更加是丘八无疑了。
要知道,便连那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功成名就,照样还要受人鄙视呢!还不照样要被文臣节制的死死的,你要是稍有一丁点的忤逆,直接给你一个图谋不轨的帽子,教你全家死绝。
“是呀,我也不明白,他们分明不就是……怎么就自称自己是读书人了……听闻……还有校训呢,其实,这是顾先生的格言风声雨声读书声……”
“还有这样的事……那张静一是失心疯了?”
当然……也有人为之击节叫好的,都觉得立下了大功,保护了京城军民百姓的安危。
如若不然,真有个什么好歹,大家的一家老小可都在京城,若是给一锅端了,到时真是欲哭无泪了。
因而……大臣隐隐之间,竟有了一些裂痕。
以往一面倒的批判和鄙夷,变成了有人依旧不屑于顾,有人实在憋不住了:“立下此等功劳,何须还在此叫骂呢?鞑子来袭时,还不是他们浴血奋战,尔等又做了什么?”
“我说的是他们是否读书人的问题。”
“人家肯读书,愿读书,便是读书人,张骞难道不是读书人,不照样也立下赫赫战功。”
“这话就不对了,若人人都可自称读书人,我等圣人门下,变成了什么?这分明是诡计,是鱼目混珠。”
“什么鱼目混珠?人家也立下了赫赫功劳,固然不能做到为圣人立言,至少也开了万世太平,何必如此用词,这般的嫉恨。”
这样的私下争吵,整个太和殿里都是,以往的同气连枝,却演变成了新的争端。
直到有宦官进来,咳嗽一声道:“陛下驾到,尔等肃静。”
这时候,百官们才纷纷的闭口不言。
诺大的殿中总算安静下来。
紧接着,便见天启皇帝带着一干随驾的大臣进来。
此时的天启皇帝,一副志得意满,气吞山河的模样。
他信步走到了御案之后,坐下,抚着御案,兴高采烈地扫视殿中群臣,随即道:“捷报,诸卿们可都得知了吗?”
众臣先行礼,口呼万岁。
随后便有人道:“禀陛下,臣等尽知了。”
天启皇帝便又道:“这是大功,诸卿可能不懂军事,所以不知此战厉害在何处。若是张卿只是龟缩城中,杀伤了建奴人,或是等建奴人退走时,捉了些许建奴人,这都不算什么?我大明现在,却有一群忠勇之士,与这建奴人硬碰硬,于城外与贼一决雌雄,以寡击众,全歼这些贼子,这……是自那贼酋反叛以来的首次战果”
“诸卿……自此之后,我大明再不必龟缩于坚城之中苟延残喘,而是可以与贼正面相交,从此之后,那些乱臣贼子们,再不可随意往来驰骋了。”
天启皇帝依旧心情激昂,大声地解释着这一战的重要性。
这相当于是一次与建奴人作战的转折点,虽然看上去,并没有真正动摇建奴人的实力,却足以载入史册。
群臣便纷纷道:“臣等恭贺陛下。”
天启皇帝激动地道:“来,张卿,你上前。”
张静一在万众瞩目之中,徐徐走到了殿中,道:“臣在。”
“你来说说,三个多月的时日,你是如何操练出这些虎贲的。让诸卿家都好好的来听一听。”
张静一道:“其实……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臣建这军校,操练是其次。”
操练是其次?
这话说的,倒是让人狐疑起来。
在众人的目光下,张静一随即道:“为何操练是其次呢?因为这军校的重中之重,首先在于是挑选清白人家入学。什么是清白人家?便是家中有产,父母衣食无忧,入学之后,才可专心致志的操练读书。他们遇到了敌情,往小里说,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土地,往大里说,便是为了陛下,为了国家,而愿意死战。”
“所以,臣所挑选的生员,他们的家庭,自来了京城之后,都分得了土地,他们的父母还有兄弟,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他们入学,完全是出于对朝廷的感激之心,他们踊跃入学,绝没有其他的心思。”
…………
第一百九十四章:赏赐
听了张静一的话,天启皇帝点头。
立即表示赞许道:“这便是卿家安置流民的功绩了,就因为卿家安置了流民,使他们可以衣食无忧,他们才肯效命,是这个道理吗?”
张静一道:“大抵是这个道理。”
其实……真要长篇大论的细说,还真有点复杂,陛下大致懂了就好。
只是群臣之中听到这里,其实心已寒了。
这不是分田地吗?
我特么的肯分田地,我还用操这个闲心吗?
此时,张静一又接着道:“这其二,便是让他们入学,教授他们读书写字!这朝廷平日里总说教化、教化,圣人常说,有教无类。可这教化为何提这么多年,百官们却又怎么总说天下人有失教化呢?说到底,其实是大家口里说着教化,可这教化,也只仅限于少数的读书人罢了。读书人天生就生在士宦之家,自小便锦衣玉食,家学渊源深厚,他们需教化什么呢?”
“倒是像这些寻常的百姓,他们没有条件能够学习到什么道理,也没有条件能够读书写字,自然而然,军校急他们所急,教授他们一些文化知识,其实……也不必太多,只要粗通文墨即可,让他们看得懂公文,能熟读军令,可以会基本的算术,能将大致的历史记在心里,便可以了。只有他们知道了这些,才可以和他们讲岳武穆,讲文天祥,传授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或是传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说到传闻学问的事,许多大臣就有种古怪的感觉。
要知道,这读书,历来是某些人的特权,而在这些人心目中,寻常的读书是无用的,你得读正经书,什么是正经书呢?四书五经。
当然,只单纯的会读四书五经还不够,你还得有正确的理解!
怎么理解呢?读那些圣人们的注解,圣人怎么理解,你就怎么理解。
读错了书,不行!
理解错了书,也不行。
这就是所谓代圣人立言,也就是说,你得说圣人的话,不能说自己的话,你若说了自己的话,便要贻笑大方了。
因而几乎所有的‘正统’读书人,他们只要张口,便永远离不开:“子曰”、“孟子曰”、“书云”、“古之君子有言”等等。
可你这军校是什么玩意?
此时,张静一又道:“这其三,建奴人作战,尤其是弓马之术,确实颇为犀利,而我大明素来缺少战马,且兵士难以掌握精湛的马术,至于弓箭……他们渔猎为生,对于弓箭可谓是再熟悉不过,我大明要培养弓马娴熟的将士,需要花费多大的本钱?既然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可以当其锋芒,那么……还是臣那一套法子,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臣日夜操练夜战之术,让生员们熟悉夜战,白日里,臣可让生员们好好休息,可只要到了夜间,这黑夜便是我们的天下了。”
夜战?
天启皇帝正因为过于熟悉军事。
所以当初张静一提出夜战的时候,他才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张静一过于想当然了,这就好像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你却提出让他去跑一样。
大明的将士训练程度低,连白日作战都够呛了,你居然还想让他在夜间作战?
不说其他的,这夜晚作战,如何克服视弱的问题?
就算解决了视弱的问题,又怎么在夜间的情况之下,督促将士们奋勇冲杀?
用后世的话来说,士兵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之下,是没有办法发挥主动性的,在这漫漫长夜里,你下一道命令,人家早就跑没影了,你说进攻,他趴在原地,反正你也没办法看到他,狠狠给他几鞭子。
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明军,都是这个样子,你指望这种士兵去夜袭?
这不是找死吗?
正因为如此,当得知张静一是在夜战之中直接全歼了这些建奴人的时候,天启皇帝非但不觉得张静一是在偷袭,胜之不武,反而露出了大惊之色。
相似小说推荐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
-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强中更有强) 起点VIP2022-04-06完结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虚言乎?和诸葛亮斗智,和张飞赵云斗勇!不自量力乎?原本历史时空,邢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