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千寻塔,坐落在云南大理崇圣寺内,约建于唐开成年间(公元836-840 年),为汉族工匠恭韬、微义设计建成。塔西有两座宋代密檐小塔,三塔构成鼎足之势,高低有秩,主次分明。为平缓葱郁的自然风貌增添了宏伟高耸的立体之美。千寻塔平面呈四方形,塔身建于两层台基之上,第一层每面宽9.85 米。高大的塔身之上,建密檐十六层,内部为空筒状,共高59.6米。塔檐呈反凹曲线,做法是从壁面叠涩一层,上砌棱角牙子一层,再叠涩12 至15 层,檐上迭砌低矮平座。塔的中部卷杀比较突出,而顶部卷杀比较缓和,这点与我国最古老的北魏密檐砖塔有很大不同,是唐代密檐塔中的精品。
驰名古今的"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之一。其中的"雁塔"就是小雁塔。小雁塔现位于西安市城南荐福寺内,和大雁塔东西相望,因比大雁塔小,修建时间短,故称小雁塔。大雁塔明代曾包砌了一层砖壁,而小雁塔则全部为唐代原状。
此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 年)。塔平面为正方形,底层每面长11.38 米。原有密檐15 层,高46 米,因明代地震,顶部二层塌毁,现余13 层,高43.3 米。塔建于方形基座之上,第一层南北各开一门,门框以青石做成,以上各层均在壁面设拱形窗。密檐均以叠涩法挑出,上面再置低矮平座,塔的外形逐层内收,五层以下收分微小,6 层以上急剧收杀,外轮廓线圆和流畅,形体秀丽美观。塔内为空筒,设有木构楼层。
小雁塔是我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建筑,对后代密檐塔影响较大。但因塔身所开之窗上下成串,且又较大,对整体的牢固性有一定削弱。塔身第一层门楣上明代的题记说:此塔在1487 年因地震,自顶至足裂开尺许,1521年又遇地震,不但未塌,反而"神合了"。解放后,裂缝犹在。60 年代对塔进行了修缮和加固。
此外,遗存至今的隋唐五代密檐式塔还有河南的永泰寺塔、法王寺塔、临汝县风穴寺的七祖塔。登封县的法王寺塔、南京栖霞寺塔,河北正定的开元寺塔等。
(3)变体式塔变体式塔尺度较小、形式多样,多是倅堵婆式(即印度佛塔,专为藏置佛舍利以供佛徒礼拜)、楼阁式和密檐式的变体形式。这种塔一般修建于山谷之中,与自然山水林木融为一体。
净藏禅师塔位于登封县西北会普寺山门西侧,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为净藏禅师墓塔。塔平面呈八角形,全高9 米。塔身有一高大台基,上砌一低矮的须弥座,座上建八角形塔身,塔身转角处有八角形倚柱,柱头上砌有额枋和斗拱,补间斗拱为人字形,再上为叠涩出檐、须弥座、山花蕉叶、仰莲、覆钵等。塔身南面有圆拱门,北面有铭石一块,东西置假门,其余四面为直棂假窗。此塔是目前发现的八角形塔中最早的一座,在唐代普遍流行平面正方形塔时,此塔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形制的出现。二百多年后,正方形塔反而少见,普遍流行的都是平面八角形塔。
九顶塔位于山东历城县柳埠镇九塔寺内,约建于唐天宝时期(公元742-756 年)。此塔造形奇特,单层塔顶之上分建有9 个密檐式小塔,目前国内仅此孤例。全塔高13.3 米,分塔身、塔底两部分。塔身中间有一明显界限,上部精细平滑,下部砌砖粗糙,估计当初下部曾有过某些建筑。塔身之上以叠涩砖挑出17 层,檐顶以砖叠涩内收16 层,塔顶平台中置一较大三层密檐式塔,内有佛像一尊,南面辟门。周围环绕8 座较小三层密檐塔,均向外侧辟门。塔室内供石佛像一尊,高1.2 米。塔的平面为八角形,与净藏禅师塔相似,且每边向内凹入呈弧形,在唐塔中独一无二。
(五)陵寝建筑艺术隋唐五代的陵寝建筑,以"唐十八陵"的规模最大,成就最高,成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史上一座宏大的艺术宝库。
初唐以前,古代帝王主要以"覆土封斗"的方式建筑陵墓,建筑艺术成就多掩埋于地下,地面建筑非常简陋。汉文帝首先"依山为陵",绕以环城,四面辟门,附近建有祭庙。魏晋南北朝的帝王陵墓,大多"依山为陵",但"不封不树",地面没有"寝宫"、祭庙和神道等建筑。隋代曾经国运大昌,但迅速崩溃,陵寝建筑亦无显著特色。唐代是中国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在长达三个世纪的岁月中,前后共有21 个皇帝,数以千计的妃嫔、太子、公主、近臣修建陵园。除了武则天和高宗合葬乾陵、昭宗李晔葬于河南渑池、哀帝李璟葬于山东河泽外,其余18 个皇帝的陵寝都分布在渭河以北的群山之际。西起高宗乾陵,东至玄宗泰陵,绵延100 多公里,形成了山、林、水、路簇拥环绕,多数陵园相互顾盼的巨型皇家陵寝园林。
唐十八陵中,只有高祖献陵、敬宗庄陵、武宗端陵、僖宗靖陵仍沿用"覆土封斗"的模式构建,其他均采用"依山为陵"的定制修造。地面建筑也随之丰富起来。格局包括墓室、献殿、寝宫、陵墙、四门、角楼、石狮、神道及富有寓意的石人、石兽等成对雕像,神道外端建有门阙。形成了艺术门类繁多、地上地下、陵园山区浑然一体的建筑艺术的荟萃之所。
散落在各地的五代帝王陵墓,规制似唐,而且颇具特色,丰富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艺术内容。
1。唐昭陵的建筑艺术特色昭陵是太宗李世民的陵寝。建在礼泉县九嵕山上。墓室筑于半山腰南麓,深约250 米,前后置5 道门。墓门顶部建有神游殿。整座陵园呈方形,四周有夯筑的陵墙,四角建角楼,各面陵墙正中开一门。南面为正门,门内建献殿,门外筑有土阙三对,其余三门各建土阙一对。陵园北门内建有"祭坛"一座,供举行祭祀大典之用。祭坛内立14 尊石雕像,东西庑廊陈放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这六匹骏马都是唐太宗李世民心爱的乘骑,曾与他一起冒枪林箭雨,驰骋沙场,为国家统一立过战功,所以李世民特令为之造像,置列昭陵。在这六件珍品中,有两块于1914 年被盗卖国外,现存美国费城博物馆。其余四块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陵园东西南三侧,遍布陪葬墓,现发现的有167 座。陪葬者除庶出皇子、公主、妃子外,大多为有功于朝的文臣武将。陪葬墓各自营建茔域,立碑,刻石,并有其后代子孙从葬,庞大的陪葬墓群成为昭陵陵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唐乾陵的建筑艺术特色乾陵是唐朝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合葬的陵墓,也是唐陵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乾陵位于陕西乾县西北的梁山上。梁山分为三峰,北峰最高为主,南面左右两峰较低,好似门阙,所以唐高宗选择这一天然有利的地形为自己营建陵墓。
乾陵地宫建在北峰南坡上,凿山为穴,拔地高104 米。墓道南北向,斜坡式,宽约14 米,深入地宫。经勘查,墓道、墓门全用石条层层填塞,条石之间以铁栓嵌住,缝隙又熔铁水浇铸锢闭,上面再夯土覆盖。墓室距地面深约65 米,迄今内部无损。室内情况,有待发掘。
乾陵地上建筑有些已不存在,遗存至今的也多有破损。地宫和主峰四周为陵墙,东西1450 米,南北1582 米,近于正方形。四面陵墙正中各辟一门,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土阙一对。陵墙四角建有角楼。南门为朱雀门,门内与陵墓正对建有祭祀用的主要建筑--献殿。门外左右列石狮、石人各一对,再往南,左右排列着当时臣服于唐朝的国内少数民族首领及国外君王石像60座,石像的背部刻有国名和人各,从遗址看,当时曾覆以房屋。蕃酋像南面有一道门,门外有土阙一对。再往南即是延伸数里的神道。神道最南端是第一道门,门外筑有土阙一对。神道自南向北两侧列有:华表一对,飞马一对,飞马东西侧即是高约40 米的东西乳峰,峰顶各有高15 米的土阙遗址,当初可能为楼阁建筑。神道再向北有朱雀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一对(东为无字碑,西为圣述记碑)。这些石雕造型庄重,雕工精湛,是很有价值的唐代石刻艺术珍品。陵内原有房屋约200 间,现已不存在。陵内曾广植柏树,文献称为"柏城"。
乾陵前有皇帝近亲、功臣等陪葬墓17 座。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李贤)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和中书令薛之超墓、燕国公李谨行墓等。墓内通道、墓室残存大量壁画,极有价值。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陵东南1500 米。地上墓台为方形截锥体,底边55 米,高11.3 米,夯土筑成。墓台周围有墓墙,墓墙东西宽214 米,南北长267米,四角建有角楼。南面墓墙中央有一对土阙东西而立,距离约30 米,为进园入口。入口外依次列石狮一对,石人两对,华表一对。以上地面建筑有些已毁坏,只留残址。
墓的地下部分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总长87.5 米,其南北纵轴线位于地上轴线偏右侧。墓室位于墓台下方,深16 米,分前后两室,中间有甬道相连,甬道中有石门。前后墓室及甬道绘有精美的仕女人物题材壁画,墓室穹窿顶部绘日月群星图像,甬道顶部绘宝相花及云鹤图。墓道两壁绘有龙、虎、宫阙和两列仪仗队。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