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近有人在流传皇帝已经不能理政,应该禅位给有德之人的等等谣言。
什么是有德之人、谁又配得上这个称呼?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显然是有人看出了叶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
可是看出来又怎么样?刀在老子手里,你们还能翻天是怎么地?
想到这,叶珣嘴角不由闪过一丝嘲讽的笑意。
同一片夜空下,辽东,宽甸辽东军大营。
帅帐中,孙承宗正在就着烛火看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信,信没有署名,但上面的内容,却让孙承宗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今上蒙难,公掌辽东兵权,难道还要以身事贼不成?……”
信很短,上面除了历数叶珣的条条罪状,还要就是希望孙承宗念在与皇帝师生一场的情分上,挑起讨叶大旗云云。
孙承宗不傻,他知道朝中一直有人对叶珣心存不满,而且还是一些比较保守的顽固派,因为叶珣已经触犯到了他们的利益。
孙承宗早年曾来过辽东,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一路走来,所见所闻,无不让他感慨颇深。
百姓安居,吏治清明,士兵们斗志昂扬,不论是蒙古还是女真族,在辽东这片土地上,都能安稳地生活下来,同当地的汉人百姓,也都能和平相处。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朝中那些大员们口中奸佞的功劳,在辽东军民心中,没有人可以比拟叶珣,皇帝也不行。
这些人居然还妄想自己带领辽东军讨伐叶珣,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啊!
这个时空的孙承宗与朱由校没什么接触,也就谈不上什么深厚感情。
孙承宗的骨子里仍是文官那套想法,皇帝当好你的摆设,消停老实地呆在皇宫中,外面的事由我们臣子来做就行。
换句话说,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得是他们这些文人当家。
看过信后,闭目沉吟片刻,拿起密信就要凑到火烛上烧掉,可信纸还没等碰到火苗,孙承宗的手就停在了半空。
微一沉吟后,抓起衣服就向外走去,边走边道:“来人,速去通报曹帅,本官有要事相告。”
其实不单是孙承宗,大明各地藩王也都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密信,信上的内容与给孙承宗的异曲同工,只是多了提醒他们朝廷要削藩的话。
历朝历代,提起削藩来,就没有不出事的,远的不说,建文帝要不是急着削藩,能给朱棣起兵造反的机会吗?所以随着这些信件的传开,表面平静的大明王朝,内里却已是波涛汹涌。
其实在福王朱常珣被收拾了以后,民间就曾流传过朝廷要削藩的消息,也着实让老朱家的后世子孙们紧张了好一阵,好在最后是不了了之了,却不知为何又被提了起来,而且还是直接有人写信给各地的藩王。
要知道大明建国已经二百多年,朱氏子孙早开枝散叶成无数个支脉,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都是皇族,是要享受朝廷特殊津贴的。
而随着宗室人口的增加,朝廷免费发放的禄米饷银等,已是个天文数字,另外宗室们都有田庄和生意,而这些却又是无需向国家缴纳税赋的。
所以说,大明朝廷之所以有今天的困境,同这些吸血鬼一样的宗室,是有绝大关系的,朝廷真的是有点不堪重负了。
但叶珣虽然认识到了这件事的危害性,却还没腾出手来处理,也就是说,这件事是有人在暗中兴风作浪,想要推翻叶珣在朝中的霸权。
流言蔓延的很快,叶珣这边还没到太原,各种各样的消息就都汇集到了他手中。
看着面前的各种奏报,叶珣却笑了,还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这就都要跳出来了吗?真是太好了。
在太原以东一个不知名的小村旁有条小河,春寒料峭,这个季节居然有人在钓鱼,要是换做一般人,肯定会觉得这个人脑袋有问题。
叶珣却不这么认为,这个人虽然有些问题,却是立场方面的,跟精神没关。
“张兄好雅致啊!我带了点烧刀子,不知道张兄可有兴致?”
垂钓之人转过头,上下打量几眼一手食盒,一手酒坛的叶珣,道:“我好像不认识你吧?你怎么知道我姓张?”
叶珣微微一笑,自顾自地坐在垂钓之人身旁,将食盒打开,里面有一尾糖醋鱼,还有一只烧鸡。
拿出两个酒杯倒满之后,才道:“我不但知道你姓张,还知道你叫张冠长,曾经想辅佐福王干一番大事业的,只可惜所托非人,最后只好一走了之,张先生,我说的可对?”
被叶珣叫出名字,张冠长眼神骤然一缩,片刻后才忽地一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叶公公大架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嘴里说着恕罪,语气中却丝毫没有请罪的意思,到了这时候问什么都是多余的,叶珣能直接找来,显然他的一举一动早就在人家的监控之中。
“实不相瞒,冒昧前来,是有件事一直困扰着我,恰逢路过此地,就顺道来请教一番。”
叶珣也很有默契地没提张冠长的从前,好像真的只是来拜访一个老朋友。
张冠长虽未说什么,眼中却闪过一丝暖意,叶珣能如此待他,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但也证实了传言不虚,叶珣果然是个胸襟气度都异于常人的雄才。
“叶公公请说,知道的,在下一定知无不言。”
“不论前朝还是本朝,很多执政者削藩最后都削掉了自己的脑袋,可我还是想试试,张先生觉得我应该从那里入手才好?”
听了叶珣的问题,张冠长不由愣住了,他万没想到叶珣居然会问他这个问题……
第398章 温水煮蛙
在张冠长讶异的眼神中,叶珣继续道:“是不是觉得我很傻?还是在想,姓叶的觉得自己权势还不够大,准备消灭所有朱家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我没有开发辽东之前,大明税收年入不过四百余万两,而这些银子有大半要花在宗室身上,以至于军饷、俸禄则连年拖欠,致使边军武备废弛,士兵无心恋战,而官员们的心思却又都用在如何捞银子上,试问这样的国家还有何前途可言?”
“我发行新币,主张开海通商,使国富兵强,造福的是家国百姓,可不是那些只知混吃等死的朱氏子孙,我刚刚才知道,我弄回来的那些银子,很快就又要用完了,因为按照祖制,朝廷不得拖欠宗室的禄米和饷银。”
“黄河大堤需要加固,两淮的灾民需要救助,九边的饷银也要及时拨付,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那样不需要银子?可是……嘿!”
说到激动处,叶珣不由长出了口气,喝口酒润了下嗓子,待辛辣的酒水顺着喉咙流进胃中,叶珣的火气却又上来了。
“叶某一介阉人,身后了无牵挂,只想在我有生之年,为我大明开创一片太平盛世。”
叶珣这番话固然有做作的成分,但大多还是发自肺腑的,不怪他生气,要不是京城那边不消停,他是准备要巡视九边的,现在却不得不取消行程了。
张冠长却被叶珣这番言论深深地震撼了,他万没想到别人口中唾骂的权阉,胸中竟有如此大的抱负。
按照他的理解,叶珣绝对是个大公无私之人,因为叶珣是太监,死了也就死了,不会有家人记挂,甚至还会背上一身的骂名。
而且江山终究是人老朱家的,治理的再好,到最后也跟叶珣没半毛钱关系。
所以只能把叶珣理解为一心为国的绝代忠臣。
沉默了好一会,张冠长才道:“公公应该知道温水煮蛙的道理,所以这件事可行,却急不得。”
叶珣叹了口气,道:“我也知道急不得,但我们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张冠长微微一笑,道:“首先请陛下传旨,藩王分封各地乃是洪武皇帝定下的祖制,任何人都不得更改,公公放心,只要旨意一出,所有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天下藩王,多有不法之事,想要治罪还不容易吗?但在做这些事之前,公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蜀王,不是说这个人有多难缠,而是蜀王是大明藩王中最富有的,又占据着蜀中地利,如果他要反叛,只需封锁进出蜀中的通道,公公再想解决他,可就难了。”
叶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关于蜀王的富庶,他一直也是有所耳闻的。
这一任的蜀王名叫朱奉铨,是第一任蜀王朱椿的十三代孙,不过貌似名声还不错,若要贸然加罪,怕还真不行,看来就得像张冠长说的,得从长计议才行。
想到这,忽地一笑,道:“张兄就打算在这隐居一辈子吗?”
张冠长也笑了,如果刚刚叶珣没有说那番话,他还是会把叶珣归类为权阉,但现在不一样了,若能跟着叶珣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也不负胸中所学啊!……
时间过的很快,叶珣这一来一回,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先去探望宝珠,宝珠的肚子还没有显怀,不过整个皇宫的人几乎都要围着她打转了。
听说叶珣回来了,宝珠几个女人也很高兴,马上吩咐摆宴,某种意义上说,这坤宁宫都快成叶珣的寝宫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明朝做仁君 (纣胄) 起点VIP2022-05-06完结我万历皇帝,千古第一仁君。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穿越 腹黑...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云开月圆) 起点VIP2022-03-31完结历史系学生丁辰穿越到后汉三国时代的宛城,眼看曹军就要大败,曹昂即将被杀。怎么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