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你说谁来了?”
  孙承宗也以为自己听错了,正常情况下,叶珣此刻不是应该在真定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还出现在自己家门外,自己没听错吧!
  不待门房重复,孙承宗就快步向门外走去,他相信门房不敢说假话,叶珣的名字也不是别人能冒充得了的。
  叶珣是一个人先赶回来的,真定府的后续事宜以及洛阳福王府邸方面的事,自然无需他出面,而新年是国人的团圆日子,宫里还有几个小女人在等他,所以就独自先回来了。
  进宫之前,叶珣觉得有必要跟孙承宗谈谈,毕竟辽东才是他的根,不安排个有能力的人去,他自己也不放心啊!
  孙承宗曾远距离见过叶珣,所以当他快步来到门外,见到负手而立的叶珣后,立刻就知道来的确实是叶珣本人。
  “下官参见叶公公,不知叶公公驾临,有失远迎……”
  叶珣摆摆手,笑道:“是我来的唐突,怎么!不邀请我进去啊!赶路太急,肚子有点饿,快给我弄点吃的。”
  一句简单的话语,无形中就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也让孙承宗稍显紧张的心情防松下来。
  “叶公公快里面请,来人,准备酒宴。”
  叶珣也不客气,跟着孙承宗来到他家的会客厅。
  看得出,孙承宗家境还算可以,没有方从哲家的寒酸,也没有过度的奢华,简约雅致,走在其中,很容易就让人放松心境。
  酒宴之前,茶水先奉上,叶珣喝口茶润了下嗓子,笑道:“有人向我推荐孙大人去辽东,不知孙大人有何想法?”
  孙承宗吓了一跳,自己只是个左庶子,是个讲课的老师,却不知被谁看上了,居然还推荐自己去辽东,这可实在是有点太意外了。
  似乎知道孙承宗在想什么,叶珣继续道:“孙大人就不必自谦了,孙大人的能力和才华,本公早有耳闻,今天冒昧前来,拜访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想听听孙大人对辽东目前局势的看法。”
  升官发财是每个人的愿望,不过发财对孙承宗来说,并不上心,他最想的是能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
  微一沉吟,道:“既然叶公公问起,那下官就说说下官对辽东局势的看法。”
  “皇太极逃到朝鲜,表面上看,叶公公已经完全收复了辽东,但辽东目前暗藏的风险也不少,首先就是民族问题,女真在老奴时期,对辽东各民族多有欺凌压迫,现在所谓的大金国已灰飞烟灭,昔日那些被压迫的人,肯定要对女真实施报复,此其一。”
  “其二,皇太极还活着,逃到朝鲜境内的女真军队也有数万,这就给了仍生活在辽东的女真各部一线希望,幻想着有朝一日皇太极能率军杀回来,所以这些人必然是辽东的不稳定因素。”
  “综合上面两点,下官建议叶公公,在对待辽东问题上,要恩威并施,对内,破其贼胆,对外,穷追猛打,不给皇太极任何翻身的机会。”
  听了孙承宗的话,叶珣不由长出了口气,老孙大人,名不虚传,心中能时刻想着江山社稷,这辽东巡抚一职,非你莫属了。
  袁应泰之后,辽东就再未设过经略一职,而新的辽东巡抚所管辖的地方,也要远多于大明的任何一位辽东巡抚,同时叶珣还会赋予他更多的权力。
  换句话说,孙承宗将是叶珣在辽东的接班人……
  

第367章 会议
  按照历史的正常轨迹,现在应该是天启二年的正月,年号和日期都没错,不一样的则是发生在正月的事。
  本应该老实猫在洛阳封地的福王朱常珣,以谋反罪被废除封号,贬为庶民永远圈禁,家产全部充公,用以对真定府的重建。
  要说让京城百姓最关心的却并不是这件事,而是朝廷的新制度。
  只取消司礼监一条,就足够京城士子百姓们谈论一阵了,更何况还有前所未有的新内阁制。
  这几件事加起来,就如同现在娱乐新闻,成为每个酒楼最为热门的话题。
  这么热门的话题,大明早报又怎能落后,一篇关于取消司礼监利与弊,以及新内阁制是否合适的征文,已经开始在京城流传开来。
  许多士子为了显示自己才华或是独特见解,纷纷向大明早报发行的地方投稿,据说有一些官员也参与其中,只是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还是那家酒楼,还是那些熟悉的面孔,谈论的也永远是发生在大明朝的最新话题。
  “我说诸位,咱们这位皇帝的胆子是不是也太大了些?要知道司礼监可是洪武皇帝所创,这么说裁就裁了,算不算有违祖制?”
  “裁了有什么不好?前有刘瑾,后有魏忠贤,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那一个不是祸国殃民?要我说裁了就对了,阉人干政,早晚必生祸端。”
  “这位兄台,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人家叶公公也是阉人,可你看看做的那些事,平辽东、定蒙古,这次又不费吹灰之力扫平福王之乱,这一桩桩一件件,那一样不是利国利民?要我说,取消司礼监可以,但应该让叶公公参政,起码比那些尸餐素位的官员们强。”
  “哎你们说,这事是不是皇帝冲着叶公公来的?要知道现在可是没人比叶公公执掌司礼监更合适了?”
  “哼!你懂什么?看看新内阁成员,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左都御史程瑜,叶珣的铁杆手下,户部尚书张铨,原辽东巡抚,兵部尚书袁应泰,原辽东经略,就是新任的吏部尚书李待问,也一直同叶珣关系密切,这样算下来,内阁八位阁老,叶珣一系已经占了一半,这跟他执掌司礼监有区别吗?”
  众人听了这个士子的话,顿时都沉默下去,可不是吗,内阁八位阁老,最主要的四个位置,都在叶珣的间接控制之下,叶珣的权利不但没有变小,甚至比以前更大了。
  见这些士子们不说话了,邻桌一位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谈论的大汉站起来。
  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道:“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说的话俺也不懂,但俺们辽东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叶公公主政辽东以后,老百姓能吃饱饭,日子也越过越好,不管是女真鞑子还是蒙古鞑子,都被叶公公赶跑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活了。”
  “有次在街上,有人辱骂叶公公是什么阉贼,俺一拳就打掉了他四颗门牙,朝廷大官多了,可谁管过我们辽东人?”
  “朝廷大事俺不懂,俺只知道有叶公公在,咱汉人百姓就不会再受欺辱,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汉语气洪亮,看衣着像个过路的行商,话说的虽有些粗糙,却是实实在在。
  士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多人心中都涌过一个念头,读了一辈子书,却好像都不如一个粗汉看得明白,什么阉人不阉人的,只要能对这个国家有利就是好人。
  这样的讨论,几乎在京城每个角落都在进行着,有赞成的,当然就有反对的,但对裁撤司礼监一事,大多还是赞同的,毕竟这是读书人的天下,而读书人基本都是比较讨厌太监参政的。
  就在京城士子百姓将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之际,新鲜出炉的内阁八位阁老也开始了新年后的第一次会议。
  除了内定的四位阁员,还有大理寺卿邵辅忠,礼部尚书杨嗣昌,刑部尚书王寅,工部尚书赵赢。
  千万别小看这四个人,因为在每个人身后都有个利益群体。
  叶珣提出几个阁员名单后,剩下的人选让李待问决定,而李待问作为三朝元老,对朝中错综复杂的格局早就心中有数。
  换句话说,选出这四个人也是李待问为了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而不得已为之,因为按照叶珣的意思,今后将不设内阁首辅,实行轮换制,每人执笔七天,然后交由下一人。
  可以说这个轮流执笔制,才是最让各方看重的,第一个执笔人,是以抽签形势产生的,却是大理寺卿邵辅忠。
  因为朱常洛的短命,在坐的除了伤愈复出的程瑜,都算得上是三朝元老。
  邵辅忠就十分看不上年纪轻轻,却能跟他比肩而坐的程瑜。
  干咳一声,朗声道:“第一轮本官执笔,还望各位同僚大力支持,今天有几个事要定下来,一是马上要大考了,今科主考官的人选要定下来,二是对魏忠贤阉党的追查事宜,第三件事是春耕将至,京畿一带缺少耕牛,需要紧急从辽东征调一批,第四是追加对江淮受灾地区的赈济……”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家伙早算准自己能执笔这一期内阁呢,居然絮絮叨叨地弄出十多条来,而且其中有好几条都涉及到了辽东。
  邵辅忠在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有意无意地扫过程瑜,显然是想看看程瑜的反应。
  伤愈后的程瑜明显瘦了不少,人却也更精神了,坐在那双目半开半瞌,好像睡着了一般,也始终没有对邵辅忠的话,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见。
  说了一会,邵辅忠的嗓子终于有点干巴了,就在他端起茶水润嗓子的空档,工部尚书赵赢说话了。
  “不知程大人可有什么说的吗?”
  程瑜微微一笑,道:“组阁的时候,诸位大人就应该知道,不论那种政令,想要施行下去,必须有内阁半数以上的阁员同意才行,不是那个人能单独可以决定的,所以下官没什么可说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