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拨乱反正了。
以天下的人力、物力,讨平区区一个西川可以说是轻松之极。
能看到这一点的川中士人不在少数,权衡利弊之后,他们自然会有一个较为理智的选择。
这从身为川中士人之首的杨盛、张禄的模棱态度就能看出一二来。
而杨错,虽然受邀参与议事,但只是静坐一旁,充当着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还未到我直接插手的时机。
就在这第十天,韩澄回到成都,同时带回了柏茂琳的人头。
狡猾如狐的柏茂琳,虽然心思费尽,最终还是未能逃脱韩澄这个老练猎人之手。
韩澄一回到成都,就立即痛斥士人们只知争权夺利,却将高适的大祭一事忘却的一干二净。
高适遇害身亡已经数月有余,由于正处战事之中,韩澄等人没有能力,刘辟一党没有放在心上,本该隆重大办的高适大祭竟被耽搁了下来。
如今局势安定,正应该尽快补办,并将高适的骸骨由江州搬迁到成都来,与当年被害的军民安葬在一处。
或许是没有想到,或许是刻意忽略,一众川中官员确实将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情置之脑外了。
直到韩澄这一发火,才真正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紧急准备了三天后,以韩澄、柏贞节、杨盛为首的川中文武官员,在高适的衣冠冢前举行了隆重的大祭仪式。
祭品中,除了必要的三牲外,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以段子璋为首的十二名谋叛首恶之人及刘辟、柏茂琳两颗首级。
返回成都之后,为能尽快稳定川中人心,韩澄曾主动当着川中群臣的面发誓——再次重申不会追究附逆地文武官员的罪责。
不过,这里面却并不包括段子璋等十二名首恶之人。
早早得知韩澄会在大祭时以段子璋等人的性命祭祀高适在天之灵,一众川中官员虽然心有戚戚、暗自感叹,但却没有出现什么恐慌。
主持大祭的人选,照理自该是身份越尊贵越好。
以职位爵位论,如今身在西川的文官武将,无出杨错之右者,而且他还有着朝廷代表的这一层身份。
当柏贞节代韩澄向他提出主持大祭的恳求时,杨错未加思索地应允了下来——这本来就一个极好的收拢人心的机会。
不过,在大祭仪式上,实际所要我做的事情并不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诵读祭文。
当杨错以极其洪亮的声音诵读完祭文后,祭祀仪式上最大的看点终于来临。
活祭!
当段子璋一众十二人被兵卒押解至高适的衣冠冢前时,他们明了了自己的命运。
有两人当场吓得晕死过去,更有三人下身失禁,尿液沿着衣袍滴落下来,很快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小摊水洼。
其余几人也个个面色苍白,浑身颤抖。目光呆滞。
唯一稍显得正常些的人,就是段子璋。
他原本还曾想献计求存,并向韦皋表达了这个意愿。
韦皋当时虽然诈做应允,其后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时间稍久,以段子璋的智慧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从他此刻地表现看来,他已经认命了,甚至显得有些无所顾忌。
“韩澄,你自以为是高适麾下头号挚臣,若不是你莽撞行事,高适何致遭难?杨盛、张禄,你等若当真如自诩一般忠贞。为何不慷慨成仁,反而甘投于刘辟?最后又再倒戈,分明是两面三刀之极!”
“牛敞。你这绝世佞臣,当日高适以你狂妄无德弃你不用,你常常亢骂高适;刘辟宽厚为怀,重你任你,你却不识知遇之恩。以你德行。三年之内必遭横死!”
段子璋肆无忌惮地对川中重臣一一点名,破口大骂。
韩澄、柏贞节面色冷淡,完全当段子璋是死人一般;杨盛同样面色平淡,他是喜怒不形于色。
相形之下,牛敞却是满脸铁青之色,虽然克制着自己的行动,但那对喷火的眼眸似乎要将段子璋吞噬下去。
当屠刀临头地那一刻,段子璋仰天长叹:“吾有经纶之才,恨无纵横天下之日,惜哉。惜哉……”
刀片挥舞,满腔热血自断颈处激喷如泉,十二颗人头如滚地葫芦一般跌落尘埃之中。
大祭仪式之后,寻了个机会,杨错将韩澄、柏贞节、杨盛、张禄共邀于一处,就西川的未来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商谈。
从抵达成都之日起,杨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杨盛、张禄等人做出了表态。近半个月的时间,他们自己也该有了成熟的决定。
面对身为川中文武之首的这四人,杨错再没有做什么掩饰,很坦诚地表明了将西川收入朝廷麾下的意思。
韩澄和柏贞节沉默而未置可否。
不过,以韩澄地耿直性情,没有立即恼怒翻脸,其实已能表明他的一些态度。
稍后,还是杨盛先开了口。
他首先询问了能否让高侃继任益州刺史。
杨错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反问经过一年多的战乱后,西川最需要地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人心的安定,民生的恢复。
如果让一个无法实际理事的少年主掌西川,随之而来的权力斗争将无可避免。
沉吟了片刻后,杨盛再次询问我对西川有何打算。
想了想,杨错很坦然地告诉杨盛,及韩澄、柏贞节、张禄,朝廷已经派张延赏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间稍长或许会换其他的地方官员接任,但川中士人的权益绝对不会受损。
其他的方的官员可以到川中为官,川中官员同样也可以到其他州郡出任刺史、郡守,朝中肯定也会有川中才华卓异之士出任要职。
为了打消杨盛等人的顾虑,杨错很简单地列举了一个现成的例子。
最近几年,朝廷官员交叉为官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这既促进了治政清廉,同时也没有损及两州士人的利益。
思索了许久之后,韩澄、杨盛等四人最终接纳了杨错的主张,同意归附。
两日后,韩澄、柏贞节、杨盛、张禄等五十余名川中文武官员联名上表,奏请朝廷巡抚西川八郡,以安川中民心。
十日后,飞鸽传书至成都。已故高适,朝廷赠礼部尚书。并下旨,由翰林院博士把高适的诗编写成《高常侍集》,流传于世。
同时,诏告天下——大唐皇帝陛下即将巡幸成都府。
第151章 暴露身份
==========================
梁州,南郑县。
时值十一月初,深秋的太阳虽然高挂天空,但天气已经开始逐渐转凉。稍带凉意的秋风为汉中盆地平原换了一身秋装。
一亩亩耕田整齐的横列着,那中间是逐渐呈现出金黄色的稻禾。
南郑虽然位处蜀中北部,但因特别的地势和气候,粮食的成熟期比之中原一带要早上大半月。
至多再有半个月,田间的稻子便可以收获了。
在唐代时期正处于第四温暖期的末尾,气温处于温暖的时期,所以相比于其他地方收稻谷都晚一些。
不同于前两年的涝旱,今年老天爷出奇地仁厚,全年风调雨顺,庄稼的长势异常喜人。再加上战乱在最短时间内被平定,战争似乎逐渐在远离。
眼见丰收在望,田间垄上,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
百姓们一边忙着搁田,将田中的水位降至土面露出,另一面又要防止鸟雀啄食成熟在即的粮食。
一名坐在田垄头稍做歇息的老农望着自己田地里的庄稼,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喜滋滋地与其他乡人唠着家常。
不多时,自远处官道朝田垄间走来的一行十余人,引起了乡农们的注意。
虽然不知道来人是谁,但乡农们大概也能猜出应该是官家的人。
自从朝廷收复梁州开始,州县里的大人们都会亲临田间巡视,探访民生民情,乡农们基本也习以为常了。
那一行人在左右张望田垄间的繁忙景象时,很注意脚下的情况,基本没有践踏到田里的庄稼。
“老丈安好!”一行人中看似是为首的一名中年男子,和声向那老农招呼道。
“见过各位大人!”虽然十数人都是身着普通的布袍,但颇有阅历的老农还是能够看出这一行人,尤其是这名说话中年男子身份地不凡,连忙恭敬地行跪拜礼。
不远处的其他几名乡人也相继赶来行礼。
中年男子留意到老农悬于腰间的一枚造型奇特的铜质小牌。弯身将其扶起后,正色说道:“老丈是民爵之身,不必如此多礼。可否将民爵铜牌借于在下一看?”
老农忙小心翼翼地解下腰间铜牌,双手奉给对方。
接过铜牌仔细地看了看,中年男子轻叹说道:“两子从军,一亡一残,老丈为朝廷付出的太多。朝廷有愧于您啊。”
为了加强朝廷对百姓的了解,打破大地主对民众的控制和隐瞒,仿效大秦颁布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
通过对军功的直接体现和相应的福利,来激励广大百姓入伍的士气。
通过领爵位的百姓,可以掌握人口的实际情况,同时把荒芜的土地分出去。只有这样做才能分配土地,让天下真正从战争中恢复。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云开月圆) 起点VIP2022-03-31完结历史系学生丁辰穿越到后汉三国时代的宛城,眼看曹军就要大败,曹昂即将被杀。怎么办?在线...
-
我在亮剑当战狼 (寂寞剑客) 起点VIP2022-05-17完结特种兵王野,一觉睡醒来到了亮剑世界。从此,晋西北铁三角之一的李云龙麾下又多一员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