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中唐之潜龙在渊 (秋予岸)


  安禄山气极,又命人传严庄到御前,狠狠的责骂了严庄一顿。
  严庄挨了一顿臭骂出来时,正巧遇上了安庆绪。
  两人眼神交汇都懂对方的意思,又到晋王府里饮酒。
  安庆绪亲自给严庄斟酒,严庄言谢,接过酒杯一口饮尽。
  严庄苦笑道:“我今天只是挨陛下一顿臭骂,再过几天只怕是又要挨一顿打才算数。”
  安庆绪无奈道:“父亲自登位以来,性情变得喜怒无常,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严庄本欲说话,见左右有人在,便不开口。
  安庆绪会意,命侍女们都退下去。
  严庄这才解释道:“陛下得位不正,心里自然疑心生暗鬼,何况潼关不能进,四面进攻又多受到掣肘,自然脾气不好。”
  安庆绪冷声道:“严侍郎的意思,我军形势不好。”
  严庄忙道:“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希望晋王多加留神,千万不要轻易孤身入宫。陛下现在这个样子,谁都说不准接下来陛下会干出什么事。”
  安庆绪深以为然。
  自此以后,安庆绪在衣服里穿着甲胄,出门还带着亲兵。
  蔡希德率领步骑两万余人抵达博陵,与史思明汇合。不久,又有大将牛廷阶率领步骑一万增援史思明,至此史思明有叛军五万。
  史思明大喜道:“将军能来,真是天助我也。这回我定要将唐军大败,以报我累败之仇。”于是率领叛军从博陵出,前往攻打曲阳。
  此时此刻,郭子仪和李光弼合军一处,屯兵曲阳。得知史思明即将前来的消息,立刻一起协商如何破敌。
  郭子仪道:“敌军此来,急于报仇,不可正面交锋。不如深沟高垒,挫其锐气,待敌疲惫时,再出兵破敌。”
  李光弼笑道:“我倒是有个更有趣的计谋,如果能顺利实行,则史思明必然被我等击败。”
  郭子仪笑道:“愿闻其详。”
  李光弼在郭子仪耳畔,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郭子仪捋须大笑,认为是一条好计谋。
  次日,升帐议事。
  郭子仪命仆固怀恩麾下兵马为第一队,浑释之为第二队,高睿为第三队,郭回光为第四队。等到史思明攻城不下懈怠时,这四队人马不分昼夜轮流袭扰史思明,直到史思明所部疲惫为止。
  朔风劲,烈日炽,鼓角齐鸣,大地颤动。
  史思明自持兵多,抵达曲阳后立刻率军猛攻曲阳城。李光弼和郭子仪轮流镇守城池,使军士信心高涨。
  飞箭如雨,滚石如雷,杀声与吼声响彻大地。
  史思明真的是拼命了,一天数次攻城,连续数日不曾间断。
  郭子仪见将士们心头忧虑,于是宽慰道:“敌人仗着兵多,如此这般轮流攻打却不能取胜,说明实力不过尔尔。只需要稍微忍受,敌人必然退走。”
  史思明看攻不下曲阳,只能选择长期围困的法子。于是在城池外数里筑造起堡垒,准备同郭子仪相持。
  郭子仪见状,命令仆固怀恩率军出击攻打史思明,旨在袭扰不要硬拼。
  仆固怀恩领命携子女出城,迎战史思明。
  史思明大喜,以为是郭子仪按捺不住所以出城交锋。于是调动兵马,围攻仆固怀恩所部兵马。
  双方在距离曲阳不远处交锋,由于都是骑兵,到处是哒哒的马蹄声和马的嘶鸣声。仆固绰一身红甲,率领亲兵在外围不与敌军硬拼只射箭。敌人靠近,她就往回跑,边跑边射箭。敌人退走,她就步步紧逼,边靠近边射箭。
  仆固怀恩亲手斩杀数名步军将领,使得仆固军士气大振。
  史思明看不能取胜,又调兵马来围。
  郭子仪看仆固军危险,亲自带兵出城解围。进攻史思明的侧翼,导致史思明的包围圈被击破。
  史思明害怕郭子仪趁机再攻自己,立刻鸣金收兵。
  仆固怀恩谢郭子仪亲自营救,郭子仪却自言是指挥失误。
  双方都高兴的回府。


第25章 分析局势
  =========================
  自安禄山造反以来,局势风云突变,终于转向有利于唐廷的一面。
  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切断了河南叛军和范阳的道路。
  他们正积极谋划,准备一举攻克范阳。
  在南方,阿史那承庆等将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由鲁炅所率领的南阳军。
  在东南方,令狐潮等将也无法过雍丘。就算过了雍丘,还有许远镇守的睢阳城。
  局势可谓一片大好,这也客观上促成了玄宗皇帝的错误判断,以为天下很快就能平定。
  杨国忠察言观色,开始鼓吹让哥舒翰出兵,痛击潼关外的叛军。
  在他眼中,潼关外的叛军因为四面出击不断被抽走,已经只剩下“老弱病残”,根本不足畏惧。
  还有大量的唐军长期掌握在哥舒翰的手里,杨国忠非常不放心。
  万一哥舒翰学袁盎劝说皇帝杀他,可以借此削弱叛军的旗号;又或者是率领大军反向逼宫,那可就不妙了。
  杨国忠和哥舒翰曾经的确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蜜月期,但那指的是安禄山还效忠唐廷的时候。
  然而随着安禄山的造反,杨国忠已经不需要依靠哥舒翰,再加上安思顺和霸上屯军的事情,导致蜜月期随之结束。
  接踵而至的是彼此猜忌!
  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他找来了严庄,告诉他此事,一起商量对策。
  严庄道:“陛下这是天赐良机,说明公主的计策奏效了。陛下只需要派细作潜入长安宣扬崔乾佑兵少,不足为虑。唐皇昏聩,必然中计。到那时哥舒翰从潼关出征,天下就是陛下了。”
  安禄山大喜,从了严庄的妙计。一面派人告诉在潼关的安思霖,让她继续施展诱敌之计。一面派手下人潜入长安,大肆宣扬说叛军已经人心不齐,只剩下老弱病残。
  李倓的目光仔细巡视一遍堂中众人,扬声说道:“诸位,今日传来朝廷的消息,西平郡王已率大军三十余万出潼关讨伐叛军,估计这会儿两军已在潼关外展开激战。”
  堂中众人顿时一片哗然,轻声议论起来。
  杨错一早就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所以并没有感到意外。但是他的心里还是暗暗有些感叹,朝廷实力的确强劲,三十万大军,这样的兵力是自己难以想象的。
  但是更让他想要感叹的是再过不久的时间,这三十万大军还能剩下多少?
  潼关之战是一个分水岭,在不久之后长安就会沦陷,这是大唐王朝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失去长安城。
  从此强盛的大唐王朝江河日下,在宦官、藩镇割据和党争的泥潭里越陷越深,逐渐走向消亡。
  在杨错的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朝廷可以打赢的,因为等叛军潼关一战打赢后,再进军长安,很大概率也就会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了吧。
  但是此战的胜负结果,却是杨错根本就是无力改变。
  他现在所能做的事,只能是尽量增加自身实力,以应付将来可能与安史叛军间会发生的大战。
  李倓轻咳了一声,示意众人安静下来。他看作为主要人物的杨错没有出声,转头向杨错道:“妹夫,你认为此战结果如何?”
  杨错被问,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诸将:“你们以为呢?”
  诸将面面相看,杨天佑斗胆道:“我以为,叛军四面出击,兵源必然不足。如果潼关坚守则有希望大获全胜,如果纵兵出战,则难以取胜。”
  众人有人点头,有人皱眉,莫衷一是。
  李皋愕然说道:“潼关精兵三十万,远超叛军,当可获胜吧!”
  单凭兵力多少就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要真是那样,大家不如拼命征兵,而后拉出来比一下人数多少不就行了,何必拼的你死我活呢。
  听了李皋的话,杨错心中暗暗想到,但是他也没有直接反驳李皋,毕竟军事上不是李皋擅长。
  杨错转而看向李倓,问道:“建宁郡王与安贼有过多次接触,郡王认为此战结果是怎样?”
  李倓虽然个人极度厌恶安禄山,但他没有因为个人的好恶胡乱评价,略一沉吟,缓缓地回道:“西平郡王虽然善战,却患病在身,又有朝廷方面的巨大压力,只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何况在前线真正指挥的人是安禄山的女儿,安思霖。对此,妹夫比我有发言权。”
  没想到建宁郡王居然把皮球踢回来,杨错心中苦笑。
  面对踢回来的皮球,不能不接。杨错笑道:“正是呢。毕竟我做过她一段时间的枕边人,说不了解是不可能的。只是时间不长,毕竟光踹我下床,都不知道多少次。”
  众人哈哈一笑。
  李倓也被杨错的幽默给逗笑了,捋须微微一笑。
  杨错突然脸色一沉,道:“玩笑归玩笑,潼关之战从哥舒翰出关一刻开始,属于是败局已定。安思霖敏锐的抓住了,突破潼关意味着攻破大唐帝都的重要性,怎么会不留下精兵。”
  他接着举例道:“春秋时,楚武王领兵讨伐随国,故意以老弱病残示弱。当时随国大夫季梁,就认为这是诈术。随公不听,招致惨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