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中唐之潜龙在渊 (秋予岸)


  袁履谦带兵杀死这些人以后,立刻直扑官驿,亲手举刀,斩杀李钦凑。直到杀死李钦凑后,袁履谦才出声痛骂道:“奸贼合该有今日!”
  紧接着,带着李钦凑的首级回报颜杲卿。
  颜杲卿亲手捧着用布包裹的李钦凑的首级,放在西面摆放的供桌上。对着西面,焚香遥遥叩拜道:“臣颜杲卿、袁履谦为国杀贼。请苍天厚土、大唐列祖列宗庇护,使臣能事成。”
  言讫,和袁履谦对着西面三跪九叩。
  次日,高邈从幽州回来。
  高邈人未到,骑兵先到。袁履谦与心系大唐的忠心之将们,将数名骑兵诱骗入府,杀之。再装作没事儿人似的,在外面迎候高邈。等高邈一到,谎称是太守设宴款待高邈,请高邈前去赴宴。
  高邈尚未回营,不知道李钦凑已死。听说太守请赴宴,也就毫无怀疑的前往赴宴。谁知刚到太守府内,就被擒拿。
  又传有叛将何千里从安禄山主力军前来,巡察常山郡。
  颜杲卿泰然不惊,立刻命袁履谦率人在官驿附近埋伏,见到何千里立刻出击拿下何千里。
  何千里果然中伏,为袁履谦所擒。
  颜杲卿派子携带李钦凑首级并二将,前往长安献捷。与此同时,亲拟表文传檄天下,直言陛下已经起兵讨伐安贼,于是河北数州望风归附。
  颜真卿也在平原起兵,兄弟二人首尾呼应,天下震动。
  正在洛阳与封常清交战的安禄山得知此事后破口大骂,他不是骂颜杲卿反复无常,而是骂严庄和高尚,说他们误我。
  说什么天下可以立刻平定,唐军没有可以战斗的兵力云云。
  无巧不巧的是严庄当时刚好就在安禄山的身边,安禄山骂完之后觉得还不解气,竟然拿起鞭子就是给严庄几下。
  安庆绪慌忙上前拉住安禄山,安禄山才没有继续打严庄。不过安庆绪日子也惨,被安禄山顺手打了五鞭子。
  诸将心寒胆战,相顾左右,而不敢言语。
  安思霖从外面进来,及时从父亲手里夺走了鞭子:“父亲,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必为了一件小事而生气。”
  安禄山气鼓鼓的把手一挥,众将都赶紧退下。
  安庆绪搀扶着严庄,看了妹妹一眼也走了。
  等他们都走了,安思霖劝道:“父亲,如今四面唐军兵马虽多,却不是精锐,不是我们的对手。洛阳在望,只需鼓噪西进就可夺下洛阳,进逼长安。如此形势,可谓一片大好。就是事有不成,以我等势力足可割据一方,谁又能对付我们呢?严庄和高尚都是佐命元勋,不可为了一点小事责骂他们。这样会使其他将领心寒,大事反而不成。”
  “我女儿说的对呀,都怪我一时气糊涂了。”安禄山大笑道。
  他命人赐给严庄和高尚束帛数百匹。因严庄挨了三鞭子,多赐三百匹。但是挨打的安庆绪,没有赏赐。
  严庄得到这批赏赐以后,将五百匹束帛赠予安庆绪,以谢他相救之恩。
  安庆绪却推辞不受。
  但安思霖劝他收下这些束帛:“兄长高风亮节没有错,但结交大臣可不是一味地赐予,更需要适当收东西。有来才好有往嘛。”
  安庆绪听了,当即欣然收下严庄的赏赐。


第14章 劝谏失败
  =========================
  安禄山兵锋直抵洛阳的消息,很快传到岐州。
  这些日子,杨错过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有和政郡主在身边为伴,日子过得舒坦。
  忧的是为朝廷大局担心,安禄山兵马已经抵达了洛阳。
  和政郡主皱眉道:“夫君,安禄山虽然进军洛阳。一是封常清骁勇善战,二是安禄山兵马远道而来已经疲惫。如果这时交锋,应该没问题。”
  杨错披着长衣,在灯下看着地图,淡淡道:“这只是表象,安禄山虽然疲惫,但是麾下百战精锐,异常骁勇。而封常清招募的兵马都是业余,不能抵挡啊。”
  “那该怎么办?”
  “为今之计,只有死守潼关才是上策。”杨错当场写了一封信交给和政郡主,“带回去给太子,就知道怎么做了。”
  和政郡主小心收下,郑重的点头。
  事实上,也和杨错猜测的大差不差。
  封常清与安禄山交战于上东门,大败而还。再战都亭驿,还是不胜。退守宣仁门,还是失败。封常清迫不得已只能伐木阻塞道路,率领残兵败将往西到陕郡投奔高仙芝。
  从此洛阳再也没有防守的力量,原守将毕思琛和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洛阳留守李憕对在洛阳的御史中丞卢奕道:“我等皆是国家之臣,当死战报国。”于是率领残兵与叛军交战。
  但是此时洛阳已经是风声鹤唳,唐军兵无战心。李憕和卢奕很快被擒住,解送至安禄山前。
  安禄山问道:“汝等可愿意降我?”
  李憕直言道:“我侍奉陛下,与尔同朝,岂能降贼。大丈夫死则死矣,何须多言。”
  安禄山又问卢奕。卢奕不答,然而眼神已经说明一切。安禄山于是将他们斩首于东门,并且派人将二公及蒋清的首级送往河北,以此恫吓唐军其他官吏。
  二公事迹后来收录于《忠义传》,流传于世。唯一可惜的事情是,忠烈千秋的卢奕,却有一个奸相儿子叫卢杞。
  安禄山杀了二公后,遂任命张万顷担任河南尹,镇守洛阳。本来安禄山想劫掠洛阳,却被张万顷出言制止。
  张万顷道:“公欲取天下,以洛阳为都,则需要庇护一方生灵。从来没听说过,皇帝会劫掠自己的国都。”
  安禄山听了,于是放弃这个想法。
  且说在安禄山整理洛阳事务的时候,封常清引败军逃到陕郡高仙芝麾下。此时的陕郡已经是风声鹤唳,当地官吏百姓无不逃遁。
  封常清说服高仙芝道:“反贼势大,兵锋正盛,不可力敌也。潼关据有天险,易守难攻,且没有大将镇守。如果叛军攻克潼关,则长安危矣。不如我们放弃陕郡,进驻潼关。”
  高仙芝深以为然,一面遣使告知洛阳战况,一面领兵退守潼关。
  安禄山的大将崔乾佑立刻跟上,夺占陕郡等地,进而攻打潼关。
  高仙芝和封常清领兵据守,击败崔乾佑。
  这个时候,安禄山没有心思西进。他开始筹备在洛阳的登基事宜,叛军的攻势暂时缓解。
  封常清的连战连败,高仙芝的退守潼关,洛阳的沦陷,河北没有义士的悲痛(当时颜真卿的献捷还没到长安),令玄宗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面对汹涌的贼情,玄宗开始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同时又害怕满朝大臣将导致叛乱的怨气归咎在他身上,接着怂恿太子夺位。于是召来太子和宰相,到身边来问话。
  玄宗道:“朕在位快五十年了,早已经倦怠政事。去年秋天就想退位,由太子继位。朕可安享尊荣富贵,颐养天年。没想到水灾和旱灾相继到来,导致退位一事延宕至今。刚灾情好转,逆胡安禄山又犯上作乱。朕当亲征灭贼,由太子监国。待事情平定后,太子继位。”
  话音刚落,李亨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流泪道:“陛下明鉴,儿臣才疏学浅且年幼,尚不足以担当重任,请陛下收回成命。若陛下信得过儿臣,儿臣愿领兵亲征为陛下讨灭逆胡安禄山。”
  玄宗忙起身搀起太子,并道:“朕固然知道你的心意。只是天下局势到这个地步,终究是朕的过错。朕若不退位,无颜面对列位大臣和天下黎民。”
  李亨道:“安贼所作所为皆是其野心所致,与陛下毫不相干。安贼以下犯上是不忠,辜负陛下厚望是不义。如此不忠不义之人,自有天灭之。”
  玄宗掩面大哭,叹息不止。
  李亨在一旁劝解。
  杨国忠在一旁看到他们父子这样的表演,吓得魂不附体。
  自己被指认是讨伐对象,不由得联想起汉景帝的诛杀晁错的行为。
  一旦太子登基,自己肯定是太子头一个收拾的对象。
  朝会散去,杨国忠暗中使人求告杨贵妃,请她务必打消皇帝亲征的念头。
  杨贵妃心知玄宗不是真心的想亲征,只是托词试探太子而已。但这话绝对不能对外人说,于是只告诉来人说,她知道,并叫杨国忠只管安心理事。
  玄宗回到后宫,来到杨贵妃居住的地方。
  杨贵妃率宫女们跪迎玄宗到来,并服侍玄宗舒舒服服的安坐享用水果。
  到了玄宗心情舒服的时候,杨贵妃道:“听闻陛下将要亲征,贱妾不才愿随陛下一同前往。”
  皇帝眼神一瞥,不冷不热的问道:“这是你从哪里听来的话?”
  杨贵妃道:“广平郡王的王妃崔氏方才进宫,对我说的。”
  玄宗长吁一口气,叮嘱道:“下次崔氏再进宫来见娘子,娘子告诉她好好服侍广平郡王,国家大事不是她一个妇人所能谈论的。”
  “是。”杨贵妃应了一声。
  杨贵妃知道皇帝表面上是说崔妃,实际是在说她。但是杨贵妃不在乎,起码做到了两件事,一是确定皇帝不会亲征,二是趁机小小的栽赃了一把太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