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开始拯救名著 (黑色尼古丁)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黑色尼古丁
- 入库:04.13
其他门口的将领早就听到午门的鼓声,鼓声一响,必定是有大事发生。
敲鼓者,无非两种,军国大事,特大冤情!
而这两种,无论哪一种,都是可以直面皇上的。
鼓一响,无论皇上再干什么,哪怕是在教育小老婆,都要出来处理。
一路上的禁军非但没有人阻拦,没过一道门,还会有士兵紧紧跟随,寸步不离,另外还有人已经向里面禀告了。
午门将领就这么带着信使一路走到了乾清门外。
这时候早有太监向里面通报了,景隆帝此时正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在听到有八百里加急军情的时候,也是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人呢?快将人带进来!”
戴荃自然明白八百里加急军情是什么意思,连忙朝着外面跑去,刚来到门口便看到午门将领一路高声大喊一边让人抬着人快速向着这边而来。
一见到他们,戴荃不等对方行礼,便直接说道:“快,直接抬进去,皇上紧急召见!”
午门将领亲自抬着那信使来到了御书房,此时的景隆帝已经没有心情处理政务了,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不时的朝着外面看去。
一见到戴荃领着几人进来,便马上问道:“军报呢,在哪里?快拿出来让朕看看!”
戴荃从信使的手中接过军报,然后才双手奉给了景隆帝。
景隆帝一手拿过军报,先是看了一下封印,见封印完好,这才迅速的拆开信封,看向了里面的内容。
鞑子大汗亲率三十万大军,进犯宣府镇,宣府镇四周关隘已经陷落,此时正攻打宣府,围赤城,又遣别骑攻甘州,大同参将吴有荣迎战鞑靼,兵败战死!
迅速的看了一遍内容,景隆帝瞬间便大惊失色。
宣府镇乃是九边重镇,离京城不过几百里的距离,若是宣府有失,京城恐也会有难。
之前鞑子大汗就率军侵犯,被贾琏杀死了小儿子,这才因为身体原因退了回去,这次恐怕也是有备而来!
想到这里,景隆帝便对一旁的戴荃说道:“宣内阁几位阁老,六部尚书,兵部,户部左右侍郎。”
第九十一章 抚远大将军贾琏
很快,内阁几位阁老,六部尚书,兵部,户部左右侍郎都已来到了御书房。
见人来了,景隆帝直接便说道:“将急报给他们看一看,看完都议一议该怎么办。”
戴荃闻言将御案上的加急文书递给了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杨益接过加急文书仔细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心惊,来之前只知道有紧急军情,却不知道情况居然如此危机。
三十万大军压境,这已经多少年没有打过这么大的仗了。
上一次鞑子大汗领兵来犯也不过是十几万人而已。
越看心情越是担忧,快速的看完之后,便交给了身旁的内阁次辅周敷臣,周敷臣快速的看了一遍之后,顺势传了下去。
等所有人都看了一遍之后,景隆帝便问道:“现在鞑子三十万骑兵犯边,宣府岌岌可危,现在该怎么办?”
内阁首辅杨益首先开口说道:“回皇上,臣以为当派京营快速增援,另外从其他几处重镇调兵遣将增援宣府。”
内阁次辅赞同道:“臣以为首辅大人说的不错,皇上,现在最重要的是增援宣府镇,鞑子三十万骑兵,而宣府只有不到十万人马,其中骑兵至于不到五万,臣觉得从京营中抽出五万骑兵快速增援宣府,另外从邻近的几个地方调兵增援赤城,甘州等地,这样也好减少宣府镇的压力。”
兵部尚书赵大夏闻言反驳道:“皇上,臣以为万万不可调地方兵马增援,地方兵马疏于习练,剿匪还可以,若是和鞑子打仗,恐怕只会给鞑子增加战绩,反而让宣府将士士气下降,此举不妥。”
景隆帝闻言点了点头,兵部尚书说的他也是知道的,地方的兵马现在就是一群老爷兵,靠他们去增援,简直就是直接让他们去送死。
户部左侍郎说道:“皇上,臣以为此时当选一良将,领骑兵先去增援宣府,另外当从宣府附近的地方调集粮草,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景隆帝点了点头,赞同道:“粮草的事情就交给户部了,先征集一批粮草送过去,不能让宣府的将士饿了肚子。”
户部尚书出列应下之后,景隆帝便继续问道:“各位还有什么办法,该说的都说一说。”
兵部左侍郎这时出列说道:“回皇上,臣记得九省统制王子腾王大人王大人此时正在辽东,皇上可让王子腾调兵快速增援宣府,让其骚扰鞑子骑兵,减少宣府的压力。”
景隆帝眼前一亮,王子腾升为九边统制已经一年多了,现在正在辽东巡边,若是王子腾带兵去宣府的话,或多或少都能起到一点作用,毕竟王子腾也是实打实的武将。
想到这里,景隆帝便直接说道:“那就让王子腾从辽东领兵三万支援宣府,告诉王子腾,只可骚扰鞑子,尽可能的分散鞑子兵力,让其不能全力攻击宣府镇。”
“那就先这样,现在说说当派何人领京营去增援宣府镇?可有人选?”
周敷臣拱手说道:“皇上,臣举荐京营节度使孙克清,此人骁勇善战,在京营极有威望,是领兵的最佳人选。”
“皇上,孙克清万不可动,此时不光要增援宣府镇,还要防着鞑子一旦攻破了宣府镇,那京城的威胁可就大了,所以孙克清此时不宜出征,不光如此,还要尽快调周边兵马进京,万一鞑子攻破宣府,那就是长驱直入京城,到时候如果没有防备,臣恐有变。”首辅杨益说道。
杨益比谁都清楚,此时的京营已经不是以前的京营了,所以将京营的兵马派出支援宣府之后,就必须要调周边兵马进京拱卫京城,不然宣府一破,京城绝对会出大问题。
景隆帝听到这话,也是有些后背发凉,首辅说的情况并不是不可能发生,而且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若是宣府不保,那鞑子就可长驱直入,不到三日就可到京城,到时候再想反应过来可就难了。
兵部尚书赵大夏安慰道:“皇上,杨大人的话虽然有理,不过那是最坏情况,要知道京营三大营可是有着二十余万人马,哪怕派出五万人马增援宣府,也还剩下十八万人马,虽然说京营的将士出城克敌或许有所不足,但守城还是没有问题的,鞑子仅仅只有三十万骑兵,皇上也知道,骑兵不善攻城,所以只要鞑子在三日之内打不进来,那周边的勤王大军就足以包围鞑子大军了。”
作为兵部尚书,对于大赵的兵力分布和情况赵大夏还是很清楚,对于京城的城防和情况也是了解的清清楚楚,京城只要内部不出现问题,别说三十万大军了,就算是六十万大军都难以在三日内攻破。
兵部左侍郎出列奏道:“臣举荐五军营提督范茂晨,此人乃是将领世家出身,擅长骑兵,派此人领兵,或可解宣府之危。”
右侍郎牛继宗反驳道:“皇上,臣以为不妥,臣有一个人选,此人有万人敌之勇,曾在延绥边镇以一敌百,阵斩鞑子大汗之子。”
景隆帝闻言心中一动,笑着说道:“牛爱卿说的可是武平伯贾琏?”
对于贾琏,景隆帝还是很欣赏的,勋贵中少有的人才,而且贾琏还是出自贾家,贾家在京营中的地位可不小,贾家两代国公都有出任过京营节度使的职位,另外还有贾代化生前也是京营节度使,所以贾家对京营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景隆帝一直都想要收拢京营的兵权,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
这也是他将贾琏派到京营的原因之一。
贾家可是太上皇的心腹,而贾琏又是自己的心腹,再加上京营有一半将领都是贾家旧部,安排贾琏进京营,就是为了让贾琏迅速的掌握军权。
而且,这次倒也是一个好机会!
“皇上圣明!”牛继宗先是拍了一个马屁,然后才说道:“诸位大人皆知,贾琏有万夫莫当之勇,臣听说,在鞑子内部对贾琏的武勇都很恐惧,若是贾琏出现在宣府,恐怕宣府的鞑子军队士气都要下降不少。”
景隆帝点了点头:“贾琏倒是一个好人选,既然鞑子怕他,那朕就将他派过去。”
“传旨,武平伯贾琏公忠体国,武勇过人,特加封抚远大将军,领兵五万驰援宣府,可节制宣府人马,沿途官府务必听其调遣。”
第九十二章 林妹妹的心意
因为军情紧急,在接到圣旨之后,贾琏便直接和荣国府众人告别。
最心疼最担心的自然是凤辣子了,凤辣子现在已经有好几个月的身孕了,看着贾琏担忧的说道:“二爷此去,务必要小心,我和孩子在家里等你回来!”
贾琏点了点头,说道:“放心,你家二爷的实力你是知道的,不会有事的,倒是你,在府中一定要注意,不要乱插手,府里的事情交给老太太和几位妹妹,不要操心太多。”
和王熙凤说了几句之后,贾琏又和贾母以及老流氓说了两句,便要骑马去三千营驻地,不过就在将要上马的时候,贾琏却看到不远处一道瘦弱的身影正在看着他。
相似小说推荐
-
绝世姑爷:回到明朝大杀四方 (沧海狂龙) 番茄vip2021-09-18完结79.5万字 ·2159人在读郭少杰穿越到明末,代替废物纨绔郭杰郭子龙,诗魔成名,掀起一...
-
宋煦 (官笙) 起点VIP2022-04-06完结辽国、西夏虎视眈眈,靖康之难就在眼前!上有王安石变法,下有旧党把持朝政。穿越成宋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