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诚明谨慎的看着赵煦,沉默片刻,道:“回官家,章巡抚,出身显赫,早有功名,才华显著于京洛,政绩扬海内,臣仅听闻,不敢置评。”
赵煦眉头一挑,这王诚明说的是些什么东西?
不管王诚明说不说,赵煦都已经对这个章并易查的差不多了,暗自摇头。
不管是神宗朝的‘王安石变法’,还是他现在推行的‘绍圣新政’,里面混杂的人都一样难以说得清楚。
当初坚定反对变法的吕家出了一个坚定变法的吕惠卿,现在坚定变法的章家,出几个反对变法,蛇鼠两端的,也不意外吧?
赵煦想了许久,摇了摇头,将账簿扔给地上的王诚明,道:“你的事,既往不咎,给朕料理干净了,新的知府,朝廷那边会尽快遴选,你且暂代。去吧。”
王诚明接过账簿,抬着手,沉声道:“臣领旨,谢恩!”
等王诚明走了,赵煦坐在凳子上,仔仔细细又想了许久,有些厌烦的站起来,看着楚攸道:“你留在苏州府,整顿浙江路军务。胡中唯,郭成,走吧,上船。”
“臣领旨!”
一众人应话。
赵煦则径直走向他的屋子,半躺在床上,脑海里都是苏州府的所见所闻。
‘这是已经固化的一个社会,没有大变,就会一直这样下去,不可救药……’
由政治,经济,文化,赵煦一路想到了司马向德,而后是商人,百姓,种种状态,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变法不易。
‘慢慢走,慢慢看……’
赵煦暗自吸了口气,压着躁动不安的内心。
他随手拿起一个梨,一边啃着,一边看向窗外,神情依旧是思索。
如果说,章惇,蔡卞等人的急切是表露的清晰明白,赵煦的急切,则更为内敛,几乎没有外漏过。
犹是这样,赵煦的急切,比章惇等人更为迫切,也更为焦虑。
只不过,他隐藏的好而已。
赵煦对他的心态是十分清楚的,吃了几口梨,随手又扔了出去,对着外面大喊道:“让赵似,种师中到泉州等着我。”
“是。”外面好像有人被砸中了,连忙应声。
赵煦咂咂嘴,环顾一圈,奏本,衣物十分凌乱,也懒得收拾,拉过被子,直接倒头就睡。
但是不一会儿,他又坐了起来,满脸的无奈。
“见了鬼了……”
赵煦察觉到情绪的不对,想了想,又起身,出了门,来到栏杆前,拍着栏杆,眺望着海面方向。
‘苏州府都这样,江南西路怕是更不堪……’
赵煦心头多少有些压抑。
这改革,改的是政策,也是人心,政策易变,关键是人心。
章惇为首的‘新党’,其实并不算多数,反而是一种绝对少数,这种强行推动的变法,历史有着无数血泪教训。
“时间,时间……”
赵煦看着天际,喃喃自语。
时间对他来说,是紧迫的,有需要漫长一点。紧迫的是,变法不能拖,内外的危机都在不断扩大。漫长一点,就是变法需要让绝大部分人接受,这一点,需要时间,潜移默化。
孟唐悄悄站在他到身后,隐约听你了什么,欲言又止。
赵煦站了好一阵子,长吐一口气,对着身后摆了摆手,道:“行了,收拾好了,就走吧。”
他转过身,就径直下楼。
胡中唯跟在赵煦身后,面色没有一点变化。
孟唐,李恪,王季长等人出来,随着赵煦下楼。
楼下的马车等早就准备好了,赵煦径直上了马车。
孟唐等人站在后面,面色恭谨,微微弯着腰。
他们都被留了下来,各有任务。
马车很快动起来,直奔松江府。
胡中唯,郭成骑着马跟在后面,他们身后,还有众多的豪仆模样的暗卫与士兵。
在赵煦离开状元楼的时候,王诚明已经回到司马府。
随着抄没,审讯的进展,王诚明已经在调配人手,准备对整个苏州府的贪官进行抓捕行动。
这些,赵煦没有再管,第二天中午在江上上了船,不久就到了水师临时停驻的港口。
第七百四十一章 恍然
站在甲板上,赵煦看着有些平静的海面,心情舒爽了不知道多少。
侧头与郭成笑着说道:“有没有想过,一直向东,看看海的尽头?”
郭成看了眼海面,道:“官家,古籍说,东海有仙岛,行之三月可达,”
赵煦不由得笑了,背着手,迎着海风,面露向往,道:“古籍的话,有多少能信的?有九天的大鹏吗?有机会啊,还是得亲自走一走。”
郭成陪着微笑,浑然没有当真。
如果是熟悉的章惇,蔡卞等人在,一定会吓一跳,他们就已经在猜测,赵煦是不是谋划着,让水师进行远海航行。
赵煦站在床上,看着蔚蓝的大海,心里充满了向往。
这是主舰,在这艘舰船的前后左右,还有三十多艘,大大小小的舰船,组成了一支舰队。
有的大船上摆放着火炮,有的略小,有的是补给船,总兵力有近两万!
这支舰队,一路南下,目标是泉州港。
在赵煦离开苏州府的时候,苏州府在王诚明的指挥下,越发激烈,随着弊案的深入,牵扯的人越来越多,王诚明没有丝毫情面,将苏州府大大小小官员,抓了近百人!
浙江路巡抚章并易起初并没有察觉,可随着王诚明调查的深入,他开始插手,压制王诚明的调查,并且企图主导调查。
王诚明固然有赵煦的授意,可面对章并易的强势,尤其是作为地头蛇,慢慢的举步维艰。
作为浙江路的监察御史,王诚明并不受章并易节制,可‘巡抚’也是钦差性质,这令章并易有了借口。可即便如此,他也无法插手御史台的事,更何况,背后还有朝廷的意思。
是以,两人争执不断,最终就只能将官司打到了朝廷。
两人接二连三的到了京城,出现在政事堂。
政事堂内,章惇,蔡卞,以及王存三人斗争中,他们围着小圆桌,桌上是十几道奏本。
除开王诚明,章并易两人的,还有不少人随之加入战场,为两人各自说话。
章惇放下手里的,道:“京东路的,为章并易说话的,说章并易老成谋国,有心谨慎,断然没有王诚明的指责。”
蔡卞抱着茶杯,悠然的笑着道:“王诚明的奏本还没有公开,这位是不是太着急了?”
王存冷哼一声,道:“不是这位着急,是章并易着急,他这么急着拉人为他说话,是说明了什么,他想干什么?司马向德的事,他掺和了多少?”
王存一连串的问话,让不远处的裴寅不动声色的看着他。
谁不知道章并易是章惇的本家?
蔡卞瞥了他一眼,道:“司马向德解决了,王诚明,章并易都小问题,我现在在意的是,王诚明奏本含糊其辞,似乎意有所指?他是有什么底牌自保吗?”
王诚明之前,居然不止忘记了朝廷的要求,还给司马向德上书辩解了,这让章惇差点掀桌子。
王诚明现在连上三道奏本,字里行间,有着莫名的底气。
章惇点头,道:“他掉头杀了回马枪,拿下了司马向德,从章并易的奏本里来看,他越权了。他不应该有这个胆子。”
王诚明不止在苏州府安插了打量人手,关键还调动了军队,这种权力,即便是章惇都无法授权给他!
章惇说着,就与蔡卞对视,两人不自觉的悄悄坐直,彼此的两人都有迷惑散去的恍然。
王存没有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犹自冷笑道:“这王诚明蛇鼠两端,谁都不知道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章并易……没有他的力保,司马向德在苏州府根本坐不住,我看,章并易也应该一起拿下,押到京城问罪!”
章惇与蔡卞对视结束,各自又慢慢坐回去,两人都是松了口气的表情。
他们都猜到了。
既然猜到了官家的行踪,蔡卞就没那么担心了,没理会王存,道:“既然王诚明自荐暂代苏州府,那就暂代吧。浙江路借机,好好整顿一下,给章并易去信,要支持王诚明的政务,不得内斗,再斗下去,两人都去琼州府,这辈子别回来了!”
章惇心里同样大松一口气,消失无踪的官家,一直让他坐立不安。
虽然猜不到赵煦下一步动向,但知道路过苏州了,就足以让他安心。
章惇慢慢喝了口茶,道:“苏州府,上上下下,抄没了近五百万贯,暂且能解燃眉之急了。传话给户部,漕运要加紧变革,在夏粮之前,要整顿好。工部的修河,也要加紧,各处淤堵必须清通。再通传各府县,做好夏收,御史台要全面监察,再有乱事,尤其是赋税不齐的,一律严肃问责,绝不宽宥!”
不等蔡卞接话,王存就愣住了,道:“就这样过去了?”
刚才三人还义愤填膺,谈论着章并易与王诚明,怎么转眼间就轻轻放过了?
王存看向章惇的目光,不那么和善了,淡淡道:“大相公,不会是想袒护本家吧?就不怕朝野非议吗?”
章惇什么时候在乎过这东西,依旧看着蔡卞,道:“吐蕃与大理那边,也要盯一盯,这两场战事,必须打,打完了,最少会有五年的和平,有了这五年,咱们就能专心变法,五年之后,夏辽吐蕃都在反手间!”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