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知道这些文官的想法,双眼微微眯起,笑呵呵的道:“那是自然,陈皮,先记下来,免得回京后朕忘了。”
“是。”陈皮连忙应着。
郭成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他要突然被封侯,固然是官家的恩宠,只怕汴京城内外的文官会将他生吞活剥!
想当初,狄青功劳多大,最终是什么下场?
章楶不慌不忙,转换话题,道:“官家,郭成到了,宗泽走不开,种建中明天到,不知何时返京?”
赵煦深吸一口气,到这里,这一战,是彻底收尾了,他该回去了。
赵煦手在桌上轻轻敲击了几下,目光微微闪动,猛的一拍,道:“九月初九!”
这是,早就定好的时间了。
章楶抬手,道:“是,臣领旨。”
班师回朝,也是件大事,对庆州以及陕西六路来说是,对开封城来同样也是!
陈皮同样躬身,他也要做准备。
赵煦看着他们陆续走了,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目视门外。
这一战结束了,却又是一个开始!
开封城,现在又在演绎什么样的剧情呢?
庆州城,随着这一战的结束,反而更加激烈的运转。
无数的战利品开始运送回京,相关人员也在打点行囊,庆州与开封府之间的官道,突然间繁忙起来。
所有新占领的城池,宋军都很忙碌,正在规划新的防线,修筑城池,要塞,警备着夏人。
待到九月初九一早,赵煦坐上马车,大队人马护送,开始离开庆州城。
沿路不知道多少军民百姓尾随,高声呼喊,声音太过嘈杂,此起彼伏。
李婶也在人群中,抱着一个坛子,拼命往前挤,神情焦急:官家心心念念的酱还没吃上,怎么就走了呢?
赵煦坐在马车里,稍微打理了下头发,与边上的陈皮道:“吩咐下去,慢点走,天气炎热,过热的话,就找地方避暑,咱们不着急赶路。”
陈皮见赵煦要假寐,连忙道:“是。”
赵煦闭着眼,人还在庆州,心思却已经离开庆州,到了开封府。
解决了夏人的麻烦,重心又要回归了。
在得知赵煦离开庆州城,西夏与辽国方面,都是大松一口气。
李乾顺咬牙忍辱,等到宋军退回,离开西平府,知道赵煦离开庆州,这才双眼发红,调转马头,返回兴庆府。
萧天成,耶律巩眼见着,知晓大局已定,不再多停留,留下几个人观察后续,便起身返回辽国中京。
与此同时,开封城越发的热闹起来。
官家御驾亲征,得以前所未有的大胜,超越历代先皇,这样的功勋,不说朝野上下,就是普通百姓也欢欣鼓舞,难以自持。
开封城,整个大宋都是关于这一战的讨论,章惇等暗中推波助澜,赵煦俨然是古今往来,前所未有的圣主!
青瓦房。
来去匆匆,不止是青瓦房的官吏,还有不少六部的,官家即将回京,有太多事情要做了。
蔡卞正在匆匆写着什么,语气很快的道:“户部那边上报,各地巡抚督促用力,今年的钱粮,上来了八成了,但运河以及诸多河道有堵塞,加上今年大雨,可能又要延迟,好在官家缴获了李夏诸多,能应付一段时间……”
章惇在审视着一个名单,随口的说道:“各路巡抚也不是全用力,那几位现在天天上书,这个困难,那个不容易,我看他们还是安逸惯了,舍不得动一点皮毛,走几步路就喘……”
蔡卞摇头,写完一个,飞速拿起另一道,继续写,头儿也不抬的说道:“今年先这样,明年再做调整,不止是巡抚,各参政参议都有问题,还有,名单快点拟定,我好做安排……”
章惇抬头看了他一眼,拿起笔,将几个名字给划去,又添了几个,说道:“基本定了,六部尚书都在京,加上一些勋贵,朱浅珍,赵佖我也加上了……”
蔡卞笔头一顿,倒不是因为章惇直呼‘赵佖’全名,而是想到了另一些事情,转身向章惇,道:“皇后娘娘那边,你是怎么安排的?”
章惇直接淡淡道:“娘娘七月身孕,行动不便,皇嗣大过一切,就不劳动娘娘了。”
蔡卞见章惇用大话搪塞他,放下笔,认真的道:“娘娘必须加上,还有,你,要不我亲自去请见,另外,太妃娘娘你怎么看?”
“不必。太妃娘娘是长辈,哪有出去迎接的道理,就在宫里吧。”章惇神情平淡,字句坚定。
蔡卞能明白章惇的想法,‘新党’对这位‘旧党’所立的孟皇后一直不喜,暗中推动废后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歇过。
蔡卞不赞同,继续劝说道:“你执意如此,娘娘不会高兴,官家也未必会高兴。”
章惇将名单放好,道:“官家预计月底之前到京,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除了论功行赏,几位殿下的爵位也要定下,诸多麻烦事,要在年底前解决,明年——改元!”
第四百章 纠合
大宋现在的事情太多,大大小小,都堆在政事堂。
蔡卞却皱眉,看着章惇道:“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官家御驾亲征,大获全胜而归,作为当朝皇后,怎么能不在迎接的名单上?
章惇似也没有隐藏的意思,喝了口茶,目光少有的冷峻的看向门外,淡淡道:“我大宋后宫干政之风前所未有,历朝历代的教训还不够多吗?皇后,应该安分守己,不涉朝政。”
蔡卞登时拧眉,面露沉色。
他这才明白,章惇没有加上皇后,并不是出于‘新党’对‘旧党’的深恶痛绝,而是有更深次的考虑。
大宋自立国就开启了后宫干涉之风,尤其是太宗皇帝的继位,就是太祖,太宗生母杜太后一力促成,接下来垂帘听政之风日盛!几乎除了开国两位到现在,代代都有太后垂帘听政!
这种情况,历朝历代,绝无仅有!
并且可以预见,往后,可能还会有!
自古以来,对于‘干政’二字的前缀有很多,外戚,宗室,权臣等等,但最让统治阶层警惕的,却是:后宫与内宦!
宋建在五代十国上,有着太多血淋淋的教训。
大宋内宦不显,倒是后宫盛极!
蔡卞沉吟许久,道:“这件事,怕是没那么容易。”
章惇继续看着门外,没有说话。
如果皇帝早逝,留下一个小皇帝,那么,什么人能看好这个江山呢?
是内监,是外臣?
最终,只能是小皇帝的生母,没有其他选择。
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近乎无解!
裴寅这个时候从外面进来,见气氛有些微妙,还是拿着一道奏本,恭谨的道:“二位相公,工部上书,增加了一些迎驾人的名单,有宗室,外戚,还有元祐七年以前的一些相公。”
“不准!”章惇直接道。
这些人,几乎都是‘旧党’!
蔡卞已经坐回去,思忖着道:“裴舍人,你去工部,让工部将近半年的支出详细,抄录给刑部,御史台,再下发沿路各地。”
裴寅看了眼章惇,抬手道:“是。”
裴寅转身出去,章惇,蔡卞没有继续刚才的话题,各自忙碌。
此时的工部,倒是一团和气。
‘旧党’的大佬几乎都被扫出朝堂,工部尚书王存是前任宰执苏颂任命,这里也成了‘旧党’的最后大本营。
王存本来在巡视河道,今年的大雨不多,河道去年大力修过,倒是没有什么险情,忙碌的一直是‘修河铺路’。
开封城的位置,令大宋非常依赖漕运,进出京城的钱粮,八成依靠漕运,是以,这一次的修河,除了针对最重要的黄河,长江外,最重要的,就是各条漕河,也就是运河。
王存坐在椅子上,面露轻和笑意,看向右侍郎陈浖,道:“各地进展还是十分顺利的,乡绅们都很支持,日后还需加倍努力,不可懈怠……”
‘以工代赈’,确实是一个多赢的措施,除了疏浚河道,纾解灾民,还能获得诸多良田,沿河除非贯穿田亩,否则大部分士绅还是很支持的。
陈浖不苟言笑,道:“尚书说的是,近半年来,我工部声望逐渐攀升,不少人提议尚书入政事堂,下官看来,明年或许就顺理成章了。”
王存脸上不自禁露出微笑,摸着不长的胡须,神色意味深长。
入政事堂,其实就是拜相。
在王存看来,士林的声望是一方面,最为关键的还有官家以及朝局。
官家那边其实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能做事,官家不会阻拦。至于朝局,王存心里判断是,‘新党’不管是为了‘朝廷和气’的名声,还是缓解‘旧党’的压力,拉他拜相,应当是水到渠成!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进来,急声道:“尚书,政事堂传话,命工部将近半年的支出详细抄录刑部,御史台,并邸报沿河各路府县。”
陈浖神色突变的看着那小吏,又转向王存。
王存本来还面带笑容,此刻渐渐沉默,还有些冷。
陈浖挥手,不等那小吏离去,就道:“尚书,章、蔡二人这是什么意思,要打压我工部,阻止尚书拜相吗?”
查账这种事最为敏感,不说有没有问题,这个行为就透露出太多东西。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