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官服的五六个人,满脸怒气的交谈几句,纷纷离开准备写弹劾奏本。
这时,蔡卞已经进宫,陪着赵煦,在御花园里慢慢转着。
蔡卞神色恭谨又思忖,道:“官家,夏人退去后,朝廷就要集中精力梳理新法,为明年重启新法做准备了。”
赵煦走在前面,心里同样在盘算着。
虽然朝局还要继续梳理通畅,改制后的朝廷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巩固;各种问题复杂多扰,层出不穷,但环庆路这一大胜,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朝廷威望陡升,可以压下不少声音,能够趁机做很多事情。
赵煦漫步走着,笑着道:“这一战能获胜,有环庆路等将帅的同心协力,也有政事堂几位相公的倾力相助。等消息公开,相信会扭转几位相公的声誉,朝野内外的攻讦也会大大的减少。”
蔡卞道:“臣等经历非议不是一天两天,请官家放心,臣等无惧亦不会退缩。”
赵煦回头看了他一眼,笑着刚要说话,陈皮跟上来,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近来反对开战,要求罢兵的奏本越来越多,文彦博再次上奏了。”
说着,陈皮递给赵煦一道奏本。
赵煦眉头挑了下,接过来打开看去,只见扉页写着‘太平盛世十二疏’,内容包括了‘安民’、‘治吏’、‘税赋’、‘灾变’、‘边患’等十二条建议,‘附带’的对章惇,蔡卞的攻讦,林林总总的近千言。
赵煦只是匆匆扫了眼就合了起来,摇头的道:“蔡卿家,朕刚才的话说的有点早了,弹劾你们的,还真是没完没了了。”
蔡卞躬着身,没有说话。
赵煦也不在意这些所谓的弹劾,走了几步,便道:“关于明年的新法。朕的想法有四个,第一个,是吏治,吏治是变法成败的关键,要下大力气。第二,是税赋,税赋是支撑朝廷运转的关键,也是国家强弱的标志。第三,是土地,土地是我大宋万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可大意。第四,是兵制。前面三个,由你们政事堂来主理。你们拟定的草本朕看过了,还有些问题。年底之前,朕打算召开一次大会,以凝聚最大的共识,集中最多的力量……”
蔡卞听着,认真琢磨了一阵,道:“臣明白。”
赵煦转头瞥了他一眼,笑道:“卿家明白的太早了,回去与苏相公,章相公好好商量再说。章楶等没有回京之前,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就不用特意来请示,你们政事堂该担起责任来了。去吧。”
蔡卞神色一肃,抬手道:“遵旨!”
继续神宗年间的变法,那么他们政事堂必然是要承担重任,他们要的事情有太多太多!
第一百八十四章 筹钱三兄弟
蔡卞离开御花园后,赵煦在一个凉亭坐下,手里拿着折扇,慢慢扇着,心里在思索着朝局方方面面。
西夏这一战大胜,没人再可以撼动他!他也不用再担心地方上出现变乱,他可以大胆的对军队进行变革,重塑。
只要有了足够的军队在手,他就能肆意的推动变法。完全可以比神宗年间更激烈一些,走的更远,更彻底!
这个时候大宋,百姓身在水火,士绅阶层奢靡无度,很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但强大的统治惯性依旧带着这个国家滚滚向前。
赵煦坐在椅子上,心里转动着无数念头。他有种渴望,渴望这些事情能够一步到位,一次性解决所有麻烦!
但他更深知,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
这时,御花园里三颗小脑袋探头探脑,在偷偷瞄着赵煦。
赵幼娥有些害怕,低声道:“还是不要了吧,我害怕。”
赵佶按着她的肩膀,一样的压低声音道:“娘娘本来就不高兴,你就说是娘娘找官家,官家肯定去。娘娘那边你就说官家过来了,娘娘肯定不会多问。你在旁边盯着,我跟赵似出宫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赵似在一旁连忙接话道:“还有上次的那种胭脂。”
听到‘胭脂’,赵幼娥小脸一阵纠结,终究没抵过胭脂的诱惑,一抿嘴道:“好!不过你们得快点回来,官家生气很可怕的。”
赵似与赵佶点头若捣蒜,赵佶更是撺掇道:“你待会儿去见官家,按照我们之前商量好的说,这把扇子,就说你亲手做的。”
赵幼娥接过赵佶送过来的扇子,小脸还是不安,轻声道:“你们一定要快点回来啊……”
两人不停点头,将赵幼娥轻轻推了出去。
赵幼娥一步三回头,走出好远才抿着小嘴,鼓起勇气,直直的走向赵煦。
赵幼娥是赵煦同母妹,是最小的公主,御花园里的黄门,宫女见着,纷纷行礼。
赵幼娥以往因为赵煦的关系,她与赵似被高太后分在别的地方,管束极严,很少能出来。
后来被赵煦送还给朱太妃,加上赵煦地位的不断抬升,她的身份自然是水涨船高。
赵煦很快就看到了赵幼娥过来,小小的个子,小脸粉雕玉琢,很是可爱。
赵煦远远的招手,等她走近,笑着道:“今天怎么想起来看七哥了?”
赵幼娥抿着嘴,小脸可见的慌张,猛的从身后拿出赵佶给她的扇子,差点戳到赵煦脸上,声音不利索的道:“官家,这是我做的扇子,送给你。”
赵煦被她的动作吓了一跳,后仰的身子坐回来,脸上笑容更多,接过扇子看了看,见是赵佶的笔迹,也不点破,随手将他习惯随身带的扔到一边,笑着道:“不错不错,今后七哥就带你这把了。”
赵幼娥抿着小嘴,睁大眼睛,见赵煦没有怀疑,慌张的又道:“官家,小娘今天说你许久没去吃饭了。”
赵煦将扇子折好,看着她一笑,站起来拉着她的手,道:“好,咱们去小娘那吃饭。”
赵幼娥被赵煦拉着,小脸很慌,脚步都走的磕磕绊绊。
赵煦见着,用力拉着她的手,带着她出了御花园。
在经过赵似,赵佶藏着的大石胖,赵幼娥与两人对视一眼,紧抿着小嘴。
两人暗暗给她鼓气,又焦急的期盼赵煦尽快离开御花园。
等赵煦一出了御花园,两人对视一眼,从石头后出来,看着不远处要走的黄门,赵佶仰着头,趾高气扬的道:“你,带我们出宫去,官家要我们给他买点东西。”
那个黄门一愣,想着官家从御花园刚走,连忙道:“是,小人这就带二位殿下出宫。”
赵佶一脸淡定的嗯了一声,走在前面。
赵似则有些紧张,小脸绷的紧紧的。
两人在赵煦近身黄门的护送下,一路畅通无阻,快到大庆门的时候,两人忽然紧张起来。
户部尚书梁焘与工部尚书杨畏一边入宫一边说话,并且,他们前面还有一个人:他们的九哥赵佖!
赵似,赵佶两人对视一眼,仰着小脸,目不斜视,一前一后跟在黄门身后。
梁焘道:“水位已经下去了,各地钱粮还是迟迟不运送上来,各路转运司向地方几度施压都没用……”
杨畏道:“工部着手对运河进行清淤,抢在冬天之前完成一段,钱几乎都是官家内库出的,陈大官说,官家内库可能不剩三十万了……”
梁焘皱眉,脸色烦躁又愤怒,刚要说话,拿着跟棍子的赵佖忽然停下,开口道:“二位尚书,官家很急需用钱吗?”
杨畏与梁焘一怔,这才注意到赵佖,这位盲人九殿下在朝野很透明,两人对视一眼,梁焘抬起手道:“回殿下,不是官家缺钱,是朝廷缺钱。”
梁焘点到为止,赵佖却明白了,侧着耳朵对两人,道:“我手里还有些铺子,待会儿让人将契书送给梁尚书,变卖了为官家应急吧。”
梁焘看着赵佖,顿了下道:“殿下勿忧,还没到那个地步。”
赵佖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侧着耳朵,道:“能有多少是多少,我回去再看看还能筹集多少。对了,这件事不要跟官家说。”
梁焘看着赵佖,又与杨畏互看了看,抬手道:“殿下无需担心,如果真的需要了,下官再找殿下。”
赵佖双眼蒙着白布,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等了会儿,道:“那好吧,二位大人忙去吧。”
杨畏与梁焘对赵佖抬了抬手,继续向青瓦房走去。
赵佖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他们来说没什么所谓。
不远处的赵佶与赵佖也在躲着梁焘与杨畏,好在两人只是对他们抬手行礼,没有多问就走了。
两个小家伙松口气,催促着黄门快速出宫。
他们没有在意拿着棍子,敲敲打打出宫的赵佖。
但赵佖却听出了他们的脚步声,歪了歪头,道:“九弟,十三弟?”
赵佶与赵似本急着出宫,不想横生枝节,哪想到赵佖能听出他们的脚步声。
赵似与赵佶不情愿,还是齐齐抬手向赵佖,道:“九哥。”
赵佖侧着脸对这二人,道:“你们是要出宫吗?”
赵似不太敢说话了,他觉得,官家很快就会知道他们偷偷出宫的事,可能还未必出得了宫。
赵佶双眼骨碌骨碌的转,忽然道:“是啊,官家让我们出宫给他买点东西,派了黄门送我们出宫。”
赵佖自然听得出还有一个脚步声,点点头道:“你们小心点。”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大明搞牧场兴邦 (吃多福穿好禄睡多长肉) 番茄vip2021-09-04完结51.5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龙力生在大明搞牧场,他畜养的是大象、虎豹,他靠的就是...
-
大明第一权臣 (六父) 番茄vip2021-03-07完结135.9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大明元祯十年,盛世隐忧。 北有蒙元挥刀霍霍,辽有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