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王朝1449 (杨凌霄)


  但同时各地烟叶的质量与风味差异也逐渐体现了出来,大明的烟民私下已经开始对其评级,二手市场上的烟卷也已经开始出现价格分化,东北直隶的烟叶质量显然不比云南河南的烟叶。
  不过这些事情都在朱祁苼的预料之内,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开始大明将会逐步开放烟叶的种植,并且允许民间自建卷烟厂,只不过这些卷烟厂会被严格限制在烟草司的管辖内,所有烟草还是得由烟草司统一配送销售。
  如今的士大夫们已经几乎人手一根烟了,就比如现在朱祁苼坐在内阁中,大家就是人手一根烟。
  烟是个好东西啊,烟酒永远是社交场合上的神器,而酒会扰乱人的思维,但是烟不会,烟这玩意好就好在困了能提神,恼了能冷静,烦了能解忧,喜了能添趣。
  自打有了这香烟开始,朱祁苼来内阁的次数就多了起来,往常他不愿意与这一帮老臣议事,就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在被管教一般。
  可现在不同了,大家人手一根烟叼在嘴里,彼此之间瞬间就亲近了不少,再也不用绞尽脑汁着急去想某件事某句话该怎么说,而是在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只用抽上一口,那场面便会冷静下来。
  “皇上,如今国库虽然充盈,但军费开支也已经翻了两倍有余,我大明如今内无近忧虑,外无远虑,臣觉得还是当修生养息才是。”
  于谦也爱抽烟,他发现自己自从学会抽烟之后,连带着看朱祁苼都更顺眼了。
  “怎么?安稳日子过了才几天,就忘了瓦剌兵临城下的事儿了。”
  朱祁苼笑着摇了摇头:“你也是读过书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还不懂吗?没有威胁,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发现,绝对不是没有。”
  “再者说了,这新军又不是闲着的,辽东军不是已经分出近半兵力替换各地边防了吗?”
  “朕要把大明的军队换一换血,把那些军户慢慢都换成民籍,这事儿跟你们说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你们怎么就是不理解呢?”
  “皇上。”陈循也是忍不住说道:“这如今军费已经翻了一翻了,您要是把大明的军户全换一遍,那得花多少钱啊。”
  “哎呀,那军户变了民籍,不是就变成百姓了吗?少一个当兵的,多一个百姓,一个百姓养一个新兵,这笔账朕还算得过来。”
  眼见朱祁苼不松口,陈循跟于谦也只能无奈的互相看了一眼,他们俩是穷惯了,年年都在愁国库的钱不够用,现如今国库突然充盈起来,他们才发现,论花钱,谁都没咱这位皇上会花钱。
  且不说把辽东军拆出一半调往各地换防一事,单单遣散军户匠户所给的补偿,辽东军补员再训,这些事,那就是好大一笔钱。
  最关键的是,咱们这位皇上似乎对海军情有独钟,足足拨了两千万两银子新建了船舶总司,专职制造战船。
  这原本是遭到群臣反对的,毕竟这笔开支太大了,结果被朱祁苼一句这钱怎么花的还会怎么回来,给说的哑口无言。
  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东印度公司的战舰,现在名义上是大明朝廷暂借给他们的,每年东印度公司除了要交给朝廷大量的税款外,还得交给大明大量的租金。
  而且这个租期仅限三年,三年后,再想要船,就得跟大明买,朱祁苼有意逐渐把皇家东印度公司从朝廷的体制内剥离出去。
  正如烟草一般,他希望的是,通过国企刺激民间的私企开始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从而让大明的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有一点朱祁苼跟太祖皇帝的想法是一致的,那便是官不与民争利,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领导者,一个引路人,而他认为朝廷最终的目的并不是管理百姓,而是服务百姓,保护百姓。
  之前几次白龙鱼服的四处走了走,让朱祁苼对大明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纵观历史,或许大明的老百姓已经生活在最好的年代,只比全盛时期的唐朝略逊一筹而已。
  可这在朱祁苼看来还不够,他还清楚的记得,他有一次问那路边的老农道:“老人家,今年风调雨顺,可以过得安乐些了吧。”
  “这位贵人您说笑了。”老农当时撑着锄头看了看他笑道:“这忙完了农活,就得去服朝廷的徭役了,服完了徭役,就得秋收了,秋收完了交税,剩下的那点粮食,堪堪够过到年根,还是得想办法再赚些钱,才能过年啊。”
  当然,这是在朱祁苼改税之前,现如今,想必那老农的日子会好过些了,不过这还远远达不到朱祁苼的心理预期。
  这是个复杂且矛盾的心理,作为现代人,朱祁苼本能的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很关心,认为只有底层百姓的生活才能反映出大明朝如今的现状。
  但作为皇子长大,作为亲王,作为 皇上,这么多年下来,他也对这古代的老百姓有着非常清醒深刻的认知,说好听点那就是老实,朴实,憨厚。
  说难听点,这老百姓就是愚民,就是刁民,听风就是雨,见点火星就能点燃,今天有狗大户告诉他们皇上要加税了,他们也不管加的是狗大户的税还是他们的税,总之跟着就去闹。
  明天来个道士,告诉他们马上要大旱了,他们就一起凑钱给人家道士做法,可你让税官去跟他们讲解新税,他们却坚决不信税官说的那些话。
  这也是必然的,毕竟古代不能跟现代比,就算是穿越前,华夏那些偏远山区的人们,也有不少可能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镇的,最多去过一趟县城。
  古代交通也不便利,教育也不发达,通讯之类的更是没办法比,这些老百姓才当真是社畜,一辈子就是面前这一块地,能守着安安稳稳的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奢望了。
  所以虽然朱祁苼很气愤,但是他总是很理解老百姓们。
  众人在内阁叼着烟卷,一封一封的批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奏折,节奏虽然慢了下来,但工作的氛围却着实舒服了很多,就连朱祁苼,现在也习惯了没事儿就来内阁,帮忙拿着一摞折子慢慢批改一番,既然出不去,也就只能靠这些奏折来看看各地的风土人情了。
  其实这批阅奏折啊,也不是特别无聊,除了有很多例行公事的奏折,以及一些诸如哭穷之类的奏折外,大部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比如这一封,朱祁苼看了后忍不住念了出来:“张州县县令上奏,卫所官兵与民争牛,皆言牛为自己所有,民有人证证牛乃民之,官兵却能让牛主动跟着走。”
  “结果这厮,判了把牛宰杀,官兵与民一人一半,结果民不舍,言此牛为其耕种数载,若真愿与官兵走,那便随官兵去吧。”
  “官兵大喜,张州县县令随判牛归民所有,官兵大怒,争吵之中说漏,牛之所以愿意跟其走,乃是其常以豆饼马料诱之。”
  “倒是个奇闻。”说着朱祁苼摇了摇头笑道:“这张州县县令,今年考课外察之时,当给嘉奖,陈循你记一下。”
  “臣遵旨。”陈循坐在那拱手道,这是朱祁苼定下的规矩,让他们办公的时候不用总是行大礼,意思一下就行了。
  看朱祁苼心情不错,于谦犹豫了一番,拿起这一份奏折走了过去,呈上去恭敬道:“皇上,这是此次吏部拟定的官员调派名单。”
  “嗯,我看看。”朱祁苼说着让锦安给他递了过来,起先他并没有发觉于谦有什么不对劲的,但是看了名单之后,他便留心多看了一眼,果然发现于谦与平常有些不同。
  只因为这名单上有这么一个人,徐有贞。
  徐有贞是谁?徐有贞就是当初土木堡之战后,第一个跳出来要南迁的那位,而且理由是天象所示。
  这件事让他为群臣所耻笑之余,就连朱祁苼也对他大有意见,一连几年这位都被放在京中领着个闲差,可把他难受死了。
  当闲人不难受,可是这满京城的官员都看不上他,没有人愿意跟他说一句话,这才是最难受的。
  因此,徐埕实在憋不住了,就去找了于谦。
  于谦这个人,一辈子光明磊落,清廉至极。但实际上,这位铁面无私的于阁老,是个外冷内热的性子。
  徐埕去求他时模样实在可怜,而且要求也着实不高,就是想外调出去,哪怕降职当个小官也行,再者徐埕现在太惨了,就是想行贿,他也没钱,所以他还只能去求于谦,只有于谦不收礼。
  对此,于谦其实是有心无力,因为朱祁苼记住他了,外调也好,京察也罢,但凡徐埕这个名字出现在名单上,朱祁苼就会特别把他标注出来,说这个人不行,这个人没有骨气,不堪大用。
  无奈之下,于谦只能给徐埕出了个主意,要不你改个名字吧,毕竟这几年的光景也过去了,京城官员又那么多,你改个名字皇上说不定一个不留神,就把你放了。
  这个建议对徐埕来说,犹如醍醐灌顶,这改名一事对于别人或许还得考虑一番。
  但对他来说,那不是个事儿啊,现在只要能离了京城,他怎么样都愿意。
  但偏偏,朱祁苼知道徐埕改名为徐有贞了,这就不得不说,老徐家实在太倒霉了,宁婉儿从成都千里迢迢来到京城找自己的徐郎,而她的徐郎,正是改名徐有贞的徐埕次子,徐世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