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王朝1449 (杨凌霄)


  但多少得有几个没心眼的想的是,我得多捐,让皇上记住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朱祁苼再一次召开了朝会。
  “徐州、东昌、临清之灾情严峻。”
  “朝廷今年新建了东北直隶与烟草司,国库空虚,还希望大家都尽一份力啊。”
  原本,到这个时候,该是群臣一起反对,但这是南京不是北京,王竑跟陈豫不挑头,谁也不敢说话。
  “皇上!臣愿捐白银一万两!”常远伯冯鹏当即高呼道。
  朱祁苼当时这个头就大了,心说我的亲舅舅啊,您这个演技敢再假一点吗?您喊归喊,脸上多少有点肉疼的表情行不行?
  冯鹏此刻,喊完之后不仅满脸笑容,还得意的四处打量,摆明了就是在说,怎么样?我捐这么多,你们捐少了不好吧?
  朱祁苼赶紧开口道:“唉!常远伯有心了。”
  “朕此次来江南,也曾路过徐州。”
  “天灾无情啊,我大明的子民在受苦,朕痛心疾首,只奈身上也没带多少钱财,只能让护卫们把身上的财物尽数散去。”
  说着竟然硬生生的挤出了几滴眼泪,看的群臣嘴角狂抽。
  感慨于皇上演技的同时,王竑知道,该自己上场了,只见其上前两步,拱手道:“皇上!臣亦心系灾情!愿与常远伯一般,捐银万两。”
  哦,原来万两是个标准,群臣之中有人松了口气,有人露出肉疼的表情,到这时候,大家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了。
  有人说八千的,有人说七千的,原本也有人冒险喊了个五千,结果话刚说出来,就被朱祁苼一句:“爱卿有心了。”
  这一句话,当即把他说的整个人都凉了,余下之人再也不敢往少了说,倒也是有那当真没钱的,有一位年轻官员,张口竟然直接说捐二十两。
  朱祁苼看了看,暗暗把此人记在了心理,倒不是准备报复,而是猜测,此人出身寒门,应该是当真没什么钱。
  “诸位爱卿都有心了,朕心甚慰。”朱祁苼笑着说道,说完之后,却面色陡然一变:“可是,如今国库空虚,诸位爱卿这些钱,亦是杯水车薪啊。”
  “既然如此,江南自古富饶,还请各位回去后,向乡绅大族募捐,都是我大明的子民,都该出一份力的嘛。”
  说着朱祁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继续道:“当然了,也不能让他们白捐,朕决定了,愿纳万两白银以上者,家中子嗣可有一人入国子监读书。”
  “纳银最多者,朕另有封赏。”
  这两句话一出,群臣一片哗然,纷纷要出言劝阻,可惜这里是南京不是北京,这的官员,远没有那么硬气,在朱祁苼的呵斥之下,很快便没有人说话了。
  这个时期,正是江南各大士族的发展时期,而子嗣入国子监读书的诱惑力,可是相当不俗的。
  要知道,士族之所以称之为士族,那首先家中得有人当官,入国子监读书,那就相当于全国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对科举可谓是事半功倍。
  虽说会试依旧得凭真才实学,但乡试中举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了。
  江南的士绅大族怎么发展起来的?因为当官的多啊,每年会试中进士的人数,江南足足占到了一半。
  这就导致江南的地主们越来越大,百姓们又没什么见识,为了避税纷纷投献田产于这些江南大族,让大明朝的税收越来越少。
  但是这些问题朱祁苼暂时不用考虑,他现在就是要钱,要钱的同时他看看,这江南到底有没有聪明人,有没有人真心实意的给他掏钱。
  漕运这六家挑头一家捐了五万两,每家得了五个入监读书的名额,随后又有不少纳银过万的。
  就在这时候,朱祁苼突然宣布,入监读书的名额,仅限最后二十个了。
  这一下就算是捅了马蜂窝了,乌压压的一群人赶紧就来捐款。
  不过负责此事的王竑,显然料到了这一点,一律按照朱祁苼定下的规矩,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以万两白银为准,只收钱不收粮,把这二十个名额都给了出去。
  之后便马上有人表示,自己愿意捐两万两,甚至三万两来买这么一个名额,原因很简单,这人啊,都是一个尿性。
  大家一人捐一万两,大家都有子嗣进国子监,那没劲。
  捐的早的进了,捐的晚了进不了,那就不行!
  你家进了我家没进,将来你们家比我们家就多一个当官的,到时候万一起了冲突,你们还可以说我们纳银不积极,以此借题发挥。
  这谁受得了?
  不过王竑早有准备,他微笑着告诉众人,别慌,这国子监的名额没了,别忘了,皇上还说了,纳银最多的几家,另有封赏。
  这纳银一万便有一个名额,那纳银最多的,万一再给十个名额呢?
  这可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不说别的,早先那二十个入监读书的名额,现在就已经炒到了三万两一个。
  虽说这玩意不能买卖,但人可以啊,这些江南士族为了当官早就疯了,只要你王家愿意把名额卖我,我把我张家的子嗣过继给你,将来再过继回来便是。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几个人愿意卖的,俗话说得好,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样一来,最后的机会,就注定在了皇上那句另有封赏之上。
  而竞争这个机会的,却只有寥寥不多的几家,毕竟想要当第一,家底也得足够厚实。
  这当中,还真有这么一人不一样,此人名叫胡千里,其实称不上什么士族,只能说是江南豪商,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胡千里对于这个机会格外的看重。
  要知道,这些士绅大族虽然势大,但是他们手上的地产多粮食多,金银之物还真不一定有多少。
  但胡千里不一样,身为江南商人中的佼佼者,他手上的现银极多。
  而这一次,他更是卯足了劲,几乎把所有家底都搭了上去,整整捐献了十五万两白银。
  这个钱,江南能拿出来的,还真只有他一家,不是说他最有钱,而是因为他手上现银最多,而朱祁苼这次,却只要现银。
  “良民啊!大大的良民啊!”朱祁苼看著名单上位于榜首的胡千里,忍不住夸赞道:“若是大明子民都如此,朕还收什么税啊。”
  其实他为什么突然限制名额,这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于谦竟然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不远千里的直接赶来了南京,就是为了这件事。
  朱祁苼不把国子监当回事,可是这对于大明的文臣们,那绝对是一种亵渎啊,读圣人书之地,怎能被铜臭所污?
  于谦一来,南京的群臣也有了主心骨,纷纷跟着于谦一起上书,要求皇上收回成命。
  如此一来,朱祁苼也只好出此下策,却没想到有意外收获。
  “看看,来谦儿,你看看。”朱祁苼拿著名单高兴的看向于谦道:“这么多钱,这下你不愁赈灾了,不过朕先跟你说清楚啊,这些钱,你拿一半去赈灾,剩下的朕留着有用,你要是钱不够,可别再来问朕要。”
  于谦嘴角抽了抽,心说您这怎么还带扒层皮的,不是说好了赈灾用的吗?您这都不止是扒皮了,您这直接砍走了半扇猪啊。
  朱祁苼才不管这些,他要这些钱可是有大用的,自打去年起,他就交代王海了,那私库里的钱,是一分都不能动,哪怕全大明的百姓都饿死了,或者倭寇把江南占领了,这钱也不能动。
  朱祁苼就搞不懂了,你们一个个成天打我这点钱的主意干什么,要不是今年确实是因为建东北直隶而耗空了国库,他才不帮于谦这个忙呢。
  他就是想让内阁饿两年,不把内阁饿极了,怎么改税收?
  大明的税收政策,十分的扯淡,朱元璋建国的时候,考虑到这各地的税收上来之后,还要再拨发下去,一来一回多有消耗,就让各地自支自取,然后再上缴国库。
  这就是穷苦出身眼界低的坏处了,总盯着那点小钱却坏了大事。
  这是典型的地税高于国税,所以大明朝廷才这么穷。
  拿大宋来说,大宋每年的税收,可以说是国家一年的营业总额,收上来之后,各地该用钱的再拨款给他们。
  这样一来,难受的是地方上,要钱的时候国家不给,他们就得自己想办法。
  可大明不一样啊,大明这种税收政策,每年国库收到的,是纯利润,可是各地缺钱了,依旧会向朝廷要钱,朝廷也没办法通过压榨地方来着重建设国家,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可惜现在这种税收政策已成定局,朱祁苼如果不把内阁饿极了让他们配合自己,那想要改变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上,臣有一事不明,皇上对于这些纳银最多之人,所谓的赏赐到底是什么?”
  于谦倒也不在乎另外一半钱朱祁苼要拿来干嘛,毕竟分给他的这一半赈灾足够了,他怕的是,朱祁苼直接给这些纳银多的人封个官封个爵什么的。
  这个先例可是万万不能开,这跟入监读书完全是两个性质。
  “哦,这个啊。”朱祁苼笑了笑道:“朕自有打算,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这事儿你不用操心,朕不给他们封官。”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